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初任法官庭審觀摩心得

初任法官庭審觀摩心得

發布時間: 2021-12-14 02:29:46

Ⅰ 求法院旁聽感想

前一階段,我連續旁聽了多個刑事案件的庭審。這些刑事案件的被告,或是詐騙,或是搶劫,或是利用職務之便受賄。他們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本該前途無限;有的才華橫溢,事業有成;有的即將含飴弄孫,安度晚年。然而如今都殊途同歸,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等待他們的是禁錮人生自由的鐵窗生涯。面對即將失去的自由,在法庭最後陳述時,他們無不痛心疾首,悔恨萬千,感覺愧對父母和子女,而一切悔之已晚。從天堂到地獄,人生與事業瞬間陡然轉向,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他們的人生軌跡,並非劣跡斑斑。曾幾何時,他們也都是善良守法的公民。也曾有過美好的昨天,鮮花和掌聲也曾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之所以淪為罪犯,皆因在貪婪慾望的驅使下,追求種種錯誤目標,利令智昏,而又喪失自我,置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國家法律於不顧,最終把自己的靈魂「典當」給了金錢和利益,葬送了他們本該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害己又害了家人。
旁聽完這些案件,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想,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多的金錢、地位、權力和智慧,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功得到社會的承認,這些都是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也是無可非議的。人總是在滿足了自己最低的慾望後不斷地產生更高的慾望,而正是慾望,才激起了人們不斷奮斗的動力。盡管如此,但人們還是必須懂得用理智來調節自我,尤其要壓抑和剋制自己潛意識中時時涌動的貪欲。要把那些違反社會道德、不符合人的日常倫理的觀念從意識層面壓制和排除出去,而不能任憑貪欲滋生蔓延,並在貪欲的驅使下行使不法勾當。慾望的滿足一定要在法律、道德和良心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合法手段來實現。否則即使你一時的慾望得到滿足了,生活也會叫你得不償失,甚至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由此,我還想到,人要學會知足,知足了,就難有非分之想,貪婪的念頭也自然難以占據你的頭腦。如果你現在已經很富有,那就更應懂得知足,懂得珍惜已擁有的,要將種種不必要的慾望都放下。如果你還不富有,你所擁有的不如別人,你仍必須平衡好心態,坦然處之,不能因此怨天怨地仇視社會和他人,更不能採取極端手段作出傷天害理之事。應該懂得,人的一生總會有缺憾,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富有是相對的,更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目標。也許我並不富有,但依然可以活得開心,也許這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標准。古人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生苦短,我們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寶貴的人生,走好每步路,千萬不能誤入歧途,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盡責任和義務。
-----------------
按照電大法學本科法律實踐的要求,為了更深入地學習法學這一專業,我們以模擬法庭的方式進行了一次法律實踐。 我們以張麗醫療事故案為案例,具體制定了法庭實施計劃,做好了庭審前的准備工作,進行了細致的人員分工和會場的布置,整個模擬法庭的程序合法、執法嚴謹,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實踐活動。 通過實踐,我們增強了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創新意識, 在本案的審理中,我的身份是合議庭筆錄員,被害人王燦死亡的原因是本案的焦點,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張麗,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本人就舉證責任倒置這一問題談一下心得體會。 一、在舉證責任倒置中,反對的一方應當就某種事由的存在或不存在負擔舉證責任。 民事責任特別是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這些要件事實的存在也構成了決定原告是否勝訴的關鍵。