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區法院
❶ 別人轉賬轉錯到我的銀行卡怎麼辦
如果對方直接和你聯系或者通過銀行工作人員和你聯系,你一定要轉回給對方,否則對方可以到法院起訴你,銀行的轉賬記錄是法院認可的證據,到時你不光要返還別人的錢,還要承擔訴訟費、誤工費等,既損失金錢又損失名譽。
有一點要注意,你轉回給對方的時候,一定要轉回給對方轉出的賬號,不要轉入對方提供的其他賬號,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1)安源區法院擴展閱讀
萍鄉男子謝某一時大意將7000餘元存到了別人的賬戶上。為了拿回自個的錢,謝某可謂是歷經艱辛、幾經波折。最終,在安源區法院執行法官的幫助下順利拿回自己的錢款。
2017年6月間,謝某通過ATM機將7200元錢存入自己錢包內的銀行卡內。9月,謝某急需用錢時發現自己銀行卡內沒有餘額。焦急不已的謝某在銀行系統查詢才知,自己手持的銀行卡是自己前段時間撿到的,隨手放進了自己錢包,這才出了這么一個烏龍事件。
既然明白了事情緣由,那就好辦多了。謝某經與銀行協商履行相關手續後取得該卡用戶陳某的聯系方式和地址,然而,事情卻沒有那麼順利,電話號碼失效、住址怎麼都找不到人...
...銀行方也表示他們也無權直接將錢款取出來歸還給謝某,謝某再次陷入無助的困境。
在家人的建議下,謝某拿起了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去年年底,謝某向安源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陳某返還7200元錢。接到法院傳票後,陳某終於現身,並與謝某達成調解協議,答應歸還7200元。按捺不住的謝某多次催促,左等右等、數星星盼月亮還是沒等到陳某承諾歸還的7200元。
近日,謝某依法向安源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立案後,執行法官依法對被執行人陳某進行「四查」,在陳某的一張銀行卡內查詢到存款一萬余元,法院依法將執行款扣劃並交付給謝某。「關鍵時刻,還是法院靠譜!」拿到錢款的謝某對執行法官連連稱謝。
法官提醒:消費者在存取款、轉賬時一定要仔細核對銀行卡卡號等相關信息,以免因疏忽造成財產損失和不必要的麻煩。在發生操作失誤時,一定要留存相關證據,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❷ 在網上發布別人的照片是不是侵犯他人肖像權
在未徵得被拍攝者的同意下將別人的照片發布到網上是侵犯他人肖像權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但是,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從來就不是構成侵犯肖像權的必要條件。《民法通則》第一百條是一個禁止性的規定,它是從使用人的角度來對使用人作出的一個禁止性的規定,並未對侵害肖像權的構成作出界定,不能據此就認定以營利為目的是侵犯肖像權的構成要件。
(2)安源區法院擴展閱讀:
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這句話並不等價於不以營利為目的就可以未經本人同意使用公民的肖像。從形式邏輯上來看,「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權」,該句屬於邏輯學上的否命題,包含條件P:「經本人同意」,結論q:「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該句命題可以表述為:「非p,則非q」。經過雙重否定,該否命題還原為其原命題 「若p,則q」,即「經本人同意,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此句含義與條文句式含義完全相同。
但如果將該條理解為「未經本人同意,可以非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條件p未變,而結論已經從原來的q改變為w(可以非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該命題則變成了「非p,則w」,已經與原命題大不相同,不能從原命題推導得出該命題。
實踐中,也不乏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比如蓄意報復而故意污損公民肖像。因此,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並不影響認定構成侵犯肖像權,隻影響對於侵權賠償責任大小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