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厚黑道德

厚黑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08 05:49:54

① 厚黑學就是中華民族最無恥跌破道德底線的丑惡行徑的見證!

朋友你太偏激了,思想太保守了,劉備和劉邦以及很多開國皇帝為什麼能成為真名天子。臉皮厚心黑是必須的,社會太現實,裝純給誰看

② 厚黑學什麼意思

《厚黑學》為民國年間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學一書中,闡述臉皮要專厚而無形、心屬要黑而無色,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他以劉邦、項羽、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等人物實例為主線,探討論證厚薄與黑白如何影響成敗得失。

雖然有人撰寫「薄白學」來反擊厚黑學,但厚黑學一書一直受到民間重視,輾轉相傳,以厚黑學命名的相關中文書籍多達200本以上,幾乎成為現代顯學中的一種。厚黑學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華民族黑暗自私的一面,然而也反映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拓展資料

《厚黑學》一書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精煉而生動地展示了輕松處世、靈活辦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無與倫比的鬥士,這種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戰和尋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

③ 厚黑之道是什麼意思

厚黑之道的發源起始於李宗吾先生,而其影響則應《厚黑學》而來。他在厚黑學一書中,宣揚臉皮要厚如城牆,心要黑如煤炭,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他列舉了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項羽、劉邦等人物為例,試圖證實其厚黑學而列舉當中各人之厚薄與黑白如何影響他們的成敗。雖然有人撰寫「薄白學」來反擊厚黑學,但厚黑學一書一直受到民間重視,輾轉相傳,以厚黑學命名的相關中文書籍多達200本以上,幾乎成為現代顯學中的一種。厚黑學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華民族黑暗自私的一面,然而也反映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
李宗吾先生認為,厚黑學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城牆雖厚,可用火炮轟破;煤炭雖黑,但顏色可憎,眾人不願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同第一步功夫相比雖有天壤之別,叮畢竟有形有色,別人經過細心觀察便可看出蛛絲馬跡。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進入「無聲無嗅,無形無色」之境界。臻於此境,就可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銳不可當、所向披靡。厚黑術被封建政治家奉為圭臬,是其爭權奪利的錦囊妙計。籬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學,但不能不通厚黑學。 告讀者:厚黑學就好比多了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既可以創造也可以破壞,既可以攻擊也可以抵禦,既可以脫離危機也可以製造麻煩,好壞全在使用厚黑者!切忌慎用。 李宗吾先生曰:「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是極卑劣之行為;用厚黑以圖謀眾人公利,是至高無上之道德。

④ 怎樣看待《道德經》和《厚黑學》

「厚黑學」如果能把握好,對將來成就大事會有用的。
厚黑學是害人的東西,如果想成大事,就不要學它,學厚黑可能會有一時的成功,但終究為人所不恥

⑤ 厚黑學對人的思想好不好

厚黑學對人的思想的影響:

  1. 只有小聰明,絕對無法超人一等。大小聰明,皆可謂專聰明,真假聰明,也屬皆可謂聰明,但用之不同,結果會天壤之別。有些人以為聰明絕頂,沒有任何對手,其實最容易失敗者,正是此類人。真聰明者往往讓人不知其聰明,而以最大限度地做成事為大要。

  2. 多點看問題,就不會有死路。世上問題之多,猶如麻點。如果只盯住一點,不及其餘,就會鑽牛角尖,這是自我封閉的典型代表。

  3. 任何時候絕不說不該說的話,嘴巴厲害往往驚人心,但也能傷人心。做人的硬道理之一是絕不說不該說的話。反之,隨意放言,一則顯得粗率。二則顯得浮淺。在任何時候,只說該說的話,才是穩中取勝之道。

⑥ 道德經是厚黑學嗎

刀只是刀,用來做菜,用來殺人全看用者。對於同一問題可以做多方面的解釋。立場的不同,內則解釋的方式也就不容同。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則根本為利,可不謂厚?
「豫兮其若冬涉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則其深不可測,也顯得不夠光明正大,可不謂黑?
「和其光,同其塵」則不方正,剛直。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則刻薄寡恩。
可以做「厚黑」解釋的地方還有很多,若是用儒家完全光明、剛直、方正、為義不為利的角度看,則視其為厚黑學也不為過。

