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律詩贊法院

律詩贊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21 08:52:14

⑴ 尋一首贊美無私奉獻七言律詩

無負無擔赴詩海
私心一團亦未改
奉天承運唏噓之
獻己時光願出彩

⑵ 歌頌母親的七言律詩哪八句

1、《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譯文:

母親愛子女的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在過年的時候到家,母親多高興啊!

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

我慚愧地低下頭,不敢對她說我在外漂泊的境況。

(2)律詩贊法院擴展閱讀

其它類型歌頌母親的詩句。

1、《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聚,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4、《詩經·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譯文: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⑶ 贊美國家強大的七言律詩

一、厲害了我的祖國(一)(平水韻)楊秀實

茫茫宇宙顯輝煌,一箭雙星華夏光。

北斗導航增密度,國人驚世拓新章。

長空渺渺銀龍舞,大地翩翩快鉄翔。

築夢藍天多壯志,神州崛起勢難當。

二、厲害了我的祖國(二) -(新韻)楊秀實

全球石墨烯獨創,快到無形想像中。

高鉄速提三百五,磁懸車列四千程。

上天機客成功舞,下海航空母艦通。

量子技能超跨躍,世人轟動舉國騰。

三、戊戌年國慶節前有感 米之高山

六秩九來非老邁,東方華夏正晨曦。

青山隱隱如屏畫,碧水遙遙展嬈姿。

勤奮哪虛難又至,堅強敢敵霸環欺。

精心做好當前事,樓頂長飄國慶旗。

四、七律•迎國慶賞景感懷 瀟湘夜雨

晨起舒心秋色好,聞風悅目賞微寒。

臨窗桂樹花香郁,入水雲霞彩錦寬。

蝶戀芳叢雙繞舞,鷺飛湖面眾翔歡。

禎祥美景人間醉,莫忘和平寸土安。

五、七律:寫在國慶 常華

金秋十月頌歌揚,華誕來臨德政彰。

國泰應思他日痛,家安難忘舊時傷。

戍邊懲寇精磨劍,守島驅頑細擦槍。

盛世和諧求共治,江山穩固永平康。

六、七言律詩國慶抒懷(押二蕭韻)琪琪

今逢華誕意如潮,放眼中華盡舜堯。

北斗神舟天際顯,脫貧除惡戰旗飄。

繁榮富裕民心悅,舒暢和諧積弊消。

國阜政廉家運暢,復興大夢看今朝。

⑷ 求幫忙寫一首律詩,贊美一個人的

窈窕淑女學子求,娉婷處子同窗游。
十年台下右軍帖,一朝紙上左思求。
仰眉岳王千古恨,俯首伯牙萬重愁。
從來俏書薛濤箋,幾見美姿芙蓉樓?

⑸ 贊美詩歌的五言律詩 急急急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⑹ 求一首贊揚十八大的律詩或絕句。要壓韻,很急!謝謝啦

(一)
革新再綠萬木青
新屆領導有豪情
日新月異十八載
再發四願佑安民

(二)
中華崛起有笑顏
此屆既往復開來
四言囊括萬民願
萬家共寄皆安泰

⑺ 求首較出名的七言律詩

《登高》—杜甫夔州詩的三個情結
劉厚政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左遷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遣悲懷三首之二
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過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蘇武廟》
作者: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貧女》
作者: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⑻ 求贊美母親的七言律詩,最好八句 四句也可以有沒有直

1、《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 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詩又名《將母》
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古詩,大意是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
邗溝應該是地名,是聯系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是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

