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回族法官

回族法官

發布時間: 2022-02-19 13:27:46

『壹』 呼和浩特回民區法院執行局電話

摘要 可撥打最高人民法院監察局的舉報電話投訴,即010-67556131/010-67556132。 人民法院監察部門的主要職責是: (一)檢查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遵守和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二)制定和完善人民法院廉政制度,檢查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執行廉政制度的情況(三)受理對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違紀違法行為的控告、檢舉(四)調查處理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違反審判紀律、執行紀律及其他紀律的行為(五)受理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不服紀律處分的復議和申訴(六)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糾正審判工作、執行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中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七)組織協調、檢查指導預防腐敗工作,開展對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司法廉潔和遵紀守法的教育。

『貳』 世界上最貴的蓋頭 回族

『叄』 國不可無法,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亞軒,江西南昌人,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雲譜朱姑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斯坦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2、倪征燠

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與中國二十世紀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的一生沒有離開過一個『法』字。」

1906年出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的黎里鎮,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 1915年法學院設立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之後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1931年起先後在上海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持志大學講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法理學等課程。1946年-1948年參加東京審判。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院聯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劉墉

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4、海瑞

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5、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

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海瑞

網路-倪征燠

網路-梅汝璈

『肆』 掏鳥被判刑的小伙絕對不是回族,否則借法官倆膽也不敢判刑

肯定不是了,太不公平了,販賣小孩才判多久,人命都不抵鳥命值錢了

『伍』 回族發送人的資料錄像

士大夫連載故事第二十一集
規范化廣泛「大鍋飯計劃」活動現進行中,趕快去!種田風格的足球發揮了中國人的天才。中國隊員感到這風格很受老太太們的歡迎,卻被其他球迷們群毆:「好看個哦!!!」我也覺得不好看..「大鍋飯活動」讓特意不吃飯去吃大鍋飯的人們餓飯了,因為活動的工作人員居然忘了准備飯了!後「電風扇」地方法院對外廣泛地說:「不管!」共同廣泛搞活動本很好,人民的心就這樣被融解度好象很行的大便加硫酸的混合物融掉了一丁點。廣泛教育大家大概考試是好的吧..大概個人的財產廣泛到大家的財產可以全給本文作者吧..一個沒有了靈感的畫家對於他的靈感突然有了恢復感,他高興地說:「風格恢復!風格!風格!風格!風格!風格!後可..風格!反對!後果!吧!這個嘛..如果我飛過了豆腐乾後經過一隻正在睡覺的裸虎的身邊時,突然用震耳欲聾的聲音大喊:『虎骨酒!』」不久後,畫家進了青山精神病院..一女子發瘋後揮舞著大刀亂砍人。她突然感覺身後有人,便回頭。她看見一日本法官(在日本叫審判長)發怒地揮舞著內褲,她感到很害怕,大喊:「布川 內酷!!!」警察來了,他們想反抗,但遭到對方的拒絕,他們便不反抗了。《唧唧機規范化國際法》在中國得到了好評,本國的國法便開始應用這個法律了。時光如水,生命如歌!法國攻了中國個措手不及,中國按《唧唧機規范化國際法》發出指令:「廣泛地每一個頭發長的國防軍都高呼『廣泛個廣泛解放感!』來出戰!」經過反復比對,經過許可的長發國防軍趕上戰爭時間,這支敢死隊發動火葯了!「他們可靠嗎?」計劃中有個法師說。如來佛說:「國家會有解放日的,如果法國飛過海來打贏了,我退位!」那個法師被如來佛的突然顯靈嚇死了。風呼呼地吹,對抗法國的戰開始了。突然,我國用廣播廣泛地發表「三個代表」的理論。一會兒後,個個法國兵都被這魔音悶死了。中國贏了!法國交了錢陪罪,這經過和後果讓法國和世界後悔看不起中國。從此,中國的外交很好,國內環境比國家計劃的還好!可中國發生了結合膜癌症。從國家地圖的「雞屁股」地點發展廣泛感染到了很多地方。國家開會發救助金去醫治他們。後來中國好多人餓的餓死,病的病死。這個「雞屁股」廣泛地傳染到各地去。我國的某個貪官說:「如果個個活著痛苦,去死再搞活,再去死再搞活後..吃蘋果!反對國家的這個意見的,大概..大概會變蝴蝶花!」從此,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瘋子。人們感到很害怕,好多人坐飛機去外國了。有個瘋子說自己是士大夫。這可是個國際危機了呀!當然,不是說那瘋子的事。現在飛機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共和國打算發射火箭送人去太空,可有人喝倒彩說:「哪裡都不會有人去的!不活動!在家抗敵方可成為一個士大夫!不但吃臭豆腐會成為國家排斥的人,而且一看見飛機就跑去拔火罐的那些人飛過海後就只有上西天去了! 虎骨酒加達芬奇吃就可以治結合膜癌症!」原來這人瘋了。佛主走著鋼絲繩腳痛地說:「我來救世界來了!」在場的人們個個用腳後跟做出很難看的動作。大家個個都高興極了。就這樣,那病消失了。飛機也不缺位了。最近,中國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活動——「扔豆腐幹活動」,活動的大概是扔豆腐乾,和西班牙的扔西紅柿活動差不多。人們發揮各自的智慧扔著。活動結束後,有人發現政府發的豆腐乾全是過期的,大家很生氣,找政府理論,卻被政府大罵一頓..一個自稱士大夫的男子用眼放電四方電死了個女麵包師傅,又大幅度地轉身向解放路直走兩百米吃了朵雞冠花,電他的街坊後喝酒,再發酒瘋翻跟斗,突然發火去別人的家門口鬼畫符,環境遭到破壞。很多人怕被他污染到自己,就躲進防空洞一年。一個大師傅在白天的墳地里用刀劃自己的腹股溝又吃大鍋飯,他感覺這里的風景很好。飛機飛過國防軍立刻打下來,以為是敵機,可是那是我國的客機。打錯飛機以後,被將軍每人各毆打了十分鍾,事實上法規《唧唧機規范化國際法》上, 是反對亂打飛機的,地方法院說這是兩回事,樂觀地認為放了他們的作法是對的,反對這作法的那個將軍像金剛似的打法官,後又「呱呱!」地叫個不停。後解放軍用盡各種方法艱難地把那個把法庭弄得雞飛蛋打的將軍制服住,後經過調查,將軍原來一出世就是個瘋子。有個人借了高利貸後逃走,馬上被人抓住,他說:「我是基督教的人!」話音剛落,就被放了,錢也沒被取回。他用刀打開腹股溝說:「幸虧我把錢縫在肚裡了!」耶酥對他說:「咩!打開法大蘇!」後就死掉了。那個人說:「你這人瘋瘋癲癲的!哪個地方涼快就到哪去活動!小心我發火!我十分趕時間的!拜拜了!」他把耶酥搞活後就一個人向馬路用翻跟斗的方式走了。以後沒人見過這個人了。後不斷有人說自己是士大夫或有些女子說自己和士大夫發生過關系..從此,美元匯率大幅度下劃的事不斷發生