⑦ 傳統道德為什麼陰險的厚黑人士可以稱王稱帝。

道德的定義:道是道理、規律,德是良好的行動。按規律、道理去實踐、去行動所表現出的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二者合起來,道德就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行為,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和規范的總和。道德一方面通過社會輿論和教育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心理和意識,形成人們內心的信念。另一方面,又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規章制度的形式在社會生活中確定起來,成為約束人們相互交往和個人行為的原則規范,它和法律不同,法律具有強制性。
我們從小都受到過道德教育,道德,是被當作空氣中的氧氣來看待的,道德因此也被認為是 支配世界歷史進程的萬能的力量,就好像相信社會都是以道德為唯一尺度來建造的。
從民族的傳統文化背景中,找不到任何對道德的警示,又彷彿是因了我們的文化果真像宣揚 的那樣博大精深,因此不用多規正或實施教育,只要高舉道德之旗,就可以王天下或統一四 海了,事實上,從世界歷史的民主進程看來,任何一種思想,如果是被鼓噪並上升到一種正 統,並被加以大力提倡,或是實實在在地倚仗了權勢加以推行,它立即就有了專制的嫌疑, 而任何專制都比不上對思想的▲固來得反動。
富蘭克林的著名論斷是:當你道德非常好時,你可能犯了嚴重的錯誤。同為道德,當中國人 極力追求個人修養以期達到道德的盡善盡美,並以此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以及為他人樹立楷 模之時,西方人為什麼反而對之加以深刻的懷疑,並以為那可能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在 這個「嚴重的錯誤」與一般性錯誤或是無過錯中間,還有什麼樣的自由選擇或是文明的價值 取向更保險嗎?其間還有什麼「緩沖地帶」能令不是道德的終極選擇反而更安全嗎?
中國人今天也會說,道德的理性選擇不是一個趨利避害的算帳家,乃是一個普遍的行動者, 這顯然是基於對西方價值多元化傳統的自由選擇的一種認知,但它更需要的是深入到西方倫 理道德體系的根部探幽抉微,換句話說,我們對關涉西方道德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需心中有數 ,然後是站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上,以期認識得更清楚。
合理的道德標準是以人的生活質量為善惡的終極標准,這是西方的一句警言,它的最終落腳 在於關心每一個活生生人的生活質量,關心別人,施惠於別人,同時也包括善待自己,它與 把道德最終功利化地指向個人的修身養性的東方背景顯然不是同道。生活質量,其主旨在天 賦人權的最基礎部分,它不想志存高遠,或是避實就虛,生命權、免於飢餓權、居住權,參 加就業權,每一樣都是實實在在的,它們都是道德產生的土壤。從關心別人以至自己的這些 最基本的權利入手,所以,人人都是平等的,是彼此獨立的,當然也是彼此關心的,因為, 落在別人身上的不幸由於擔心落在自己身上,所以,它也是自己的不幸,是社會的不幸,所 以,社會應當有相當的救助與保障能力,保障別人,當然也就是保障自己權利的神聖而不可 侵 犯。這就不能光靠道德來勉力行事,因為道德此時只存在於心底,它已不是法則,因此沒有 可操作性,當然就不值提倡,但即使不提倡,也有一部分人因此也受到了良心上的極度譴責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這樣捫心自問的:別人都痛苦著,我怎麼可能幸福呢?

⑧ 厚黑哲學是什麼

李宗吾最早寫《厚黑學》是在民國初年,在這篇文章中,李宗吾對於中國專制制度下虛偽的封建倫理和聖賢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專制統治者給歷史糊上的仁義道德一把撕了個乾乾凈凈,不但如此,還把批判的利劍直指向「堯舜禹湯」等「聖賢」,聲稱聖人乃是厚黑徒的最高境界,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進入「無聲無嗅,無形無色」之境界。無論是從批判的力度還是深度,都足可媲美魯迅揭穿禮教吃人本質的《狂人日記》。從時間來看,李宗吾發表《厚黑學》是在民國初年,1912年前後,比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要早。而且新文化運動開始,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已經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風潮,而在1911年前後的李宗吾,敢於以一人之力,挑戰一干衛道士,其精神是可敬可佩的。
本書以「台北圖書館」的鎮館精品《厚黑學》為底本,首次將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從字里行間可以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學》的精髓。本書增加了林語堂、柏楊、南懷謹所寫的序言,查閱了大量三四十年代的報刊,收錄了李宗吾先生有關「厚黑學」的全部經典文章,使人們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學」的精髓,還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運用他所創立的學說對社會、政治問題所進行的深刻精闢的論述。本書將一部分文言文譯成現代文,並對一些典故加以注釋,讓讀者在閱讀中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這一在海內外影響深遠的學說。說白了就是社會學科,如何生存於世的生存之道。此書也有講部分厚黑的哲學理論依據與歷史依據,其實就是給自己的觀點找論據,都是廢話,他最主要想講的就是想混好得能厚黑而仁義道德都是騙人害人的玩意兒。當然此書將厚黑的定義,定義為為公的厚黑,和為私的厚黑,越是為公的厚黑(典型代表如歷代的名將,作為名將基本上計謀都很狠毒的,但因為是為國為民而戰,因此高尚)就越高尚,越為私(典型代表如歷代貪官)的厚黑就越卑劣。

