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報
Ⅰ 吳江區自開展"關愛民生法治行"活動以來,共完成多少法治惠民實事
90件。
吳江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和蘇州市關於政法工作的安排部署,通過公開徵集、群眾點題、職能部門自薦等方式科學確定各項平安法治實事工程,積極以項目化方式予以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
自2007年起,該區連續5年組織開展「法治吳江為民辦實事」活動,2012年轉型升級為「關愛民生法治行」活動,截至2014年,共計實施了90件法治實事項目。
(1)法治微報擴展閱讀:
2019年,吳江區將2015年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和「關愛民生法治行」項目有機結合為「平安法治惠民實事」,共計20個項目,從3月起全面啟動。2019年吳江區實施啟動的20個「平安法治惠民實事」活動項目分別是:
1、實施「村村通」技防工程
2、建立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
3、建立網上訴訟服務中心
4、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微調查
5、開展新市民積分管理
6、建立虛擬法治宣傳教育館
7、建立基層黨組織分類定級晉位升級制度
8、加強法治型黨組織建設
9、建立網路輿情監控大數據平台
10、助推法律服務進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11、深化校園糾紛調解工作機制
12、建設鄉鎮社會組織公益坊
13、建立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聯動機制
14、建立電梯困人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15、依法治理生態環境
16、推進三級行政(便民)服務標准化建設
17、推進系列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
18、打造十分服務
19、開設平安驛站
20、構築社會治理一體化體系
Ⅱ 急求一篇一百多字的法制微小說
□曉曉
●都是黑暗惹的禍
局長病了,症狀:
害怕黑暗!
起因是晚上看新聞,剛看到市長貪污受賄被捕,突然停電了。局長渾身發抖,從此就落下了病根。
母親說,他從小就怕黑。夫人說,不!一到晚上,他就特別興奮。好在現代社會幾乎可以做到無黑暗,局長也就無傷大雅地病著。
病最終還是不治而愈,在入獄後!
●同流不合污
對於贓款的去向問題,良知亮出了一個筆記本和一厚疊單據。經法庭驗證,均是各種捐贈善款的證據,其數目與所指控的貪污數字正好相吻合。
全場一片嘩然。
良知笑了,坦然地笑了。說,我無力打破官場的規則,我是貪官。但也是清白的官,我沒愧對良心和百姓!
●角色
市長是作家,最拿手的,是官場反腐小說和激濁揚清的雜文。
市長很受擁戴,都說,市長肯定是正直清廉的,從那些文字就能看出來。市長的政績不同凡響,升遷也很快,但從沒耽誤寫作,頗有轟動效應。
可市長還是栽了,因為腐敗。面對采訪,市長狡辯,角色不同呀。干一行,你就得進入那一行的角色。
●無奈的貪官
不貪,這官場能容得下我?
不貪,我拿什麼滿足我這個層次的生活水準?
不貪,我當這個官幹嘛?
不貪,我拿什麼做本錢升遷?
不貪,會有人相信我真心替他辦事嗎?
不貪,同樣的事,每個群眾都要辦,誰先誰後?
都不貪了,市場經濟能活躍,GDP能上升得那麼快?
●慧眼
「二諸葛」有一雙無人能及的慧眼。
站到他面前,就能知曉你的心思;掏出信封來,就能判斷出裡面有多少錢。掌握他命運的上級和有求於他的人,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但他不踏實,萬金求得佛門一簽,簽曰:
一物剋一物也!
他尋思,克自己的那物在哪兒呢?聽到法官宣判的一刻,他明白了,是無情的法!
●啥是尺度
小時候,他因舉報爸爸偷生產隊里的糧食而被唾為不孝之子;
學生時代,他因檢舉同桌考試抄襲而被孤立;
工作後,他因拒絕老鄉的通融要求而被家鄉人斥責為無情無義……
為了生存下去,他放棄一些,又迎合一些了。他如魚得水了,他光宗耀祖了,他被繩之於法了。他迷惑了:
究竟,啥是尺度?
●淵源
小時,鄰居逗他,是去割一籃草還是叫一聲爸爸換這顆糖。小眼睛一轉,爸爸輕巧出口,然後得意地享用。贏來一片聰明的贊許。
上學,學習很差,但跟老師關系不錯,成績單上的分數總不會低。人們說,這娃子將來吃得開。
就在他成為家鄉父老的驕傲時,鋃鐺入獄了,人們搖頭嘆息:
苗不正,樹哪能直啊!