『陸』 回族以前是什麼意思

回族歷史簡述

回族是中國土地上哺育成長起來的固有民族,在中國出現回族以前,世界上沒有這樣一個民族。但她不是由中國古代的某個氏族、部落的融合、發展而形成的民族,而基本上是由來自域內域外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為主,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吸收和融合了多種民族成分而逐漸形成的民族。因此,回族族源在種族、民族成分的構成上是中外土著和非土著的多元結合,而且多種來源的出現在時間上也是有先有後。同時,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入和發展,對她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紐帶作用。

1.唐宋時期的穆斯林「 蕃客」

回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在華僑居的穆斯林「蕃客」。唐宋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高度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之一。那時,西亞的阿拉伯人以伊斯蘭教為旗幟,曾建立了西瀕大西洋、東至中國西部邊睡的「大食國」(中國自唐朝以後對阿拉伯帝國的稱謂,系波斯文Tazi或Taziks的音譯,原為一部族的名稱)。中阿兩國一東一西,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保持著頻繁往來。據《舊唐書·西域傳》等接記載,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國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656年在位)首次譴使來華。中阿兩國正式締交後,大食使節和「貢使」來中國不斷,有時一年一次,有時一年兩次。見於我國史書記載者,唐代大食使臣來華次數達37次之多。一批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各族穆斯林商人、傳教士更是絡繹不絕。他們來華後,多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揚州、杭州,並深入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從事香料、象牙、珠寶葯材和犀角等類物品的販賣,並帶回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它商品。由於以經商為主,中國人稱他們為、「蕃商」和「胡商」等。大食國的各族人來華通商貿易,一般多在冬季歸國。但由於商業頻繁,有利可圖,加上唐宋政府鼓勵商業貿易,因而有不少人便留居中國不歸,稱之為「 住唐」。這是當時中阿兩國友好往來的顯著特點,同時也是早期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遷居中國的原因所在。他們到中國後,娶妻生子,學習漢語,逐漸融入中國社會。同時,為了自己宗教生活的需要,在居住區修建禮拜寺,並建有墓地,保持了獨特的文化個性。應該說,這一時期的「蕃客」還是屬於僑居的性質,也沒有被稱作「回回」,更沒有構成中國境內的一個民族。只是到了元代,由於大量回回人的東遷,他們才開始有了身分上的改變,而被稱為「回回蕃客」、「南蕃回回」,成為回回民族來源的組成部分。

