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71條75條
❶ 自由心證的理解
一切訴訟證據的取捨和證明力的大小,法律預先不作規定,而由法官、陪審官根據內心確信進行自由判斷。法官通過對證據的審查判斷所形成的內心確信,稱為心證。心證如果達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即謂之「確信」,從這個意義上講,自由心證又稱「內心確信」。法官審判案件只根據他自己的心證來認定案件事實。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❷ 證據的證明目的是什麼
證據的目的就是為了認定事實。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之規定,證據必須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該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65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71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綜上可知,證據的目的是為了認定事實從而證明舉證者的主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年3月14日修正)第四十八條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4年11月1日修正)第三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❸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1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
2補強規抄則
理由如下;所謂襲補強規則,就是對現有證據的證明力的增強;而本條款明確提到「應當結合本案其他證據」,就說明不能簡單依靠當事人的陳述,也即當事人的陳述的證明力較弱,需要其他證據來補強。
所以,本條規則屬於補強規則。
另外:意見證據規則是指,證人作證只能陳述自己體驗的過去的事實,而不能將自己的判斷意見和推測作為證言的內容。關於當事人陳述的規則才是。
最佳證據規則,主要指書證。其基本精神是:「以文件內容而不是以文件本身作為證據的一方當事人,必須提出文件內容的原始證據。」
相關性規則又稱關聯性規則,是指只有與訴訟中待定事實具有關聯性的證據才可以採納,凡是沒有關聯性的證據均不具有可采性。不具體解釋了。。
❹ 房屋所有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沒有什麼法規明確規定除房屋所有人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處置房屋的 謝謝
房屋屬於不動產,其所有權受《物權法》、《民法通則》保護。
法律規定:
《物權法》第三十九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四十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民法通則》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所有權的取得】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五條 【公民個人財產】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懷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八條 【財產共有】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❺ 法院隨便採納證據違反哪條法律
法院隨便採納證據違反哪條法律?
你所說的法院隨便採納,意思應該是法院採納的證據不符合法律規定吧,也就是證據不符合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證明力。
1、如果法院沒有讓雙方當事人對證據進行質證;那麼違反了民事訴訟法第71條。
法律依據:
第七十一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2、如果法院採納了不真實、不合法、無關聯性、無證明力的證據, 那麼違反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2修正)第104條。
法律依據:
第一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以及與待證事實的關聯性進行質證,並針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進行說明和辯論。
能夠反映案件真實情況、與待證事實相關聯、來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規定的證據,應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