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公海法院

公海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4-03 07:12:36

1. 公海上,A國注冊船上用槍殺死A國注冊船上人,執行哪國法律

第一個,肯定執行注冊國法律(就是A國),一般刑事犯罪實行較為嚴格的屬地管轄,船舶屬於領土的延伸;

第二個,就有點復雜了,無國籍小島不涉及屬地管轄的問題,那就適用屬人,就要看那兩個人國籍所在國的刑法規定了.

刑法不同於民法,屬於一國公法范疇,一般情況下,各國都會採取擴大管轄范圍,保護國民的原則.

2. 海事法院和一般的法院有什麼區別

海事法院是為行使海事司法管轄權而設立的專門審判一審海事、海商案件的專門人民法院。
一般的法院則管轄行政區域的民事、刑事及行政案件等案件。

3. 能否在在公海抓捕犯罪嫌疑人船隻為中國船舶

可以的
公海犯罪,理論上,犯罪嫌疑人國籍所在地法院,被侵害人國籍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轄權。
追訴權是屬於該船隻的注冊國家。
中國<刑法>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4. 關於公海犯案的法律問題.

A.此題要用國際公法的管轄原則解決
首先在公海上船舶發生侵權,在船內發生的。船籍國具有管轄權及A有管轄權
另外要看B國,和C國的管轄原則

例如我國把,採取屬地兼屬人原則。中國公民在國外犯罪的,其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或經常居住地法院有管轄權,。中國公民在國域外被侵害的,法院也有管轄權

如果B國和C國又有管轄權。。哪國審理,又要看國內法如何規定,像我國法寫的,國外判決不影響國內判決,但當地不認為是犯罪的除外。。

第二題,首先X國根據屬地原則有管轄權,,然後要看W國和K國的法律如何規定,解決方法,參考第一題

5. 什麼叫公海,在公海上發生的,餓,案件,誰來管

國際法 上指不包括國家 領海 或 內水 的全部海域。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 專屬經濟區 、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內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國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國家 領土 的組成部分,因而不處於任何國家的主權之下;任何國家不得將公海的任何部分據為己有,不得對公海本身行使管轄權。

公海自由 公海自由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礎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自由包括:①航行自由。②飛越自由。③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④建造國際法所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但受關於大陸架的規定的限制。⑤捕魚自由,但受公海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管理的規定的限制。⑥科學研究的自由,但須遵守公約中關於大陸架和海洋科學研究兩部分的規定。

船舶的國籍 每一國家,不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均有權在公海上行駛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船舶懸掛某一國家的國旗即具有該國 國籍 ,這個國家即該船的船旗國。船舶在公海上只服從國際法和船旗國的法律。在公海上行駛的船舶 ,必須而且只許懸掛一個國家的國旗。船舶在一國登記、取得其國籍的條件,由該國的國內法規定。有些國家為了獲取大量船舶登記費,對船舶的構造、裝備、適航條件、船員的勞動條件和訓練等方面要求很低,並把取得船舶國籍的條件放得很寬,藉以吸引別國船舶登記。為了防止這種「方便船旗」的做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國家和船舶之間必須有真正聯系」。船旗國對在公海上有權懸掛其旗幟航行的船舶有專屬管轄權。公海上的船舶受船旗國法律管轄並受其保護。軍艦在公海上享有不受船旗國以外任何其他國家管轄的完全豁免權,專門用於政府非商業性用途的船舶亦同。

關於維護公海秩序的體制 有以下幾個方面。

制止海盜行為 海盜行為是指船舶或飛機的船員、機員或乘客,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地方,對船舶、飛機、人或財物進行非法的強暴、扣留或掠奪行為。海盜行為是一種國際罪行。任何國家的軍艦、軍用飛機或其他有清楚標志可以識別的為政府服務並經授權的船舶或飛機,均可扣押海盜船舶或飛機,逮捕船、機上的人員並扣押船、機上的財物。扣押國的法院可對海盜行為人進行審判處刑,並決定對船舶、飛機或財物的處理,但須尊重善意第三者的權利。如果拿捕無適當理由,拿捕國應賠償因拿捕而造成的損害或損失。

制止販運奴隸 販賣奴隸是一種國際罪行。從非洲掠奪的奴隸大部由海上販運到美洲,運送奴隸也屬於販賣奴隸的罪行。每個國家都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懲罰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販運奴隸。在任何船上避難的任何奴隸,不論該船懸掛何國國旗,都當然獲得自由。