⑼ 關於律詩的韻律

律詩用韻,有古韻和新韻的區別。
我們先來看一下古韻。
古詩用韻,自古以來直到隋朝以前都是憑感覺押韻的,並沒有韻譜可以依據。隋朝出現了兩部韻書,一部是陸法言編的《切韻》,另一部是李舟編的《切韻》。後來李舟編的《切韻》失傳了。唐朝時出現了孫偭編的《唐韻》和陳彭年編的《廣韻》,這兩部韻書都是在陸法言的《切韻》基礎上增加韻目和韻字形成的。
到宋、金時期,出現了官韻書「平水韻」。據《辭海》:「平水韻」,為金代官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平水是舊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市。)別稱(《辭源》稱「江北平水」),因刊行於此,故名。有兩種:一種是金王文郁《禮部韻略》,共106韻,沿用至今。又一種是宋末劉淵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共107韻,今不傳。
王文郁的韻書全稱叫《平水新刊禮部韻略》(《辭海》,《辭源》作《新刊平水禮部韻略》),因為這部韻書的刊行地別稱「平水」,因以「平水」二字冠於書名,所以世稱「平水韻」。經朝廷批准,這部韻書作為作詩用韻的標准官韻推行全國。科舉考試作詩稍一違背這個標准,叫出韻,就不能錄取,可見這部韻書的重要性。到了清朝康熙時把「平水韻」編入《佩文韻府》。「佩文」是康熙皇帝書齋的名稱,由此可知這部韻書的地位。這部韻書規定106個韻部,平聲30個韻部,上平聲、下平聲,各15個韻部,只是因為平聲字多,分為兩部分,別無它意;上聲30個韻部;去聲29個韻部;入聲17個韻部。意思是每個韻部的字,都是押韻的。
《平水韻》在歷史上曾經起過巨大的作用。它大體上統一了全國文字的聲(平仄)韻,對詩的發展和科舉考試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平水韻》不是完全合理的,至少今天看來是這樣。
《平水韻》在編輯的當時或許是合理的,或許當時就有不完全合理,我傾向於後者。但按現在普通話讀音來看,這部韻書的韻部設置就很不合理。單就平聲韻部來說問題就不少。首先是同韻字,卻分散在不同的韻部里,一首詩里是不得用不同韻部的字押韻的。如設置了「東」「冬」兩韻部;「魚」「虞」兩韻部;「江」「陽」兩韻部;「真」「文」兩韻部;「元」「寒」「刪」「先」「覃」「鹽」「咸七韻部;「蕭」「餚」「豪」三韻部;「庚」「青」「蒸」三韻部等等,這樣,同韻的字卻分散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里,本來可以在一首詩里押韻的字,就不可以押韻了。這不是很沒有道理嗎?
這部韻書有的同一韻部的字並不全押韻。如「六魚」部,把「魚、漁、初、舒、書、鋤」等很多不同韻字都編在一起了。「十三元」部把「元、原、園、尊、昏、痕」等很多不同韻字讀編在一起了。本來不押韻的字,因為編在一個韻部,用在一首詩的韻腳,卻非得把它看作押韻不可,真是毫無道理。如林逋的《七律?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與金尊」,這首詩按「平水韻」押韻,韻腳字「妍」「園」「昏」「魂」「尊」,是上平聲「十三元」部的,現在讀起來是不全押韻的;編「平水韻」的時候,可能也是不押韻的,只不過認為押韻罷了。再如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用了「平水韻」,「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這首詩里押韻的字是「雷」「堆」「災」「埃」「來」,是上平聲「十灰」同一韻部的,現在讀起來並不全押韻,這樣的情形有很多。由此我們明白了有些古詩現在讀起來為什麼不押韻了,也知道了現在用《平水韻》作律詩,是不完全押韻的。所以,「平水韻」盡管在歷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今天作詩並不完全適用。但用慣了「平水韻」的人有的繼續使用,有的改用新韻;沒有用過「平水韻」的人們都用新韻。
現在再來說新韻。
新韻就是依照普通話用韻,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為準的聲韻體系。現在已經有人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的聲韻為准編出一些韻書,手上沒有專門的韻書,只要用《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詞典》就可以了。用韻時,查意義恰當的同韻字或近韻字,用作韻腳。同韻字,只要看韻腹和韻尾相同就可以了,韻頭是不用管的。近韻字,如韻母是ing、ong、eng應該看作是近韻字。這倒不是誰主觀決定的,而是古已有之,詩例是不少的。
古韻和新韻的關系。
