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紅樓夢道德家看到
Ⅰ 我生日同學送我一本紅樓夢,上面寫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紅樓夢。想問下這句話有其它的意思嗎
怎麼說,在你生日時送紅樓夢的人一定很喜歡你,而且對你很認真。
我最喜歡紅樓夢,前回80回看了15遍,因答為它太偉大太美了
喜歡給人送書的人,應該是覺得送書的話,書能夠跟隨你更多時間,甚至是一輩子吧
本尊就一直有願望送最愛的人一本紅樓夢 恩
Ⅱ 魯迅先生對《紅樓夢》的解讀: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的出處在
出自當代作家陳夢韶,陳元勝編著的《絳洞花主·小引》一文。《絳洞花主》是廈門大學陳夢韶先生根據《紅樓夢》改編的話劇本,是魯迅撰寫《絳洞花主·小引》、評論《紅樓夢》的依據,但《絳洞花主》話劇本迄今鮮為人知,不為世人所見。
《絳洞花主》小引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在我的眼下的寶玉,卻看見他看見許多死亡;證成多所愛者,當大苦惱,因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災樂禍,於一生中,得小歡喜,少有罣礙。然而憎人卻不過是愛人者的敗亡的逃路,與寶玉之終於出家,同一小器。
但在作《紅樓夢》時的思想,大約也止能如此;即使出於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惟被了大紅猩猩氈斗篷來拜他的父親,卻令人覺得詫異。
現在,陳君夢韶以此書作社會家庭問題劇,自然也無所不可的。先前雖有幾篇劇本,卻都是為了演者而作,並非為了劇本而作。又都是片段,不足統觀全局。《紅樓夢散套》具有首尾,然而陳舊了。
此本最後出,銷熔一切,鑄入十四幕中,百餘回的一部大書,一覽可盡,而神情依然具在;如果排演,當然會更可觀。我不知道劇本的作法,但深佩服作者的熟於情節,妙於剪裁。燈下讀完,僭為短引雲爾。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魯迅記於廈門。
(2)一本紅樓夢道德家看到擴展閱讀
魯迅先生將《紅樓夢》定義為「清之人情小說」,並且論述小說的主題道:「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紅樓夢》就如同一個萬花筒,從不同的角度照見出不同的世界。小說以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三人的感情發展、婚戀結局為主線展開敘述,風花雪月,談情說愛,纏綿不絕。伴隨賈氏家族的榮辱興衰,情節跌宕起伏,包羅人間萬象。
《紅樓夢》「正因寫實,轉成新鮮」,一問世便洛陽紙貴,引人入勝,有別於以往的其他任何一部小說。
《紅樓夢》淪落為「淫書」的厄運
言情小說在古代多被人輕視,甚至遭到統治階級的禁毀。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皇帝發布「禁淫詞小說,並及僧道邪教」的上諭。
他說:「淫詞小說,人所樂觀,實能敗壞風俗,蠱惑人心。朕見樂觀小說者,多不成才。是不唯無益而且有害,至於僧道邪教,素悖禮法,其惑世誣民尤甚。俱應嚴行禁止」。他把這類「淫詞小說」等同於歪理邪教,嚴加禁止。
滿清王朝自康熙開始製造出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文字獄,知識分子飽受欺凌,噤若寒蟬。正是在這樣嚴酷的文網管制之下,《紅樓夢》在乾隆時代應時而生,最初以手抄本形式,秘密流傳。
作者曹雪芹為避人耳目,不得不在開篇第一回就為自己辯白:「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書中的文字看,的確屬於「潔本」,很少見到淫穢的描寫。
那麼「道學家看見淫」又從何談起呢?原來這道學家眼裡的「淫」是根據作者的隱筆,靠他們自己想像出來的,所謂《紅樓夢》里的淫穢描寫大多來自於他們的推測、「意淫」。
其實,男歡女愛,兒女私情,人之大欲存焉,本屬天經地義。統治者、道學家之所以把那些男女愛情小說視為洪水猛獸,無非是害怕它們流傳民間,傷風敗俗,破壞了他們禁錮人性的「吃人」禮教、以及他們提倡的貞潔道德觀念。
《紅樓夢》宣揚個性解放,同情男女自由的戀愛,小說巨大的影響力、感染力,至今都還讓人津津樂道。曹雪芹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放棄了《金瓶梅》那樣的自然主義文筆,不靠赤裸裸的性愛描寫吸引讀者眼球。他讓自己的作品迴避肉慾的敏感文字,超越了當時常見的所謂「淫書」的慣用套路。
然而,即便如此,《紅樓夢》還是未能逃脫被認定為「淫書」的厄運,當時的人們或避而不談,或視為妖孽,有的地方官員甚至明令禁止《紅樓夢》的刊刻、傳播。總之,在道學家的心中,終究是容不下《紅樓夢》這樣離經叛道的眼中之釘的。
Ⅲ 以現在的道德倫理的觀念來看《紅樓夢》,你是否還會肯定它的價值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里獲得官方、學術界、民間共同認可的不多的小說之專一,其成就單從小說的創作屬周期上便令後來者無法企及。
Ⅳ 紅樓夢的有一個評價是「。。道德家看到。。。 史學家看到。。。」
誰是作者和續者姑 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 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是魯迅評的紅樓夢。
Ⅳ 《紅樓夢》反映了社會悲劇
【思想內容】
《紅樓夢》是一部內涵豐厚的作品,《好了歌》和《紅樓夢十二支曲》提示著賈寶玉所經歷的三重悲劇。作者將賈寶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觀園這個既是詩化的、又是真實的小說世界裡,來展示她們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毀滅的悲劇。作品極為深刻之處在於,並沒有把這個悲劇完全歸於惡人的殘暴,其中一部分悲劇是封建勢力的直接摧殘,如鴛鴦、晴雯、司棋這些人物的悲慘下場,但是更多的悲劇是封建倫理關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是幾千年積淀而凝固下來的正統文化的深層結構造成的人生悲劇。小說描繪了上至皇宮、下及鄉村的廣闊歷史畫面,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復雜深刻的矛盾沖突,顯示了封建貴族的本質特徵和必然衰敗的歷史命運。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說展示的賈府的生活圖畫里,顯示出維持著這個貴族之家的等級、名分、長幼、男女等關系的禮法習俗的荒謬,揭開了封建家族「溫情脈脈面紗」內里的種種激烈的矛盾和斗爭。