禁止未經許可的廣播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未經許可的廣播指船舶或設施違反國際規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眾收聽或收看的無線電傳音或電視廣播,但遇難呼號的播送除外。遇有上述情況,可向船旗國、設施登記國、廣播人所屬國、可以收到這種廣播的任何國家、或得到許可的無線電通信受到干擾的任何國家的法院,對從公海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國家可逮捕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或船舶,並扣押廣播器材。

登臨權 軍艦在公海上遇到外國船舶有從事海盜行為或奴隸販賣嫌疑、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無國籍或雖懸掛外國國旗而事實上是與軍艦同一國籍時,有權登臨該船進行檢查 ,並於必要時予以拿捕。登臨權不得對享有完全豁免權的船舶行使。為了防止登臨權被濫用,《公海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規定,如果嫌疑經證明為無根據,而且該船舶並未從事涉嫌的任何行為,被登臨的船舶所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緊追權 沿海國有權對違反該國法律的外國船舶進行緊追。緊追必須在該外國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在追逐國的內水 、領海或 毗連區 內開始。如果外國船舶違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法律、規章,緊追也可從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內開始 。追逐只有在外國船舶視聽所及的距離內發出視覺或聽覺的停駛信號後,才認為開始。緊追必須連續不斷進行,不得中斷。當被追逐的船舶進入其本國領海或第三國領海時即應中止 。緊追權只能由軍艦、軍用飛機或其他經特別授權的政府船舶或飛機行使。進行緊追的軍艦或軍用飛機,可以在公海上逮捕被緊追的船舶,並押送到該國海港。如果在不應行使緊追權的情況下,在公海上命令外國船舶停駛或逮捕外國船舶 ,由此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公海捕魚與生物資源養護制度 由於世界人口增加和捕魚技術日益進步、捕魚量不斷增加,造成了魚源普遍枯竭的危險。各國經濟技術發展又不平衡,發達國家發展遠洋漁業,到別國近海濫行撈捕,對沿海國的漁業資源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公海捕魚自由並非毫無限制,必須照顧到各個國家的利益和整個世界的共同利益。1958年聯合國第一次海洋法會議制定了《捕魚及養護公海生物資源公約》,規定公海捕魚自由受該公約關於養護的各項規定的限制,並須尊重沿海國權益。該公約指出,所謂「養護」是使公海生物資源能保持最適當的持久產量,以保證食物及其他海產的供應。所有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和有國民在某區域捕魚的國家,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實施養護措施。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有類似規定。該公約並特別指出,養護和管理也適用於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環境的保護和保全 海洋環境保護是海洋法中的一項重大課題,也涉及沿海國的管轄權問題。海底資源的開發,陸上工業的發展,核能的利用,石油運輸和使用中發生的漏油現象等情況,都會造成對海洋的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嚴重威脅以及對海洋生態平衡的破壞。為制止和防止這種事態的發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肯定各國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為履行這一義務,各國應自己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減少和控制任何來源的海洋環境污染,在適當情況下可以與別國聯合,並盡力協調它們的政策(見 國際環境法 )。

6. 公海殺人無罪

是錯的

公海上殺人要負刑事責任的

每個國家領土外的12海浬外

(經濟海域是200海浬)

就是屬於公海的范圍

公海上殺人

追訴權是屬於該船隻的注冊國家

所以公海上殺人是要負刑事責任的

不要被電影誤導錯誤的法律觀念~~

公海(open sea or high sea)在82年海洋法公約後

所指的是 超過沿海國200海浬外的水域(200海浬內除有內水 領海 還包含專屬經濟區)

(若有延伸的大陸礁層(cs)則水面上仍是公海)

簡單來說

基本上公海是自由的 共有的 但 在公海上並不是無法可管

船舶在公海上的行為 除條約另有規定外(ex : 海盜)

僅受"船旗國"的管轄

而多數船隊掛巴拿馬的國旗 這是權宜船旗的問題

所以 賭神裡面 陳金城說的 在公海上的犯罪( ex: 殺人)

只有船旗國可以抓他

這是沒錯的

(過往的觀念 將船舶認為是 領土的延伸...)

