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審判庭建設

法院審判庭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2-26 06:40:24

1. 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兩庭"建設

"兩庭"建設是人民法院全面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公正與效率"這個主題,就應該確保程序法和實體法的公正,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辦案環境。因此,法院的自身建設,特別是執法環境的改善顯得十分重要。沒有審判法庭,執行憲法規定的公開審判原則必然受到影響,法院的形象也很難樹立,法制尊嚴也很難體現。近些年來,法院系統在"兩庭"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公、辦案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兩庭"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進一步加強。 一、"兩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選址和布局上不科學、不合理。一些人民法庭在撤並後的選址上不合理,法庭、審判庭由於佔地面積較大,在重要地段,繁華地段因地價高,不敢問津。為了節省資金,為了建設中降低成本,使法庭、審判庭的選址在避開繁華地段後,建在一些僻背的地段,達不到兩便的目的,顯現不出司法文明與進步的直觀性,讓人感到惋惜。 二是設計不符合司法的功能要求,不盡完美,主要表現為①類似於行政辦公樓、結構不合理。②對功能用房考慮不周全。如立案、執行用房的布置面積上不恰當、不合理、審判用房較少、較小。辦公用房擠占審判用房的現象突出,這與人們的司法觀念有關。③外觀設計、平面布局中以西式結構為主,很少體現民族特色,對傳統建築,院落布置的借鑒太少,即創新與繼承不足,如果僅用門口的石獅和個別雕塑來表現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很蒼白的。④對標准化的理解太機械,千人一面,體現不出地域經濟文化的特色。一些法庭的類別仍比較保守,一些人要求二十年不落後顯得標准過低。 三是資金保障不到位。國債項目中"兩庭"建設以中央投資為輔,地方配套為主。由於地方財力有限,領導觀念的原因,地方配套不足,法院往往是負債建設,既影響了質量和工期,又為法院背上了深重的經濟負擔。 二、加強"兩庭"建設的建議 在多年的"兩庭"建設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到"兩庭"建設在建設法治國家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法院"兩庭"建設就是樹立司法權威,維護法律尊嚴;加強法院"兩庭"建設,就是強化執政黨領導,鞏固政權建設。因此,在法院"兩庭"建設中,應盡可能融入先進法律文化,體現時代法律精神,展示現代司法形象,將司法的內涵、權威、神聖蘊含其中,真正讓人們在"兩庭"建築中感受法治國家司法的威嚴和文明,從而更加敬仰法律、尊重法律,更加擁護執政黨的領導,夯實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具體是: (一)"兩庭"建築應將古今法律文化背景融入其中,通過寓意深刻的建築風格傳遞法學理念。從古到今,從西方到中國,法院一直被人們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它雖然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司法形象,承擔著維護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的職責,但人們並不真正了解它。而如今"兩庭"的建築風格可以向人們展示一國的司法內涵和法律文化。如有的法院審判大樓以正反凸凹兩個弧面體鑲嵌穿插為主要特徵,中軸對稱,配以穩重剛勁的柱廊和氣勢恢宏的大台階,外觀庄嚴大方,線條粗放明析。居高俯瞰,大樓呈一天平圖案,體現了審判法庭的法治內涵。還有的法院審判大樓正立面正上方鑲嵌著國徽,兩旁高聳的16根圓柱,大廳正中的巨型雕塑,在古銅色的背景下以金光閃閃的中國傳統"法"字及其釋義為中央圖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正大氣,法律的公正聖潔和人民法院的莊重威嚴。這些法院審判大樓的建築風格各具特色,均蘊含了深刻的寓意,既讓人賞心悅目,又讓人肅然起敬,值得學習和借鑒。 (二)"兩庭"建設應將司法為民要求入其中,通過合理的建築格局表達公開、公平、公正、透明、便利的司法理念。"兩庭"建築的布局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當事人對司法的公信度,也直接影響著法律精神和原則在司法活動中的發揮。一個布局合理、訴訟環境和諧,能體現以人為本和司法為民理念的審判大樓,首先就能從心理上贏得當事人的信賴,有利於審判活動的順利開展。如有的法院不僅在形式上將"民主、法治、公正、清廉"的司法要求鑲嵌在牆面上,還從實質上體現對當事人的人文關懷,專門為殘疾人設置了無障礙通道,設置電子公告屏,滾動播出開庭公告;在法庭和辦公區設置觸摸式電腦,便於查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等內容。還有的法院為方便當事人訴訟,專門設置了寬敞明亮的當事人休息大廳,廳內安裝有舒適的座椅、飲水機、電子觸摸屏、電子公告屏、各種指示牌及《訴訟指南》,還有可方便當事人參閱的各類應用文書樣本等便民設施。這些布局和設計既彰顯了現代司法文明,又體現了法律的公正、聖潔。 (三)"兩庭"建設應將司法形象和權威融入其中,通過莊重威嚴的建築裝飾展示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兩庭"建築不僅要講究風格和格局,更要突出法院工作特色,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兩庭"建設首先要突出"法庭",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中心。法庭內部裝飾要莊重、嚴肅,法台的設置要高檔、顯貴,顯現司法的崇高與尊貴。為適應現代審判工作需要,法庭和法官辦公室都要建設和開通區域網和多媒體中心聯接系統,完善網上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實現所有辦公室、審判法庭都通過電腦相連,資源共享,真正做到法律法規查詢、資料搜集以及文書草擬、審核、簽發、列印等均在區域網上完成。只有秉承司法權威,具備現代化辦公系統的法院"兩庭"建設,才能為法院實現"公正與效率"主題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王兆濤)

