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復試比例
1. 研究生1:1.2的比例進入復試啥意思
意思是按照計劃招生名額的1.2倍進入復試。
例如計劃招收20名,則相應的就有24名進入復試。同樣不同學校差額復試的比例也不同,有的為1.5倍。
差額復試,區別於等額面試,差額復試就是在錄取的人數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去參加復試,然後再選取定額的人數。
進入面試階段的人數名額多於計劃錄取人數名額。例如:某專業招生人數為10個,有復試資格的為15個人,相差5個人。這就意味著15個人當中有5個人最終會被淘汰,差額率為1:1.5。
有熱門專業差額率可能達到1:2,甚至更高。至於哪些人最終出局,取決於復試成績排名,與初試成績排名沒有必然的聯系。
(1)法學復試比例擴展閱讀:
等額復試:
等額復試指的是招生人數與參加復試人數相等,例如:某個專業招生人數10個,有復試資格的也是10個人。這就意味著所有參加復試的考生無論復試成績是高還是低,最終都能被錄取。2003年以前,研究生教育規模比較小,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也不多,所以大部分招生單位都採用這種方式。
現在,很多考生都對這種復試形式很是嚮往,因為只要進入復試,考研就算成功了,不必再擔心讓人琢磨不透的復試。但是,這種方式只是在考研報考人數較少的情況下使用,也不是一種科學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因為,這種復試方式太過於形式主義,復試本質上沒有太大的作用,考生的命運早已由初試成績決定。如果考生的應試能力很強,但是,科研潛力很差,一旦開始讀研就會相當難過。這不僅是在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也是在浪費稀缺的教育資源。
2. 中國政法大學近幾年法學各專業研究生錄取比例
這是2010——2012年的數據。整體來看,民商、刑法等等比較熱門的專業招錄比還是很低的,基專本1:7以下,甚至屬達到1:9或者1:10。近幾年的具體數據沒有,但是大致趨勢仍然是這樣。只會更激烈!如果真的想穩妥報考的話,靠譜的輔導機構很重要!
3. 武大法碩(法學)復試佔比例多少是初復試7:3嗎
復試來的重點在於考察考生的源法律基本理論知識、與本學院的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有關的法學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復試的方式及內容
1、採用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在面試中進行。
2、復試內容包括法律基本理論知識、與本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有關的法學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成績評定標准(各個學校有所不同)
1、復試成績滿分100分,其中筆試成績佔60%,面試成績佔40%;
2、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初試成績佔70%;
3、復試合格者,按照初試成績的70%加復試成績的30%之和進行總成績排序。
六、同等學力考生的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同等學力考生的加試科目包括刑法學和民法學,參考書目各個學校也有所不同。
4. 吉林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的復試人數比例和復試筆試各佔比例是多少呀
不超過20%的差額比例,至於復試佔分數的比例,等最新的通知,即使沒有明確,也內別管了,踏踏實容實按照復試的要求准備即可。
吉林大學的法碩復試,您可以網路網上很多學長學姐經驗,做為參考,但最後要以各校隨後將發布的《復試通知》為准(《招生簡章》中可能也涉及了復試要求)。請認真閱讀永平法碩網站政策專欄的指導專文【我談法律碩士復試政策經驗與技巧(6.0版)】,我在該文會全方位指導您如何應對法碩復試。其實大多數院校都是常規復試型,淘汰比例不高,復試的心態平和特別重要,之前您只要按部就班地看書即可。
5. 的法學碩士怎麼復試的
南京師范大學法律碩士復試通知
一、復試分數線
1.法律碩士
聯考科目總成績不低於203分,英語單科成績不低於35分。
2.教育碩士
聯考科目總成績不低於157分,英語成績不低於35分,其中,學科教學(英語)專業英二成績不低於60分。
3.藝術碩士
音樂領域:入學資格考試成績不低於85分,專業技能考試成績不低於85分。
美術、藝術設計領域:入學資格考試成績不低於80分,專業技能考試成績不低於80分。
達到復試分數線的考生可登陸網站查詢,查詢網址為http://yz.njnu.e.cn/login/zzzscx/login.jsp。
二、資格審查
按國務院學位辦通知要求,本年度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審查工作在復試前進行。所有達到復試分數線的考生在復試前均須參加資格審查,請考生按如下流程辦理:
1.登錄學位網(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載本人《2013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資格審查表》,本人簽名。
2.將資格審查表交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檔案管理部門)核准表中內容、填寫推薦意見並加蓋公章(資格審查表的照片區域也須加蓋公章)。
教育碩士所在單位人事部門為市、縣區教育局或教委人事部門。
報考法律碩士的政法系統考生的資格審查表除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填寫推薦意見、蓋章外,還須經省級主管部門審查蓋章。
3.攜《2013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資格審查表》、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備復印件一套)於2014年1月11日(上午09:00-12:00,下午13:30-16:00)至我校仙林校區篤學樓一樓大廳進行資格審查。資格審查後須將按序裝訂好的資格審查表原件、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及身份證件復印件提交我校留存。
如考生持境外學歷、學位報考,資格審查時須提交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認證報告原件(備復印件一套)。
資格審查不通過者一律不得參加之後的復試及錄取工作!
