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建設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法治建設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發布時間: 2021-02-08 01:19:05

A. 推進法治建設,社會各方面應怎樣做

立法機關積極全面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司法部門要履行好職責,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作為公民要樹立法制意識,不做違法之事

B. 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青少年應該做到:

1、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自覺弘揚社會內主義法治精神,樹立容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2、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

3、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勇於同破壞法治中國建設或社會 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言行作斗爭。

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應當是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否則,就不可能實現依法治國,更不談不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國作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的意志具有最高性,而作為人民意志集中體現的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自然也具有至上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具體來看,法律權威主要體現在法律至上與法律信仰兩個方面,前者可視為法律權威的外在權威要素或外在影響力,後者則為法律權威的內在權威要素或內在影響力。

C. 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我們與法律同行,我們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做

青少年學生,畢竟接觸到的法律和所學較少,還在懵懂之中。所以首先要回知法、懂法,學會用答法律做武器來保護自己和評判是非。

建設法治中國,青少年是主力軍,有句話說:教育強則國強。你們身為學生,責任重大,要系統地、認真地掌握法律知識,通過學習多做宣傳,鼓動身邊的親友、同學都要積極學習法律,認清是非,運用法律維權、勇敢面對一切大是大非。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用法律來促進社會的發展、維護公平原則,伸張正義、保護法律尊嚴。青少年學生有思想、有正義感,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認知,向學校、向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相對於有些方面法律滯後的弊端,盡力把一切做到防患於未然。

D.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青少年應該怎麼做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懂法知法;依法專律己,嚴屬格遵守法律,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學會運用憲法精神來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自覺抵制各種妨礙憲法實施、損害憲法尊嚴的行為。我們要將憲法原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准則,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4)法治建設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擴展閱讀:

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久的歷史性過程。它的起點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建國後,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曾走過一條很曲折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過重大挫折,特別是經歷了十年「文革」的浩劫。鄧小平同志總結了國內與國際的歷史經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二十年來,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E. 為了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F. 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國家的進程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1、生活在法治國家裡,人人都要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專治屬觀念,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2、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議權、監督權等政治權利。

3、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勇於同破壞法治中國建設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言行作斗爭。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法治建設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擴展閱讀:

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中共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G. 為建設法治中國,我們應當怎麼做