但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原告不必要就這些因素的存在與否都負擔舉證責任,而應當由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與否承擔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指證明責任依據法律的規定發生特定分配的現象,同時還意味著反對一方所證明的事由在法律上作出嚴格的限定,即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反對的一方究竟應該反證證明什麼,必須要由法律規定。通常,由被告方證明的事實是由實體未能加以明確限定的,其證明人後由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對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明;二是對不具有因果關系的證明。在某些情況下,對這兩個事實的證明通常是結合在一起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由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則不僅表明被告沒有過錯,而且同時也表明損害的發生與被告的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兩個問題有可能也是相互分離的。例如,被告證明損害是因為不可抗力造成的,應可以表明其主觀上沒有過錯,從而應當被免除責任。 二、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由被告承擔證明某種事實的存在或不存在,如果其無法就此加以證明,則承擔敗訴的後果。 舉證責任倒置表面上是提供證據責任的倒置,實際上是就某種事實負有證明其存在或不存在的責任的倒置,是證明責任在當事人間如何分配的問題。然而,舉證責任倒置不僅僅是對事實證明責任的分配,更重要的是,對這種舉證責任的分配常常直接影響到訴訟結果,即「舉證責任分配之所在,乃勝訴之所在」。因為一旦倒置以後,舉證責任被倒置的一方負擔了較重的證明義務,如果其不能夠就法定事由進行舉證,便推定提出主張的一方就該事實的主張成立,這就會從整體上影響到訴訟的結果。 敗訴後果的承擔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是一種證明責任的分配,證明責任是一種結果責任,解決的是在案件事實真偽不明時敗訴風險的承擔問題。在實體法上,對被告方對此要舉證證明也有相當的難度。例如,在高度危險責任的情況下,被告必須證明危險是由原告的故意造成的才能免責,倘被告無法就此舉證則可能要敗訴。這樣,舉證責任倒置通常是和嚴格責任聯系在一起的,由此也進一步表明了舉證責任倒置與舉證責任轉換的區別。舉證責任的轉換與嚴格責任問題沒有必然聯系,任何類型的案件在訴訟中都可能出現舉證責任轉換的現象,它不涉及抽象的實體法規范,只是當事人在具體訴訟過程中相互活動。 三、在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案件中,發動訴訟的原告一方,也應當對部分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的責任。 在舉證責任倒置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原告不負任何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證明一切?我認為,即使依據實體法的規定應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告也要承擔就一定事實存在或不存在舉證的責任。在適用嚴格責任的情況下,對於過錯、因果關系等,根據法律規定應當由被告證明,從而免除了受害人對此事實的舉證的責任,而將該責任倒置給加害人一方,由其承擔無未能舉證時的敗訴風險。但其他要件事實,如加害人、損害事實等,則還應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規則分配舉證責任,由該事實的主張者承擔舉證責任。例如,在高度危險作業的責任中,至少原告要證明危險是因為被告的行為造成的而非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否則其連訴訟主體的被告一方都不能明確,怎麼訴訟?對誰訴訟?再如,在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倒置中,作為被告的醫院一方,應當就其行為的科學性、及時性、沒有過錯的事實承擔舉證的責任,而患者應當就被告行為的危害後果事實、危害後果與被告的行為間有關聯的事實等,承擔舉證的責任。在舉證責任倒置情形下,原告方也承擔部分事實的舉證責任的原因是:從實體法角度言,任何人主張權利都應當提出證據證明其權利的存在;從證據法的角度看,主張的一方也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即使法律從特定的目的出發,為加強對一些處於舉證遇到障礙的特定當事人的保護,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只是將特定的證明事項倒置給被告一方承擔,這並不是說,將所有的訴訟證明事項甚至釋明事項,都交給被告承擔。從性質上看,舉證責任倒置實質上基於法律規定,由原告證明A事實的存在,但應當由被告承擔B事實存在或不存在的證明,被告不能證明的,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 通過實踐,對法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Ⅱ 庭審心得怎麼寫