2.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法院建設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堅持公正司法。成功審結在全國范圍內有較大影響的 「3·10」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秦火火」誹謗、尋釁滋事案,全國「人肉搜索」第一案,「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離婚案等案件;通過法庭開放日、新聞發布會、網路公開課等形式傳播法治精神;通過搭建聯動平台、發布《行政案件司法審判年度報告》、《金融機構商事訴訟白皮書》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發送的司法建議獲評「全國法院十大司法建議」;探索構建「一體化審判管理體系」,不斷提高審判質效。因成績突出,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全國首批「司法公開示範法院」、「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試點法院」。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堅持司法為民。推行網上立案,並在6個派出法庭設立立案點,出台《關於加強涉民生案件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暢通群眾訴訟渠道;建成全國首個和解大廳和全市首個片區法官工作站,化解群眾訴訟矛盾;推行少年審判「一二三四」親情教育模式,建立「法律陽光工作室」,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創新執行方法,對「支付寶」「余額寶」等開展強制執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上述多項舉措得到上級肯定並予推廣。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加強隊伍建設。推出具有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特色的「三引領四融合」黨建模式,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肯定;以「1+4」青年法官培養模式為依託增強幹警的司法能力,涌現出鍾蔚莉、劉黎、臧德勝等一批先進典型;通過組織「青年幹警成長」課堂、「彩虹杯」系列體育比賽、「星火劇社」等社團活動,推動法院文化建設,2003年創立的「法官講壇」被評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

3. 法庭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人民法庭是按照便於人民群眾訴訟和獨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審判權的原則設置的,分布在鄉鎮農村,主要擔負著農村民事案件、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通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轄49個鄉鎮,524個行政村,3308個合作社,全縣總人口8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3萬人,農村人口約佔79%。近年來,通江法院12個人民法庭每年辦案數佔全院辦案總數的63%左右。因此人民法庭在密切聯系群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4. 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的法院建設