樹立責任意識,維護憲法尊嚴,大力宣傳憲法知識。

H.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我們該怎麼做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做法:
第一,進一步改革完善行政體制。法治政府不僅是一個有限有為的政府,還應當是一個高效便民的政府。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具體而言,一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行政組織程序的法制化。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行政組織和程序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重點要推進轉變政府職能。現在我國的組織法並不健全,只有一個80年代的國務院組織法,只有十幾條,遠遠不夠用,各部門缺少組織法,而且組織體制和職責許可權尚在變動過程中,還沒有完全穩定到一定程度。所以,用部門規章規定組織的職能和許可權,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不能簡單地靠「三定方案」解決。改革開放後開展了6次機構改革,政府職能還沒有完全調整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所以轉變政府職能的任務很重;
二是要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率。不僅要理順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還要理順行政機關內部各種職能關系,要減少政府層級優化結構;三是要規范行政行為,減少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四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第二,完善立法、執法和司法,使體現正義的良法真正得到有效實施。目前,我國的立法、執法、司法這三個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門立法仍然很普遍,部門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就有部門的色彩和因素,要改革現在的部門起草法律制度,要增加公眾的參與、民主的論證,以及其他部門———特別是人民代表機構,對行政立法有效的約束和監督。讓立法更加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順應民心,反映民意。
執法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法律還沒有進入自動運轉的狀態,還是運動式的執法。法律是不自動運轉的,法律的實施靠媒體的曝光、領導的批示。通常事情發生之後,先是媒體曝光,然後是領導批示,接下來才是執法司法機關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所以,很多重要的法律被架空了,無法有效實施,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規避法律,拒絕執行法律。法律不能自動運轉,是目前中國法治領域最重要的現象。因此,如何增強法律的權威、保證法律有效實施是當前法學界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也應當成為決策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
司法公正尤為關鍵。司法在法律實施乃至公民權利保障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為獨特。如果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敗,司法不能公正、獨立地行使審判權、監督權,這個作用也發揮不了。所以,現在嚴格實施法律的重點,是保證法院、檢察院的司法權威,保證它公正、獨立地公開行使這些審判權力、監督權力。
第三,進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和激勵監督制度,是未來行政法治很重要的任務。如果沒有行政程序法,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制訂行政程序法,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為此,建議各地的黨政部門,要把執行、實施法律,作為政績考核標准中最重要的指標。這個地方經濟抓得好不好是一個指標,但是這個地方法治搞得好不好是更重要的指標。如果以犧牲、破壞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經濟的發展,那是一種倒退,應該受到批評、受到苛責。所以「法治GDP」比經濟GDP更重要。因為政府的職能,政府的作用,就是實施法律、執行法律,保護老百姓的權利,維持社會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講法治,繼續走「經濟GDP」崇拜之路,那我們就會離法治越來越遠,不可能達到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這樣宏大的目標。
第四,重新認識信訪和訴訟等糾紛解決制度,將各類糾紛有效引導到法治軌道上來。必須對信訪制度、訴訟制度等進行較大力度的改革,使之更加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矛盾和糾紛解決的要求。重新認識信訪功能,嚴格限制信訪范圍,使信訪回歸到下情上達、了解信息、轉交信件的最初定位。盡可能限制信訪在案件實體處理方面的功能,將各類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剝離至司法救濟渠道。同時建立起信訪與復議、訴訟、申訴等法定糾紛解決渠道的銜接機制。鼓勵行政復議機關與人民法院在信訪機構設立接待室,使大批涉法、涉訴的信訪案件直接進入復議訴訟等程序。還應該修改相關法律,擴大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等受案范圍,降低起訴條件,改革審判方式,擴大調解和解范圍。改革兩審終審制度,將審級增加為三級,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度,將各類爭議盡可能引導到正式的救濟渠道上來。各級領導在重視信訪工作的同時減少批示、增加指導,將各類爭議逐步引導到糾紛解決的主渠道上來。應當充分發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分清主次,鼓勵公眾更加理性地選擇救濟渠道,更多運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五,弘揚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進一步提高公民特別是領導幹部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人文基礎。通過日益廣泛的法學教育和普法宣傳,樹立法律的權威,目前社會公眾特別是公務人員的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仍然比較淡薄。盡管政府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進行了比較廣泛的法律普及工作。但是,法學教育與普法效果並不平衡。表現為三個方面,即公眾權利意識強,規則意識弱;公務員權力意識強,責任意識淡;上級政府法治觀念強,下級政府法治意識弱。進一步完善法律普及與法律教育制度,重點做好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上級與下級的均衡普法,鼓勵公務人員通過實踐掌握與運用法律。提高公眾的素質,減少和抑制糾紛,鼓勵公眾通過合法正當的渠道解決爭議。

熱點內容
司法局防艾 發布:2025-07-03 08:08:38 瀏覽:915
靈溪法院圖片 發布:2025-07-03 08:04:25 瀏覽:310
李佳和鵬行政法 發布:2025-07-03 07:48:38 瀏覽:179
女方婚內出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3 07:38:43 瀏覽:220
睚眥司法 發布:2025-07-03 07:24:51 瀏覽:507
小條例 發布:2025-07-03 07:24:05 瀏覽:632
代簽字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3 07:07:03 瀏覽:29
勞動法法定假期初事假外 發布:2025-07-03 07:07:02 瀏覽:985
嶽麓區人民法院電話號碼 發布:2025-07-03 07:07:02 瀏覽:4
法律責任制度落實 發布:2025-07-03 07:06:14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