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科學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科學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53:49

Ⅰ 科學立法是什麼

科學立法的意思是制定法律一定要科學,要符合實際。

Ⅱ 科學立法堅持什麼理念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袱害遞轎郛計店襲錠陋法可版依」是對立法工作提出權的要求,它要求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都要納入法律的軌道,都要有法律,都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條件。 所謂「有法必依」是對守法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黨派、武裝部隊,以及全體黨員、幹部和群眾都要嚴格遵守法律,都要嚴格依法辦事。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提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要嚴格、嚴肅執法,要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盡職盡責地堅決打擊和制裁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關鍵

Ⅲ 專利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釋義:本條是關於本法立法目的的規定
一、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
所謂專利權,是指依照專利法的規定,權利人對其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獨占權或專有權。專利權具有以下特徵:
1、專有性或獨占性,專利權人對其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享有專有或獨占的權利。
2、地域性,在某一國家依照該國專利法取得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管轄的范圍內有效,受該國法律的保護,在其他國家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得到他國的保護。要想在其他國家也得到專利保護,必須依照該國的法律向該國申請專利,取得該國的專利權。
3、時間性,專利權僅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有效。一旦期限屆滿或者因出現法律規定的提前終止事由而被公告終止,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即行消滅,該項發明創造即成為社會公共財產,任何人均可無償利用。
4、法定授權性,專利權不是基於發明創造的事實自動產生的,而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批准授予的。
二、鼓勵發明創造
依照專利法的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專利權人享有專有權。專利權人可以通過自行實施專利取得收益,也可以通過許可他人實施專利取得許可使用費,還可以用專利權作為投資取得股權,當然也可以通過轉讓其專利權而獲得轉讓費。總之,通過專利法所確立的專利制度,使得那些具有實用價值和經濟意義,被依法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成為專利權人的財產權利,專利權人可以依此在經濟上得到利益,這對於鼓勵發明創造,調動人們開展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人力投入發明創造活動,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
專利法對發明創造推廣應用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按照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權人對其取得專利的發明創造享有專有權,他可以通過自行實施其專利而取得收益,也可以按照專利法的規定,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通過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而取得被許可人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
2.在法律保護下的專利技術公開,是專利法規定的一項重要制度。按照專利法的規定,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人,應當將其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的內容,按照清楚、完整,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的要求,寫成說明書,提交給專利管理機關,並由專利管理機關依法予以公布。由於有了這項法定的公開制度,可以實現有關發明創造信息的全社會共享,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通過這一途徑查到所需要的技術,對已授予專利的發明創造,及時與專利權人聯系,取得使用許可,從而有利於發明創造得到推廣應用。
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Ⅳ 科學立法的基本概念

所謂科學立法是指立法過程中必須以符合法律所調整事態的客觀規律作為價值判內斷,並使法律規范容嚴格地與其規制的事項保持最大限度地和諧,法律的制定過程盡可能滿足法律賴以存在的內外在條件。此定義表明科學立法要符合它的內在條件,即與其規制的事項保持契合,立法要與外在條件保持一致,是各種內在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科學立法科學性涵義的進一步細化可以採取肯定法和否定法兩種不同的方法,由於肯定法在目前情況下還難以合理全面地概括其科學性之涵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規定:「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一規定非常明確地將科學立法作為完善中國法律體系的一個價值判斷標准。那麼,究竟應當如何解讀科學立法就成為法治實踐和理論界不能迴避的問題。

Ⅳ 簡述科學立法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極為豐富。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根本的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繼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我們要求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更加註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更加註重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更加註重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我們才能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保持經濟社會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Ⅵ 科學立法什麼思想路線

立法原則是創立法律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出發點。是統治階級的立法內意圖和法律意識的概括。法容律只有以正確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立法原則作指導來制定,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中國立法的總的原則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一般原則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原則性與靈活性正確結合的原則,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原則,民主立法的原則,制定具有創建性、綱領性法律規范的原則等。這些原則反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精神。

Ⅶ 科學立法就當前來講主要著眼於什麼求答案

  • 科學立法就當前來講主要著眼於(質量)

  • 科學立法是指立法過程中必須以符合法律回所調整事態答的客觀規律作為價值判斷,並使法律規范嚴格地與其規制的事項保持最大限度地和諧,法律的制定過程盡可能滿足法律賴以存在的內外在條件。此定義表明科學立法要符合它的內在條件,即與其規制的事項保持契合,立法要與外在條件保持一致,是各種內在與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科學立法就當前來講主要著眼於質量。

Ⅷ 為什麼要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就是在整個立法過程中,國家堅持民主立法的價值取向,使社會公回眾參與和答監督立法的全過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機制,推進法制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使法律真正體現和表達公民的意 志,真正成為保護人民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良法。 科學立法是一國法律體系是否完善的價值判斷標准之一,那麼,如何科學解讀科學立法的內涵及相關問題就是理論界和法治實踐不能迴避的。正是基於此種現實需要,對科學立法科學性的構成要件、科學立法科學性的阻滯因素、科學立法科學性的實現路徑等作了較為系統的探討。認為科學立法科學性的主體要件是立法權的專屬性、主觀要件是立法過程的有準備性、客體要件是立法事態的法調整性、客觀要件是立法行為的程序性;要實現科學立法,法律形式的相對吸納化、立法邏輯的自下而上化、立法視野的全球化、立法案形成的專業化、立法效果的社會反饋化都是不可缺少的。

Ⅸ 安全生產法立法的目的是什麼

出發點: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發展。
落腳點: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工會依法組織職工參加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應當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依法設立的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的中介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執業准則,接受生產經營單位的委託為其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技術服務。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偽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16:11:43 瀏覽:691
寧波辯護律師 發布:2025-07-04 16:10:58 瀏覽:357
法治宣貫 發布:2025-07-04 16:07:23 瀏覽:249
北大經濟法復試經驗 發布:2025-07-04 15:55:48 瀏覽:522
法律效力與法律淵源 發布:2025-07-04 15:55:36 瀏覽:358
經濟法基礎第六章關稅 發布:2025-07-04 15:55:34 瀏覽:593
律師受sm 發布:2025-07-04 15:51:38 瀏覽:754
勞動法工傷四級 發布:2025-07-04 15:36:49 瀏覽:508
疫苗管理法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是 發布:2025-07-04 15:26:28 瀏覽:917
美國國安立法 發布:2025-07-04 15:25:28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