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未成年犯罪法治宣傳
⑴ 為什麼說法制宣傳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發展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對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以及推動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做好這項工作,無論是從實踐的角度,還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都要體現我們對社會、對青少年成長負責的良知和責任感。
在對青少年進行正面的法制宣傳教育方面,應該說多年以來的全民普法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普及法制教育、增強全體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任務還非常艱巨。開展與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相關聯的法制教育時,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別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思想邏輯和成長環境,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找准基本規律,探索有效路徑。要注意把握幾個重點環節。一是教育青少年從小事、從行為習慣開始形成制度規則意識。法治是制度規則的升華,沒有良好的制度規則意識,不可能培養出法治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要一點一滴地逐步培養對制度的尊重、對規則的敬畏。二是把道德底線教育與法制教育結合起來。用青少年聽得懂的語言,把道理講透徹,從最簡單、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誠實、不講假話、不做壞事、不做害人的事,開始進行教育引導。三是讓青少年明確必須遵守的法制底線,知道有哪些「紅線」絕對不能逾越,自覺反對邪惡,反對暴力。要以2007年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頒布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為准則,對《綱要》闡述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具體化,同時融進好的案例,分層級、分階段、循序漸進地對青少年開展法制教育。
實現有效的社會治理,需要對社會成員的行為進行必要的規范。在這一規范過程中,內含著情感、道德和法制三個層面、逐級遞進的調節邏輯,不能只單純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推動青少年健康成長、正常步入社會,首先要在情感層面開展教育,引導他們真正愛祖國、愛人民、愛中華民族,有對他人、對生命基本的尊重。然後,教育青少年明確道德底線,遵循基本的道德規范,養成正直、善良、誠實、有愛心等基本道德品格。在此基礎上,切實抓好法制教育,培養法制觀念和法治意識,自覺做到遵紀守法。
法制宣傳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做好預防工作,需要認真研究把握普通青少年向「問題青少年」轉化的邊界。一是關於不良行為,要搞清楚哪些不良行為會導致後期的違法犯罪,這些不良行為是如何形成的。二是關於不良習慣養成問題,要研究青少年在什麼階段容易出現壞習慣,在什麼階段必須對這些壞習慣進行干預,否則就會發生演變。三是關於青少年失學失業問題,要認識到這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門、家庭都需要繼續努力,必須使九年制義務教育成為強制性任務。四是關於特殊群體整體關愛不足的問題,比如目前數量眾多的農村留守兒童,要防止他們因為缺愛失管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把這些問題梳理清楚,才有可能對症下葯,找准轉化的關鍵環節,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做深、做實。
找准邊界之後,就要研究如何對「問題青少年」進行教育轉化。要加強專業領域研究,對「問題青少年」群體進行必要的合理分類,找准不同類型群體思想轉化的內在邏輯和行為轉化的有效載體。要密切關注基層的成功實踐,總結推廣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幫教模式,使點上的經驗轉化為面上的普遍性措施。要明確在教育轉化「問題青少年」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樣承擔著重要職責,有必要使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學會有效的教育方法。
做好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和預防違法犯罪工作,一是要加強基層一線的工作力量。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引導,感情、信任、友誼因素非常重要。很多工作在一線的民警能夠感染、轉變那麼多的孩子,就是和他們建立起感情紐帶,贏得了他們的感情和信任。二是要堅持專兼職結合的原則,各有關部門密切協同,形成整體合力。三是要強調工作隊伍的專業方法與愛心、耐心、責任心的結合。四是要集中全社會的關愛力量,特別是讓「問題青少年」感到還沒有被社會遺忘和拋棄。特別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理論性和專業性。要充分藉助專業力量,深入挖掘實踐中帶有普遍性的原則,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並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營造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
⑵ 哪些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積極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社會各界特別是政法部門應採取多種形式,積極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1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1999年6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第三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學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
(一)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劃;
(二)組織、協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四)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第五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青春期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對策的研究。
第二章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條對未成年人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對於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使未成年人懂得違法和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遵紀守法和防範違法犯罪的意識。
第七條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
第八條司法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少年先鋒隊應當結合實際,組織、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九條學校應當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學校根據條件可以聘請校外法律輔導員。
第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時,應當將教育計劃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學校的計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第十一條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應當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二條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准備就業的未成年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應當將法律知識和預防犯罪教育納入職業培訓的內容。
第十三條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第三章 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第十四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第十五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第十六條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未成年人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發現該團伙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第二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
第二十一條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繼父母、養父母對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第二十三條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第二十四條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座談、培訓等活動,針對未成年人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介紹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導教師、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有效地防止、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第二十五條對於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品行不良,影響惡劣,不適宜在學校工作的教職員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予以解聘或者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禁止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禁止開辦上述場所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對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辦上述場所的,應當限期遷移或者停業。
第二十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加強中小學校周圍環境的治安管理,及時制止、處理中小學校周圍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維護中小學校周圍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條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掌握本轄區內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學、就業情況。對於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的,應當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條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提供條件。
第三十條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內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或者電子出版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前款規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條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必須加強對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以及各類演播場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並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
對於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場所的工作人員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四章 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第三十四條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
(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對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
