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置留室

法院置留室

發布時間: 2021-12-11 13:29:33

A. 滯留室和拘留所的區別

  1. 滯留室即留置室,留置室實際就是現在的訊問室。留置室是看管涉嫌違法犯罪嫌疑人員的場所之一,一般只在派出所設置,可以將違法嫌疑人留置24小時,最長不得超過48小時,被留置人在些期間喪失人身自由,留置期後如果要採取強制措施,要移送看守所。

  2. 拘留所即依據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條例和相關規定而設置的羈押場所,由公安部門統一負責管理,拘留所是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設置。

3.拘留分為行政拘留(治安拘留)、司法拘留、刑事拘留三類。

  • 所謂行政拘留(治安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行政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日。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是懲罰措施,拘留後要送拘留所。

  • 所謂司法拘留又稱為民事拘留,是指人民法院為了保證審判活動正常進行,對實施了嚴重妨害訴訟活動的人,採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拘留期限最長為十五日。在中國,法院擁有司法拘留的決定權。行政拘留是懲罰措施,拘留後要送拘留所。

  • 所謂刑事拘留即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後要送看守所。一般情況下,刑事訴訟拘留的期限最長為14日。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長為37日。對於刑事拘留而言,拘留後要送看守所,拘留只是臨時性的強制措施,不是懲罰措施。

B. 法院把傳票放在老家地上合法嗎

不合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條之規定,人民法院送達的訴訟文書,必須是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的住所(受送達人現住所),而不是受送達人的原住所即「老家地上」。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節選)
第八十五條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附錄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節選)
第一百三十條 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辦公室、收發室、值班室等負責收件的人簽收或者蓋章,拒絕簽收或者蓋章的,適用留置送達。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有關基層組織和所在單位的代表,可以是受送達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受送達人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
第一百三十三條 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當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簽收的,可由其指定的代收人簽收。

C. 檢察院下指定監視居住決定,這個執行的地點也由檢察院決定嗎

首先,監視居住一般應當在犯罪嫌疑人的住處執行。對於犯罪嫌疑人無固定住處或者涉嫌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才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居所當然是檢察院指定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一百一十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的住處執行。對於犯罪嫌疑人無固定住處或者涉嫌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
固定住處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辦案機關所在地的市、縣內工作、生活的合法居所。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特別重大賄賂犯罪依照本規則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條件予以認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礙偵查:
(一)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自殺或者逃跑的;
(三)可能導致同案犯逃避偵查的;
(四)在住處執行監視居住可能導致犯罪嫌疑人面臨人身危險的;
(五)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的人員與犯罪有牽連的;
(六)可能對舉報人、控告人、證人及其他人員等實施打擊報復的。
指定的居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備正常的生活、休息條件;
(二)便於監視、管理;
(三)能夠保證辦案安全。
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不得在看守所、拘留所、監獄等羈押、監管場所以及留置室、訊問室等專門的辦案場所、辦公區域執行。
2、檢察院當然要指明指定監視居住的居所。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
第一百一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核實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為其指定居所後,應當製作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將有關法律文書和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材料,送交監視居住地的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3、沒有法律規定公安機關有這方面的權力。而且不可能存在沒有場地這種問題。公安機關對於人民檢察院指定監視居住的應該執行。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一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決定監視居住的,負責執行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法律文書和有關材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住處或者指定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實被監視居住人身份、住處或者居所等情況後執行。必要時,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協助執行。

D. 違紀違法從接到線索到法院審判怎麼的流程就是紀委監委的整套流程!

紀委監委收到問題線索後,首先確認是否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如果屬於自己管轄,且經初步分析,認為可能存在違紀違法行為,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的,會移交審查調查室審查調查,一旦發現確實存在違法行為的,需要監察立案,如有必要會採取留置措施。在留置期間內展開調查工作,達到證據確實充分標准,會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這期間檢察機關會採取拘留或逮捕強制措施,審查達到起訴標准,移送法院審理。大概就是這么個流程。

E. 羈押與逮捕、拘留的區別是什麼

羈押:在我國,羈押基本上是一種逮捕、拘留決定以後的,依附於拘留、逮捕的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當然狀態,不是一種獨立的強制措施。羈押的場所包括: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留置室。留置室不是專門的羈押場所,它可以是派出所的一個屋子,也可以是刑警隊的一個屋子,是隨意的一個屋子,也就是偵查、盤問階段完全由偵查人員自行來控制。
逮捕:逮捕是檢察院、法院批准或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不僅剝奪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後除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和符合變更強制措施條件的以外,對被逮捕人的羈押期間一般要到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為止。正確、及時地使用逮捕措施,可以發揮其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串供、毀滅或者偽造證據、自殺、逃跑或繼續犯罪,有助於全面收集證據、查明案情、證實犯罪,保證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順利進行。
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刑事拘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現行犯是指正在實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證據證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因此法律對它的設定及實施條件和程序均有嚴格的規定。行政拘留裁決權屬於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後,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

F. 什麼是逮捕什麼是拘押 羈押又是什麼

逮捕:逮捕是檢察院、法院批准或決定,公安機關執行的,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時間內完全剝奪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逮捕是刑事訴訟強制措施中最嚴厲的一種,它不僅剝奪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而且逮捕後除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和符合變更強制措施條件的以外,對被逮捕人的羈押期間一般要到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為止。
羈押:在我國,羈押基本上是一種逮捕、拘留決定以後的,依附於拘留、逮捕的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當然狀態,不是一種獨立的強制措施。羈押的場所包括: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留置室。留置室不是專門的羈押場所,它可以是派出所的一個屋子,也可以是刑警隊的一個屋子,是隨意的一個屋子,也就是偵查、盤問階段完全由偵查人員自行來控制。
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首先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留羈押,然後在3日內提起逮捕(特殊情況延長到7日或30日)。逮捕後的階段為偵查羈押。所以,歸結來說,它們之間是承接關系,先有拘留羈押,再有偵查羈押

