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會概述
㈠ 概述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的歷史形態
從社會形態上看,依次經歷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種歷史形態版。《中權國法律思想史》這門課程的復雜性由此可見一斑。本教材把中國歷史上的法律思想分為五編,依次是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封建社會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思想、封建社會至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法律思想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時期的法律思想。這種劃分其實是能夠便於考生復習。因為每一編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習時可以分門別類的區別把握。第一編主要是神權法思想和宗法思想。這一編在本書中不屬重點。第二編比較重要,特別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在中國法律思想史這門課程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第三編自秦至唐,法律思想的軌跡是由秦的法治到漢初的黃老無為,再到漢朝中後期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相對而言,本章也不算太重要。第四編闡述宋至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法律思想,這一編屬本門課程的重點。最後一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法律思想。
㈡ 香港立法會的概述
《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條就立法會的成立及職權訂立規定。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審核及通過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監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亦獲授權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
《基本法》第四十九條及五十條訂明,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而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或按《基本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解散立法會。然而,經重選的立法會如仍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簽署公布法案,否則便須辭職。立法會獲賦予這些新權力,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能充分地互相制衡。
《基本法》亦詳述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何種程度上享有自行制定法律的自主權。根據《基本法》第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屬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但該法律的失效無追溯效力。
㈢ 衛生法學的概述
衛生法學內容主要包括:衛生法學基礎、醫療機構管理制度、執回業醫師、執業葯師、執業護士管答理法律制度、傳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職業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衛生法律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制度、公共衛生監督法律制度、葯品管理法律制度、醫院管理法律制度、醫療事故處理法律制度、血液及血液製品法律制度、母嬰保鍵法律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等。
㈣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概述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它是一門在理論上具有綜合性和探索性的課程。專學習屬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既要具備充實的法學基本理論知識,又要具備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
第二,它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和對人類行為的不斷反思,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悄然地發生改變。我國也開始逐漸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綠色GDP」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地位: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法學的一門新興邊緣性學科,也是法學的二級學科。它不僅涉及國內法、國際法以及法理學、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和刑法等法學學科,而且還涉及環境科學(生態學)、環境社會學、環境經濟學和環境倫理學等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科。但它主要還是一門具有特定內容的獨立的法學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系統概述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課程,涵蓋了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整個學科領域各主要門類或分支學科的主要內容。
㈤ 法律工作者的概述
在我國的稱謂中,法律工作者是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簡稱法律工作者。我國《民事訴訟法》和司法部於2000年頒布的司法部第60號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對法律工作者的地位作出明確規定。
2000年,司法行政機關繼續採取多種措施,提高人員整體素質。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了規范的執業資格認定和執業准入控制制度。2000年12月24日,司法部組織了首次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統一考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實施之後,2004年6月29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國務院對所屬各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由法律
、行政法規設定的行政許可項目,依法繼續實施;對法律、行政法規以外的規范性文件設定,但確需保留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規定事項的行政審批項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次修正的《民事訴訟法》第58條明確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律師一樣均可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民事訴訟。這是我國立法機關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依據。這對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調動基層法律工作者的積極性,防止不具有訴訟代理人資格的公民參與訴訟具有重大意義。法律工作者的代理不一定比律師水平差, 根據案情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才可顯示出律師以及法律工作者的水品!
㈥ 中國審判的概述
《中國審判》(刊號CN11-5414/D)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出版回社主辦的大型法答制類新聞月刊。辟有「中外審判短訊」、「案件報道」、「中外名法官」、「法院傳真」、「庭審實錄」、「判詞評說」、「訴訟人語」、「辦案手記」、「法庭透視」、「古今訟事」、「域外法制」等20多個欄目。精選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例,以紀實手法,全方位、多角度、遞進式跟蹤報道;遴選案件的庭審實錄,展現法庭的精彩雄辯;組織采訪報道焦點事件,聘請法學專家、資深法官進行深入剖析,透視法制新聞背景;開展對司法界精英人物直面訪談,揭示法律人運籌帷幄斷案與辛酸苦辣做人的新聞故事;快捷反映每月重要法治信息,及時傳遞高層法治動態;關注凡人瑣事解析百姓疑難。
㈦ 我國現行法律概述
我國基本法部門有:刑法部門、行政法部門、民法部門、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訴訟法、科教法、環境法部門、軍事法部門等。
㈧ 公司法概述
公司法概述
一、公司法的概念和性質
二、公司法的法律特徵
三、公司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西方國家公司立法的主要特點
五、我國公司立法概況
一、公司法的概念和性質
1.公司法的概念
廣義的公司法,是指有關公司規定的一切法律規范的總和,它除了單行的公司法規外還包括民法、企業法、破產法、外商投資企業法、證券法、民事訴訟法等種類法律、法規中所有涉及公司的內容的規定。
狹義的公司法,是指經國家立法機關制定並以公司法名稱命名的單項法律規范。1993年12月29日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本課程所講的公司法是針對狹義公司法而言的。
從下面兩方面理解公司法的概念:
(1)公司法調整的對象只能是公司,而不是其它企業組織形式。
(2)公司法規定了公司對內對外的法律關系。
2.公司法的性質
公司法作為法律的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一般共性,同時又具有不同於其它法律的特徵:
(1)公司法是一種企業組織法。
(2)公司法是一種活動法。
(3)公司法是一種制定法。
(4)公司法是公法化了的私法。
二、公司法的法律特徵
1、從公司法的內容上看,公司法是一種組織法與活動法相結合的法律。
2、從公司法的體例上看,公司法是一種實體法與程序法相結合的法律。
3、從公司法的規范性質上看,公司法是一種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相結合的法律。
4、從公司法所確認的各種規則看,公司法是一種具有一定國際性的國內法。
三、公司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公司法的地位
對於公司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問題,人們有著不同的認識。有的主張應看作部分;有的認為應看作是民法的特別法;還有的認為應歸屬於經濟法中企業法的一部分。我們認為,從學科體系建設出發,將公司法及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等歸類於商法學,不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公司法與民法、經濟法、刑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還與涉外經濟法、破產法、勞動法、訴訟法有密切的聯系。公司法之所以與如此眾多的法律部門密切相關,歸根到底,在於公司法自身就包括了多種法律關系,而每一種法律關系都必然涉及到相關法律部門的有關規定。總之,公司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法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須臾不可離開的法律。
2.公司法的作用
(1)公司法確定了公司的行為准則,維護了政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2)公司法確定了發起人、股東、董事、監事、經理的行為規則,保障了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a)公司法規定了發起人的責任。
b)公司法規定了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c)公司法規定了董事、經理和監事應享有的經營管理權、監督管理權,還規定了董事、經理和監事的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義務及公司各組織機構之間實施各種行為時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四、西方國家公司立法的主要特點
1.公司法逐漸形成單行法。
2.在內容上日趨統一。
3、確保了股東的權利和利益。
4、加強了對公司的保護。
5、強化了對善意第三人和社會利益的保護。
五、我國公司立法概況
1、舊中國的公司立法
2、建國初期到「文革」前的公司立法
3、改革開放後到《公司法》頒布前的公司立法
4、《公司法》頒布後的公司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