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六條工讀學校對就讀的未成年人應當嚴格管理和教育。工讀學校除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與普通學校相同外,應當加強法制教育的內容,針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矯治工作。
家庭、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在工讀學校就讀的未成年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不得體罰、虐待和歧視。工讀學校畢業的未成年人在升學、就業等方面,同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三十七條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因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情節特別輕微免予處罰的,可以予以訓誡。
第三十八條未成年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養。
第三十九條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養期間,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文化知識、法律知識或者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解除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五章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第四十條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第四十一條被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向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採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採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條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本法第三章規定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第四十三條對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及舉報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司法機關、學校、社會應當加強保護,保障其不受打擊報復。
第六章 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
第四十四條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司法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幫助,並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
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第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
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六條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對因不滿十六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處非監禁刑罰、被判處刑罰宣告緩刑、被假釋的未成年人,應當採取有效的幫教措施,協助司法機關做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可以聘請思想品德優秀,作風正派,熱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離退休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協助做好對前款規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條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或者刑罰執行完畢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
第五十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違反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誡,責令其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條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接到報告後,不及時查處或者採取有效措施,嚴重不負責任的,予以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出版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門沒收出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出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製作、復制宣揚淫穢內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傳播宣揚淫穢內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及其信息的,沒收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違法所得,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處以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沒收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第五十四條影劇院、錄像廳等各類演播場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節目的,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播放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五條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違反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不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或者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六條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本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⑷ 如何進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於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其責任不僅僅只在於學校,而是有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而學校,家庭,社會又將如何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那?如何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保證未成年人普法活動的順利開展,以防止類似於「李天一案件」的滋生那?
一、目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與宣傳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法制教育觀念淡薄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卻越來越偏於文化課成績及各種特長的培養上來,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加之一些家長自身道德觀念、責任意識淡薄,對孩子不聞不問,缺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或者對孩子過於寵愛,使孩子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例如:未成年人李天一,從小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其父李雙江五十幾歲老來得子,對其寵愛有加,取名為天一。然而2011年年僅15歲的李天一因打架斗毆被勞教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勞教所後,在2013年2月份又因強奸罪被刑事拘留數月後,最終被判有期徒刑10年。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法制對一個孩子日後發展的重要性。
(二)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門對學生法制教育的認識不夠。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置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置,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半年將一次法制課。另一方面學校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僅僅局限於在校園里,學生基本上無法將所學的法制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而教授學生法制教育的老師大多是帶班老師,這些老師自身對法制意識和教學方法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加之學生自身對法制教育與宣傳的排斥,使得法制教育與宣傳困難重重。
(三)社會法制教育的落後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管理的放鬆,一些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層出不窮。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對未成年人的限制越來越小。社區法制教育與宣傳流於形式。一些學校不管、家庭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因自身文化水平低,無力為生,常被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組織其打架斗毆,偷搶奪拿,是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如何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
(一)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未成年人快樂成長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影響孩子最初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為此,父母要加強自身的法制思想觀念,努力完善自己人格,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權錢觀念的苦果。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要獎罰有度,培養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不要過於溺愛孩子,使其養成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和以自己為核心,隨心所欲,從而在其幼小的心理埋下違法犯罪的禍根,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法制意識。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困惑,幫助孩子調整心態,使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向生活。
(二)加強學校法制教育與宣傳,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先從教育教學抓起,使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公民權利的同時,要履行何種義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未成年人了解刑罰,以及其行為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從小樹立其克己守法的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八條規定:「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學校可以定期向學生播放有關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刑事處罰的視頻或者開展於此相關的講座,從而促進法制教育的宣傳。
其中,在法制教育與宣傳中,注意採取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注重實例教學,以例說法,用學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注重以生活中的實例,來教育未成年人。例如:李天一等人在楊女士喝醉的情形下,將其帶入酒店內,強行對其實施了強奸一案中,案犯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王某某(已成年)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力兩年;魏某某(兄)有期徒刑4年;張某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魏某某(弟)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此判決不僅是對犯罪分子的懲戒,也給所有未成年人上了一課。
