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大樓

立法大樓

發布時間: 2021-02-08 01:31:09

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哪一區

立法會綜合大樓(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鍾立法會道1號

,為香港立法會的會議場館。

Ⅱ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建築特色

大樓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仿效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四周築有約17米高的愛內奧尼亞式圓柱,中容央為圓頂建築,雄偉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
同時,建築亦揉合中國建築特色,大樓的四坡屋頂以雙層中國瓦片鋪砌,並採用精心雕琢的中式柚木托架承托屋檐,別具風格。為配合香港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大樓地下築有拱廊,一樓則築有露台,既可防止陽光直接照射大樓內部,同時有利通風,幫助散熱。

Ⅲ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內部設施

·5個供不同使用者進出的入口:向皇後像廣場的中央入口為囚犯專用(立法局遷入後停用版);向昃臣道權的兩個入口則為司法常務官、文員和法官專用(立法局遷入後改為議員及職員入口)·地下設有田土廳及司法常務官辦公室、服務櫃位、囚室、接收囚犯室、警員等候室、執達主任室。
·地下設有室內高架橋,連接囚犯接收室與一樓的法庭,被稱為「奈何橋」。
·一樓原設有3個樓高兩層的法庭。經過多次改建後,一樓及二樓共設有7個法庭。
·1970年代,一樓的大法庭被改建為圖書館(即現時的立法會會議廳) ·佔地約300平方米,供全體議員進行會議的會議廳(又名「議事堂」)
·會議廳前廳
·3個會議室(以英文字母A、B及C命名)
·宴會廳
·主席辦公室
·議員辦公室
·職員辦公室
·行政長官專用套房
·記者采訪室
·記者招待會室
·電台廣播室

Ⅳ 立法會大樓的用途...香港金鍾的行人天橋可以連接什麼大廈

立法會大樓當然就是立法會開會的地方啦,這坐舊建築物先身是香港的高等法院專。金鍾的行屬人天橋可以接連很多大廈的,最少包括:海富中心、遠東金融中心、統一中心、力寶中心、太古廣場、金鍾政府合署、高等法院,連可以通去香港公園。

Ⅳ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介紹

香港立法復會大樓的前身是最制高法院大樓,由立法局於1898年2月28日決議興建,大樓由英聯邦采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Ingress Bell)所設計。大樓於1900年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奠基,由於缺乏石匠與合適的花崗岩,工程延至1912年才得以完成。

Ⅵ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大樓歷史

香港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是現時香港立法會舉行會議之地。
1912年1月15日,最高法院由香港總督盧嘉主持揭幕。當時的首席按察司皮葛曾表示:「即使他日維多利亞城不復存在,海港被淤泥壅塞,香港會所坍塌湮沒,這座大樓仍將巍然矗立,如金字塔,為遠東的睿智留下見證。」由於英文的法院一詞「Court」與粵語的「葛」發音相近,最高法院大樓亦被俗稱為「大葛樓」。法院啟用初期僅設有3個法庭,曾被批評是極大的浪費。當時,法院由1名首席按察司和1名最高法院法官所主理,若任何人對他們其中一人的判決不服,則由二人組成合議庭進行上訴聆訊。
最高法院大樓於1983年至1985年期間進行改建工程,以供立法局進行會議及辦公之用,大樓外部並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跡。立法局大樓於1985年10月30日由總督尤德主持揭幕及召開首次會議。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樓隨著立法機關更名而改稱為立法會大樓。
香港日治時期,大樓被改為香港憲兵部本部,並加建拘問室等設施。戰後,法官人數大幅增加,最高法院於1970年代加建隔間,以容納共7所法庭,地方已不敷應用,最高法院因此計劃搬遷。1978年,受到地下鐵路在遮打道工程影響,最高法院大樓結構受損,需要關閉進行緊急復修。最高法院其後遷往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84年再遷往金鍾法院道現址。

