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訴訟斷後
① 起訴後又撤訴會導致訴訟時效中斷嗎
會導致訴訟時效中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73.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後,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期間內,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
權利人向債務保證人、債務人的代理人或者財產代管人主張權利的,可以認定訴訟時效中斷。
174.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從提出請求時起,訴訟時效中斷。經調處達不成協議的,訴訟時效期間即重新起算;如調處達成協議,義務人未按協議所定期限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期限屆滿時重新起算。
② 中止訴訟後如何恢復訴訟有無法律規定
法律明確規定,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在訴訟中止期間,回人民法院和當事人答都不得進行本案的各項訴訟行為。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主動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
法條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
1、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2、第二款: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在訴訟中止期間,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都不得進行本案的各項訴訟行為。從中止訴訟開始到恢復訴訟程序時止,訴訟期間中斷。中止訴訟前人民法院和當事人所進行的訴訟行為仍然有效。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由人民法院主動依職權恢復訴訟程序。
③ 民事訴訟中如果已經通過提起訴訟中斷了訴訟實效,為什麼還要重新起算實效呢
訴訟時效是一種喪失時效,即隨著期間的經過,法定的權利將喪失,不再得到法律和法定程序的保護,之所以要設計時效這種制度,目的在於督促權利人積極行使他們的權利,否則整個社會和經濟的關系將處於一種很不穩定的狀態,風險難以預測,說不定那天突然殺出來一個程咬金說很久很久以前你錢多多少錢這種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民事權利是一種自由意志的體現,是否行使是自己的權利,但是也要考慮負有義務一方的時效利益,按照成本收益的分析,不能因為行使自己的權利而無休止地影響或破壞義務人的利益。這種相對性決定了必須盡快解決糾紛,雖然新的糾紛又在不斷產生。
一旦積極行使了權利,這種事實相當於一個新的法律事實,這個法律事實使之前的時效歸於無效,是糾紛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仍然要給予權利人最基本時限內的權利保證,否則,不管權利行使與否,只要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權利人最終就會在時效經過後喪失了權利,這在根本上是違背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的。因此要重新起算。中斷的意思是以該事件為界切斷前後聯系,重新計算,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斷開的意思。
④ 法院起訴後但沒執行有沒有時間限制
1,申請執行時間為二年,從裁判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2,法院由到申請執行書六個月未執行,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3,法院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後,被執行人財產仍不能償還債務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4,《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第二百五十四條人民法院採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執行措施後,被執行人仍不能償還債務的,應當繼續履行義務。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⑤ 為什麼訴訟時效中斷是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起訴後一定產生的法律後果。
法理:訴訟時效制度針對的是債權請求權。設制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是讓債權人積極的行使權利,讓債權人不要躺在權利上睡大覺。如此以來,債權人以原告身份提起訴訟時,則說明權利人在積極的行使其權利。故在原告提起訴訟後訴訟時效即中斷。
⑥ 法院判決書生效後未送達是否中斷訴訟時效
起訴未能送達訴訟時效是不中斷的。原告起訴後,法院依法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無論被告是否應訴,都不影響訴訟時效中斷,但原告在開庭時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或未經法庭允許中途退庭的,按自動撤訴處理的,不能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⑦ 起訴後又撤訴能否導致訴訟時效的中斷
我同意第一種觀點,即當事人起訴後又撤訴的,不應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後果,故本案原告起訴已過訴訟時效。理由如下:
第一,從訴訟時效的作用看,一方面訴訟時效可以促使權利人積極行使權利,以維持業已形成良久的社會經濟關系,保障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訴訟時效制度也是對「眠於權利者」的一種懲戒,促使權利人積極行使權利。權利人因訴訟時效屆滿而承受不到利益。從程序法意義上看,訴訟時效制度也可以避免當事人因日期久遠而產生的舉證困難,減少司法訟累。
這就是說,訴訟時效的主要作用是促使當事人及早行使權利,同時也是對怠於行使權利者的懲罰。起訴正是當事人積極行使權利的體現,但原告起訴後又撤訴的,則原告所主張的權利並未得到實際實現,這實際上也是原告對其權利行使的怠慢。本案原告數次起訴後又數次撤訴,其怠慢情形實屬明顯,法律並無再行保護之必要,否則訴訟時效將變得毫無意義。
第二,如果說起訴是當事人積極主張權利的體現並導致訴訟時效的中斷,那麼撤訴就是對起訴的完全否定,包括對起訴導致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後果的否定。起訴表明當事人在行使權利,但撤訴又表達了相反的願望,即不願意行使權利。因此,起訴後又撤訴的,應視為訴訟時效不中斷。起訴之所以能夠中斷訴訟時效,是因為起訴是原告通過法院向被告主張其權利,如果原告起訴後又撤訴,則其權利主張實際上已被其撤訴行為所否認,應視同原告未曾向被告主張權利,故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後果。因此,本案原告的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被告不主張原告的訴訟請求已過訴訟時效,法院能否主動適用訴訟時效以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一種觀點認為,法院應主動適用訴訟時效,這是法院依法行使釋明權的表現,也是我國司法實踐中較為常見的做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後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另一種觀點認為,訴訟時效只能由當事人主張,當事人不主張訴訟時效時,法院不能主動適用訴訟時效。主要理由是,訴訟時效的適用將使一方當事人獲利而使另一方當事人不利,法院如果主動適用訴訟時效,違背了法院中立裁判的原則。
⑧ 法院接收訴狀後拒絕立案,可以中斷訴訟時效嗎
訴訟時效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時起算。譬如:借條約定的還款之日起2年,在這2年內你需向法院起訴對方,也就是你提交訴狀的時間不應超過2年。不明白,可以到
-律師咨詢貼吧去詳細
問
問
⑨ 一般的民事糾紛中止後再申請執行有沒有時間規定
民事糾紛,法院中止執行是有原因的,再次申請執行必須是在中止執行的原因消除後才能提出。在中止執行的原因消除後,兩年內不申請執行,法院就會不受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關於執行中止的規定:
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三十九條 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9)法院訴訟斷後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關於中止執行的規定:
第102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裁定中止執行:
(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執行人為債務人的破產申請的;
(2)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
(3)執行的標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機構正在審理的案件爭議標的物,需要等待該案件審理完畢確定權屬的;
(4)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
(5)仲裁裁決的被申請執行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請求,並提供適當擔保的。
第103條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或再審的案件,執行機構根據上級法院或本院作出的中止執行裁定書中止執行。
第104條 中止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執行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恢復執行。恢復執行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