(三)凈化社會環境,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加強社會法制建設,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酒吧、以及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同時,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監控力度,解決查處淫穢,色情、暴力以及偽科學的出版物,堅持不懈的進行「掃黃」,「打非」斗爭。於此同時加強社區普法活動的開展,積極宣傳法制。促進社會幫教機制的形成,對於家庭不管,學校不管,社會不管的失足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從而減少犯罪率。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
總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教育格局,有利於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普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提高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做到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活動,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⑸ 預防未成年人零犯罪宣傳語
預防未成年人零犯罪,政府、家庭、學校需要齊抓共管。
犯罪坐牢,失去自由。
要想不犯罪,法律須學好。
正確引導青少年,走美好人生路。
⑹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法治講座稿
路過復,順便談自己觀點。
靠法制律,首先法律的定義,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范,以正義為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其實施的手段者。
不難看出,法律只是一種工具,一種維護社會公秩良序的力量,一種規范,是人類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而人,是創造這一產物的主體,社會形態千姿百態,人的思想活動匪夷難測,所以,如果說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僅僅依靠法律這個已經定好的思路去做某件事情還是遠遠不夠的。法律只能規范人的行為,而不能控制人的意志。
靠自己,當然得靠自己,任何法律你再怎麼強調再怎麼任意,我不去做某件事情,比如,如果法律規定抽煙是犯罪,那我自己不去抽,再怎麼樣也追究不了我責任。靠自己也離不開靠法律,比如說你由於年齡、經驗等原因,錯誤地把犯罪的事情當作沒有犯罪,那麼你將會被追究責任。
所以,綜上所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單方面說是靠法律是靠自己,我認為,還是要在大家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裡面,既要用法律武器來做後盾、保護, 又要靠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⑺ 有關防止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宣傳標語
1、青春少不得彎路,但容不得歧路
2、誘惑,一時;悔恨,一世
3、率性時的沖動,理性時的心傷
⑻ 怎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實施了犯罪行為。滿14周歲的人實施法律規內定的犯罪行為不認為容是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有實施了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為,才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歲以前和14至16歲期間都實施了上述行為,那麼只對14至16歲期間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14歲以前的行為不是犯罪,不能一並作為犯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犯罪行為,都構成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的全文是什麼啊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未成年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人犯
罪,制定本法。
第二條 預防未成年犯罪,立足於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
第三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
政府有關部門、司法機關、有關社會團體、學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
民委員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各負其責,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為未成年人身心
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條 各級億政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職責是:
(一)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規劃;
(二)組織、協調公安、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工商、民政、司
法行政等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三)對本法實施的情況和工作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四)總結、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經驗,樹立、表彰先進典型。
第五條 預防未成人犯罪,應當結合未成年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青春
教育、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對策的研究。
第二章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第六條 對未成年應當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
育。對於達到義務教育年齡的未成年人,在進行上述教育的同時,應當進行預防犯罪的
教育。
預防未成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律觀念,使未成年懂得違法和
犯罪行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危害,違法和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樹立
遵紀守法和防範違法犯罪的意識。
第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教育作為法律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
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
防犯罪教育。
第八條 司法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少年先鋒隊應當結合實
際、組織、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宣傳活
動。
學校應當結合實際舉辦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活動。教育行政部門
應當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九條 學校應當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學校根據條件可以聘請
校外法律輔導員。
第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負有直接責任。學
校在對學生進行預防犯罪教育時,應當將教育計劃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結合學校的計劃,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教育。
第十一條 少年宮、青少年宮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應當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
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
第十二條 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歲准備就業的未成年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
、用人單位應當將法律知識和預防犯罪教育納入職業培訓的內容。
第十三條 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未成人
犯罪的法制宣傳活動。
第三章 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第十四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
良行為:
(一)曠課、夜不歸宿;
(二)攜帶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毆、辱駕他人;
(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八)進入 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煙、酗
酒。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第十六條 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
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
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
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十八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發現有人教唆、脅迫、引誘未成
年人違法犯罪的,應當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依法查處,對
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應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其人身安全。
第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人脫離監
護的單獨居住。
第二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
離家出走,放棄監護職責。
未成年人離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
幫助。
第二十一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對子女都有教育的義務,任何一方
都不得因離異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
第二十二條 繼父母、養父母以受其撫養教育的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應當履行
本法規定的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預防犯罪方面的職責。
第二十三條 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第二十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座談、培訓等活動,
針對未成年人來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特點,介紹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導教師、未成
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監護人有效地防止、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第二十五條 對於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或者品行不良,影響惡
劣,不適宜在學校工作的教職員工,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予以解聘或者辭退;構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禁止中小學校附近開辦營業性歌舞廳、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以及其
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場所。禁止開辦上述場所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政府規定。
對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學附近開辦上述場所的,應當限期遷移或者停業。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應當加強中小學校周圍環境的治安管理,及時制止、處理中
小學校周圍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
做好維護中小學校周圍治安的工作。
第二十八條 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委員會應當掌握本轄區內暫