青羊區人民法院近幾年年均受理案件10000餘件,結案率90%以上,2013年共23項工作36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區級表彰獎勵。 我院訴訟服務中心於2012年10月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集中辦理29項審判輔助性事務,讓當事人「走進一個廳,事情全辦清」。為及時、妥善化解因交通事故引發的矛盾糾紛,作為全市試點法院,我院在市交管局、保監會和保險公司的協作配合下,2012年3月在交警四分局成立交通事故巡迴法庭,通過「四當場」,為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打開了集交警責任認定、人民調解、法院審判、保險理賠於一體的綠色通道。優化網路服務平台,升級改版法院網站,增設訴訟指導、來信來訪、預約立案、審務公開等多項功能,前後延伸司法服務。 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活動,審結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案件,依法懲處了「省醫院炸彈案」、「成都醉駕第一案」等社會影響惡劣的案件。嚴厲打擊金融詐騙、制販假幣、假發票等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依法懲處了蘇太國、何學川等多起涉案金額逾千萬、受害人數眾多的非法集資案,維護了我區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高度重視關系我市、我區發展大局的矛盾糾紛,及時妥善審結了 「大飛機」項目征地拆遷、「熊貓廣場」改造等涉及我區重點項目的案件。

5. 人民法院「兩庭」建設是哪兩庭

人民法院「兩庭」建設是指人民法庭和人民法院機關審判庭版。
一、縣、自治縣、市權、市轄區人民法院都是基層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按照《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人民法庭不是一級審判組織,是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和組成部分,以基層人民法院的名義製作和發布判決、裁定。人民法庭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審理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訴案件,有條件的地方可審理經濟案件。
二、審判庭(Court) 法院審理案件的組織機構。法院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設置相應的審判庭,不同性質的審判庭管轄案件的范圍和種類也不同。在中國,《法院組織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規定,基層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和行政審判庭,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還可以設置其他需要設置的審批庭。各審判庭又庭長1人,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為審理每一具體案件而成立的審判組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合議制的審批庭,另一種是獨任制的審判庭。

6. 請問 第一審判庭 和第二審判庭有什麼區別

朋友,如您所問,第一審判庭、第二審判庭只是指的開庭地點,就如同房間號一樣,比方說101室、102室的區別。法院還區分刑事審判一庭、刑事審判二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這是部門的區別,各庭審理的案件類型有區別、有分工。

