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認罪不認罰
『壹』 案子在檢察院:檢查院要公訴到法院時候才會簽認罪並認罰嗎
為推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有效落實,近日,我院牽頭與閬中市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會簽《關於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細則》共29條,從五個方面對該類案件辦理中的具體要求進行了細化規范。
NO1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適用條件。 《細則》按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並明確了應當慎重適用的侵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性質惡劣、主觀惡性大、慣犯累犯等情形。
NO2
明確了從寬幅度標准和量刑幅度范圍。 《細則》明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越早自願認罪認罰的,應當給予越大的從寬幅度,《細則》要求,對於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幅度應當不超過6個月,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確定刑期的量刑建議;對於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量刑建議幅度應當提出不超過二年。
NO3
明確了權利告知及程序啟動、回轉等機制。 在權利告知方面,《細則》明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均應當進行認罪認罰從寬的權利告知;人民檢察院將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委託辯護人告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告知法律文書「三書合一」。在程序啟動方面,《細則》規定,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認罪認罰的,公安機關應在起訴意見書中載明;在審查起訴階段認罪認罰的,檢察機關應立即啟動相關程序;在審判階段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應告知人民檢察院,由人民檢察院審查後提出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再移送人民法院按認罪認罰案件程序辦理。在程序回轉方面,《細則》分別對審查起訴階段、起訴後法院開庭審理前、庭審過程中人民檢察院終止認罪認罰程序的情形進行了細化規定。
NO4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速裁程序的適用。 《細則》規定,對適用速裁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人民檢察院一般在受理後10日內提起公訴,對可能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延長至15日;人民法院一般應當在10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延長至15日;速裁程序庭審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庭宣判,但應當當庭核實被告人認罪認罰及適用速裁程序的意見,在宣判前聽取被告人最後陳述;速裁程序庭審可以採取多案集中開庭,集中核實被告人身份,分別聽取被告人最後陳述,集中宣判的方式。
NO5
明確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審判監督及風險防控機制。 《細則》要求,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未採納其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議確有錯誤的,應當區別情況提出糾正意見或者抗訴。對被告人僅以量刑問題為由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向被告人進行說明並建議其撤訴,經說明被告人仍堅持上訴的,人民檢察院應依法提出抗訴。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建立健全認罪認罰案件風險防控機制,將自願性審查、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作為重點,堅決杜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者權錢交易、放縱犯罪等情形。
此外,《細則》還就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法律援助、社區矯正調查評估、文書製作以及公、檢、法、司之間的協調配合等進行了詳細規定。
『貳』 檢察院認罪認罰後,到法院不認罪,程序和實體如何處理
如果到法院不認罪的話,法院會進行強制處理。
『叄』 如果沒罪簽了認罪認罰法院就會定
如果沒罪簽了認罪認罰,法院不會定罪的。法院判罪是講證據的。
『肆』 在檢察院簽了認罪認罰之後.開庭不認罪.案卷可以返回檢察院嗎
可以返回檢察院,檢察院可以重新考慮量刑建議。
『伍』 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偵查和起訴期間沒有認罪認罰在法院可以時可以認罪認罰嗎
可以的,因在公安或檢察院期間,刑事被告人是犯罪嫌疑人,只有法院才能最終確定其是否是罪人,所以,在法院審理間,認罪,負法,認罰,是一種態度,法院可酌情減輕處罰。
『陸』 法院階段不同意量刑意見,與認罪認罰沖突嗎
不同意量刑意見,意味認罪不認罰。法院審理之後,會根據犯罪事實,證據及認罪態度,可不以認罪認罰量刑建議,依法獨立作出判決。
『柒』 認罪不認罰就不用還錢了嗎
『捌』 拿到判決當時或是否還能與法院勾通認罪認罰
從法律上來講,應該不是,因為認罪認罰程序是在訴訟中,而非訴訟程序結束後。
『玖』 刑事案件在檢查機關沒鑒認罪認罰移交法院能返回嗎
怎麼返回?認罪認罰作為一項基本制度,貫穿於訴訟活動的全階段,到了法院你依然可以認罪認罰,法院依然要從寬處罰。
『拾』 法院證據不足無法判刑,但是自己口供中說過認罪認罰影響嗎
正常來講本人口供在案件審理中起關鍵作用,檢方收集的其他證據就是為了豐富證據鏈,如果證據鏈不充分依然不能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