船舶上殺人案件 並不在82年海洋法公約規定的例外管轄范圍之內

所以 公海上 仍是受到海洋法的規范 並非是無法可管

(犯罪 是可確定的 唯 管轄權的實施 是與陸地有別的)

補充一下:

無論是 屬人原則 或是 屬地原則 都是管轄權(competence)實施的問題

至於 管轄權的部份 應該不在這問題的討論范圍中

舉個例子

倘若

某甲為A國人 某乙為B國人 某甲與某乙皆在丙船上(丙船船旗注冊國為C國)

當丙船航行在公海時 某甲在丙船上殺了某乙

那麼 根據 主動屬人管轄(active competence)原則

以及 被動屬人管轄(passive competence)原則

A國與B國 都有管轄權(某甲的殺人罪 是可以被確定的)

但是 無論是A國orB國 都無法逕行逮捕某甲

因為 在公海 必須服膺 國際公法的規定

(雖說 國家可能抗辯 其未簽署82年公約 或是其做了保留(reservation) 但由於海洋法為習慣法已為多數國家所接受 即使將案件送至國際法院(ICJ)仍難有勝算)

A B C三國對此案件 依其內國法 極有可能是三者都有管轄權

但在 公海上 管轄權的實施 在無例外情形下 是專屬於船旗國的

意即 某甲在公海上殺人 僅有C國 也就是丙船的船旗國 可以有權利逮捕

至於 C國要將某甲 送往A國orB國 甚或是 C國自行審判某甲

則皆屬於C國的內部事務

7. 國際私法:公海船舶上民事侵權的管轄和法律適用。

這個要看 船舶是那個抄國家的了。在公海上,船舶的歸屬國對該船舶上的人和事負全面責任。如果兩個船同屬一國,那很簡單,回國打官司就可以了。 如果兩個船歸屬於兩個國家,那麼可以有一下幾種方法:1.本著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到被告所在國進行司法訴訟;2、第三國也有管轄權,可以到第三國進行訴訟 3、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沒必要非要弄上法院吧。

8. 試述國家在公海上的權利

公海權利登臨權軍艦在公海上遇到外國船舶有從事海盜行為或奴隸販賣嫌疑、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無國籍或雖懸掛外國國旗而事實上是與軍艦同一國籍時,有權登臨該船進行檢查,並於必要時予以拿捕。登臨權不得對享有完全豁免權的船舶行使。為了防止登臨權被濫用,《公海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規定,如果嫌疑經證明為無根據,而且該船舶並未從事涉嫌的任何行為,被登臨的船舶所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中國飛機在公海緊追權沿海國有權對違反該國法律的外國船舶進行緊追。緊追必須在該外國船舶或其小艇之一在追逐國的內水、領海或毗連區內開始。如果外國船舶違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的法律、規章,緊追也可從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內開始。追逐只有在外國船舶視聽所及的距離內發出視覺或聽覺的停駛信號後,才認為開始。緊追必須連續不斷進行,不得中斷。當被追逐的船舶進入其本國領海或第三國領海時即應中止。緊追權只能由艦、軍用飛機或其他經特別授權的政府船舶或飛機行使。進行緊追的軍艦或軍用飛機,可以在公海上逮捕被緊追的船舶,並押送到該國海港。如果在不應行使緊追權的情況下,在公海上命令外國船舶停駛或逮捕外國船舶,由此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應予賠償。 編輯本段如何維護公海體制制止海盜行為海盜行為是指船舶或飛機的船員、機員或乘客,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地方,對船舶、飛機、人或財物進行非法的強暴、扣留或掠奪行為。海盜行為是一種國際罪行。任何國家的軍艦、軍用飛機或其他有清楚標志可以識別的為政府服務並經授權的船舶或飛機,均可扣押海盜船舶或飛機,逮捕船、機上的人員並扣押船、機上的財物。扣押國的法院可對海盜行為人進行審判處刑,並決定對船舶、飛機或財物的處理,但須尊重善意第三者的權利。如果拿捕無適當理由,拿捕國應賠償因拿捕而造成的損害或損失。 制止販運奴隸販賣奴隸是一種國際罪行。從非洲掠奪的奴隸大部由海上販運到美洲,運送奴隸也屬於販賣奴隸的罪行。每個國家都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懲罰懸掛其國旗的船舶販運奴隸。在任何船上避難的任何奴隸,不論該船懸掛何國國旗,都當然獲得自由。 禁止未經許可的廣播《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未經許可的廣播指船舶或設施違反國際規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眾收聽或收看的無線電傳音或電視廣播,但遇難呼號的播送除外。遇有上述情況,可向船旗國、設施登記國、廣播人所屬國、可以收到這種廣播的任何國家、或得到許可的無線電通信受到干擾的任何國家的法院,對從公海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國家可逮捕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或船舶,並扣押廣播器材。

9. 犯罪地在公海,被告人居住地法院有管轄權嗎

被告人居住地法院有管轄權。

10. 求,什麼是公海上的管轄權

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及1958年的公海公約,公海既然不屬於任何國家,故任何國籍的船舶均有航行權,對於公海中非所屬國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漁業資源也可由任何國籍漁船加以捕撈。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海向任何國家開放。