2.元時東遷的回回人

在元代,回回人泛指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突厥語族各族人及西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回回人的東遷,是與當時中國北方蒙古汗國的興起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重大政治、軍事和社會變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南宋末年,蒙古汗國興起,在歸附蔥嶺東西的畏兀兒、哈刺魯諸族和攻滅西遼的基礎上,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對外西征,在近半個世紀內,征服了中亞和西亞廣大地區,包括蔥嶺以西、黑海以東和以南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個國家和民族。前面談到,蒙古西征中,每克一城一地都照例要括取工匠和俘掠婦孺為奴,並簽發征調青壯年充軍。這樣,隨著每次戰爭的勝利,一批批中亞突厥語族的各族人和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作為戰俘而被遷徙到東方來,參加南下的戰爭。其中有被簽發的軍士、工匠和被俘掠的婦孺,也有一些學術人士和上層社會人士,總數大約在幾十萬之多。同時,由於蒙古西征,中西交通大開,自願而來的商人盛於空前。這些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使用著各自不同語言文字的伊斯蘭教信仰者,在「回回」這個共同名稱下,以駐軍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官吏、學者、掌教等不同社會身分,散處在黃河上下、長城內外以及大江南北各地。

在這個時期,回回的社會活動以戰爭和農耕占重要地位。在元朝建立之前的近半個世紀內,入居回回的大多數被分別編入「諸道回回軍」或「西域親軍」,還有以族籍見稱的「哈刺魯軍」、「阿兒渾軍」,等等。他們從成吉思汗西征結束時起,就不斷被簽發南下,參加滅西夏、金朝和南宋的戰爭,轉戰各地。這時,戰爭在回回的社會生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他們在不作戰的時候,也在鎮戍之地進行墾牧。這種「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的兵農合一的生活,使回回逐漸納入當地社會生活的行程,成為當地居民。

元朝建立以後,回回的社會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全國相對的安定局面,為他們在各個方面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社會環境。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詔令各種戍軍「隨地入社,與編民等」。大約從此以後,大批回回軍士在社的編制下,進行農耕,取得普通農民的身份。但同時還有一部分仍過著兵農合一的生活,一面屯田,一面參加地方的戍衛,即所謂「屯戍」人口。屯戍人口是聚居的,入社編民可以是聚居的,也可以和別的民族雜居。立社的本意在於勸農,一般是五十家為一社,並設社長專督農業生產。這是農村社會基層單位,可以說是後來回回營、回回村或聚居的某家營、某家村的開始。而「屯聚」與「牧養」的聯系,也可以說是後來的回回農戶多以放牧牛、羊為副業的開端。

這一時期,回回除主要參加農業生產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從事手工業生產。其原因是:蒙古統治階級比較重視各類工匠。在西征國,對工匠多是俘而不殺,把他們挑選出來遷徙到東方,從事軍需品和日用品的生產;戰爭停止後又採取拘括辦法,把各族工匠集中起來進行手工業生產。東遷的回回工匠,在數量上當然要比簽發的回回軍士少,但總數也相當可觀。回回工匠到中國後,許多人被編入元朝政府及諸王貴族所屬的官手工業局,從事建築、紡織、武器、皮革、制氈、金銀器皿及釀造等業的勞作,也有的被分配給後妃、勛戚為奴,作為私屬人口,稱之為「怯恰口」,專為領主服役。

《元史·哈散納傳》記載,窩闊台汗即位後,哈散納統率阿兒渾軍,並回回人匠三千戶,駐於尋麻干(在令河北張家口),設局織造名曰「納失失」(波斯文Nasij的譯文)的絲織品,同時還在弘州(今河北陽原)設納失失局,領有西域織綺紋工三百餘戶,教習從中原各地簽括來的各族工匠織造納失失。納失失是西錦的一種,嵌有金線和珍珠,顏色鮮艷,樣式新穎,被視為珍品,是元朝宮庭皇室縫制宴禮服「只孫服」的必需原料。元初,官手工業局工部系統,專設有撒答刺欺提舉司,由回回人扎馬刺丁率領工匠織造撒答刺欺。撒答刺欺同為西錦的一種,多用犬、兔之毛仿西域絲織品而成,極為精美。回回工匠也擅長織造氈製品,從大德二年(1298年)到泰定五年(1328年)的30年間,諸路諸色人匠總管府為上都皇室宮殿、斡耳朵、皇帝影堂織造的地毯有13種之多。其中「回回剪絨氈」被列為上等品。

