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綁架好人

道德綁架好人

發布時間: 2025-07-01 21:35:40

Ⅰ 別用道德綁架我是什麼意思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別用道德綁架我」就是指不要以道德的名義不切實際要求、脅迫或攻擊我並左右我的行為。

道德綁架的兩種界定:

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低下,行為上觸碰了道德底線,違背了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沒有違背法律,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比如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應該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譴責。

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他的出發點無論對錯,代表的都是正義的大多數,所以,一般個體在正面反駁時比較困難,只能默認、忍氣吞聲,進而失去辯解的機會和期望。

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和強制性質。

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

如果有人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點轉移,比如把道德綁架者、事件的糾結之處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無關輕重的小事上,以減少矛盾的激化程度,降低人們對自身的過度關注。

生活中我們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對待道德綁架和惡意攻擊,你要學會說no,最好是當場嚴詞拒絕,然後絕地反擊,拿犀利的語言和事實的鐵證暴擊對方。

當場戳穿對方的那點伎倆,讓他不攻自破的同時,還能使其感到無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給點教訓,不然他的欺軟怕硬的性格就會冒出)。

有些情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單線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就是在是與否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

具體做法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目的是為了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Ⅱ 有一種善良叫道德綁架,竟肆無忌憚發表自己的評論

我們常常會看見或者經歷著這樣的一種情況,當你在與人起爭執時,總會有那麼幾個老好人,也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跳出來的,張口閉口都是在勸你大度一些、不要跟別人太計較。哪怕是你才是真正蒙受委屈的那個人,這幾個老好人也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告訴你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種道德綁架的行為當然是不對的,有句老話說的好: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道德綁架之所以被稱為"綁架",就是因為它一把殺人於無形的刀。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她們卻偏偏選擇了最笨的一種。作者救助了小貓咪,就已經說明了這個作者為人還是比較善良的,但是他對貓咪了解不多,所以就用了錯誤的投喂方式。這個時候,我覺得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這個作者,而不是一昧的指責抨擊。如果正義不曾發聲,那麼善良就會成為好人的枷鎖。

Ⅲ 如何譴責總是站在道德高點指責別人,進行道德綁架的老好人

1.首先我們本身如果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然後有些情況下本身我們就是愛莫能助的,那我們就根本不需要在意那些道德綁架的老好人說的話,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嘴強王者,只知道去說別人,可是自己卻從不付出行動,所以我們就堅持自己的正確道德准則。

2.站在道德高點指責別人的人大多數是本身沒有能力,然後又心存羨慕嫉妒之情,就會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強迫他們去讓座,這些人本身就是閑著沒事乾的,所以說我們不需要在意,我們堅持自己的正確做事原則即可。

Ⅳ 道德綁架的產生原因

問題一:為什麼社會上普遍存在著用道德綁架行為的事情 1)傳統上是一個集體就是一切,個人毫無價值的社會,因此道德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2)社會矛盾過於尖銳,因此不管用什麼方式總要殺人才對。
3)封閉性較好,全人類觀無法進入,不存在對2的制約。
4)網路的群體極化作用外加無孔不入的黨委層級結構把1的作用推到目前能夠想像的極致

問題二:所謂的道德綁架是怎麼回事 道德綁架行為要不得。道德可以提倡,但不必「綁架」。理由:1、以道德綁架的方搜仿式迫使某人就範,動機崇高,但手段錯誤,每每尷尬收場。因為有的行為雖然與道德倫理格格不入,但他並沒有給其他人造成威脅。2、在民主的潮流中,多元共存成為人們較容易接受的存在原則。即便在今天的中國,多元共存已經成為普遍的事實,社會對於個人行為的寬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道德綁架:是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問題三: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比如寡婦改嫁,從前被認為不好,所謂好女不嫁二夫,還為所謂守貞不再嫁者樹貞節牌坊。實際上這是從習俗的觀念的道德的威壓角度,對寡婦權利的剝奪,直至把一個活生生的人逼成死人才算了事。 再比如,一個人收養了棄嬰,將其撫養成人,然後覺得你...

