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行政院與立法院

行政院與立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2-19 22:51:52

⑴ 國民黨時候的立法院院長是什麼級別

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於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內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容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由於憲法沒有規定副總統不能兼任行政院院長。

在戒嚴時代時,副總統陳誠、嚴家淦都曾兼任行政院院長。1996年間連戰則以行政院院長身份當選副總統,並續任院長,引來憲政爭議。司法院大法官於《釋字第419號解釋》中,認二者職務性質雖非顯不相容,但仍不宜兼任,此爭議最後因連戰請辭而劃下句點。



(1)行政院與立法院擴展閱讀:

立法院由立委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立法院得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對總統、副總統犯內亂外患罪提彈劾案及對監察院審計部審計長的任命行使同意權,並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它重要事項的職權。

「立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1人,由「立法委員」互選產生。「立法委員」自第7屆(2008年)起由225人減為113人,任期4年。有向「行政院」院長及當局各部門負責人質詢之權,並可以決議或復議「行政院」重要政策。

⑵ 立法院的立法工作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深入的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30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會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有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覆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離字「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復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復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⑶ 行政院的地位性質

從陳馬兩任領導人對「內閣」的操作來看,台灣的「行政院」制度不同於「議會制內閣制」,即「內閣」不對「議會」負責,而直接對「總統」負責。由於「總統」和「國會」均是民選,兩者之間互不隸屬,這和美國的總統制類似,內閣當然也就不需要對國會負責。但是如果總統親政的話,將會承擔政治責任的風險,所以總統制下責任內閣的出現就成為了一種歷史的選擇。總統制下的責任內閣制,既維持了「三權分立」的大格局,又讓總統能夠超脫政治責任之外,一旦總統出現執政危機,他完全可以通過更換內閣的方式轉移矛盾焦點,而不需要自己下台。即使總統的政治危機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時候,他仍然可以通過宣布「權力下放」的方式來保住自己的地位。「總統制」下的「內閣制」,是台灣「五權憲法」理論在實踐中產生的新政治體制,它的優點在於,將選舉和治理區分開來。傳統認為選舉制度和文官制度不可調和,通過選舉上台的官員往往只知道政治斗爭和選舉,對治國則往往力不能及;而傳統的文官制度則不能代表民意,雖然行政效率較高,但容易滋生腐敗。「總統制」下的「內閣制」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總統」專心政治,而「內閣」則專心行政,「總統」通過選舉產生,然後由「總統」任擅長於行政管理的文官來執掌內閣,做到選舉和治理的最完美結合,以劉、吳兩屆「內閣」為例,「閣員」中不少是精心培養的學者,還有不少博士。
總統制下的責任內閣制,是西方「三權分立」學說和中國傳統政治傳統相結合的結果,中國古代皇帝並非都有治國的才能,往往將大權授予以宰相為代表的政府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明代為內閣,清代為內閣和軍機處)。總統制的缺點在於總統權力太大,人民往往無法控制政府,如袁世凱時期,容易導致獨裁;內閣制的缺點是,中央沒有權威,地方各自為政,政權更替頻繁,不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總統制下的內閣制,將總統制和內閣制的優點結合來,取兩者之長處,舍兩者之不足,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政治體制。
以往的「內閣」一般都作為領導人施政無能的的替罪羊,如陳水扁在位八年間,就換了六屆「內閣」。「內閣」承擔責任的慣例始於2008年民進黨在台灣「立法院」大選中失利,時任「閣揆」張俊雄向台灣當局領導人請辭未獲批准。2009年9月,為對八八水災救災不力負責,劉兆玄「內閣」請辭獲准,正式建立了「內閣」承擔政治責任的先例。
當然,這種新的政治體制,是否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要求,則需要歷史的進一步檢驗了。

⑷ 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在1946年《憲法》生效時,兩者有何職權上的區別

彼時的國大,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定國家的重要事項。
孫中山把西方三權分立的思想與中國當時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提出並施行五權分立,分屬五個不同部門,即立法院、行政院、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立法院行使立法權。