兵器業生產中,回回佔有特殊地位,如「回回炮」的製造和使用就仰仗回回人。元朝政府非常重視回回軍匠和炮手的訓練,還專門設立官署即回回炮手總管府領其事。至元十六年(1279年),調集兩淮造回回炮的新附軍六百人及蒙古、回回、漢、新附人能造炮者至大都,設置回回炮手都元帥府,後來又改為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正三品。至正三年( 1321年),又追回回炮手赴汝寧(今河南汝南縣)、新蔡(今河南新蔡)教習炮法。明初,大將徐達攻蘇州城時仍沿用回回炮,說明這種炮在元代是大量製造的。

回回工匠對漠北城市及宮庭建築也有突出貢獻。窩闊台汗時期,建造以萬安閣為中心的和林城(亦稱「哈刺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哈爾和林),就有不少回回工匠參加其事。據目擊者法國使臣盧布魯克所記,當年的和林城是一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城內除富麗的宮殿外,還建造了許多官邸、倉庫;並建有兩個市區,一為回回市區,一為漢人市區,是商人、手工業者聚居營造之地,有各種宗教建築,其中有回回禮拜寺兩座。①和林城的建築役使各族工匠一千五百多人,歷時十餘年,其中回回工匠五百多人。另外,窩闊台還役使回回工匠又在和林以北的迦堅茶寒湖建造另一宮殿,名曰掃鄰城,作為春獵行宮;在和林城南建圖蘇湖城(迎駕殿),是從冬營之地翁金河返回和林的駐蹕之地。蒙哥汗時代,忽必烈受命漠南漢地軍國遮事,在桓州東灤水北修築城廓宮室,名曰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成為後來元朝的陪都。開平城建築可謂薈萃了當時國內各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規模宏大、雄偉。外城街市區的回回街,是從事建築的回回工匠或商人的聚居之地,區內回回寺是他們聚禮等宗教活動的場所。

對元朝大都的建設,回回人的貢獻尤為突出。回回著名的建築家也黑迭兒丁(?-1312年),是元大都宮殿和宮城的設計者和工程組織者。他在中統四年(1263年),奏請修瓊華島(今北京北海公園前身),經過三年時間,瓊華島廣寒宮竣工。至元三年(1266年),也黑迭兒丁被任命為迭兒局諸色人匠總管府達魯花赤兼領監宮殿,同張柔、段天佑同行工部事,負責修建宮城。也黑迭兒丁對大都宮殿建築群做出了整體的規劃,諸如皇帝和百官理政的宮殿、祭奠用的親堂、嬪妃起居游賞的樓閣、園林池塘,以及宿衛、掌衣食具車馬等侍臣的居住之室等,都-一籌劃在內。也黑迭兒丁領導和設計的元大都宮闕的建築工程,對明清北京故宮和整個北京的城市建築和發展,都發揮了積極的影響。也黑迭兒丁是阿拉伯人,當時阿拉伯工匠藝人遷入中國的不少,他們以「戶饒良匠」見稱,是和林、上都和大都建築的主要參加者之一。這一時期與官手工業並存的是和個體農業經濟相結合的家庭手工業。這種手工業生產應該說遍及回回人聚居區,主要是為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製作一些農業生產的工具、日常生活用品。與此同時,從事畜牧業經營者也製作簡單的牧業生產工具,有的從事皮毛製品。總的來說,這一時期回回的家庭手工業,在官手工業的影響下還是有一定的發展。

元代,回回人在經濟上對社會影響較大的,應首推其商業貿易活動。早在蒙古開國興起以前,回回商人就往來於西域、漠北和中原地區,以糧食、綢緞、布匹換取游牧民族的牲畜、皮張等畜產品,進行轉手販運。成吉思汗建國後,一些回回商人替蒙古貴族經營或放債營利,蒙古人以「斡脫」(突厥語音譯,意為商人、官商)稱之,經營金銀珠寶、金錦羅緞等供汗室、貴族和勛戚享用的奢侈品,有的還參加了成吉思汗早年的創業活動,與共患難。成吉思汗對中亞的通商貿易也是主要依靠回回商人。後來,隨著蒙古的西征和設置驛道,特別是在元朝建立以後,從漠北到海南,從東北到西域,不分「此疆彼界……之千里者,如出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中西交通甚開,加之蒙古統治者對回回商人又給了種種優待,因此來自西域的商人之眾遠遠超於前代。他們的活動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元大都和東南沿海的泉州、杭州、廣州、揚州、鎮江等城市是他們從事商業活動的重要地點,有的還深入到嶺北行省最北邊的吉利吉思、巴兒忽、豁里及西南邊疆的藏族地區。元人說,其「大賈擅水陸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專其膏腴」①。香料、珠寶和金銀器皿、葯材等是他們經營的主要商品。一些回回商人還擅長海上貿易。他們的足跡達亞非十數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今菲律賓諸島、印度支那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南亞地區及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的東岸沿海地區。他們交納的稅款在元世祖時期的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為「軍國之所資」。元貞年間,有一回回商人奉珍寶進售,名曰押忽大珠,售價高達六十萬錠;武宗時,中政院所需要食羊,是通過回回商人阿老瓦丁販運浙鹽盈利後供應的。這些事實,可窺知當時回回商人資本之雄厚。元朝皇室也常以虎符、圓牌、驛站璽書授予回回商人,遣他們赴西域購買奇珍異物。他們販運來的貨物上獻後,又索要巨額「回賜」,稱為「中賣」,成為元朝政府的一項負擔。