聽庭審心得

本周一去北京第一中院聽庭審,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聽庭審。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假期都在法院實習,聽庭審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我的暑假是在英國牛津的SUMMER SCHOOL度過的,在牛津的法院是我第一次聽庭審,所以周一的庭審讓我感覺到兩國審判程序和形式有著如此的不同。
首先總結一下這次聽的案件:原告1、2是星空傳媒有限公司(香港),被告1為中國錄音錄象總社,被告2為廣東中凱音像公司,被告3為廣東中路音像有限公司,被告4為天津市文化藝術出版社,被告5為北京圖書大廈有限公司。原告12的訴訟請求是要求被告1至4承擔侵犯其知識產權的法律責任,提出了上限50萬的賠償,並要求第五被告返還起發非法獲利。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個案件去打合同違約比打知識產權訴訟更合適一些。因為如果從知識產權侵權角度,這個案子的爭議焦點是所訴標的(三張DVD光碟)經過修復技術後出現的「修復版」是否有新的版權,以及被告的行為是否侵犯了新版權的知識產權。但是, 這里就是按照知識產權侵權來提起訴訟模糊不清的地方了。這里有兩個我認為比較值得注意的問題:第一,對於電影母帶的修復,究竟有沒有產生新的版權和新的產品?從價值角度上來看,同樣價格的DVD,一個是修復版,一個是未修復版,消費者肯定會買修復版。為什麼呢?因為有了新的技術加入到價值中,使產品的質量發生了改變,內涵價值提升了。就像同一個影片出VCD版本和DVD版本,他們是兩個版權嗎?第二,提出侵權訴訟,侵的是什麼「權」?雖然有了新的價值內涵,但是DVD中的內容形式卻沒有因此改變。畫面可以變精緻,聲音可以變悅耳,而影片所描述的故事卻沒有改變。這是產生了新的版權呢,還是沒有?業內和法律都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新的技術沒有體現在法律法規中。
而現在來看原告對被告侵權所提供的主要依據。原告在庭審中的主要思路是:根據2000年簽的合同中條款「乙方(三個主體一直推能推到中路音像公司……)獲得現在市面上銷售的及用MPEG1或MPG2格式製造的影片的發行授權。」→2000年出的只有未修復版→2005年市面上出現未經原告授權的修復版→所以出未經授權修復版的出版社和發行單位是侵權。而這樣訴訟就不能避免的涉及上面論述的有無新的版權產生的法律問題。在庭審中, 被告2就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造成了很多時間的無謂浪費。(當然還有被告律師表意不清、法官不明技術形成等的問題……)
但是,如果按照合同違約來進行訴訟,就直接對被告3沒有遵守2000年簽定合同的義務提起訴訟,要求賠償違約責任和損失就可以了。以上論述的爭端就可以避免了……我認為這個案件打合同訴訟比較合適,不知道為什麼原告律師走了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的程序,可能是我還沒有想的很周全,請老師指正。。
其次,我想對比一下在英國了解到的訴訟程序。英國刑事和民事開庭審判前都是有一個准備程序的。在英國,庭審准備程序主要包括:(1)答辯和指導的聽審(plea and directions hearing)程序。目的是使控辯雙方為開庭審判作好准備,使法庭作好必要的審前安排。(2)預先聽審(preparatory hearings)程序。用來解決案件中的法律問題如證據可采性等。之後法官可要求辯護方提供一份書面陳述,其中記載將要提出的辯護的主要內容,雙方存在的分歧,辯護方針對控方的案情陳述作出的反駁,以及辯護方將在庭審中提到的涉及法律適用和證據可采性的問題等。
以上的程序,意味著無論多麼復雜的案件,都必須被整理還原到若干相對單純的爭執焦點上,且對這些爭點有可能只需做出「是」或「否」的簡單判斷。這個特點導致了pretrial(庭前審判)和trial(開庭審理)在內容上的明確分工:pretrial只是整理爭點,決定當事人收集的證據哪些是允許在開庭時提出的;而trial 則是對在庭上被提出的證據和構成爭點的事實做出判斷。這樣的程序能夠幫助當事人雙方了解掌握對方對案情的認識,以便明確爭執焦點之所在或形成爭點本身。
而我們本周去旁聽的案件,不僅雙方當事人(尤其是被告)沒有對對方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而且被告3的代理律師基本處於一問三不知的狀態,法官似乎也沒有在開庭前完全了解案件,居然讓我們在下面聽庭審的很多同學產生了「這樣也能做律師啊……」的想法……。而在英國,我們去旁聽牛津地方法院的庭審,一個下午3小時就聽了4個案件,包括民事的和刑事的,在法庭上法官基本沒有說話,陪審員(有專門的法律指導)反而問的很多,律師只做涉案要點的辯護,法官比較快就能夠作出判決——宣判或休庭討論幾日後繼續審判。這就是有了pretrial的好處——正式開庭的時候保證效率。而我們開庭之後,大部分時間都在無意義的糾纏中浪費掉了,真正說到焦點問題的時候,常常被告有聽沒有懂(甚至法官也有時……可能是法官個人差別?)沒有辦法圍繞要點做出辯論。
以上是我現在能夠想到的一點東西,請老師指正!謝謝!