7. 如何做好法院審判工作提升審判質效

一、審判管理的定義 審判管理,就是人民法院通過組織、領導、指導、評價、監督、制約等方法,對審判工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司法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對審判質效進行科學考評,對司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① 審判管理既是一種管理活動,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手段。單獨來看,審判管理是一種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司法公正、廉潔、高效。將審判管理放到法院整個系統中來看,審判管理是法院黨組的一種管理方法,即由對審判業務的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活動,達到管理法院人才隊伍,整合司法資源,實現司法公正、廉潔、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目的。在這個層面,院黨組是審判管理的決策者、指揮者、政策制定者,審管辦是具體執行者、協調者、監督者。管理對象是審判工作、司法過程、審判質效和司法資源,具體的審判工作中管理對象的操作者是辦案人員,也可以說辦案人員是審判管理執行活動中的被執行者。同時,辦案人員也是審判管理的管理者,他們決定著案件的進展和質量。因此,審判管理就是通過監控審判流程、案件質量評查、審判節點提示等活動。 二、當前形勢下審判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社會因素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未來幾年,西部欠發達地區將快速掀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步入經濟社會後發趕超的「快車道」,社會矛盾也將隨之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人民法院該怎樣發揮職能作用以適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必須充分發揮職能,努力促進司法公正、公開、高效、廉潔,切實擔負起為經濟社會趕超跨越發展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 (二)司法公信力下降 缺少公信力的司法無法承擔起法律救濟的應有權威和實效,也難以產生法律公正和社會正義的形象。公信力是司法的內在邏輯要求和其生命力的保證。②如今,司法個案的不公導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產生質疑,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出了問題,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而是找領導,找上級。據國家信訪局近年的相關資料統計,「求決類」信訪在各類信訪中比例最大,而涉法信訪案件在「求決類」信訪中的比例已經超過了30%。這些數據都充分體現了司法公信力缺失問題嚴重。 (三)出現對司法新期待、新要求 一方面,雖然當前大多數人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但也有不少訴訟當事人對法律一知半解,這就要求辦案人員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部門法,還要對整個法律體系融會貫通,才能讓當事人信服。否則,會加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因而對審判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司法能力較以往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對案件審理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明顯,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及透明等要求愈加迫切和強烈,對案件進程和審判結果更加關注,對審判工作產生了新的期盼。 基於以上分析,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意義重大。 三、審判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銅仁市地處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對於審判管理工作開展時間比較晚。 2011年我市兩級法院才開始正式設立審判管理辦公室(到目前為止,仍有個別基層法院沒有獨立的審判管理管理辦公室),對於審判管理工作經驗不足、基礎薄弱。一些老同志以及一些業務部門對審判管理工作不理解,有抵觸、排斥的情緒,對審判管理工作不予配合。因此,此項工作的開展,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不過,從近兩年的審判管理實踐看,我市審判管理工作開展以來,收效顯著。通過實行審判管理工作,調動了幹警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凝聚力,使幹警將工作的重心統一到執法辦案上來。通過質效考核、案件質量評查、審限流程跟蹤,形成了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審判業務比拼形勢。辦案人員對審限節點的把握增強,辦案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案件質量得到一定的保障,司法公信力得到加強,一些久拖不決的案件得到切實徹底解決。盡管如此,審判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審判管理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剖析: (一)本末倒置,視管理手段為管理目的 調解率、撤訴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人民法院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指標。通過指標監控發現,有的基層法院調解率、撤訴率高達80%以上,這充分證明人民法院開展化解社會矛盾工作扎實有效。與此同時,有的法院調解結案的案件申請執行率卻達20%以上。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有的辦案人員一方面為了實現高調解率在考核中獲得加分,另一方面因為調解結案不用寫判決書那樣麻煩和承擔風險。為了以上兩個理由,辦案人員會想盡一切辦法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如,故意使案件久調不決,一方當事人,特別是原告為了盡快結案,有時不得不違背真實意願,犧牲一部分利益,達成調解協議;法官經常採用的「背對背」調解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這種方法會喪失法官的中立性,法官往往在調解時通過對當事人雙方輸送不對稱的信息,由於很多當事人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對於如果不接受調解的法律後果沒有清楚的認識,就稀里糊塗地接受調解,事後發現其實可以得到賠償更多,也不能再反悔,這樣容易引起新的矛盾,也容易損害司法的公信力。