古韻和新韻是交叉關系,有很大部分押韻的字是相同的,字的聲調也相同,也有很多是各有彼此的。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初編的韻譜就不盡合理;二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發生了變化。如古音有入聲字,現在入聲字分化到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去了。這樣,「平水韻」與新韻相比,也就不完全適於今天作律詩,所以現在作律詩雖是新韻與「平水韻」並行,但使用新韻的多起來。毛澤東大半生生活在「平水韻」流行的時代,可毛澤東的律詩有的用「平水韻」,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有的打破了「平水韻」,如《七律?長征》的韻腳「難」是「十四寒」韻,「閑」是「十五刪」韻,「丸」「寒」是「十四寒」韻,「顏」是「十五刪」韻,這後一種情形正合於新韻。總之,「平水韻」沒有什麼神秘,不要被它嚇住,它也不是不可打破的。詩韻也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間推移,相對年輕的人們都使用新韻。「平水韻」早晚會完全退出歷史舞台,而代之以新韻。
格律詩的韻律,就是律詩押韻的規則:
一,律詩只押平聲韻。律詩押韻與詞曲不同,詞曲有的押平聲韻,有的押仄聲韻,有的可以平仄韻轉換。戲曲有的用韻稀疏,有的用韻稠密,密韻中有的句句押韻。句句押韻的有的是隔句押平聲韻,隔句押仄聲韻,極有規律,唱起來抑揚頓挫,和諧美妙。古代的律詩卻不同,以押平聲韻為多,押仄聲韻的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仄聲字發音短促低沉,平聲字發音響亮悠長,而二者相比,平聲韻更優美動聽。現在,律詩就只押平聲韻了。我們說的律詩都是指押平聲韻的。在押平聲韻中,即可以都押陰平韻,也可以都押陽平韻,還可以陰平、陽平交錯押韻。同調押韻具有和諧美, 交錯押韻具有變化美。
二,對句押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律詩要求隔句押韻,即對句押韻。律詩包括絕句、八句的律詩、十句及十句以上的長律(排律)。律詩每聯的第一句叫出句(奇數句),第二句叫對句(偶數句)。對句必須押韻,每首詩的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但第一句以平聲結尾的必須押韻,其餘的出句都是仄聲結尾,是不押韻的,即使結尾的字與對句押韻的字是同韻字,也不是押韻的。具體說來,絕句,第二句、第四句必須押韻,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八句律詩第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長律也是這樣,除第一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外,其餘各對句必須押韻。
押韻,就是押韻句的句末用同韻字或近韻字。
押韻是為了整首律詩誦讀時音韻回環動聽。押韻,即押韻字韻母相同的,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中的難(nán)、閑(xián)、丸(wán)、寒(hán)、顏(yán),這五個字都押「an」韻,且聲調都是第二聲,和諧動聽。
押韻字韻母相近的,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中的榮、生、城、情是韻腳 ,韻母分別是ong、 eng、eng 、ing,這四個押韻字用了三個韻母,雖不同,但相近,所以也是押韻的。如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臘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中的韻腳風、東、通、紅、蓬,其韻母一次是eng、ong、ong、ong、eng,韻母不同,是近韻字。可見,近韻字押韻,自古而然。所以,我們今天作律詩,也可以用近韻字押韻。
押韻,一般說來,以同韻同調為好。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的韻腳就是同調的,更為和諧動聽。
三,不得重韻。一首律詩中,一般說來是不得有重字的,這已經包含了不得重韻的意思。但還必須特別強調一下,律詩押韻,在一首律詩中不得重韻,即在一首律詩中押韻的字不得重復。這是一條規則,也是一條常識,是萬萬不能違背的。古代的律詩沒有一首是重韻的。我們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大家都見過兩首犯重韻的現代「七律」。一首是《失足》,「人生孰料幾窮通,失足只緣一念中。學藝豈知身趔趄,取經那顧老龍鍾。金雞獨立難行步,困鳥思飛徒望中。雜念消除蒲墊坐,期修正果過隆冬」(《阜新詩詞》2003年第1期第4頁「佳作選萃」),詩中第二句、第六句的韻腳字都是「中」字,重韻。如果把第六句的「中」改成「空」,就避免了重韻的毛病。另一首是《贊玉雕?長生殿》,「瑪瑙玲瓏作帝宮,長生殿在眼前呈。崇樓高聳瑤台麗,半月空懸玉宇明。綠柳垂絲含雅意,丹階連袂訴衷情。皇妃愛戀海山誓,道士蓬萊知隱情」(《阜新詩詞》2006年第3期第27頁),此詩印成的文字與原文對照有些變化,且第八句的韻腳字「情」與第六句的韻腳字「情」重韻。這兩首詩都違背了律詩不得重韻的規則。初學作律詩的詩友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要因重韻而致失誤,造成敗筆。
押平聲韻、對句押韻、不得重韻,這三點十二字,即為律詩押韻規則,務須嚴格遵守。