Ⅲ 法制教育聽後感300字
創作思路: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正文:
近幾年來,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不斷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交通事故給學生、家庭乃之社會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絕對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當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趨勢。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繫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1、學校工作,安全為天。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維系學校的平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要上升到「三個代表」的高度來認識創建省級交通安全示範校工作。
2、明確抓「交通安全教育」、爭創交通安全示範校工作的現實意義。三年來,在教育局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校現已有學生700餘人,近500百名通生跑校,學校在近年內無法安排這些學生住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創建交通安全示範校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3、放在深化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來考慮交通安全教育。我們目前應當搞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通過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學生學到了交通安全的常識,形成了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和技能,規范了自己,影響了他人,提高了素質,從而促進了學校的其他工作。
Ⅳ 家裡的東西被親戚偷了 死不承認 報警有效嗎
報警有效。
根據刑法第264條的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佔內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容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公私財物的行為。
盜竊自己家裡或近親屬的財物,根據《解釋》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在處理時也應同在社會上作案有所區別。近親屬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盜竊近親屬的財物應包括盜竊分居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盜竊自己家裡的財物,即包括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的財物,也包括盜竊共同生活的其他非近親屬的財物。家庭成員勾結外人盜竊自己家裡的或近親屬的財物,屬於共同盜竊行為。構成盜竊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有確鑿證據證明家裡東西是被親戚偷盜,不管是否承認,雖說一般不按犯罪處理,但報警後仍然有效,主管機關可以對其進行適當處罰。
Ⅳ 最近我要寫一篇刑法的論文,題目自擬,最近有什麼熱點
刑法學畢業論文題目: 1. 論犯罪的基本特徵和本質特徵 2. 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體系性特點及其缺陷 3. 論犯罪成立要件與犯罪構成要件的異同 4. 犯罪本質特徵新說 5. 「犯罪客體不要說」之檢討——從比較法的視角考察 6. 關於犯罪客體的若干問題思考 7. 論法益侵害說與規范違反說之爭 8. 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關系的新解讀 9. 論刑法中的人身危險性 10. 試論不法侵害的認定 11. 現代刑法中報復主義殘跡的清算 12. 我國法治視野下刑罰目的的理性選擇 13. 報應主義與目的主義之對峙及調和 14. 論刑法中危害結果的概念 15. 論刑法中的行為對象 16. 試析刑法中行為對象與犯罪對象 17.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和客觀歸責論 18. 論犯罪構成的情節要求 19. 關於刑法情節顯著輕微規定的思考 20. 我國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1. 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研究 22. 論定罪情節與情節犯 23. 刑事政策視野中的情節犯研究 24. 量刑情節適用的若干問題研究 25. 論刑法適用中的隱性不平等:以劉海洋案為視角的考察 26. 罪刑法定原則與刑事司法 27. 罪行法定原則下的刑法解釋及其發展趨勢 28. 罪刑法定原則在實踐中的得與失 29. 罪刑法定原則與社會危害性的沖突 30. 善待罪刑法定原則 31. 罪刑法定與自由裁量權 32. 犯罪「故意」的學理分析 33. 從主觀要件中對「明知」的認定問題的探討 34. 明知必然發生能否放任? 35. 違法性認識在我國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36. 違法性認識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37. 復合罪過形式理論之合理性質疑 38. 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時不應考慮主觀要素 39. 論刑法適用解釋 40. 司法解釋之刑法謙抑性的背離 41. 狹義刑法解釋若干問題探析 42.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權解釋中的功能 43. 中國刑法司法解釋體制演進過程之檢視與反思 44. 論司法解釋的法律監督 45. 我國刑法立法解釋性質問題初探 46. 刑法有權解釋主體辨析 47. 間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48. 犯罪中止若干問題思考 49. 論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罰范圍 50. 論我國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51. 結果加重犯基本理論研究 52. 結果加重犯刑事責任根據及其合理性問題探討 53. 論我國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類的完善 54. 共犯的停止形態研究 55. 共同正犯的若干問題研究 56. 實行過限問題研究 57. 共謀共同正犯問題研究 58. 片面共犯若干問題思考 59. 過失共同犯罪若干問題思考 60. 共同過失與共同犯罪 61. 過失犯的構成要件構造及其適用 62. 激情犯基本理論研究 63. 過失危險犯基本問題研究 64. 中國刑法上的新類型危險犯 65. 論危險犯的危險狀態 66. 危險犯犯罪形態研究 67. 刑法中的危險及其判斷:從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區別出發 68. 數額犯中「數額」概念的展開 69. 犯罪數額研究 70. 不純正數額犯略論 71. 單位犯罪若干問題研究 72. 關於「單位累犯」問題的思考 73. 單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74. 論單位犯罪停止形態 75. 論單位犯罪主體消亡後刑事責任之承擔 76. 試論單位犯罪的主體結構——「新復合主體論」之提倡 77. 論單位實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責任 78. 單位共同犯罪的幾個疑難問題探究 79. 關於被害人承諾的若干問題思考 80. 事後承諾與阻卻犯罪成立 81. 被害人的寬恕與死刑適用 82. 被害人承諾成立要件比較研究 83. 建立「受害人諒解」相關制度的設想 84. 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及其在我國的制度構想 85. 試論刑法中的被害者過錯制度 86. 被害人有過錯的故意殺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87. 