回回商人既有生財之道,又有理財之術,所以其中受到皇帝重視而進入仕途者也不乏其人。如太宗窩闊台時期的回回奧都刺合蠻充提領課稅官;泉州蒲壽庚南宋末任市舶提舉,降元後官至中書左丞、福建行省長官;其子蒲師文任宣慰史左副都元帥,父子世襲市舶,富貴甲一時;世祖時期的阿合馬因善理財,即超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而且當過左丞相;烏馬兒則以商人得為甘肅行省左丞,等等。

除大商巨賈外,元代回回商人中更多的是小本經營者。他們大半從事長途販運小宗貿易,經營日用商品,對促進各地區的物資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以上是元代回回人的經濟生活。在政治上,由於他們是從中亞、西亞各地的封建社會而進入中國的封建社會,各自原來就具有不同的社會身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些回回人上層人物,以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等原因,直接進入元朝封建國家的統治集團,基本上仍然是上層人物,享有各種封建特權;由於蒙古貴族實行分封制,被俘東來的婦孺、兒童一般被分配給蒙古貴族領有,當作奴隸使用,他們的身份和生命的變化,要憑主人的喜怒來決定。元朝的法令也一再肯定了這種關系。無論是被編入「軍籍」的回回軍士,還是被編入官手工業局的回回匠人,都是封建國家和蒙古貴族的奴隸和半奴隸身份的人,人身並不完全自由。這時,回回已具備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條件,同時又有一部分人以善於經商著稱。隨著地主經濟的出現和蒙古貴族實行四等人制的進一步確立,特別是在漢族具有悠久歷史封建制度的強烈影響下,元朝廣泛採用漢法,致使回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生急劇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回回社會逐漸封建化,分為享有各種封建特權的統治階級和承擔各種封建義務的被統治階級。

有「根腳」和「門閥」的回回官吏,以及世官子孫、富貴商人、地主等,是回回社會中的統治階級,他們和蒙古貴族、漢族地主一起,壓迫、剝削各族人民。專事商業高利貸剝削的回回商人,是這個階級的特殊階層,史稱「翰脫」。他們多是「富商大賈」,其放債的特點是收取高額利息,稱為「斡脫錢」或「斡脫官錢」,年利幾乎與債本相等,而且本生息,息轉本,年年倍增,致使借債人「往往賣田宅,典妻子不能償」,許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回回當中的普通農民、手工業者和家庭奴隸是元代回回社會的被統治階級,是社會的直接生產者。回回農民要對封建國家、蒙古貴族和地主個人提供實物地租和勞役地租;回回工匠都被限制在手工業中。他們並不能進行獨立的生產,人身也無自由,處境更為艱難;家庭奴隸居於社會的最低層。他們在諸王、皇室、貴族的家庭中,承擔各種繁雜的家務勞動或放牧牲畜,沒有自由和私有財產,勞動極其沉重。在一定條件下,他們雖可被允許建立家庭和佔有少量財產,但下一代也要繼續轉化為依附貴族的牧民。總的來講,整個元代,回回作為色目人的組成部分,比蒙古人低一等,比漢人則高一等,因而包括在仕官、科舉、蔭述、刑罰和私有兵馬等方面,可以得到比漢人好一些的待遇。據文獻記載,有元一代回回在元朝政府中擔任各種職位的官吏不少,其中任職中書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及參知政事等重要職務者多達32人;在行中書省即嶺北、遼陽、河南、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各行省任丞相、平章、參政等重要職務者多達六十五人;至於在元朝中央各部門和地方路、府、州、縣各級政府機構中任達魯花赤等官吏者就更多了。這一方面反映了回回在元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中據有重要的地位和勢力,另一方面則說明回回內部的階級分化已極為明顯。而從事高利貸剝削的一些回回「斡脫」,其地位也不盡相同,有的可以持璽書、佩虎符、乘驛馬,假公濟私,享有種種封建特權。伊斯蘭教的掌教按元朝的法令,與僧、道、也里可溫(意為「長老」)等神職人員一樣,也常常不當差役,享有免賦免稅的優待。實際上,在元代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回回中的「世官子孫」、「有閱閥者」和其他上層人物才有可能得到這些優待和特權。回回中的廣大人民則處於被統治的無權地位,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他們被迫東遷,到達中國已經是虎口餘生,其中許多人淪為蒙古貴族的家庭奴隸,在沉重的勞役、地租、站役、兵役之下,有的人家甚至典妻賣子,家破人亡。

