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材料三體現了布蘭代斯大法官擁有

材料三體現了布蘭代斯大法官擁有

發布時間: 2022-02-26 13:28:48

1. 沒有什麼能比不遵守它自己的法律能更快地摧毀

「沒有什麼能比不遵守它自己的法律能更快的摧毀一個政府,更惡劣的是,不尊重他得以存在的憲章。正像大法官布蘭代斯所說:「我們的政府是一個強大的、無所不在的老師。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它都用它的例子教全體人民……如果政府成為了法律破壞者,它就造成了對法律的藐視;它讓每一個人都遵守法律而不是它自己,它這是在招致無政府狀態」。

2. 美國1973年Roe v. Wade 案與1965年Griswold v. Connecticut 案是怎麼回事

最高法院明確承認隱私權的第一個判例是1965年的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 (1965)) 。在那一案件中,最高法院宣布禁止避孕的制定法無效,因為它侵犯了隱私權。道格拉斯大法官寫作了判決意見,主張「權利法案所開列的保證書有自己的陰影地帶,它的形成來自支撐權利法案存在與主旨的保證條款的發散」。[2]於是,盡管憲法根本沒有提到隱私權,但它是第一、三、四修正案所保護和服務的價值(在第一修正案中體現為對集會權利的保護)。道格拉斯大法官回到了第九修正案的文本,「本憲法對某些權利的列舉,不得被解釋為否定或忽視由人民保留的其他權利。」顯然,他是支持如下考慮的:盡管文本自身的明確所指是缺席的,但這些陰影地帶的權利受一項或幾項修正案的保護。此外,在該案中,寫作判決書的 道格拉斯以及參與附議的其他三位大法官都沒有訴諸沃倫與布蘭代斯所提出的隱私權。

美國的司法運作與自然法理論之間存在距離,而第九修正案的有效性依據的是(可稱為)對民族精神的司法反省。道格拉斯大法官在判決中訴諸於歷史和第九修正案來發現憲法中的「隱私權」。「第九修正案的語言和歷史表明,憲法的起草者相信不受政府侵犯的別的基本權利的存在,它們獨立於前八項憲法修正案所具體規定的基本權利。有人認為諸如婚姻關系中的隱私權這樣的基本且根植於美國社會的權利是可以遭到侵犯的,這一主張完全漠視了第九修正案以及作用。進而言之,如果有司法解釋稱鑒於前八項修正案或別的憲法條款沒有作明確規定,這一基本權利不受憲法保護,那麼,這一解釋就違反了第九修正案……我並非認為,第九修正案構成的不受州和聯邦政府侵犯的權利的獨立淵源。我的看法是,第九修正案表明了憲法起草者的確信,即:存在著前八項修正案未明確列舉的基本權利;表明了他們的意圖,憲法對權利的列舉並不是窮盡的。」因此,盡管道格拉斯的意見不試圖將第九修正案視為憲法保護(constitutional guarantees)的獨立淵源,但的確認為它指示說,——法院的職能在於否決立法和行政機關侵犯其他基本權利的行為。

直到最高法院在Griswold v. Connecticut案中依據婚姻關系中的隱私權作出有爭議的判決之前,對隱私權的憲法保護並沒有超出普通法所認可的侵權行為的范圍。從修正案的文本和及其起源[3]來看,第九修正案不過是一個解釋規則,表明權利法案在沒有列舉的領域不具有增加聯邦政府權力的意涵,而其本身並不是權利的保證抑或針對侵權的禁令。然而,在Griswold v. Connecticut案中,第九修正案已經被解釋為有關權利存在的積極主張;那些權利存在於「未書寫的憲法中」,雖未得以列舉但受其他條款保護。另一方面,在本案中持異議的布萊克法官在其異議的一個腳注中,抨擊了多數意見,認為他們不該將普通法權利提升到憲法的位置。布萊克法官注意到了自然法意涵上的有關隱私權的證明,評論道:「我注意到了判決書中的這樣一句話,『在此,隱私權迫切要求獲得承認。』我不能理解,本院何以有權將沃倫與布蘭代斯基於侵權發上的救濟所探討的權利提升到憲法規則的層面,以至於最高法院要運用這個規則來禁止州的立法機關制定其視為干預『隱私』的任何法律」。

自從最高法院作出意涵豐富的Griswold v. Connecticut案的判決之後,最高法院對諸如「隱私」的未列舉權利的表述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隱私」在自由領域的殖民趨勢,並帶來了在隱私的政治和社會基礎與作為個人權利的有關「隱私」的說明之間的混淆