上述情況表明有相當部分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案子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定紛止爭,只是片面追求高調解率、高撤訴率而結案的。把調解率、撤訴率這兩個指標當做目標而不是管理手段。同樣,在其他指標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唯數據論、唯指標論的指標異化現象。 (二)部分辦案人員存在抵觸行為 個別辦案人員對審判管理工作認識不足,將審判管理工作認為是挑刺找茬,個別法官以自己是老資格,認為有些審管辦的人員是業務沒有自己中國、級別沒有自己高,沒有資格對業務庭的案件進行「指手畫腳」,因而存在對立抵觸情緒。個別被查出卷宗質量問題的辦案人員逃避問題,反復狡辯,否認查找出來的問題,不願意整改。 (三)司法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審判人員程序意識不強、辦案能力有待提高。有的離婚案件直接跳過調解前置程序;有的宣告失蹤案件沒有向被宣告失蹤人戶籍所有地調查核實就發出公告宣告失蹤;有的卷宗內證據全部收復印件,沒有收原件等。 二是審管辦人員能力有待提高。審管辦人員大多是擁有辦案經驗但長時間未從事具體審判業務的老法官和新進的沒有審判經驗的年輕工作人員組成。這種一老一少的組合,會造成老的有經驗但法律知識沒有及時更新,或者長期從事某一部門的審判業務工作而對其他工作不甚熟悉,或因年齡偏大對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如中國上辦案系統的操作不熟悉等。年輕的工作人員有知識、能夠運用新的一些辦公系統進行統計分析,但又缺少相應的工作經驗。這也使得一些業務部門的人看不起審管辦的人,也就不把審管辦當一回事。 (四)審管辦部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 個別同志認為審管辦就是一個養老的清閑部門,案子辦得好與壞與自己無關,那是業務庭的事情,不用自己承擔風險。評查的工作也只是應付而已,不願意過多地去行使審判管理職權,認為這樣會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比如有的案件質量評查通報千篇一律,由於每次案卷評查出的問題都大致相同,例如:送達回證填寫不完整、裁判文書出現錯別字、當事人捺印沒有沒有註明手印名稱等。因此,有的評查人員要麼隨便看幾本卷宗要麼乾脆就不看,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隨便寫幾句常見問題以應付了事。甚至有次被評查的卷宗明明已經全部捺手印,卻還是在案件質量評查通報上寫出沒有捺手印等。 四、原因分析 (一)指標設置不夠合理 進行審判管理必然會涉及到數據和指標,這是必須的手段。由於手段與目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實際追求指標的過程中,極容易將手段當成目的。出現調解率、撤訴率高,調解案件申請執行率高的原因是過分追求該項指標造成的。辦案人員為提高調撤率,就可能通過軟硬兼施,採取各種方法達到目的。調解率是高了,但是採用調解結案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的卻沒有能達到。之所以會過分的追求撤訴率和調解率這兩個指標的數值,是因為指標設置不科學,沒有為該指標設定上限,這樣會導致辦案人員將追求高指標作為目的,從而出現導致指標異化,與設置該指標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要解決唯數據論,導致本末倒置的問題,應對每一項指標根據各個法院或者某一區域的法院系統的具體情況,設置一個合理的上下限區間。 (二)沒有獎懲導致監控乏力 對於審管辦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就是不去整改,被評查出的大多問題幾乎期期雷同。出現評而不改,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和獎懲掛鉤,沒有建立相關的機制進行激勵和約束。這就導致辦案人員依舊我行我素,錯誤依然存在,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形同虛設,審判管理目標無法實現。 (三)文化軟實力薄弱 卷宗出現質量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辦案能力有待提高。辦案能力不高既表現為整體水平,又表現為個體能力。有的辦案人員有工作經驗,但理論功底不強;有的辦案人員理論豐富,但實踐經驗欠缺。法院人才隊伍呈現兩極分化化、青黃不接的現象嚴重,要麼是具有辦案經驗的40歲以上老法官,要麼是具有學歷卻沒有經驗的30歲以下大學畢業生。人才隊伍的能力不均衡造成了司法能力的良莠不齊和整體欠缺。文化軟實力欠缺,是造成法院對外司法能力缺乏的一個原因。 (四)領導對審判管理的關心支持有待加強 有的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不是由一把手親自抓,而是由副院長分管,並且審管辦的級別與其他庭室相同,甚至有些業務庭的庭長同時是審委會委員,比審管辦主任的級別高,再加上個別業務庭自認為自己才是長期從事審判業務工作,自己才是業務方面的專家,對審管辦的人根本就看不起。因此,就導致審判管理工作執行不力。案件質量評查時,個別評查人員害怕得罪人,不敢認真查找錯誤,態度不端正,評查不認真,敷衍了事,查找一些皮毛、瑕疵,甚至評查出一些根本不存在錯誤的問題。有自身思想認識的不足,同時也有害怕因為認真開展工作得罪同事,卻得不到領導支持、信任,於是為求自保,敷衍搪塞。 五、對策建議 (一)設置合理的指標體系,實現科學管理 任何管理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審判管理也不例外。審判工作有自己的特殊之處,進行審判管理必須在不違背審判規律的前提下進行。運用定量分析作為審判管理的一種管理方法,開啟了法院管理史上科學管理的先河,審判業務的工作成效由過去單一的定性分析到用數據說話,是法院管理的一大進步。定量分析使得一切工作成果都可以通過數據展示,數據更客觀、更公正。但也該看到過分的依靠定量分析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定量分析只是一種手段,過分的運用定量分析,只會導致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定量分析主要適用於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計算、經濟效益的增減等。因為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中立的東西,它是人計算出來的,如何計算,怎樣在審判管理中利用也是人操作的,很容易造假。然而,法院的審判工作是一項群眾工作,也是一項涉及到公平正義的實踐性工作。對於公平正義的實現情況僅僅用數據本身無法去完全衡量和全面感知。公正與效率、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以及政治效果好不好,也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度量。當然,指標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評估審判工作的好壞,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審判管理活動中,我們要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每一項指標都根據各地不同的現實情況,多一些柔性管理,同時設定上限和下限,並且對指標的上下限根據不同情況盡力放寬泛一些。