在宗教上,元代的回回人基本上都保持著伊斯蘭教信仰及由該教教律演變而來的風俗習慣。他們在各地聚居區內建立了不少禮拜寺,而規模大一些的禮拜寺內,已設有掌教以及傳呼禮拜和執掌教法、執掌寺務的專人。執掌教法的人,稱「哈的」,是掌審判的教法官,可以依照伊斯蘭教法處理穆斯林中的婚姻、財產糾紛,判斷他們之間的是非曲直等。在元代的詔令、典章等文獻中,稱禮拜寺為「密昔吉」(阿拉伯語 Mesjid音譯)或俗稱「回回寺」;稱掌教為「回回掌教」、「回回大師」;稱伊斯蘭教法為「回回法」「回回家體例」,等等。這時回回人遍及全國城鄉,因而伊斯蘭教也就很自然地擴及到全國的范圍。這是唐宋以來伊斯蘭教在中國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元代,回回人在經濟上對社會影響較大的,應首推其商業貿易活動。早在蒙古開國興起以前,回回商人就往來於西域、漠北和中原地區,以糧食、綢緞、布匹換取游牧民族的牲畜、皮張等畜產品,進行轉手販運。成吉思汗建國後,一些回回商人替蒙古貴族經營或放債營利,蒙古人以「斡脫」(突厥語音譯,意為商人、官商)稱之,經營金銀珠寶、金錦羅緞等供汗室、貴族和勛戚享用的奢侈品,有的還參加了成吉思汗早年的創業活動,與共患難。成吉思汗對中亞的通商貿易也是主要依靠回回商人。後來,隨著蒙古的西征和設置驛道,特別是在元朝建立以後,從漠北到海南,從東北到西域,不分「此疆彼界……之千里者,如出戶庭,之萬里者,如出鄰家」,中西交通甚開,加之蒙古統治者對回回商人又給了種種優待,因此來自西域的商人之眾遠遠超於前代。他們的活動遍及全國各地,其中元大都和東南沿海的泉州、杭州、廣州、揚州、鎮江等城市是他們從事商業活動的重要地點,有的還深入到嶺北行省最北邊的吉利吉思、巴兒忽、豁里及西南邊疆的藏族地區。元人說,其「大賈擅水陸利,天下名城巨邑,必居其津要,專其膏腴」①。香料、珠寶和金銀器皿、葯材等是他們經營的主要商品。一些回回商人還擅長海上貿易。他們的足跡達亞非十數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今菲律賓諸島、印度支那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南亞地區及波斯灣沿岸、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的東岸沿海地區。他們交納的稅款在元世祖時期的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為「軍國之所資」。元貞年間,有一回回商人奉珍寶進售,名曰押忽大珠,售價高達六十萬錠;武宗時,中政院所需要食羊,是通過回回商人阿老瓦丁販運浙鹽盈利後供應的。這些事實,可窺知當時回回商人資本之雄厚。元朝皇室也常以虎符、圓牌、驛站璽書授予回回商人,遣他們赴西域購買奇珍異物。他們販運來的貨物上獻後,又索要巨額「回賜」,稱為「中賣」,成為元朝政府的一項負擔。

回回商人既有生財之道,又有理財之術,所以其中受到皇帝重視而進入仕途者也不乏其人。如太宗窩闊台時期的回回奧都刺合蠻充提領課稅官;泉州蒲壽庚南宋末任市舶提舉,降元後官至中書左丞、福建行省長官;其子蒲師文任宣慰史左副都元帥,父子世襲市舶,富貴甲一時;世祖時期的阿合馬因善理財,即超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而且當過左丞相;烏馬兒則以商人得為甘肅行省左丞,等等。