3. 以 石頭與山頭 為題寫一800作文

山上的 石頭有許多,所以我們常常會陷在石頭里出不來。但其實,山上除了那些石頭,還有樹,還有花,有無限風景。
我們上山的時候,通常要考慮石頭,那是山的本體,是山的依託,可是,我們不是山,所以我們要認清自己的目標,我們是為了探求絕色的風景而來,又何至於為了這些石頭而耗費心神呢?
難道當我們下山之際,可以對朋友說:「我在山上看到無數塊石頭」嗎?
不是的,我們之所以上山頭,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而非是給自己添堵,所以石頭是有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在我們的心裡,不能為石頭而放棄整個山頭。
有所取捨,才能得到美好。
美好,即為所求。

4. 新證券法宣傳系列之九:證券法的靈魂之信息披露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新《證券法》)在第五章新設「信息披露」專章,以專章規定形式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更加系統、明確地凸顯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法的本質體現,堪稱證券法的靈魂。結合新《證券法》的規定,一起來了解一下信息披露制度。如何理解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發行人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以招股說明書、定期報告及臨時報告等形式,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將公司以及與公司相關的經營情況、財務情況等重要信息向投資者公開披露的行為。一般來講,信息披露包括證券發行時首次信息披露和證券發行後的信息持續披露。可以說,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進行信息溝通的橋梁。投資者正是通過閱讀、分析、研判上市公司披露出來的信息來作為投資決策依據的。信息披露為何如此重要

首先,信息披露是貫徹證券法公開原則的重要體現。新《證券法》第3條規定:「證券的發行、交易活動,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這就是所謂證券法「三公」原則,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公開原則。公平原則和公正原則在其他法律中也有著較為鮮明的體現,唯獨公開原則是最為體現證券法特色和核心的原則。此外,新《證券法》中「公開」一詞出現的次數為72次,為「三公」原則中次數之最,可見其分量。而證券法中的公開原則正是通過信息披露制度得以具體實現的。

其次,信息披露是化解信息不對稱,保護投資者的需要。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證券法的重要立法目的,而信息披露與保護投資者之間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資本市場中,投資者作為信息的接收方,本身就處於信息不對稱的被動地位。而有些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受制於自身情況,更是加劇了信息的不對稱。基於此理,證券法要求信息公開,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真實准確完整地披露信息來達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目的。新《證券法》關於信息披露規定的進步

新《證券法》關於信息披露規定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體例上看,增設信息披露專章進一步凸顯了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新《證券法》增設信息披露專章,在形式上,體現了證券立法體例結構思路清晰,綱舉目張,層次井然。在實質上,進一步凸顯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更好地保障了投資者獲取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

其二,從主體上看,擴大了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范圍。新《證券法》第78條增加了關於強制信息披露的一般性規定,並且將「發行人及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主體,這意味著信息披露義務主體不僅包括上市公司、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還包括股票在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交易的公司等主體,擴大了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范圍。

其三,從披露要求上看,新《證券法》不僅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所披露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完整,還增加了「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並且對於「證券同時在境內境外公開發行、交易的」,還要求「其信息披露義務人在境外披露的信息,應當在境內同時披露」,這有利於投資者及時、准確地理解披露的信息。

其四,在舉證責任分配上,對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提出了更高的標准。新《證券法》第85條新增了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過錯推定的連帶賠償責任。也就是說當信息披露義務人違法違規披露信息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的,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與發行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此外,新《證券法》還對完善定期報告及臨時報告披露要求、公平披露原則、自願披露行為、違反公開承諾的賠償責任、完善監事披露要求、發行人董監高信息披露異議制度等內容予以了規定,可謂豐富且全面。正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蘭代斯所言:「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路燈是最有效的警察。」新《證券法》對於信息披露規定的完善必將對規范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行為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產生積極作用。