三、復試
復試主要檢查考生的業務能力、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復試工作由各學院負責組織。
1.政治理論考試:所有達到復試分數線的考生均須參加,考試將採取筆試形式,考試時間為2014年1月11日晚上,考試地點為仙林校區,具體考試安排見後續通知。
2.其他科目考試(含面試):由各學院負責組織,考試時間為2014年1月12日,具體安排見後續通知。
3.綜合成績計算方法
法律碩士綜合成績=初試總成績×(100/初試滿分)×70% +復試面試成績(滿分100分)×30%。
教育碩士綜合成績=初試總成績×(100/初試滿分)×50% +復試筆試成績(滿分100分)×25%+復試面試成績(滿分100分)×25%。
藝術碩士綜合成績=初試專業考試成績×(100/初試滿分)×70%+復試成績(滿分100分)×30%。
4.復試中政治理論考試和其他科目的筆試、面試成績低於60分的不予錄取,政治理論考試成績不計入綜合成績。各類別均按綜合成績的高低排序確定擬錄取名單。
法律碩士中非政法系統考生錄取比例不超過我校當年招生限額的20%。
藝術碩士中專科畢業考生錄取比例不超過我校當年招生限額的10%。
6. 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法學)復試刷人嗎怎麼個比例求高手指點
理論上每個學校復試都刷人的,是差額復試,一般是按130%到150%不等。不過如果初試過線的人本來就不夠招生人數的,那麼復試大概也就是走個過場。
7.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法律碩士(法學)調劑復試的刷人比例是多少,初試323穩妥嗎,需要本科院校是211985嗎
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專業法律碩士(法學)不接受校外調劑的學生,僅接收回報考西北政法大學(一答志
願)法學各專業考生調
劑(專業代碼為 0301xx)
且報考時本專科畢業專業為法學(專業代碼
0301xx)。
西北政法大學實行差額復試,比例為 1:1.2;
2。
西北政法大學的「接收調劑人數」= 招生規模×120% -上線考生數,調劑考生選拔條件見各學院復試方案;
法學學術學位和法律碩士(全日制)專業學位調劑在符合調劑基本條件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大學英語六級 425 分
及以上;
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A 類(國家司法考試);
同等條件下總成績分數高的優先調劑;
法學以外學科應優先選擇具備以上條件的調劑考生。
8. 武大法碩(法學)復試佔比例多少是初復試7:3嗎
復試的重點在於考察考生的法律基本理論知識、與本學院的專業特版點和培養目標有關的法學權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復試的方式及內容
1、採用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英語聽力和口語測試在面試中進行。
2、復試內容包括法律基本理論知識、與本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有關的法學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成績評定標准(各個學校有所不同)
1、復試成績滿分100分,其中筆試成績佔60%,面試成績佔40%;
2、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初試成績佔70%;
3、復試合格者,按照初試成績的70%加復試成績的30%之和進行總成績排序。
六、同等學力考生的加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同等學力考生的加試科目包括刑法學和民法學,參考書目各個學校也有所不同。
9. 廈門大學的法律碩士怎樣進行復試復試在總成績中所佔比例是多少
去廈門大學的研究生招生網站上進行具體的查詢吧。只有那個地方提供的才是最權威、最准確的答案。
10. 考研進復試比例是多少啊是1:1.2還是1:1.5
同學好,文都考研很高興為您解答:
首先解釋一個概念——差額復試回。
所謂差額復試,就是在計答劃錄取人數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去參加復試差額復試的比例一般為1:1.2(即120%的比例),而且近年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該比例提高到1:1.5,甚至更高達到2:1甚至3:1。也就意味著復試中一定會有不少人淘汰。
所以不管初試成績如何,考生都要特別重視復試。
2006年教育部明文規定,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權重要在30%~50%。
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確,招生單位可以實行復試一票否決制。
(也就是說只要復試不合格,不管初試成績多高,招生單位都可以拒絕錄取)
而且,高校也明確表示「現在招生更看重考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考生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