民商經濟法學院03級4班 庹燕南
2003201187

參考書目:
《民事訴訟准備程序研究》——王亞新
《刑事案件庭審前准備程序研究》——宋英輝 陳永生 刊於《政法論壇》2002年第2期

Ⅲ 觀看庭審視頻心得

有什麼心得?不妨說一說……

Ⅳ 如何寫一個庭審過程觀後感

庭審觀後感———企業在招聘中的法律風險

月 日上午在學校的安排下,我的同學們在朝陽區人民法院參加了法院的庭審觀摩。本案是一起因勞資糾紛而引起的訴訟案件。針對本案,我從用人單位的顧問律師的角度,淺談一下我的感想。目前很多企業在大力引進人才的同時,卻忽視了招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法律風險」,從而為企業的正常運營埋下了禍根。根據本案所呈現的事實進行分析:企業或用人單位在勞動員工的風險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並應該從員工入職等各個環節去加強風險管理與控制:本案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有:

(一)、招聘啟事太簡單一部分企業在招聘時什麼准備都做了,就是忽略了一點———崗位職責說明,有不少企業只對招聘崗位做了簡單的描述。在新員工進入試用期以後,企業如果發現員工不符合錄用條件,是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但是《勞動合同法》對此進行了限制:企業需有證據證明勞動者不符合錄用條件,否則就需承擔無故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此時,舉證責任完全在企業一方。如果企業在招聘廣告中對崗位職責進行了詳細的列舉,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舉證的難度。如果企業沒有在招聘啟事中寫明崗位職責,可以製作一份詳細的崗位說明書,在勞動者簽字確認後予以存檔,一旦進入訴訟程序,可以作為證據提交。但本案用人單位在員工入職時,這種風險上沒有細心到,以至於後來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被動。

(二)、制度的執行不徹底引來法律風險——入職審查不能少 對於企業而言,輕視入職審查就等於「引狼入室」。既然企業已經建立了企業管理制度,那就應該從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嚴格執行,比如在本案中,如果在員工入職時就堅持一一先驗證,確定證件、身份信息、資格能力都很真實的情況下,才簽訂勞動合同。也就能避免今天的訴訟了。另外,如果招用了未與其他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聘者,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無論該用人單位是否知道其招用的勞動者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存在過錯,只要存在此類行為,且因該行為對原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就應當對其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由此可見入職審查的重要性。 通過本案的審理,我意識到:我們如果作為律師,在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時,就要從企業管理的源頭入手,環環審查其法律程序和潛在風險。提前加以預防和控制,做到防範於未然。這樣既能給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同時又能在勞動用工方面促進勞資關系的和諧,收到更好的社會效果。