5. 石頭與山頭為話題作文的 素材

在二戰前,英國和法國畏懼正在逐漸強大的德國,縱容其肆意擴張,還與其簽定了侵害他國利益的《慕尼黑協定》,使德國更加猖獗最終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很快淪陷,英國首相也在群眾的一片聲討中灰溜溜下台了。此時的德國已經羽翼豐滿,完全佔領了整個西歐。新任首相邱吉爾上台後,向公眾發表演說,顯示了永不投降的決心。同時,逃往英國的法國將軍戴高樂也在法國掀起了「自由法國運動」。經過多年激戰,英法人民終於戰勝了號稱「天下無敵」的德國。如果二戰前英法不是採取妥協,將「石頭」認為是「山頭」,而是採取強硬的態度對待德國,將德國這個「山頭」堅定不移地像對待「石頭」那樣移去,可能不會造成慘敗。而如果在法國被佔領後,英國畏懼已達到鼎盛的德國而投降,那恐怕也沒有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了。

6. 布蘭代斯的個人經歷

路易斯·D·布蘭代斯(1856-1941)
Louis D.Brandeis
路易斯·D·布蘭代斯(Louis D.Brandeis)(1856-1941),是最早在美國提供無償公益服務的律師之一,同時亦是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一位猶太人大法官。美國著名社會工作者弗洛倫斯·凱利曾經說過:「在林肯之後,再沒有人比路易斯·D.布蘭代斯更理解人民大眾。」
布蘭代斯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城,18歲進入哈佛法學院,1877年畢業時,他獲得了法學院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1878年,布蘭代斯成為律師,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使他對現代工商業的運作和規范了如指掌,不久他就成為全美最成功的辯護律師,直到1916年被威爾遜總統任命為美國最高法院的終身大法官。財富使布蘭代斯過上舒適的生活,但他並不以此滿足,卻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在做律師期間,他極力論證過最長工作時間和最低工資的合憲性,被稱譽為「人民的律師」。所謂「人民的律師」,就是為了正義而戰,為此他拒絕收取費用,認為這會妨礙他對正義的追尋。
馬勒訴俄勒岡案
馬勒訴俄勒岡案就是布蘭代斯為民請命的官司之一。這一案件中,因之前判例的原因,布蘭代斯認為,光靠法律邏輯幾乎不可能打贏這場性質相同的官司。基於自己豐富的社會科學素養,他決定另闢蹊徑,用社會科學研究的證據和醫學文獻來說話,來喚起法官的良知和民眾的注意。
布蘭代斯在法庭上出示的辯護書,僅用2頁的篇幅談及法律先例,但卻用了100多頁的篇幅援引大量統計數據和醫學報告,說明勞動時間過長對婦女健康所產生的危害。在這些權威證據面前,美國最高法院一致認為,婦女撫育後代的特殊社會責任需要特別的保護,因為「健康的母親為強壯的後代所必須,為了種族的強健,婦女身體健康必須成為公眾利益和關懷的一部分」,因此,支持了布蘭代斯一方的訴訟請求。
布蘭代斯引用案件所涉及的社會事實和統計數據,而不是法律先例,來說明立法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做法,開創了新的法律辯護形式。這種內容廣泛、說服力強的法律辯護形式統稱為「布蘭代斯訴訟方法』(Brandeis brief)。半個多世紀後,美國反對種族隔離的律師們就是用同樣的辦法,撕開了美國種族隔離的籬笆。
《投資銀行家們如何用別人的錢》
1912年,美國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成立普若委員會,調查由J.P.摩根公司和其他大銀行引發的貨幣和信貸集中的問題,布蘭代斯於1913年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影響很大的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在1913年到1914年間,布蘭代斯在《哈潑斯周刊》發表了一系列反對貨幣托拉斯的文章,後被人結集成書,英文原名為《投資銀行家們如何用別人的錢》。對布蘭代斯來說,政府管制並不是要限制市場創新或者企業家精神,而是要對投資銀行家的沒有羈絆的貪欲進行控制。除了清晰明確的法律規制外,布蘭代斯還特別強調了公開性之於金融行業的重要性:「『公開』被推薦為消除社會和工業弊病的救濟方法。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燈光是最有效的警察。」這句話從此經常被羅斯福總統在演講中引用。這本書影響了伍德羅·威爾遜總統的「進步運動」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對我們理解今天的金融危機同樣也富有啟發。
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一位猶太人大法官
1916年,經威爾遜總統提名,布蘭代斯當選為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成為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一位猶太人大法官。他堅持反壟斷、反大資產階級、反大公司的立場,與霍姆斯、卡多佐等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被合稱為富有改革精神的「進步論者」。

