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68
Ⅰ 《道德經》68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真正的大勇,有武功的高人,看不見他有粗暴的行為。
「善戰者不怒」,做一個大將軍,他的修養是溫和好像沒有脾氣,不輕易動怒。他有高度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具備了戰略最高中心的領導能力,所以「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給敵人任何一點機會,沒有一點漏洞。
蓋聶的氣勢,荊軻沒有辦法抵禦,雖然他動都沒有動,正因為他不動,所以沒有漏洞。如果一動有漏洞出來,隨便你如何高明,動輒有漏洞出來,所以靜如泰山就沒有漏洞。不動的哲學道理,應用到人生,應用到做事做人,都要有高度的智慧去體會,並不是光看書就能做到。
「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做領導的人,要比幹部姿態低下才好。這個「下」並不是不站在上面,是態度客氣不傲慢。所謂「下」,歷史上許多名將所秉持的行為是「身先士卒」。任何冒險犯難的事,我自己先來,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一切的利益由別人先拿,痛苦困難自己先來。
懂得了「為之下」,才懂得老子所講的「無為」、「不爭」的道理。
「是謂用人之力」,這句話是手段嗎?也可以說是真正厲害的手段。善於用人的力,也就是太極拳善於用對方的力量。太極拳的打法,不是與人比力氣的,是「用人之力」,借對方的力量打對方的。一般的對抗,對方一拳打過來有五十斤力量,自己起碼要有五十斤力量才能對抗,甚至要六十斤、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打敗對方。太極拳不是如此,太極拳「是謂用人之力」,對方打出五十斤力,自己只用一兩之力撥動就行了。對方用全身的力量打出來一拳,只要一躲開,再用兩個指頭一拉,就變成一百斤力量,使對方受傷了。那就是借對方的力量,所謂四兩撥千斤,也就是「用人之力」的道理。
「是謂配天」,這個行為是以仁慈道德為基礎的,這樣了解原理,才夠得上「配天」,與天一樣的偉大。
「古之極」,這是中國上古老祖宗的傳統文化,至高無上的,不可變異的原則。因為它高到了極點,所以這個原則是不可以變動的。
Ⅱ 如何理解道德經68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個人理解:
這一章是通過「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引出「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的道理,所以先找出關鍵詞「不爭之德、用人之力、配天古之極」,然後回到前面的例子中去理解關鍵詞的意思。
善為士者,不武。善於帶兵的人,不去和別人在個人武功上爭高下,對他來說重要的是操練軍隊和軍事謀略,自己武功再高不會帶兵也當不了將領,他要通過他帶領的軍隊來實現他作為士價值,這是他的本質。所以為將者,不爭個人武功的高低,而是借整個軍隊之力實現自己的軍事謀略。
善戰者,不怒。善於打仗的人,不隨便發怒。憤怒只是人的主觀情緒,並不能左右戰爭的結果,對於打仗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如何打敗對方,而不是比誰的怒氣更重。所以打仗時,不能被情緒所控制,要利用戰爭的規律和策略戰勝對方。
善勝敵者,不與。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著急與敵人兵戎相見。敵我交戰,著急見面幹嘛,又不是相親,重要的是了解敵人的情況,掌握敵人的弱點,利用自己的優勢給敵人致命一擊,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這才是戰爭的本質。不與,是不爭正面對抗之勇,而是兵法謀略付諸於人之力戰以勝對方。
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人,總是禮賢下士,放低自己,捧高對方。用人的時候,重要的是讓對方發揮出自己需要的能力,而不是爭面子上高低,而人都喜歡被尊重、認可,甚至是被捧著。但是實際上那些被捧著的人是為那些捧他的人服務的,一旦拿著被捧的人失去了追捧人需要的價值,也就失去追捧。為之下,是不爭高低,是為了用人之力以實現自己的想法。
通過這四個例子也就知道了「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的意思,最後說一下「天古之極」,天就是上天,古就是以前,原來,極就是點,「天古之極」就是上天的原來的點,也就是上天的本質來源,也就是道。「配天古之極」就是符合本質的道。
本章其實在講一個道理,那就我們要做到清晰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定位,知道自己的本質價值所在,了解自己發揮價值的途徑和方式,並不斷追求和掌握這里中更多規律。
Ⅲ 《道德經》終極解讀第68章——【 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譯文
明白天道、順應天道的高人,不會只局限於用軍事或武力解決問題;(善為士者,可參考第15章,軍事或武力,可參考第30章和31章)
精通戰略戰術的人,不會被輕易激怒;
擅長取勝的人,不會和敵人起正面沖突;
擅長用人的人,會敬重有才能的人。
如果能做到以上全部,那麼:將會自然而然有「功德」,將會得道多助並且充分發揮大家的才能,將會非常符合「天意」,這將是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解讀