除大商巨賈外,元代回回商人中更多的是小本經營者。他們大半從事長途販運小宗貿易,經營日用商品,對促進各地區的物資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以上是元代回回人的經濟生活。在政治上,由於他們是從中亞、西亞各地的封建社會而進入中國的封建社會,各自原來就具有不同的社會身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些回回人上層人物,以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等原因,直接進入元朝封建國家的統治集團,基本上仍然是上層人物,享有各種封建特權;由於蒙古貴族實行分封制,被俘東來的婦孺、兒童一般被分配給蒙古貴族領有,當作奴隸使用,他們的身份和生命的變化,要憑主人的喜怒來決定。元朝的法令也一再肯定了這種關系。無論是被編入「軍籍」的回回軍士,還是被編入官手工業局的回回匠人,都是封建國家和蒙古貴族的奴隸和半奴隸身份的人,人身並不完全自由。這時,回回已具備了以農業為主的經濟條件,同時又有一部分人以善於經商著稱。隨著地主經濟的出現和蒙古貴族實行四等人制的進一步確立,特別是在漢族具有悠久歷史封建制度的強烈影響下,元朝廣泛採用漢法,致使回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生急劇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回回社會逐漸封建化,分為享有各種封建特權的統治階級和承擔各種封建義務的被統治階級。

有「根腳」和「門閥」的回回官吏,以及世官子孫、富貴商人、地主等,是回回社會中的統治階級,他們和蒙古貴族、漢族地主一起,壓迫、剝削各族人民。專事商業高利貸剝削的回回商人,是這個階級的特殊階層,史稱「翰脫」。他們多是「富商大賈」,其放債的特點是收取高額利息,稱為「斡脫錢」或「斡脫官錢」,年利幾乎與債本相等,而且本生息,息轉本,年年倍增,致使借債人「往往賣田宅,典妻子不能償」,許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回回當中的普通農民、手工業者和家庭奴隸是元代回回社會的被統治階級,是社會的直接生產者。回回農民要對封建國家、蒙古貴族和地主個人提供實物地租和勞役地租;回回工匠都被限制在手工業中。他們並不能進行獨立的生產,人身也無自由,處境更為艱難;家庭奴隸居於社會的最低層。他們在諸王、皇室、貴族的家庭中,承擔各種繁雜的家務勞動或放牧牲畜,沒有自由和私有財產,勞動極其沉重。在一定條件下,他們雖可被允許建立家庭和佔有少量財產,但下一代也要繼續轉化為依附貴族的牧民。總的來講,整個元代,回回作為色目人的組成部分,比蒙古人低一等,比漢人則高一等,因而包括在仕官、科舉、蔭述、刑罰和私有兵馬等方面,可以得到比漢人好一些的待遇。據文獻記載,有元一代回回在元朝政府中擔任各種職位的官吏不少,其中任職中書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及參知政事等重要職務者多達32人;在行中書省即嶺北、遼陽、河南、四川、甘肅、雲南、江浙、江西、湖廣各行省任丞相、平章、參政等重要職務者多達六十五人;至於在元朝中央各部門和地方路、府、州、縣各級政府機構中任達魯花赤等官吏者就更多了。這一方面反映了回回在元朝中央和地方政府中據有重要的地位和勢力,另一方面則說明回回內部的階級分化已極為明顯。而從事高利貸剝削的一些回回「斡脫」,其地位也不盡相同,有的可以持璽書、佩虎符、乘驛馬,假公濟私,享有種種封建特權。伊斯蘭教的掌教按元朝的法令,與僧、道、也里可溫(意為「長老」)等神職人員一樣,也常常不當差役,享有免賦免稅的優待。實際上,在元代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回回中的「世官子孫」、「有閱閥者」和其他上層人物才有可能得到這些優待和特權。回回中的廣大人民則處於被統治的無權地位,處於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他們被迫東遷,到達中國已經是虎口餘生,其中許多人淪為蒙古貴族的家庭奴隸,在沉重的勞役、地租、站役、兵役之下,有的人家甚至典妻賣子,家破人亡。

在宗教上,元代的回回人基本上都保持著伊斯蘭教信仰及由該教教律演變而來的風俗習慣。他們在各地聚居區內建立了不少禮拜寺,而規模大一些的禮拜寺內,已設有掌教以及傳呼禮拜和執掌教法、執掌寺務的專人。執掌教法的人,稱「哈的」,是掌審判的教法官,可以依照伊斯蘭教法處理穆斯林中的婚姻、財產糾紛,判斷他們之間的是非曲直等。在元代的詔令、典章等文獻中,稱禮拜寺為「密昔吉」(阿拉伯語 Mesjid音譯)或俗稱「回回寺」;稱掌教為「回回掌教」、「回回大師」;稱伊斯蘭教法為「回回法」「回回家體例」,等等。這時回回人遍及全國城鄉,因而伊斯蘭教也就很自然地擴及到全國的范圍。這是唐宋以來伊斯蘭教在中國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柒』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亞軒,江西南昌人,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雲譜朱姑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斯坦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2、倪征燠

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與中國二十世紀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的一生沒有離開過一個『法』字。」

1906年出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的黎里鎮,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 1915年法學院設立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之後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1931年起先後在上海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持志大學講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法理學等課程。1946年-1948年參加東京審判。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院聯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劉墉