Ⅳ 求一篇庭審觀摩的感想

2008年9月18日--25日,鶴立院公訴部門參加了省院公訴部門組織部分市區院公訴科幹警,對佳木斯市院、同江市院、富錦市院、建三江墾區院、方正縣院提起公訴案件組織開展觀摩及評議活動。
對此次庭審觀摩評議活動,各市縣檢察院高度重視,精心謀劃,檢察長親自安排部署,自始至終參加。
庭審觀摩結束後,在省院公訴一處劉曉齊副處長的主持下,參加庭審觀摩人員對庭審活動進行了集中評議。觀摩人員對庭審發表了意見,對公訴人在庭審過程中的表現和庭審效果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在考評打分表上都體現為高分。
我們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虛心學習兄弟院的先進經驗:

一、出庭前,公訴人准備工作全面、充分,詳細製作了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文書,做好庭前預測並模擬法庭做了庭前預練。

二、整個庭審過程中,公訴人宣讀起訴書精神飽滿、語言流暢、節奏適當;

三、訊問被告人用語規范,層次清晰,針對性強;

四、舉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五、答辯把握案件焦點,論述充分,應變能力強;

六、公訴意見注重教育作用,社會效果。能深刻分析其內在原因,取得很好的法制宣傳作用。
七、並利用多媒體進行舉證,取得了良好的法庭效果。尤其同江市院的交通肇事案件的演示效果非常好,我們將此案件多媒體示證演示文稿,拷貝下來,將在今後案件中充分利用。

八、總體看出庭規范標准,形象良好,語速適中,答辯有力,邏輯性強。
通過觀摩看到了自身不足:一是認為法律文書和工作文書製作等基礎工作要從嚴要求;二是多媒體示證製作技術上還要提高。
今後,我們在工作中,將結合觀摩評議過程中提出的不足和建議,要認真研究和思考,對於在實施兩法過程的實踐中遇到的相關的問題要加強理論研究,以更好推動出庭公訴工作創新發展。

庭審感想

今天我到法院開庭,這是一件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何某,在寧波市鎮海一家公司開貨車。在06年11月4日下午,他開著大貨車經過廟戴村轉彎處,左轉彎時佔道行駛,在視線不良的彎道上車速過快,與相對方向徐某駕駛的二輪摩托車發生碰撞,造成摩托車乘坐者范某(徐妻)死亡,兩車不同程度受損的重大交通事故。經寧波市公安局鎮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隊認定,被告人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案件審理應該說很順利,被告認罪,被告的單位也同意對被害人做經濟賠償。刑事部分做出判決是,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

可是做陪審員的我心情很不平靜,庭審過程中,被告何某雙手一直插在褲袋裡,眼睛東看看、西看看,臉上一幅無所謂的樣子,沒有不安、沒有愧疚。我知道關於經濟賠償問題,他單位很爽快都承擔了,畢竟後面還有保險公司保駕。但何某的態度讓人反感,這起交通事故完全是因為他的違規,造成被害人家庭破損,8歲孩子失去母親,讓老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給這家庭帶來的痛苦,無論用多少錢都是彌補不了的,可被告卻沒有一句抱歉的話。

在合議時,我說了自己的憤慨,法官說我可以對被告進行教育,可看到庭下坐那麼多旁聽的群眾,我怕說不好就卻場了。過後我也後悔放棄了教育被告的機會,因為今後他的路還長著呢,如果不知悔改,不知將來還會出什麼問題,我真應該提醒他一下。