對厚黑學也是半知半半解,看你的問題很有興趣才發表下自己的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多指點

⑨ 厚黑學,道德經,馬克思思想,三者有什麼共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馬遷說:「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那麼該怎麼看待二者思想的異同呢?
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受到重視
老子長期擔任周朝圖書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學問大,最多是圖書館館長吧,這使他有條件閱讀大量別人看不到的各種圖書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與勤奮,使他通曉政治、歷史、禮樂、天文、地理、人倫等,老子既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位哲學家。孔子曾經兩次拜見老子,向老子請教道和禮,孔子回來告訴他的弟子們說:老子像一條龍!(「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莊子對老子的思想最為欽服、推崇,認為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
老子《道德經》的結構簡單,但內容博大,思想精深。「道經」主要闡述宇宙萬物本原,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德經」主要論證治國安邦、為人處世進退的方法智慧,以及修身養性健康長壽之術。
老子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曾引起數代皇帝的高度重視。漢朝建立之初,至漢武帝之前的5個朝代,均以老子的道家思想作為治國安邦的主流思想。之後,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為《道德真經》作注,特意追封老子為「太玄元皇帝」,宋徽宗趙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均曾精心為《道德經》作注,他們都以治世的觀點進行闡述。
中國共產黨人與老子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淵源,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後發制人」的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是來源於老子「不為天下先」的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思想之一。不為天下先:從軍事上講是不先發制人,以防禦為主,待機而動,即以退為進,後發制人。從社會政治、人事層面講,則為「處後」——不當頭,不去爭第一、當龍頭老大。老子認為,這是實現「柔弱勝剛強」思想的一個重要戰略策略。由於它揭示了事物的對立統一、互相轉化的發展規律,所以,它給弱小者戰勝強大者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1945年4月,毛澤東在回答八路軍、新四軍之所以能夠勝利粉碎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三次反共軍事摩擦的經驗時,曾風趣地說:首先要感謝老子,第一條出自《老子》不為天下先,後發制人,不先發制人。第二條出自《左傳》退避三舍,你打邊區,我先退,一舍三十里。第三條出自《禮記》「來而不往非禮也!」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將後發制人確定為保衛祖國安全,鞏固國防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首要原則。可以說,後發制人的戰爭指導思想,貫穿於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戰爭和新中國成立後反侵略作戰的整個歷史過程。
為什麼毛澤東對老子「不為天下先」——以退為進,後發制人軍事思想如此推崇?
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老子的「不為天下先」——以退為進,後發制人的軍事思想,揭示了弱軍戰勝強軍的普遍規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曾列舉了中國戰爭史上許多有名戰例加以論證,如楚漢成皋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等等有名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04頁)。——這也是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本質體現和核心內容!正因為在相當長時間里,弱小的人民軍隊如何戰勝強大的敵人,是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面臨的最為迫切的生死存亡問題。所以,毛澤東在指導人民軍隊進行革命戰爭時,用馬列主義觀點科學地汲取了老子「不為天下先」、「柔弱勝剛強」的哲學思想,提出了後發制人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
老子的思想在世界各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博士說:「我把老子認作是東方思想的代表」。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潑勒認為:「中國老子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念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60章)」這句話,使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受到西方的廣泛的重視,並掀起了一股《老子》熱,成為全世界被翻譯發行量最大的第二本書。
老子之道,乃弱者之道。「老子這套學說,只利庶民,不利君王」
第一,老子是偉大的哲學家。他在《道德經》中不但提出並闡發了人類社會、治國安邦、為人處世的辯證思維,而且提出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及其存在根據的「道」,創立了以「道」為中心的包括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天地自然及養生長壽等內容的系統的哲學思想,闡發了宇宙萬物,天地自然變化的一般規律。毛澤東曾說,老子講的這個道,是宇宙之間的普遍真理。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禍福相依、無為而治、柔弱勝剛強等一系列辯證法命題和概念。