7. 宣判後發言稿怎麼寫

給你提供一個經典判詞,來自
1927年「惠特妮訴加利福尼亞州案」布蘭代斯大法官的判詞


那些為我們爭得獨立者深信,國家的終極目的,是協助人們自由、全面地發展;在政府內部,民主協商的力量,應超過獨裁專斷的勢力。建國先賢們珍視自由,將之視為目標與手段的統一。他們深信,自由是幸福之本,而勇氣則為自由之本。他們也相信,自由思考,暢所欲言,是探索和傳播政治真理不可或缺的途徑。如果沒有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所謂理性商討就是一句空話。有了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才能保障理性商討,防止有害學說的蔓延傳播。自由的最大威脅,是思維僵化、消極冷漠的民眾。參與公共討論是一項政治義務,更是美國政府的立國之本。建國先賢們承認,有制度存在,自然有違法風險。但他們也清楚,社會秩序不能單靠懲處違法來維持;禁錮思想、希望和想像會招致更多危險;恐懼會滋生更多壓迫;壓迫會引發更多仇恨;仇恨必將危及政府的穩定。保障安全的萬全之策,在於保證人們能夠自由討論各種困境及解決方案。糾正壞主意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出一個好主意。正是因為相信公共討論中蘊含的理性力量,建國先賢才放棄了鉗制言論的立法——藉助武力的討論無疑是最壞的討論形式。他們也認識到,即使是多數人的統治,也可能滋生暴政,所以才制訂了憲法修正案,進一步保障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

對社會危害的恐懼,不能成為打壓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的正當借口。

8. 石頭與山頭的典故

一、故事內容

石頭與山頭的故事來自美國總統林肯幼年的一段經歷。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為如此,父親才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裡買馬,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頭,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二、故事給我們的提示

處理任何問題,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只要深入實際,撥開貌似強大而令人畏懼的面紗,問題會迎刃而解。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學習、工作和生活方面,肯定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從表面看來,這些困難和挫折就像一座座難以戰勝的連體石山。但只要樹立信心,藐視這些困難和挫折,並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分解、克服這些困難和挫折,就會覺得它們並不像難以戰勝的連體石山,而是一塊塊可以搬移的孤零零的石頭。

(8)材料三體現了布蘭代斯大法官擁有擴展閱讀:

亞伯拉罕·林肯是第16任美國總統,其任總統期間,美國爆發內戰,史稱南北戰爭,林肯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廢除了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度,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林肯擊敗了南方分離勢力,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1865年4月14日,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被同情南方的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殺害。林肯是第一個遭遇刺殺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多次被評價為最偉大的總統。最新版5美元紙幣正面是亞伯拉罕·林肯的照片。

2006年,亞伯拉罕·林肯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

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准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其中亞伯拉罕·林肯列為第一。

9. 別把困難在想像中放大是為什麼

有個年輕人叫瓊斯,大學畢業後,他如願地進入當地的《明星報》任記者。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個任務:采訪大法官布蘭代斯。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務,瓊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紙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只是一名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大法官布蘭代斯怎麼會接受他的采訪呢?同事史蒂芬獲悉他的苦惱後,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里,然後想像外面的陽光有多麼熾烈。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瓊斯桌上的電話,查詢布蘭代斯的辦公室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接上了號。接下來,史蒂芬直截了當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報》新聞部記者瓊斯,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旁邊的瓊斯嚇了一跳。

史蒂芬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瓊斯扮個鬼臉。接著,瓊斯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15分,我准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嗎?」史蒂芬向瓊斯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5分,你的約會定好了。」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瓊斯面色放緩,似有所悟。

多年以後,昔日羞怯的瓊斯已成為了《明星報》的台柱記者。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生命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困難在想像中放大了一百倍。事實上,只要我們走出了第一步,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麻煩與困難,有時只是自己嚇唬自己。行動起來,勇敢地去做,很多事其實都很簡單。

熱點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 發布:2025-05-20 00:15:21 瀏覽:448
口頭協議有保人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0:15:13 瀏覽:819
2017年經濟法變化 發布:2025-05-20 00:13:54 瀏覽:74
范冰冰的魔法學院下載 發布:2025-05-20 00:12:13 瀏覽:391
朋友之間喝酒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9 23:50:09 瀏覽:297
道德模範宣傳語 發布:2025-05-19 23:38:01 瀏覽:595
社團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9 23:25:57 瀏覽:884
根據民法典第一 發布:2025-05-19 23:21:16 瀏覽:950
美國立法禁止 發布:2025-05-19 23:15:45 瀏覽: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發布:2025-05-19 22:58:32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