試析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立法之不足 88. 對弱勢群體中犯罪現象的觀察與思考 89. 「親親相隱」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90. 「不認為是犯罪」司法適用中的幾個問題 91. 對不能犯處罰的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 92. 論未遂犯的處罰范圍 93. 《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若干問題思考 94. 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規定 95.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96. 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淺析 97. 完善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刑事司法制度 98. 將未成年人責任規則擴大適用於青年人 99. 身份犯研究 100. 共同犯罪與構成身份新論 101. 論脅從犯不是法定的獨立共犯人 102. 吸收犯之生存空間論 103. 論想像竟合犯——兼與法條竟合犯相區別 104. 再論牽連犯 105. 我國刑法溯及力若干問題研究 106. 完善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立法的思考 107.我國刑法屬人管轄權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論海外華僑的刑法保護 108. 淺析刑法條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109. 刑法上的不作為研究 110. 不作為犯罪的行為性 111."重大"道德義務應當成為不作為犯罪作為義務的來源 112. 「見死不救」行為定性的法律分析 113. 刑法因果關系研究——兼評不作為犯的因果關系 114. 論不作為犯罪中的先行行為 115. 先行行為可以為犯罪行為 116. 法益狀態說——作為犯與不作為犯的區別標准新探 117. 論作為犯罪客體的法益及其理論問題 118. 針對中國絡犯罪之認定探討——兼評刑罰相應立法的完善 119.中國絡中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 120. 計算機犯罪之犯罪客體再研討 121. 論我國中國絡犯罪的界定:兼論我國中國絡犯罪的立法現狀 122. 論計算機中國絡犯罪 123. 試論中國絡共同犯罪 124. 關於中國絡空間中刑事管轄權的思考 125. 論「黑哨」的立法定性 126. 我國刑法中無限防衛權的再思考 127. 我國刑法未設立無限防衛:對新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定性 128. 論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 129. 論「假想防衛」 130.業務過失犯罪研究 131.依命令之職務行為正當化研究 132.論家庭暴力中的正當防衛 133. 刑法競合論 死罪、死刑與期待可能性 134. 論死刑的具體適用——兼對新舊刑法中的死刑適用作一比較 135. 論死刑罪名與死刑限制 136. 試論死刑適用應設年齡上限的合理性 137. 死刑不引渡原則探討——以中國的有關立法與實務為主要視角 138. 關於社區矯正若干問題的思考 139. 行刑社會化及其理論基礎探討 140.試論非監禁刑及其執行體制的改革 141.保安處分的理論與實踐 142.保安處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運用 143.大陸、台灣刑法中保安處分制度比較 144.大陸與台灣刑事責任年齡之比較 145.教唆犯罪的理論與實踐 146.論未遂的教唆的可罰性 147.陷害教唆若干問題研究 148.間接正犯研究 149.論轉化犯 150.我國刑法中的轉化犯及其價值趨向 151.轉化犯與結果加重犯——兼論刑訊逼供的立法完善 152.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的刑事責任 153.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困境與詮釋 154.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規范中的具體適用 155.認識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156.特別自首若干問題思考 157.對「以自首論」的理解和適用 158.餘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159.單位累犯、數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問題 160.論量刑中減輕處罰和免除處罰的適用 161. 論剝奪政治權利刑內容的改革 162.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罰 163.減刑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4.我國假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165. 論我國的緩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166. 論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167. 論我國短期自由刑的改進 168. 淺議我國刑法中的財產刑 169. 刑法中沒收財物之分類研究 170.論赦免的刑事政策意義 171.論死刑緩期執行變更為死刑立即執行若干問題探討 172.論數罪並罰的根據:兼論我國數罪並罰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173.論酌定從輕情節 174.刑法中關於保護國有資產的立法不足與完善 175.慣犯問題研究 176. 初犯的刑法學界定 177.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 178. 緊中國避險限度條件的
Ⅵ 普法知識手抄報少一點的 急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推進依法治理,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適應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適應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知識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果,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治理的自覺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總體目標,安排和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各項任務,服務經濟建設,服務改革開放,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宣傳教育內容要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宣傳教育形式要為群眾喜聞樂見。
———堅持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把握全社會對法制宣傳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內在規律,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工作形式。
———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對象和不同行業的特點,確定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研究切實可行的方法,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主要任務