在指標的基礎上,將審判管理的重心放在司法為民的效果上。例如,有的基層法院管轄范圍窄,轄區人口少,收案數量少,但是法院的各個機構設又必不可少。那麼,對其法院人均結案數和法院人均結案數該項指標就應當適當降低,要不然就形成天然的不公平。應授權各個法院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來調整相應指標以及指標區間。比如,基層法院民一庭、民二庭的案件一般都要比派出法庭的案件重大、復雜,案件的調解率一般要比派出法庭低。因此,在法院各部門之間也要根據不同情況來設置指標的上下限,將機關民庭的調撤率指標設置比人民法庭更低,這樣才能做到科學合理。 (二)引入監督機制,確立權利制衡態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就會誕生腐敗和獨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提出:「審判管理就是規范、引導、促進和服務審判。」可以說將審判管理作為法院的三大管理之一,本身就是將監督功能引入法院管理活動之中。而在審判管理活動內,也應引入監督體系,避免權利過於集中和沒有監督,產生權利尋租,甚至腐敗。 一是引入復議程序。針對評查出問題的案件,給予辦案人員3-5天提出異議的時間,如果有異議,由被評查人提出異議申請並說明理由,再由評查人員組成評查小組結合異議申請討論評查的問題是否客觀真實給予答復,如果被評查人員不服評查小組意見,可以將向審判委員會提出申請,由審委會最終決策。沒有異議或超過異議期,則進行通報,相關人員必須整改,並且以通報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 二是評查和整改分離。評查和整改由兩批不同的人員操作,形成審判管理工作內部權力監督和制約,避免權力過於集中,也便於發現評查中發現不了的問題,避免矛盾尖銳,過於集中針對某個特定的評查人員。 (三)建立激勵懲罰制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行為 針對評查人員積極性不高、懈怠的問題和被評查人員不整改、逃避的問題實行獎懲制度。當被評查人員被評查的案件沒有評查出問題的,辦案效果和質量較好的給予獎勵。反之,評查出問題不積極整改的應於懲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管理應要通過利益的分配來調節人們的行為,通過引入合理的獎懲機制,根據人趨利避害的本性,自然就會使被管理者變被動為主動,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和措施,審判管理就顯得蒼白無力。 (四)重在服務審判,實行人性化管理 要堅持服務審判的理念,在實施審判管理的過程中,要管理到位,又不能越位,不能以管理為名干涉法官的審判權;要尊重審判規律,充分考慮審判工作的特點,既要通過管理規范法官的司法行為,又要在管理中尊重法官的權利,充分調動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審判管理工作內容比較廣泛,既有傳統的審判管理內容,也有信息化建設等現代管理手段,既有宏觀的管控,也有微觀的指導;在制度設計、制度落實、管理科技手段的實現等工作中,對圍繞管理所需要的各類資源進行有效調動整合。形象地說,審管辦的工作人員既是統計員、分析員、預報員,又是評論員、監督員、服務員。審判管理權來源於院黨組和審委會的授權,審判管理辦公室作為法院審判工作宏觀管理的職能部門,要緊緊圍繞院黨組確定的工作中心,以加強管理、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為主線,不斷創新管理,為建立科學高效、符合司法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向院黨組建言獻策,提供決策參考;審管辦在法院審判管理工作格局中,是審委會、院長的參謀和助手,是承上啟下、連接各方的樞紐;是法院專事審判管理的綜合審判業務部門;因此,要充分發揮審判管理辦公室的協調、溝通作用,使各部門的審判工作形成合力。審管辦要為人事部門開展審判業績考核和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客觀、科學、合理的依據,要配合司法政務部門做好信息化建設、物質資源配置等保障工作,共同推動法院管理工作水平總體提高。 (五)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 針對案件質量評查過程中的整改不力,被評查人員不服的問題,為了減少因為標准不一引起的矛盾,使管理、監督更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審判管理目標清晰,執行准確,操作簡單明了,實現審判管理科學化,可制定統一規范的案件審判流程操作細則。含具體的操作方法、操作標准。比如:卷宗裝訂,分不同的情況,是怎樣的裝訂順序。裁判文書如何排版,字體,行間距,遇特殊情況怎麼處理。等許多程序、形式方面的操作流程以具體的統一的書面建章立制。 (六)加強學習、提升能力、促進司法公信力建設 面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人民對司法公正的新期待,要從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新期待。必須從根本提高司法能力,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開。注重對中青年幹警的司法實踐和司法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中年幹警理論水平的學習深造。將辦案業務人員與實施審判管理的人員進行定期交流,避免辦案人員不懂審判管理,或者進行審判管理的人員不懂審判業務的情況。高度重視學習,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審判管理工作既要懂政治,又要懂業務;既要加強對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學習,領會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及上級人民法院指示精神,深刻把握人民法院當前的工作使命和方向。又要加強對審判業務的學習,特別是加強對一些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審判經驗豐富、對審判工作熟悉、具有管理能力、公正廉潔的優秀人員充實到審判管理崗位。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才能創造出優秀的司法「產品」來回報人民群眾的關心和期待,才能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8.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1、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8)法院審判庭建設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二條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五條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9. 法院一般設有好多審判庭,每個審判庭有什麼區別