最近我已經連續碰到二個交通肇事案件了,司機都是外地農村來寧波打工的,不但年齡輕,都是23、24歲,而且文化也低,在事故中也都應負主要責任。這個年齡的年輕人氣盛易沖動,開車時間不長,經驗少,碰上緊急情況就慌了手腳,往往給對方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些人除了會開車,沒有其它技術, 將來他還是要當司機, 如果對自己所造成的後果沒有反省,將來很可能還會發生事故。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與其它刑事犯罪案件的被告不同,任何一個司機主觀上都不會願意發生交通事故,所以只要能在經濟上對被害人進行賠償,被害人一般都能放棄追究,這對被告心理上的壓力也就減輕了,他們會有一種:「你死了人,我賠了錢,的等價交換思想」。很少會考慮被害人家破人亡的痛苦。在交通事故的賠償案件中,我也曾多次看到被告在經濟賠償中,斤斤計較,而對被害人的傷殘等痛苦視而不見。這和現在的社會風氣也有關,自私、不顧他人,一切用錢衡量。對這樣的事情光是氣憤是沒用的,但應當如何進行教育呢,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
前一階段,我連續旁聽了多個刑事案件的庭審。這些刑事案件的被告,或是詐騙,或是搶劫,或是利用職務之便受賄。他們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本該前途無限;有的才華橫溢,事業有成;有的即將含飴弄孫,安度晚年。然而如今都殊途同歸,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等待他們的是禁錮人生自由的鐵窗生涯。面對即將失去的自由,在法庭最後陳述時,他們無不痛心疾首,悔恨萬千,感覺愧對父母和子女,而一切悔之已晚。從天堂到地獄,人生與事業瞬間陡然轉向,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他們的人生軌跡,並非劣跡斑斑。曾幾何時,他們也都是善良守法的公民。也曾有過美好的昨天,鮮花和掌聲也曾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之所以淪為罪犯,皆因在貪婪慾望的驅使下,追求種種錯誤目標,利令智昏,而又喪失自我,置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國家法律於不顧,最終把自己的靈魂「典當」給了金錢和利益,葬送了他們本該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害己又害了家人。
旁聽完這些案件,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我想,每個人都想追求更多的金錢、地位、權力和智慧,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功得到社會的承認,這些都是獲得他人尊重的必要條件,也是無可非議的。人總是在滿足了自己最低的慾望後不斷地產生更高的慾望,而正是慾望,才激起了人們不斷奮斗的動力。盡管如此,但人們還是必須懂得用理智來調節自我,尤其要壓抑和剋制自己潛意識中時時涌動的貪欲。要把那些違反社會道德、不符合人的日常倫理的觀念從意識層面壓制和排除出去,而不能任憑貪欲滋生蔓延,並在貪欲的驅使下行使不法勾當。慾望的滿足一定要在法律、道德和良心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合法手段來實現。否則即使你一時的慾望得到滿足了,生活也會叫你得不償失,甚至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由此,我還想到,人要學會知足,知足了,就難有非分之想,貪婪的念頭也自然難以占據你的頭腦。如果你現在已經很富有,那就更應懂得知足,懂得珍惜已擁有的,要將種種不必要的慾望都放下。如果你還不富有,你所擁有的不如別人,你仍必須平衡好心態,坦然處之,不能因此怨天怨地仇視社會和他人,更不能採取極端手段作出傷天害理之事。應該懂得,人的一生總會有缺憾,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富有是相對的,更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目標。也許我並不富有,但依然可以活得開心,也許這才是人生成功的真正標准。古人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生苦短,我們要正確把握好自己寶貴的人生,走好每步路,千萬不能誤入歧途,因為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盡責任和義務。
(作者繫上海市第一中級法院法官)

Ⅵ 觀看法律演講和庭審的心得體會作文600字

1讓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識,懂得了法律的作用
2庭審讓我知道了法律流程,明白了切身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
從這兩方面編600子應該很好些吧

Ⅶ 法庭審判觀後感800字

旁聽了劉某某等十二人涉惡案的開庭審理,這是我從事檢察工作以來,近距離接觸庭審,學習庭審感受最深的一次。幾個小時的旁聽過程,心情跌宕起伏,親眼見證了我們的檢察官在案件審理中的公平正義、法律權威、法治精神。

實證據的全面把握、對法律法規的充分掌握、開庭質證的條分縷析、做為國家公訴人的威嚴與客觀,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對公訴人這一職業產生了無盡的嚮往。聽完上午的庭審,心情仍難以平靜,感受頗深。