⑸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

⑹ 請回答中華民國五院的職責。尤其是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的職責。

五權憲法有其特色﹐但基本上是從三權分立(見分權學說)的制憲原則演化而來。孫中山承認自己的構想並非「杜撰」﹐「就是將三權再分彈劾及考試兩權」﹐「不過三權是把考試權附在行政部分﹐彈劾權附在立法部分」。他把「外國的規制」與「本國原有的規制」加以「融合」﹐借用了古代中國社會政治制度中的考試﹑監察機構及其職能﹐以期比之三權「較為完善」。
在他看來﹐考試制度「最為公允」﹐可避免「盲從濫選」和「任用私人」 的弊端﹐有利於人才的發現和擢用﹔而「獨立」的監察制度和機構也是可資借鑒的﹐對廉政和效率大有裨益。根據五權分立的准則﹐國家的體制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組成.
然而﹐孫中山不僅未消除「三權鼎立」原則的弊病﹐卻把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放在國家首腦的統一領導之下﹐實際上又否定了他自己設想的分權制衡原則。後來﹐蔣介石正是利用這個漏洞實行個人獨裁。

立法院近似西方國會,行使立法權與預算權。

另外將西方國會的調查權分出,由新設的監察院行使,並賦予監察院中國古代的彈劾權,以及現代國會的審計權。監察委員類似古代的御史,由各省與各直轄市議會間接選舉產生。

另外把政府公務員考試與人事考核權由行政權分出,另設考試院,主管全國公職考試命題典試等業務。

司法院則仍行使司法權,內設大法官會議,專司解釋憲法。

PS樓上回答的是什麼玩意?死人多就光榮?死了300多萬算什麼,那強拉壯丁1200萬,前後總計弄死了本國老百姓600萬以上又該怎麼說?兩百多位將軍殉國沒錯,可其中只有17位是蔣嫡系,其他二百多是各路雜牌,蔣匪借日寇消滅政敵的這種卑鄙行為又該怎麼說?海軍艦艇那叫損失嗎?那些艦只都是打鬥不敢打,直接自沉在揚子江里的。

⑺ 美國的國會分為立法院和行政院+正確+錯誤

摘要 錯誤。

⑻ 行政院、立法院為什麼要加雙引號

你指台灣?政治問題
因為行政院、立法院是國家才有的.
所以台灣這個省不能稱其擁有「行政院」和「立法院」

⑼ 假如大陸有議會或立法院,會有哪些優點和亂象

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或者政治實體,肯定都是有議會和立法機構,只不過他們之間的名稱不同,但實質都是一樣的。在中國實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院制議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從制度安排上來看就是所謂的立法院,在台灣以前還有一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樣性質的國民大會,台灣,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等憲政機構就是由其選舉產生。

⑽ 國民黨行政院類似於現在什麼機構

台灣的行政院類似於我國的國務院,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專行政屬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和1949年10月1日之後的台灣地區政權的機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53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因此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並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之規定對立法院負責。



(10)行政院與立法院擴展閱讀:

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國民黨逃往台灣時的院長是閻錫山,遷台後首位被新任命的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為蘇貞昌。中國民主社會黨籍知名學者張君勱在1947年起草憲法時,設計偏向內閣制,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總統政令以行政院院長副署為條件,近似內閣總理。國共內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以動員戡亂為借口,通過臨時條款賦予總統大權;國民黨政府逃台後,蔣中正長期擔任總統,並以帶有軍事專政性質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作為統治根基,導致憲法原始設計無法施行。

熱點內容
招收法律碩士非法學的院校 發布:2025-05-23 02:00:57 瀏覽:774
新婚姻法認可度 發布:2025-05-23 01:40:33 瀏覽:322
合同的掃描件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01:40:26 瀏覽:437
法院法醫培養 發布:2025-05-23 01:38:04 瀏覽:290
刑事訴訟法練習題集百度雲 發布:2025-05-23 01:34:19 瀏覽:768
法院宣判後多久執行 發布:2025-05-23 01:34:11 瀏覽:397
蕪湖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5-23 01:19:02 瀏覽:380
勞動法有沒有企業必須同工同酬 發布:2025-05-23 01:18:24 瀏覽:81
民訴法學日語 發布:2025-05-23 01:03:10 瀏覽:352
劉維律師 發布:2025-05-23 00:52:44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