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法院等權力
㈠ 大陸總理和台灣行政院長誰的權力大
這很難比較.
大陸的政治體系,黨凌駕於政,國務院總理還是要受黨的牽制.
而台灣的政治體系,行政院長是行政首長,但要向立法院負責,也就是受制於民意.
㈡ 台灣立委是干什麼的
台灣立委就是立法委員會,台灣立法院等同於美國參議院,等同國會,立法院的職權。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等職權。凡法、律、條例、通則均需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方得施行。各機關發布之行政命令,則應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員會審查。
(2)台灣立法院等權力擴展閱讀:
若發現其中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情形,或應以法律規定事項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議決通知原頒機關於二個月內更正或廢止;逾期未更正或廢止者,該命令失效。預算為政府施政之根本,審查、議決預算案,是立法院監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徑。
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應將下年度總預算案提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議決;並於會計年度開始十五日前由總統公布。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亦不得就預算科目間予以增減移動。
至於總決算之審核報告則由審計長提出。立法院得經決議於會期中設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就特定議案涉及事項要求有關機關提供參考資料,或調閱文件原本,以作為處理該特定議案之依據。
其他如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及彈劾總統、副總統等案,交由國民大會復決;提出罷免總統、副總統案,交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民表決;
於副總統缺位時,補選副總統;對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審計長及監察委員任命之同意權;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等,也都屬立法院之職權。
㈢ 現在台灣地區的最高權力機關、最高立法機關和最高行政機關及最高司法機關分別是什麼
最高權力機關是總統府,最高立法機關是立法院,最高行政機關是行政院,最高司法機關是司法部
㈣ 台灣各黨派在立法院席位根據什麼劃分
政黨席次=區域立委當選席次+不分區立委分配席次。。。。
㈤ 台灣立法院院長相當大陸什麼官員
很難比較.......
因為台灣的立法院院長是民選的國會議員所推舉出來的....
真要說的話應該類似美國的參議院院長
㈥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中國有什麼說的
支持台灣學來生反對兩岸服貿協議! 其實源說到底還是大陸吃虧! ! !
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無可厚非,無非是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們無權說什麼,因為我們連服貿協議的知情權都沒有,
他們反對可以佔領立法院,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
並沒有途徑表達;這點台灣的機制很好,值得大陸政府學習;
但是過程中出現的學生在會場大小便,喝啤酒,接吻,給了
那些嘲笑大陸人素質低的台灣人一個響亮的耳光!
㈦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
㈧ 台灣"立法院"再現打群架
台灣「立法院」抄2017年7月18日再度進行「前瞻計劃」第一期預算審查,雖然昨天在民進黨團的強力主導下進入詢答階段。
有網友戲稱:「說好的中國功夫呢」?
立法院(Legislative Yuan),是中國國民政府時期和當今中國台灣地區最高位階之立法機關,與前國民大會(現已廢除)共同相當於其他國家中的國會。
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國家的權力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因此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而人民則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的權利,設國民大會行使這些權力。
㈨ 台灣的議員有哪些權利
台灣從沒有設立過「議員」這個職務。台灣曾經實行二元議會制,其最高領導人由「國民大會」選舉,而日常的立法事務則由「立法院」進行。
1988年後,經過不斷改革,「總統」改由全民直選,並且逐漸廢除了沒有實權的「國民大會」,於是「立法院」便成為了唯一的代議機構。
今天的「立法院」擁有大部分國家議員所擁有的財政權、立法權和質詢權。但在各國議會普遍擁有的人事權方面,僅對司法院、監察院的任命案有表決權,對行政院的人事並無話語權,這是1946年憲法留下的影子,也是與各國議會區別最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