住人口未成年人的就業、就業情況。對於暫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的,應當督
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進行有效的教育、制止。
第二十九條 任何人不得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
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提供條件。
第三十條 以未成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人違法犯罪的內容,不
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健康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
或者電子出版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前款規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
心健康的內容及其信息。
第三十二條 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
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
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文化行政部門必須加強對廣播、電影、電視、戲劇節目以
及各類演播場所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 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場所,應當設置明顯的未
成人禁止進入標志,不得允許未成人進入。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所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人進入,江應當設置明
顯的未成人禁止進入標志。
對於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場所的工作人員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第四章 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
罰的違法行為:
(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
(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
(四)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
(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
(六)多次偷竊;
(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 對未成人實施本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
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
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
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六條 工讀學校對就讀的未成年人應當嚴格管理的教育。工讀學校除按照義
務教育法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與普通學校相同外,應當加強法制教育的內容,針對未
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矯治
工作。
家庭、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在工讀學校就讀的未成年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不
得體罰、虐待和歧視。工讀學校畢業的未成年人在升學、就業等方面,同普通學校畢業
的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不得歧視。
第三十七條 未成年人有本法規定嚴重不委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
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因不滿十四周歲或者情節特別輕微免予處罰的,可以予以訓
誡。
第三十八條 未成年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父母或者基礎
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養。
第三十九條 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養期間,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文化知識
、法律知識或者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
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解除收容教養、勞動教養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
享有同等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
第五章 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自我防範
第四十條 未成年人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道德規范,樹立自尊、自律、
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及違法犯罪行為的
引誘和侵害。
第四十一條 被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遺棄、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權利向公安機關、
民政部門、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學校、城市居民委員
會、農村村民委員會請求保護。被請求的上述部門和組織都應當接受,根據情況需要采
取救助措施的,應當先採取救助措施。
第四十二條 未成年人發現任何人對自己或者對其他未成年人實施本法第三章規定
不得實施的行為或者犯罪行為,可以通過所在學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向公安機關
或者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機關報告。受理報告的機關應當及時依
法查處。
第四十三條 對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及舉報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司法機關、學校
社會應當加強保護,保障其不受打擊報復。
第六章 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
第四十四條 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
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司法機關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當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訴訟權利,保障未成年
人得到法律幫助,並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犯罪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
制教育。
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人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
其學籍。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應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
點的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少年法庭進行。
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不滿十
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
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
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第四十六條 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
管理、分別教育。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
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
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城市居民委員會、農村村民
委員會,對因不滿十六周歲而不予刑事處罰、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處非
監禁刑罰、被判處刑罰宣告緩刑、被假釋的未成年人,應當採取有效的幫教措施,協助
司法機關做好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第四十八條 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或者
刑罰執行完畢的未成年人,在復學、升學、就業等方面與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不得歧視。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放任未成年人
有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或者嚴重不良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
護人予訓誡,責令其嚴加管教。
第五十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違反第十九條的規定,讓不滿十六周歲
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由公安機關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予以訓
誡,責令其立即改正。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接到報告後,不及
時查處或者採取有效措施,嚴重不負責任的,予以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出版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
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
門沒收出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出
版物和違法所得,並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
責任人員處以罰款。
製作、復制宣揚淫穢內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傳播宣
揚淫穢內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誘發未成年
人違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讀物、
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訊、計算機網路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
心健康內容及其信息的,沒收讀物、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違法所得,由政府有關主
管部門處以罰款。
第五十四條 影劇院、錄像廳等各類演播場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
賭博、恐怖活動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節目的,由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播放
的音像製品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
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五條 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營業性電子游戲
場所,違反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不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標志,或者允許未
成年人進入的,由文化行政部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責令停業整頓、沒收違法所得,處
以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
行政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五十六條 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
,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提供條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
公安機關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http://www.lzsgaj.gov.cn/gaxw/zcfg/877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