特別是李秋成檢察長和杜瑞格副檢察長對案卷事實證據的全面把握、對法律法規的充分掌握、開庭質證的條分縷析、做為國家公訴人的威嚴與客觀,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對公訴人這一職業產生了無盡的嚮往。聽完上午的庭審,心情仍難以平靜,感受頗深。

開庭質證的條分縷析、做為國家公訴人的威嚴與客觀,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對公訴人這一職業產生了無盡的嚮往。聽完上午的庭審,心情仍難以平靜,感受頗深。

庭審中,檢察院公訴人指控,被告人田某身為國家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企業申報政策資金,以拿回扣方式收受他人財物價值140餘萬元,其行為已觸犯了法律,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該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人民檢察院公訴人簡明而直中要害的論述,激情而富於理性的辯論讓我印象深刻,犯罪嫌疑人田某的犯罪過程也讓我感觸頗深。

通過這種「零距離」觀摩公訴和庭審活動現場,不僅直觀感受到了荊州區人民檢察院在職務犯罪案件公訴過程中的專業化、職業化和人性化,而且增強了我對檢察業務辦理程序方面的了解,對以後更好地履行人民監督員的職責有很大幫助。

今後,會加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充分履行人民監督員職責,積極參加市檢察機關開展的各項監督活動,盡心盡力地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監督員。

(7)初任法官庭審觀摩心得擴展閱讀:

一、扎實的法律知識是做好庭審的基礎。通過旁聽庭審使深刻認識到只有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對法律條文有一個深刻全面的了解才能准確對案件進行正確評議。

二、從實際案例中學習,是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旁聽庭審,我進一步熟悉了庭審程序,對庭審有關程序和過程及庭審紀律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如何出庭,做好應注意哪些事項等等。通過旁聽庭審徹底消除了從前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三、提升法律實際運用能力是做好庭審的重要保障。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畢業生,雖然接受了多年大學課程教育,但缺少了法律實際運用能力。為此,在工作中就要加強業務知識點學習和運用,用心向領導學習、向同事學習,不斷思考和領悟,不斷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水平。