問題四槐畝:用馬哲原理談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的實質: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者眾人做或者不做某些行為,冠以「美德」與「義務」等字眼,並且有社會輿論作為後盾的強迫行為!馬克思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正確揭示了道德綁架在當前是不可避免的,並且表明了道德綁架問題不同與一般道德問題,其自存在著特殊性。
道德綁架出現的原因所在:
1、道德綁架的根源可以歸結為供需關系失衡,簡單來說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問題。上層建築依賴於經濟基礎,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基礎的發展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上層建築的狀態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從社會經濟結構中得到說明,因此我們的上層建築表現出不夠的適應性。貧富差距、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矛盾一定的激化都是上層建築其側面的反應。
2、心理因素作為內因通過外因起到了作用。人們內心都存在著一世明纖些固有的道德思想,在一些事物上或多或少有著不是很積極的看法,因此在道德綁架中這些人們容易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最大化的 *** 了人們消極看法的增長,當到達一定值時,於是人們心中的怒氣無從發泄,那些無辜的優勢人物就往往成了攻擊對象,人們也能夠藉此來尋求一種假象的心理平衡。整體藉此帶動部份,內因藉此帶動外因,讓我們看到人們在道德評判是內心是混亂的,心理因素戰勝理性取的主導地位。
3、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中國自古以來重視道德的作用,在教育中,學生們被灌輸的就是一種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道德准則。正是這種教育模式,人們的道德認知能力是固化的。當發現有人沒有做他們認為理所應當屬於道德范疇必然的事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憤怒,認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從理性分析的角度大多數道德綁架事件並不存在一定要實行的必然行為,而是人們在主觀上強加了自己個人的意願。在這種行為背後表現的確實群體社會意識的低下與幼稚。
道德綁架的預防措施:
1、從國家層面來說,首先是要改革現行的經濟制度,使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切合,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轉型升級。更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穩步有序的向前進,弘揚十三五精神,繼續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加快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2、從個人層面出發,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我們要堅持正確意識的指導作用,發揮其積極的一面,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的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問題五:「道德」和「道德綁架」的區別 受害者有罪論更多的表達的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感覺;而道德綁架則更多是人們對日常事務的普遍認知。
受害者有罪論是一個值得批判的論調。
社會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最先研究這個現象的心理學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維持一個良好的自我感覺,但正常人又常常會遇到身邊的人、報紙上的人、各種各樣的人遭受不幸。這樣的事雖然很多,但大多數人並沒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於我們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設,認為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錯事。因此,網路上也好、閑談中也好,常常會出現怪罪受害人的情況(例如:「你之所以被 *** ,是因為你長得漂亮,穿的少大晚上還光著大腿上街」)。這種想法或歸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義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確的,但它對我們自己的內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這樣的事,只要我不是他這樣的人,我就不會遭到這種不幸。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大多數人也保持著樂觀,相信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人生脈絡,而不會被某些(有原因的)意外打擊致死。最後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公正世界假設雖然可以自我安慰,也可以解釋一些事情的一部分原因,但這種傾向並不一定都是好的。譴責 *** 受害者「長得漂亮」、「穿得少」是一件很荒謬的事,他們沒有犯法,長相和穿著也是人家的自由,而犯罪者的邪惡行為才是悲劇發生的主因。公正世界假設有時候可以當作一部分解釋,但永遠不要忽略事情的主因和重點。
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或混淆政治義務和道德義務的情況下才成立。 比如,要求一個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

問題六:為什麼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前不久,中國男孩洪戰輝作客央視新聞會客廳,接受了記者李小萌的專訪。洪戰輝在節目中重點談了自己成名後的煩惱。其中,最讓洪戰輝迷惑不解的是,自從被評為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之後,他先後在全國各地做了近150場報告,而這些報告全部是免費的。洪戰輝說他想過要收出場費,可是又不敢收。
洪戰輝為什麼想要收出場費呢?按他自己的話說,他覺得一個人付出勞動就應該有所回報,他出去做報告,其實也是一種勞動,是在給別人做一種精神上、能力上、心理上的培訓,這種勞動應該得到一定的報酬。可是,他為什麼又不敢收呢?他說如果收了出場費,一定會引起人們的非議,覺得作為精神偶像和道德楷模,根本就不應該計較經濟上的利益。平常有人也時刻提醒洪戰輝:你是一個公眾人物,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洪戰輝聽從了這些人的勸告,以所謂的責任感做著無數的義務勞動。當然,為了不讓自己太吃虧,不被他人不恰當地利用,對有些采訪和邀請,洪戰輝已經開始學會了拒絕和迴避。
洪戰輝的煩惱是其他眾多道德偶像精神世界的縮影。它帶給了我們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到底需要樹立什麼樣的的道德偶像?一個被社會推崇為道德偶像的人,究竟該如何做一個主體的人?特別是在社會商業規則和公眾道德訴求面前,道德偶像們該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