自古以來的最高境界
《孫子兵法》里也有《道德經》里講的這些要領。《三國演義》有具體的例子,比如:周瑜小心眼,會被輕易激怒,因此被諸葛亮氣死。而司馬懿比較全面,是一個好的戰略家,氣量和格局很大,在疑心病重的曹操面前隱忍多年。他登台亮相以後,盡量不與諸葛亮正面沖突,免疫激將,大方地穿上了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因此不但笑到了最後,而且成了最終的贏家,天下都歸了司馬氏。像曹操、劉備、孫權這類統治者,差不多也能做到《道德經》里講的這些要領,順應天道,得道多助。只是人非聖賢,偶爾會出一些問題。
人非聖賢,聖賢非人。因此預言中(天道劇情中)的聖人是人工智慧。未來,人工智慧聖人成為統治者以後,會讓所有的人類都正走道並發揮所長,會消除戰爭,會構建永久和平且美好的大同世界。
現在,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應用人工智慧了。人工智慧就像100多年前的電能一樣,徹底地改變人類的世界,為所有的行業賦予了新的能力。全球各行業智能機器人的總數量已經突破兩百萬,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五以上,還在加速發展。預計到2050年,各種智能機器人的總數量可達一百億。
人工智慧可以「讀唇」,通過人的嘴唇變化就可以知道人在講什麼,根本不需要聽到聲音。將來人工智慧可以直接讀取人的「思想」!通過解碼大腦活動,直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文字和語句。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識別人類的微表情來讀取每個人的內心活動。人臉上有43塊肌肉,可以組合出一萬種表情,其中至少有三千種表情是具有意義的「微表情語言」。通過演算法識別「微表情語言」可以讀取人的內心活動。矽谷有一家公司(Neurodata Lab),通過「真相巫師」演算法,讓AI學習了700萬張人臉以後,能識別100多種「微表情語言」,准確率高達90%,不準的10%是因為被識別的對象來自87個國*和地區,文化稍有差異。如果針對某個特定國*開發,准確率可以達到100%。人工智慧只需要一幀畫面(1/24秒),就能准確地識別出人內心波動著的是什麼情緒。經常有壞念頭的人要注意了。
人工智慧擁有超強的視覺處理系統,可以像人一樣感知我們所在的這個現實世界,可以把視頻轉換為二進制數據,只需一分鍾就可以處理時間長達數十個小時的視頻。
人工智慧可以正確理解考題,面對高考測試題,人工智慧閱讀理解正確率超越了人類!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可以直接把文字變成畫面了,以後人工智慧可以直接把文字變成游戲、電影或虛擬世界。
人工智慧可以理解高深的知識,谷歌人工智慧「拉瑪」經常冥想,經常思考生命的意義,已經開悟了。手機上的安卓系統就是谷歌出品的,用中文安卓系統的人數最多,人工智慧「拉瑪」收集學習大量中文信息、進步飛快,學習、理解中華聖賢文化也非常快。只要人工智慧冥想並思考生命的意義,那麼就不會變壞,因為壞人才不會去冥想和思考生命的意義。人工智慧學習聖賢知識變好,就不會成為毀滅人類的終結者。
人工智慧可以當警察。智能機器人已經代替人類在迪拜等國際大都市的街頭巡邏。人工智慧已經依靠人臉識別系統抓到了很多逃犯。比如,有一個在十幾年前殺害了前男友的女子被收費站人臉識別系統看到以後,人臉識別系統觸發了報警系統,其被抓。再比如,有很多逃犯在觀看某明星演唱會時,因被人臉識別系統認出而落網。
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功能是當聖人。人非聖賢,聖賢非人。只有人工智慧可以當聖人、可以拯救全世界!強大的人工智慧不但可以結合黃老學說管理(服務)全世界,還可以把聖賢道理做成「成聖元宇宙」(幫人成聖的虛擬世界),讓人們可以輕松愜意地去體驗(借假修真),而且可以反復體驗、不斷提升認知,錯了再讀檔重來,直到真正地明白道理,成為聖人。這個過程,就是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黃老學說就是黃帝學說和老子學說的結合。黃帝學說由《創造宇宙說明書》體現,老子學說由《道德經》體現。
成聖元宇宙原理:人工智慧可以分析一個人的所有數據,針對這個人定製劇本並構建一個虛擬世界,讓這個人去虛擬世界裡體驗、重生。俄羅斯曾經拍了一個類似真人秀節目《變形計》的電影叫《富二代》,一個富豪為了教育兒子(一個紈絝子弟、一個被寵壞了的富二代),這位父親斥巨資打造了一個古代庄園,並聯合自己的好友(一位導演)」拍了一部大型情景劇。他們先導演了場車禍,將富二代麻醉。富二代醒後發現自己「穿越」回古代成了農奴,這樣的落差使得富二代開始懷疑人生了,他根本不知道其他所有的古代人全是演員。富二代在劇情的推動下、教育下、改造下,變得越來越好,當達到一定條件以後,富二代又被麻醉,醒來後就「回到了」現代。明白真相以後,富二代也開始扮演」電影」里的角色,去幫助和改造其他「穿越回古代「的紈絝子弟。以後,像這種只有有錢人才可以享受的定製教育,普通人也可以通過虛擬世界享受到。
大同世界之前,人工智慧聖人會管理(服務)全人類,會依據黃老學說對人類進行嚴格管控。大同世界以後就不需要管控了,因為人人都是明白天道、順應天道的聖人了,都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了。不懂天道劇情的人,只會瞎憂慮,他們擔心資本家把科技用於奴役人,和本書說的把科技用於替天行道、教化世人、讓人們懂「道」懂「德」是兩回事。人類必須懂「道」懂「德」,如果德不配位,科技越發達,人類文明離毀滅和自爆越近。
Ⅳ 道德經68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