《紅樓夢》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把愛情的悲劇寫得像《紅樓夢》那樣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也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樣把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從而對封建社會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沈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四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Ⅵ 《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曾經在楓葉林里,看過一本傷道德倫理書,請問是叫什麼名字
是西廂記,記得當時他們還說了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Ⅶ 紅樓夢 看出 政治 革命家看出的是對革命的背叛,而道德學家看出的是男盜女猖的認知,這是為什麼
政治革命家看出的是對革命的背叛是指小說中宣揚的向封建禮教挑戰,以及當時時代所不容的提倡男女平等、戀愛自由的先進思想。
如果不理解其內涵,光著眼於文中的男女戀慕,那就只能是道德學家看出的男盜女猖。
Ⅷ 一名著名紅學家看見排印本的紅樓夢感到這就是新文化的是誰
一名著名紅學家看見排印本的紅樓夢感到這就是新文化的是胡適。
著名紅學家胡適於1927年看到手抄本甲戌本《石頭記》,深信這是最古的《石頭記》抄本,遂出重價購藏。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適之。漢族。徽州績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8)一本紅樓夢道德家看到擴展閱讀:
紅樓夢作品鑒賞: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婚姻悲劇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家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塑造了一系列貴族、平民以及奴隸出身的女子的悲劇形象。
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曲折地反映了那個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歷史趨勢。
作品還歌頌了貴族的叛逆者和違背封建禮教的愛情,體現出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婚姻悲劇的社會根源。但由於歷史的局限,作者在寫出封建大家族沒落的同時,也流露出惋惜和感傷的情緒,蒙有一層宿命論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紅樓夢》的主要藝術成就有:
表現的真實自然,像生活本身那樣的真實自然,這是《紅樓夢》藝術上的大特色、大成就。《紅樓夢》寫了那麼多的社會生活現象,從封建社會上層的皇親國戚、王府官衙,到市井商戶、小巷寒門、寺廟妓院,一直伸展到村野農家。
然而,那許多大大小小、彼此交織在一起的生活畫面在《紅樓夢》里展開時,卻是顯得那樣地層見疊出,而又從容自如。
讀著這部作品,完全不需要為它繁多的頭緒而費心,只需愉快地跟著作者的筆觸,有如坐在一隻隨風飄去的船上,看著那些山、水、雲、樹……互相連結而又變態多姿地交映而過。一切,是顯得那樣天造地設,自然渾成。
生活在《紅樓夢》中的「再現」,好象並沒有經過作家辛苦的提煉和精心的刻畫,只不過是按照它原有的樣子,任其自然地流瀉到紙上,就像一幅天長地闊的自然風光,不加修飾地呈現在窗子面前一樣。它是有界限的,然而又是那樣的沒有界限!
Ⅸ 紅樓夢書中通過對一個貴族官僚大家庭的 描寫
書中通過一個貴族官僚大家庭的盛衰歷史的描寫,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形象,對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進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並熱情地歌頌了具有異端思想的男女青年,成為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但其中也反映了作者為封建制度「補天」的幻想和找不到出路的悲觀情緒。據稱先後曾增刪五次,但未成全書而卒;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所續。也能詩,又善畫石,但作品流傳絕少。《紅樓夢》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長篇小說。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為背景,描繪出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專制下新興資本主義民主思想的萌動。結構宏大、情節委婉、細節精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聲口畢現,堪稱中國古代小說中的經典。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從《紅樓夢》反映的思想傾向來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