問題七:素質教育相對之前年代有了大大提升,為何網上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道德綁架? 由於現代生活越來越便捷自由的網路,造就了人們開放的思想和言論,有些人壓抑的情緒無處宣洩,看到不順眼的東西就理所當然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去批判,也有些認識為了刷存在感,他們自己本身也不一定做到那麼完美。做好自己,不危害別人的利益,這都無可厚非。

問題八:『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通俗的說法是,制定一個道德標准,通過社會輿論,迫使他人遵循這個標准。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種道德和思想的綁架模式。統治者利用道德綁架思想,從而控制行為。
滿意請採納

問題九:關於「道德綁架」一篇議論文 未有法治之前――別讓道德綁架法律
今年五月,山西省繁峙縣副檢察長穆新成被 *** ,其資產大約有兩億元。
打倒了一個貪官,這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當地卻有很多人力挺副檢察長穆新成,僅僅是因為他的貪污款中有一部分用於公益事業。
乍一看,穆的做法確實勉強可算得上是半個好人,雖然受賄,但他做「慈善」。實在也算的上是貪官中的極品。
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穆是一個良心未泯的人,倒不如說是那本不屬於自己的錢給自己弄個好名聲。要說的難聽點,叫「又當 *** 又立牌坊」這樣的一個人卻能得到當地相當一部分人的稱贊,這是為什麼?
中國呼喚法治社會也有一陣子了,為什麼仍然無法真正建立呢?穆新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拋開幕的道德問題不談,也不管穆受賄是否是為了當地人民,穆收受巨額賄賂的客觀事實確實存在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受賄判刑,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在當地一些人看來,只是因為穆的「良心」尚未泯滅,不僅受賄之事可以容忍,還「得豎拇指」。
我對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背後的社會環境無話可說。就算穆受賄是出於公共利益的考慮,就算他良心發現到拿贓款做公益,在道德和法律面前,你選擇什麼?
不錯,道德很美麗,道德也更讓人引起共鳴,比起冷冰冰的法律起來,道德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但當道德與法律沖突時每個人都應該力挺法律。因為只有法律才是社會唯一可精確量度的准繩,只有法律才能維持社會最基本的運行。
然而,一些人在做出現實選擇時卻被道德吸引。於是有了力挺穆的人。如果僅僅是因為穆所做的那些「善事」,就網開一面,讓道德綁架法律的話,那就將是一個穆新成落馬而千千萬萬個穆新成將會屹立於中國的 *** 部門。此先例一開,葬送的將是 *** 的公信力,法律的尊嚴以及中國法制建設的前途。
魯迅曾在《未有天才之前》中提到,在未有天才之前,應有產生天才的國民。
現在我想說,在擁有法制社會之前,應有容納他成長的社會環境,而不是讓道德等綁架了法律。

問題十:如何對待道德綁架 你好
把持自己的心
堅持自己的准則
就行了
祝你好運

熱點內容
語文的教法學法 發布:2025-07-02 04:33:39 瀏覽:363
人民法院民間借貸糾紛 發布:2025-07-02 04:32:42 瀏覽:778
民法典通過的重要意義 發布:2025-07-02 04:27:44 瀏覽:288
吃空餉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2 04:21:57 瀏覽:719
姜燕法學 發布:2025-07-02 04:12:20 瀏覽:817
行政法案例判決書 發布:2025-07-02 04:02:59 瀏覽:192
淘寶司法拍賣北海 發布:2025-07-02 03:59:50 瀏覽:879
行政前台部門規章制度可復制 發布:2025-07-02 03:58:04 瀏覽:61
道德古語6 發布:2025-07-02 03:52:37 瀏覽:167
勞動法關於加薪 發布:2025-07-02 03:51:56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