基層人民法院設有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

1、刑事審判庭:

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運用國家法律和刑事政策,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刑事犯罪以及其他普通刑事犯罪作斗爭的訴訟活動。

2、民事審判庭:

民事審判庭的分工最高院並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現在的民事一庭、民事二庭是由早先的民事庭和經濟庭轉化過來的。因此,基本上民事案件在民一庭審理,合同等經濟糾紛案件在民事二庭審理。很多地方設立民事三庭一般都是審理房地產糾紛。因為最高院並無統一的規定,各地還會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

最高人民法院機構設置:

最高人民法院現設立立案庭、刑事審判第一庭、刑事審判第二庭、刑事審判第三庭、刑事審判第四庭、刑事審判第五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民事審判第三庭、民事審判第四庭、環境資源審判庭。

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第一巡迴法庭、第二巡迴法庭、 賠償委員會辦公室、執行局、辦公廳、政治部、研究室、審判管理辦公室、監察局、外事局、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局、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新聞局等部門。

10. 法院民事審判庭

民事審判來庭的分工最高院並沒自有同意的規定,但是現在的民事一庭、民事二庭是由早先的民事庭和經濟庭轉化過來的。因此,基本上民事案件在民一庭審理,合同等經濟糾紛案件在民事二庭審理。很多地方設立民事三庭一般都是審理房地產糾紛。因為最高院並無統一的規定,各地還會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

熱點內容
朋友之間喝酒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9 23:50:09 瀏覽:297
道德模範宣傳語 發布:2025-05-19 23:38:01 瀏覽:595
社團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9 23:25:57 瀏覽:884
根據民法典第一 發布:2025-05-19 23:21:16 瀏覽:950
美國立法禁止 發布:2025-05-19 23:15:45 瀏覽: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發布:2025-05-19 22:58:32 瀏覽:385
經濟法對生活 發布:2025-05-19 22:57:30 瀏覽:110
外國的法官選任委員會 發布:2025-05-19 22:49:04 瀏覽:301
遼寧法律碩士考點 發布:2025-05-19 22:44:43 瀏覽:321
高安市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19 22:44:10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