Ⅶ 立法院的立法院大樓

目前「立法院」大樓是前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女子中學學校禮堂,因為老舊,立法院曾版經計劃興建新立法權院國會大樓,預算經費新台幣241億,包括︰辦理「豪華皇家式」遷建計劃 ,140坪的院長室、225位立委每位32.7坪的休憩會館、及51.8坪的研究室;院內364坪的多功能球場、303坪的三溫暖、455坪的溫水游泳池、672坪的餐廳及小吃區等,之後225位立委減為113席,興建新立法院國會大樓計劃也沒有下文。2011年7月22日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告訴媒體,立法院要蓋新國會,院內已成立興建委員會進行評估。據說,選址的目標之一是台北市仁愛路空軍總部現址 。

Ⅷ 立法會大樓怎麼樣

曾經搭乘叮叮車匆匆一撇遠望~~那時白天見到的景,就已經讓人陶醉~後來再見是晚上專的美~那燈光屬將它更是襯托的如此艷麗,真讓我為它痴迷!來港多次~幾乎沒有時間能來這慢慢感受,壯觀的建築~美麗的歷史這次~在這拍下美麗的身影,默默收藏到屬於我們的故事回憶錄里~~顯眼的樓門前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泰美斯女神鵰像,右手持著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著象徵權力的劍。蒙上雙眼,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公正嚴明。這里代表正義~代表和平~~代表承諾~~代表真誠~~~~

Ⅸ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未來發展

由於立法會大樓面積有限,不僅無法滿足將來政制發展而增加議席的需要,現時的議員辦事處、立法會秘書處、研究部及圖書館等辦公設施現時亦分散在不同地點,構成相當的行政不便。因此遷建立法會大樓的建議,在主權移交前後一直被提出。
隨著香港經濟的逐步好轉,行政長官曾蔭權於《2005-2006年度施政報告》宣布,重新恢復展開在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的發展計劃。整個計劃耗資51億6890萬港元。建議的立法會綜合大樓,總樓面面積為36230平方米,包括設有89席的議事廳、5個會議室、3個記者室等設施。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06年6月23日通過有關撥款,工程重新招標,預計2007年年中開始動工,2010年年底完成。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特區政府放棄拍賣添馬艦地皮,並計劃改作興建新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經過多年的討論與檢討,政府於2002年同意落實有關計劃,並邀請世界各地有興趣參與的機構,提交意向書和設計概念。然而受到SARS事件影響,政府於2003年5月擱置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就有關計劃的撥款申請,並於同年11月正式宣布押後添馬艦發展工程。
有關立法會大樓於搬遷後安排,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曾於2006年1月公開建議將終審法院搬遷至立法會大樓,過去亦有人建議將大樓改建為博物館,暫時未有定論。

Ⅹ 香港立法會大樓前泰美斯女神鵰像究竟有什麼含義

泰美斯女神

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所以大樓的頂部豎立了專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泰屬美斯女神(Themis)雕像。泰美斯是希臘神話中,代表正義和法律的女神。她左手持劍,象徵權力;右手持天平,代表公正。女神蒙上雙眼,代表大公無私。總括而言,公義雕像是法律精神的象徵。
1912年1月15日,香港最高法院由香港總督盧吉主持揭幕。
當時的首席按察司皮葛(Sir Francis Piggot)曾表示:「即使他日維多利亞城不復存在,海港被淤泥壅塞,香港會所坍塌湮沒,這座大樓仍將巍然矗立,如金字塔,為遠東的睿智留下見證。
立法會大樓位處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的心臟地帶。它的前身是香港最高法院,由落成至今,已經歷了九十六個寒暑。

這幢富有歷史價值的大樓,其外部於1984年被列為古跡,受到《古物及古跡條例》保護。

熱點內容
律師取證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1:20:55 瀏覽:26
法律知識申論熱點 發布:2025-07-03 10:41:38 瀏覽:679
兩份刑法 發布:2025-07-03 10:41:36 瀏覽:719
村民法制學校 發布:2025-07-03 10:35:55 瀏覽:238
道德與法治之紙醉金迷 發布:2025-07-03 10:35:48 瀏覽:164
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主體重合 發布:2025-07-03 10:25:29 瀏覽:12
如何避免簽名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3 10:24:47 瀏覽:325
民法典捍衛 發布:2025-07-03 10:12:09 瀏覽:806
勞動法關於補貼的規定 發布:2025-07-03 10:02:12 瀏覽:844
武漢追債律師 發布:2025-07-03 10:00:04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