老子在西方學術界有很高的地位。黑格爾認為,老子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代表,老子的哲學思想代表了人類哲學的童年時代。黑格爾讀完《道德經》後曾感慨:世界的哲學故鄉在中國!支配這個時代的是我們在東方世界中所發現的所謂精神與自然的統一。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老子之道乃弱者之道,老子的思想本質上是為弱小者(廣大老百姓)說話。秦厲公曾說:「老子這套學說,只利庶民,不利君王」。這就不難理解老子的思想在漢武帝後逐漸被排除、淡化。司馬遷認為,道家思想在先秦諸子百家中,是唯一吸收了其它學派長處的優秀成果。道家從關注天地自然、關注民生、關注弱者的立場出發,宣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其主張是容易施行的。他說:道家思想是依據陰陽家關於四時運行順序之說,吸收了儒、墨兩家的長處,又提取了名家、法家之精要,隨同時勢的發展而發展,順應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樹立良好的風俗和應用於人事,都沒有不適宜的,意旨簡明扼要而容易掌握,費事少而收到的功效多(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自序》)。
比如:老子提倡大氣做人,要「處厚不薄,處實不華」,抱朴守拙,即做人不世故,不圓滑,保持孩童的純真,不作秀!
——要「上善若水」:守柔、處下、不爭。學江海為「百穀之王」,培養江海心胸和肚量。
——從政者要「以百姓之心為心」;要廉政(「聖人不積——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當領導的不要窮折騰,不要搞形象工程,(「治大國,若烹小鮮」);要關注民生,愛惜民力;關注弱者,解決好分配不公的問題(「民之飢,以其上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聖人常救人,故無棄人」),等等。
老子還提出弱小者戰勝強大者的哲學方法和策略:如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韜光養晦;欲去姑舉、欲弱固強、欲取先予;知其白,守其黑,等等。
孔子之道乃王者之道,他雖然不是一位哲學家,但是一位有地位的思想家
第一,孔子的思想缺乏哲學思維。黑格爾對孔子評價不高,他認為,孔子不是哲學家,與和他同時代的西方哲學家相比,孔子沒有一點哲學思維。他在《哲學講演錄》中說:《論語》中只有「常識道德」,思辨的哲學一點也沒有——只有一些善良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更好一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西羅塞(註: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哲學家,他是以折中主義而著名的,宣傳「靈魂不死」等觀點)留給我們的《政治義務論》便是一本道德教訓的書,比孔子所有的書內容豐富,而且更好。
第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貴「仁」。何為仁?「克己復禮為仁」。而禮,則是周禮,西周奴隸制社會的等級制。孔子一生所追求並為之努力奮斗的就是恢復周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周奴隸制的鼎盛時期,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他一生所嚮往的是西周,夢見的是「周公」,並為此還兩次從魯國到陳國向老子求教周朝的「禮」,受到老子的批評。孔子提倡每一個人的言行都要以周禮的標准來規范自己,他要「非禮勿聽,非禮勿視」。在此基礎上,孔子提倡勸學、勸善,主張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要以此達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封建帝王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當然喜歡孔子的這些思想。
司馬遷評價說:儒家主張一切以帝王為楷模來規范天下臣民的言行,而提倡仁、義、禮等個人品德修養,缺乏具體的治國理民的確實主張。我認為,儒家之道,乃王者之道,其主體意識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它壓制制度內的任何改革,導致專制獨裁。儒家主張君臣父子之禮,區分夫婦長幼之別,是對的,但過了度,變成壁壘森嚴的等級制度而沒有人身自由,使社會停滯不前,難於接受新的思想制度。
孔子主張搞愚民政策,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老子是反對愚民的,他提倡對老百姓的教育要使其朴質而不詐偽(「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當然,我們馬克思主義者看孔子應該一分為二,應以批判的眼光,具體地分析。孔子雖然不是一位哲學家,但他還是一位有地位的思想家,孔孟思想裡面有一部分真理性、人民性的東西。特別是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比如,孔子提倡從政者要以身作則,「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主張為政要把「信」放在首位,其次是「足食、足兵」。特別是孔子第一個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主張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在學習態度、方法上,孔子提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等。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主義思想等,均有積極意義,它們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中的精華。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之規 發布:2025-07-03 22:52:29 瀏覽:53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民事法律 發布:2025-07-03 22:40:43 瀏覽:194
派出所值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3 22:12:29 瀏覽:835
中華人民刑法修正案九 發布:2025-07-03 22:11:27 瀏覽:105
勞動法勞動就業的原則 發布:2025-07-03 22:09:04 瀏覽:296
民法典六百三十八條第二款 發布:2025-07-03 22:01:53 瀏覽:483
2014勞動法司考真題 發布:2025-07-03 22:01:48 瀏覽:133
政府法律顧問團成員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03 21:56:37 瀏覽:696
福州倉山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3 21:52:47 瀏覽:781
分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3 21:44:06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