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4、海瑞

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5、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

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海瑞

網路-倪征燠

網路-梅汝璈

『捌』 馬金蓮的青海省法官

馬金蓮 女,1966年8月生,回族。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審判員、院團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刑事審判庭的審判員,她自1994年至1999年,每年審理的案件,結案數均居第一。她還擔任少年合議庭審判長,從事刑事工作八年來,審理了大量少年刑事案件,在青少年維權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她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帶領該院團員青年上街搞法律咨詢,為社會及時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務。面對自然災害的侵襲,她又發動該院團員青年積極參加救災捐助活動,還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奉獻了她們的一片愛心。為豐富該院青年人的業餘生活,她主動與院黨組聯系,帶領院團支部成功地舉辦「五四」青年聯歡會和慶「七一」迎香港回歸等大型文娛活動,在全省法院系統舉辦的「首屆法官之聲」文藝匯演及建國五十周年慶典活動中,由城東區人民法院排演的文藝節目均獲得了優秀獎,這期間無不凝聚著她的一片心血。1994—1996年,她連續被評為市法院系統先進個人,並榮獲三等功,1998年被評為青海青年志願者行動傑出個人。1998年—1999年被本院評為優秀法官,受到了表彰。院團支被團市委授予先進團支部稱號。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之際,她被入選《中國當代傑出青年》。

『玖』 2021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招錄報考條件及程序是哪些

一、報考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5年2月22日至2003年2月22日期間出生)。2021年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80年2月22日以後出生)。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以《寧夏回族自治區2021年考試錄用公務員職位一覽表》(以下簡稱《職位表》,見附件1)為准;
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6.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取得高級工、 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可比照大專學歷報考);
7.具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常住戶籍(2021年2月22日前取得)。以下7類人員報考不受寧夏戶籍限制:
(1)在寧夏服務期滿2年且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願者」(簡稱「三項目人員」);
(2)寧夏各普通高校2021年應屆畢業生;
(3)區外普通高校寧夏生源地的應、往屆畢業生(「生源地」指報考者考入普通高校前的常住戶籍所在地);
(4)具有研究生學歷並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人員;
(5)具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且報考法院系統法官助理、檢察院系統檢察官助理等要求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職位的人員;
(6)父母或配偶於2021年2月22日前取得寧夏戶籍的人員(父母含岳父母、公婆,本人與配偶須於2021年2月22日前進行婚姻登記);
(7)我區2021年2月22日前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配偶(本人與配偶須於2021年2月22日前進行婚姻登記)。
8.具備擬報考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1)報考「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職位,須曾在基層工作累計滿2年以上;
(2)報考面向「三項目人員」定向招考職位,須在寧夏服務期滿2年且考核合格。此類人員離開服務崗位後,享受定向招錄政策的期限為5年,即必須是2016年2月22日以後服務期滿的人員。凡在機關、事業單位公開招考(聘)中已享受過該政策並曾被錄(聘)用人員,不再享受此政策;
(3)報考艱苦邊遠地區(寧南山區九縣區和全區所有鄉鎮)面向當地事業單位(不含學校、醫院)在編在崗人員定向招考職位,須聘期累計滿5年;
(4)報考法院系統法官助理,檢察院系統檢察官助理、偵查輔助人員,行政機關中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法律顧問職位,須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且取得報考職位適用的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或參加2020年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成績達到相應的合格分數線;
(5)報考法院、公安、司法系統(以下簡稱「政法系統」)警察職位,須體能測評合格。
9.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二、報考程序
1.報名時間:2021年2月22日9:00至3月2日18:00
2.網上繳費:2021年3月3日24:00前
3.列印准考證:筆試前一周內
4.筆試時間:2021年3月27日、28日統一進行

『拾』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法院是人民的法院嗎某些法官受賄的也太明顯了吧真是作死的節奏啊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法院
電話:0371-66223592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商城路236號

熱點內容
招收法律碩士非法學的院校 發布:2025-05-23 02:00:57 瀏覽:774
新婚姻法認可度 發布:2025-05-23 01:40:33 瀏覽:322
合同的掃描件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01:40:26 瀏覽:437
法院法醫培養 發布:2025-05-23 01:38:04 瀏覽:290
刑事訴訟法練習題集百度雲 發布:2025-05-23 01:34:19 瀏覽:768
法院宣判後多久執行 發布:2025-05-23 01:34:11 瀏覽:397
蕪湖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5-23 01:19:02 瀏覽:380
勞動法有沒有企業必須同工同酬 發布:2025-05-23 01:18:24 瀏覽:81
民訴法學日語 發布:2025-05-23 01:03:10 瀏覽:352
劉維律師 發布:2025-05-23 00:52:44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