⑽ 一首八句律詩鑒賞(急)

《錦瑟》賞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絕唱傾倒了後世無數的聆聽者,歷來也曾經引起過很多不同的解說和猜測,金人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中便曾說過這首詩是「一篇錦瑟解人難」。

對於《錦瑟》一詩的主旨,歷來歧見紛紜,有人以為這首詩的內容是詠「瑟」這種樂器的,言「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句是分別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調,還有人把「錦瑟」猜想做一個女子的幻化,疑為「令狐家青衣」……此外,許多人傾向於悼亡一說,認為詩人是在孤獨凄涼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這首詩雖然在理性方面難於加以確切的解說,但在感性方面卻極易於引起讀者的感動和喜愛。詩很具感性,是因為它的形象;詩又很難懂,也是因為它只繪形象,撲朔迷離。要讀懂這首詩,我以為主要應去分析詩的形象,看它給予我們的感發、感動及聯想是些什麼,而不必去比附事實。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以「錦瑟」起興,既寫瑟之華美,又寫弦之細密繁復,「錦瑟」二字,給了讀者一個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覺。《漢書·郊祀志》記載:「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為二十五弦」,誰曾想「五十弦」之「錦瑟」 比之琴、箏,原來竟附著有如此悲切的情愁。無端,莫之為而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無端」一詞使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這抑鬱的感嘆像是在說並非瑟自己情願有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這么多,無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瑟上的每一條弦、每一根柱都牽引著詩人藏埋心底的一段傷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來,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每一弦每一柱的撫弄都會引起了詩人對往事的追憶,「華年」二字與前面的「錦瑟」相應,既見「華年」之美好,更見今日回思時的惆悵哀怨。詩人以瑟之華美暗喻自己才華出眾,又以瑟之「無端五十弦」暗示華年悄然流逝,傷痛之情,悲憤之意,隱隱含於「無端」之感嘆中,這兩句可以說是這一首詩的總起。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頷、頸兩聯承首聯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對於李商隱來說,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捲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於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頷聯寄情於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頸聯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無人賞識。

李商隱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時用其本義,例如《安定城樓》中,他以「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言說自己不得施展懷抱的悲憤。有時他又將典故當作一個特殊的形象來使用,並加以創造性的引申。「曉夢」、「春心」便是後一種用典的寫法。莊周夢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於闡述一種「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隱卻借「蝶夢」之形象為自己所用,抒寫了自己對於仕宦之途的追求夢想以及此夢想失敗落空後的無盡感慨。「曉」字所暗示了夢境的短暫,「迷」字暗示了夢者的痴迷。這種痴迷沉醉、悵然若失的情意才應該是詩人所欲表達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鵑」,用瞭望帝去國懷鄉,魂化杜鵑,悲鳴寄恨的典故,李商隱又加以引申。什麼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嚮往、執著之心。多麼痴迷的夢境,多麼深摯的情志!此詩的幽婉即在於詩人對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敘述,而只是用種種不同的美麗且繁復的形象和曲折宛轉的章法來給予讀者一種直感和暗示,使讀者可以因之而產生無數的感動和聯想。

曉夢」與「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與「杜鵑」,引起翩飛、悲啼的聯想;「月明」與「日暖」,引人入蒼涼寥闊、溫麗凄迷的情境。詩人化實為虛,連用四個典故,以四幅清麗、靜謐、迷離而又含帶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緒,使人既難以指實言明卻又有所感知,從而吟詠於口而思索於心,那是一種富於感動興發之作用的詩情。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尾聯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中所寫的「曉夢」之痴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此詩約作於作者晚年,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的感慨,盡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託。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一曲《錦瑟》彈罷,一個憔悴的背影消逝於凄婉的琴韻,留給讀者的是那無盡的悵惘。

熱點內容
立法權下放 發布:2025-07-04 05:59:21 瀏覽:509
公司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4 05:48:14 瀏覽:898
民事訴訟法2014全文 發布:2025-07-04 05:47:17 瀏覽:518
馬化騰法官 發布:2025-07-04 05:36:12 瀏覽:501
珠寶行業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5:33:58 瀏覽:7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路侵權 發布:2025-07-04 05:16:10 瀏覽:75
民事訴訟法71條75條 發布:2025-07-04 05:13:58 瀏覽:581
內蒙王勇律師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739
法治素養思修 發布:2025-07-04 05:13:18 瀏覽:865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員的五險一金 發布:2025-07-04 05:02:44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