G. 從本案看在法院院內能否適用留置送達

執行員向被執行人某啤酒廠依法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因該啤酒廠在限定的期限內未履行判決所確定的義務,執行員電話傳喚啤酒廠負責人王某到法院,在法院辦公室向其送達報告財產令及財產申報表,限其三日內申報當前以及前一年內的財產情況,並記入執行筆錄。負責人王某在執行筆錄上簽完名後,拒絕簽收報告財產令及財產申報表,便想離開法院。執行員立即通知了幾個同事來見證,並用攝像機錄像佐證。因啤酒廠未按期申報財產,法院對其作出5萬元的罰款決定。被執行人某啤酒廠遂提出異議稱,啤酒廠從未收到過報告財產令及財產申報表,法院因拒不申報財產對其作出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應予撤銷。 【分歧】對該執行異議,法院組成合議庭依法進行了審查,對報告財產令及財產申報表是否已經留置送達以及該否撤銷罰款決定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執行員在執行法律文書送達方面存在問題,在法院內送達不符合留置送達中關於住所的適用條件,應視為未送達,故以此作出的罰款決定是錯誤的,應該撤銷。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案的送達方式系留置送達,據此作出罰款決定是合乎法律規定的,應駁回啤酒廠的執行異議。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該案執行法律文書的送達屬於留置送達。留置送達是指在受送達人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情況下,送達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把訴訟文書留放在受送達人住所的一種送達方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2條、第84條的規定,適用留置送達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和一個排除條件:1、受送達人有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行為;2、需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見證;3、將訴訟文書留置在送達人的住所;4、除調解書之外的訴訟法律文書。從該案送達情況來看,上述的第1個、第4個條件完全滿足。 由於王某本身系啤酒廠負責人,再邀請其他代表到場見證無任何意義也比較困難,更來不及,有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在場證明即可,符合留置送達的第2個條件。從第3個條件來看,法院院內明顯不屬於啤酒廠或王某的住所,但就以此來認定留置送達是無效的,不合乎情理也不符合客觀情況。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將送達的場所由受送達人的住所擴大到受送達人的從業場所可以看出,僅僅將留置送達適用於住所是備受詬病的,無法應對當前市場經濟活躍、人口流動頻繁的現狀。該司法解釋雖然較民事訴訟法有一定進步,但局限性仍很大,難以滿足司法現狀的需求。 在商場、在路上、在娛樂場所、在親朋好友鄰居家、在辦事所在的機關單位(當事人在法院內來來往往極為普通)等等,如果受送達人拒絕接受法律文書,都不適用於留置送達,那麼,不僅僅是增加司法成本浪費司法資源的問題,更會損害法律的尊嚴和法院的權威。《日本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送達應在應受送達人的住所、居所、營業所或事務所進行……如前述場所不明或在該場所進行送達有障礙時,送達可以在應受送達人基於僱用、委任及其他法律上的行為而就職的他人的住所等進行」:《德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如無法律上的理由而拒絕收受送達,應即將應交付的書狀留置於送達地點」 。因此,筆者建議不妨將國外的「相會送達」方式採取拿來主義態度,至少可以借鑒,將留置送達的場所適度擴大,以此提高送達效率,維護執行權威。 此外,對王某的拒收行為有錄像予以佐證,同時在執行筆錄上已經記載了讓啤酒廠申報財產的情況。綜合以上情況分析,可以說明本案的留置送達是有效的。 二、罰款決定不應該撤銷,應該駁回某啤酒廠的執行異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一百零四條第一款規定:「……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因被執行人某啤酒廠拒不申報財產,法院對其處罰5萬元,是有法律依據的,完全符合法律規定,故應該駁回其執行異議。 綜合以上情況分析,該案在留置送達報告財產令及財產申報表的行為是有效的,據此作出的罰款決定亦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故該駁回被執行人某啤酒廠的執行異議。

H. 請問,在開庭之前,法院是不是要發傳票或通知之類得,下發在什麼地方

在開庭之前,法院是要發傳票或通知的,一般是以傳票的形式送達給本人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2、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3、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4、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8)法院置留室擴展閱讀

傳票或其他訴訟文書送達的其他方式如下:

1、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2、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3、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4、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5、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6、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7、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I.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的有關問題的答復

您好,具體內容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的有關問題的答復
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文號:法研(2003)132號
頒布日期:2003-08-27 執行日期:2003-08-27
時 效 性: 效力級別:中央規范性文件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冀高法〔2003〕41號《關於如何理解和適用「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對於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後潛逃至異地,其罪行尚未被異地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異地司法機關留置盤問、教育後,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熱點內容
2015年社會與法故事頻道視頻 發布:2025-07-08 02:46:47 瀏覽:265
賈廟法院 發布:2025-07-08 02:20:46 瀏覽:985
法治理念的引導功能 發布:2025-07-08 02:15:05 瀏覽:125
條約在行政法中的適用 發布:2025-07-08 02:15:04 瀏覽:598
丹麥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2:09:22 瀏覽:475
三方頂賬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2:08:41 瀏覽:504
甘肅省第二批法官入額 發布:2025-07-08 01:51:44 瀏覽:110
法律法規的ppt 發布:2025-07-08 01:50:06 瀏覽:269
什麼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01:49:24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考試判斷題 發布:2025-07-08 01:47:47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