一、船旗國管轄

船旗國即船舶的國籍國。船旗國管轄指各國有權對在公海上的具有該國國籍船舶的管轄。對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

船旗國對其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具有專屬的管轄權(第92條);每個國家應對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有效地行使行政、技術及社會事項上的管轄和控制(第94條);對於可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船舶的公海碰船或其他航行事故的刑事管轄,公約作出三項規定:

1、公海上碰船或其他事故涉及船長或船員的刑事或紀律責任時,對所涉人員的刑事訴訟或紀律程序,僅可以向船旗國或人員國籍國提出。

2、在紀律事項上,船長證書或駕駛執照只有其頒發國家才有權經過正當程序予以撤銷,而不論證書持有人的國籍。

3、船旗國以外的任何當局,即使作為一種調查措施,也不得命令逮捕或扣押船舶。

二、普遍管轄

公海上的普遍管轄權是指各國對發生在公海的,被國際法認為是普遍管轄權對象的特定國際罪行或違反國際法的行為,行使管轄權。這類罪行或不法行為包括:

1、海盜行為

海盜行為是指私人船舶或飛機的船員或機組人員或乘客,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或任何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地方,對另一船舶或飛機,或對另一船舶或飛機上的人或財物,從事任何非法暴力或扣留行為,或任何掠奪行為。如果居於主要控制地位的人員,意圖利用船舶或飛機從事上述海盜行為,則該船舶或飛機視為海盜船或海盜飛機。

軍艦、政府船舶或政府飛機由於其上述人員發生叛變並控制船舶或飛機從事海盜行為的,視同私人船舶或飛機的行為。海盜是人類公敵,各國均有權將海盜拿捕,交付本國法院審判處理。對於海盜船舶或飛機及其上財產,可扣押並決定處理。

2、非法廣播

非法廣播或未經許可的廣播,是指船舶或設施違反無線電有關的國際章程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眾收聽或收看的無線電信息。

所有國家應進行合作,制止這種未經許可的廣播。對於從事非法廣播的任何人,船旗國或設施登記國或其所屬國,或可以收到廣播及其正常訊號受到干擾的任何國家都擁有管轄權,可以對該行為人及船舶加以逮捕,並扣押廣播器材。

3、防止和禁止販運奴隸和販運毒品

各國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懸掛該國旗幟的船舶或飛機販運奴隸,並對犯有此種行為的人或為此目的利用該國旗幟的人給予嚴厲懲罰。任何國家如有合理根據認為懸掛其旗幟的船舶從事非法販運麻醉晶或精神調理物質,可要求其他國家合作加以制止。所有國家都應在防止和制止上述非法販運行為方面進行合作。

三、保護性管轄

這是沿海國為維護其本國利益對某些違反其法律和規章的行為的管轄延伸到公海實施的情況,也是國家屬地管轄權的延伸適用。這種管轄在公海制度中突出體現在「緊追權」上。管轄的方式為登臨檢查、扣押或逮捕。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10)公海法院擴展閱讀:

公海自由

全球國際性海域分布圖,淺藍色為專屬經濟海域,深藍色為公海

根據國際律公海公約第二條規定,公海對各國一律開放,任何國家不得有效主張公海任何部分屬其主權范圍。而「公海自由」,對沿海國及非沿海國而言,包括

1、 航行自由;

2、 飛越自由;

3、 鋪設海底電纜與管線之自由;

4、 建造國際法所容許的人工島嶼和其他設施的自由;

5、 捕魚自由;

6、 科學研究自由。

該條有但書規定,各國行使以上各項自由,及國際法一般原則所承認之其他自由,應適當顧及其他國家行使公海自由之利益。

熱點內容
刑法過失致人重傷 發布:2025-05-01 12:22:23 瀏覽:922
上海垃圾分類處理法規 發布:2025-05-01 12:22:20 瀏覽:674
合同法對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01 12:21:46 瀏覽:711
國際法對我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1 12:18:01 瀏覽:746
騰躍律師 發布:2025-05-01 12:08:52 瀏覽:980
特徵污染因子法規 發布:2025-05-01 12:08:51 瀏覽:805
依法治國的實現途徑 發布:2025-05-01 11:45:06 瀏覽:881
聾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1 11:31:58 瀏覽:435
裘中連司法 發布:2025-05-01 11:30:20 瀏覽:517
司法考試目的 發布:2025-05-01 11:15:35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