Ⅷ 2014法庭庭審觀後感2000字

法庭庭審觀後感

就像龐德曾經說過那樣完全只對法律本身的邏輯進行研究是毫無意義可言的一樣,我們在學習法律的時候除了認真研究理論知識,還應當注重對於法律的實踐,通過觀看此次法庭審判,讓我感受到了法庭的庄嚴和肅穆與作為一個法律人應有的職業素養和一個法律人肩負的責任。
為加強對民事訴訟程序的掌握,遂觀看了此次的民事訴訟法庭。參加完法庭後了解了民訴程序的大體流程,對案件的印象更加深刻,從這次法庭中,我也切實的明白了法庭的審判程序,讓書本上的間接印象轉換成了直觀印象,這對於我的專業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同時,從此次實踐中我也認識到了證據的重要性。
故有以下感想:模擬法庭中的法庭審判程序分成了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和審判四個階段。本次法庭開庭時,書記員先查點當事人及其訴訟參加人的到庭情況並請入席,隨後宣讀審判紀律。接著全體起立,請審判長、人民陪審員入庭,坐下後,帶被告入庭,由審判長宣布開庭。開庭前書記員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案情,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整個案件。書記員宣讀法庭程序後,法官和審判員相繼入庭以及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等。
法庭調查階段,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控訴被告人的罪行,要求法院予以公平公正的刑罰。對於公訴人起訴的犯罪事實被告人有異議,表現出好的反對態度。接下來由公訴人當庭舉證,證據確實不真實並不具有關聯性,被告人及辯護人都有異議。公證人一一舉證完畢之後,被告人並無新的證據要提交法庭,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當事人陳述;二是舉證和質證。在這個法庭中,當事人雙方 通過舉證、質證,力求為自己的當事人爭取更大的權利。這個階段是最能體現辯護雙方的法律知識儲備及觀察力,作為一名律師要先會聽,才知道怎麼辯。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法庭辯論階段。首先也是由公訴人發表意見。被告人自行辯護,辯護人發表意見,公訴人再進行答辯。法庭辯論階段,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做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此階段,由被告人就本案的事實、證據、罪行有無及輕重,對犯罪的認識及對定罪量刑方面的要求作簡要的發言。最後經審判員對事實進行認定,鑒於控辯雙方相應意見,予以調解。到此,這個案件就這樣完結了。
程序法不同於實體法,因此民事訴訟程序的法庭的側重點也在於弄清整個程序,通過這次法庭,了解了民訴程序的實際操作,用法庭的形式把枯燥的程序法學習生動形象化,讓我們在練習中學習,記憶。
其中在這次法庭審判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官與律師。眾所周知由於司法活動的特殊性,法官在司法審判中應當忠實地體現國家在處理社會沖突中的特殊的角色職能,這種角色職能要求法官應在「第三方」的角色定位上,在糾紛雙方當事人之間恪守中立,並始終在糾紛解決過程中保持中立,平等對待雙方當事人。因此,法官的職責在於居中裁判,使一切社會成員都有權利得到與他人相同的法律對待,真正做到同事同處、同過同裁、同罪同罰,以實現最終的司法公正。
作為一個法官,我認為衡量其是否完成了司法公正的使命的標準是看他是否嚴格按照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定來處理各種案件,而法官要想完成司法公正的使命,就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所以我要認真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通過觀看此案的審理,我也深感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重要意義,它不但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彰顯司法的進步,同時體會到只有當法院審判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審判結果才能更加公正、公開、公平,才能收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豐收。
今天的社會是法律統治的世界,是法治社會。社會發展的規律已經昭示:一個國家在治理社會時,必須把法律奉為治國之法寶或自由的保障,崇法必須也必將會成為國家或公民的一種精神和信念;沒有這樣的信仰,依法治國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謂崇法,就是要有一種捍衛正義和公平的精神,具備一種為國家、為社會、為當事人盡心辦事、全力負責的信念,崇尚法律、相信法律、敬重法律。故擁有崇尚法律的精神和信念是法官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其次,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優良的法律職業能力和專業適應能力也是必備的素質。專業知識是從事法律工作的起碼要求,是職業能力的基礎,在具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後,所需要做的便是把這知識融入實踐中,法律實踐經驗是一個人理解案件事實真相、掌握案件事實的實質以及找到解決糾紛的合理方式的必要條件。
而對於律師來說,就需要更多的知識補充,專業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我要走的征程才剛剛開始。另外,我覺得作為一個律師,辯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只有擁有好的辯才,才能把自己的想法、邏輯與思路傳達給法官,讓法官明白自己的想法,從而為己方證據更大的勝局。另外,擁有好的辯才我認為還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讓自己在法庭上更加才思敏捷,有利於自己的發揮。當然,律師還要培養自己的調取證據、分析證據和運用證據的能力,在法庭審判中,證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律師要從各方面去調查取證,並通過法律分析和邏輯分析充分運用證據,盡量避免、減少不利證據的負面影響,強調有利證據的正面作用,來促使案件審理向有利於委託人的方向努力。
我一直的夢想是加入這個職業群體,但此時不得不說有些茫然和無所適從,這可能也是自己必須要經歷和面對的,這是我職業的必修課。因為你要記住:律師不僅要幫當事人打贏官司,而且還要贏的漂亮、精彩!即使這個高度離現在的自己還非常的遙遠,但你應該時刻准備迎戰這一光輝的頂點!這是一次情、理、法相結合的庭審,庭審中充分體現了公平和正義。
從這次觀看法庭審理中,我也了解到了我與一個職業法律人之間的差距,這更激勵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念,我會朝著一個職業法律人的目標而努力。爭取在實踐中來完善我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來保障社會的法律秩序能更加地公平公正,讓人們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