(一)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和重點工作。要進一步學習宣傳憲法,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憲法意識,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學習貫徹憲法的熱潮,使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進一步學習宣傳黨和國家關於民主法制建設的理論、方針和政策,促進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進一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觀念、愛國意識和國家安全統一意識。
(二)深入學習宣傳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要著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加強契約自由、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原則和制度的宣傳教育,促進經濟主體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推進經濟平穩持續較快發展。要大力提倡和學習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事業進步。要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深入開展文化、體育及與奧林匹克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文化和體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服務。
(三)深入學習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加強安全生產、勞動和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意識。要普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培養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觀念,促進形成有利於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大力開展與城鎮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徵用和承包地流轉、國有企業改制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
(四)深入學習宣傳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圍繞群眾關切、反映強烈和社會危害嚴重的問題,深入開展以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葯品、農資等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打擊規避招標、假招標、轉包和違法分包為重點的整頓和規范建築市場的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打擊偷稅、騙稅、非法減免稅為重點的稅收征管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以整頓出版物市場、文化娛樂市場、信息網路市場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五)深入學習宣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自覺用法律規范行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辦事的社會風尚。要加強守法觀念的培養,積極開展基層民主自治觀念的宣傳教育,努力增強公民依法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要加強依法維權、依法信訪宣傳教育,引導公民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要開展治安和刑事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要加強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六)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大力開展依法治理。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工作,鼓勵公民積極參與公共管理,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全面開展依法治省(自治區、直轄市)、依法治市(地、州)、依法治縣(市、區)工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依法治理規劃,確定階段性工作計劃,明確責任,認真組織實施。要積極探索和推進地方、行業和基層依法治理的實踐形式,深入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已經順利實施了「四五」普法規劃,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知識得到較為廣泛的普及,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明顯提高;依法治理工作深入開展,各項事業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於保障「十一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特製定本規劃。
Ⅶ 關於「爭創文明」的手抄小報的內容!急用!!!!
要給分哦 1、微笑是人際交往的友好標志,文明是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素。
2、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3、禮貌和文明是和睦共處的金鑰匙。
4、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心靈
5、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動人,校園因文明而和諧生動。
6、擦去一塊污漬,凈化自己靈魂。
7、珍惜生命,關愛他人,革除陋習,從我做起。
8、「今天,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9、送人一個微笑,收獲一份友好、一份尊敬。
10、 一彎腰,拾起的是你的尊嚴,扔掉的是你的陋習。一舉手,丟下的是你的人品,拾起的是你的美德。
11、 千學萬學文明第一學,千教萬教禮貌首先教。
12、 不要讓你足跡印在牆上,那不是一種藝術,而是對藝術的褒讀。
13、 微笑是化解人際之間積怨的良葯。
14、 花草如此多嬌,何忍踏上一腳。
15、 扔出去在瞬間,受譴責是永遠。
16、 暢游文明海洋,爭做文明學生。
17、 手下留情花更艷,足下留情草更綠。
18、 讓「白色」在你眼前消失,讓「綠色」在你腳下重生,讓文明在我們校園生輝。
19、 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
20、 一聲「謝謝」分量輕,卻可溫暖他人心。
21、 文明進駐校園,歡樂永留人間。
22、 飄飛的紙片不是美麗的雪花,而是校園哭泣的淚水。
23、 多走一步路,留下一份綠色;少扔一塊垃圾,留下一份清爽。
24、 校園需要文明,就像魚兒需要水一樣。
25、 真誠待人情亦真,文明處世禮也全。
26、 「您好」是清風,拉近陌生的距離;「謝謝」是春雨,滋潤心中的感激;「對不起」是陽光,蒸發彼此的誤會。
27、 播種文明行為,收獲友好和理解;播種文明習慣,收獲美好人生。
28、 說一句「你好」,開啟溫馨的氛圍;道一聲「謝謝」,留駐交往的芬芳。
29、 不要讓你瀟灑的腳印留在無辜的牆壁上。
30、 文明處事,禮貌待人,共創和諧校園。
31、 禮行天下!
32、 崇尚科學,崇尚文明。
33、 今天我以三中為榮,明天三中以我為榮
34、 我愛我校,校如我家,校興我榮,校衰我恥。
35、 學會做人 學會求知
36、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37、 教書先教人,樹人先樹德
38、 一思我昨天做得如何?二思我今天做了什麼?三思我明天如何去做?
39、 聽,小草的歌聲里也有你的心聲。看,綻放的花顏中也有你的歡顏。
40、 鮮花爛漫處,定有文明人。
41、 花草向我致敬意,我輩更須獻愛心。
42、 你以挺拔的姿勢告訴人們:葉茂必須根深!
43、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4、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45、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
46、 要學蜜蜂共釀蜜,莫戀蝴蝶自採花。
47、 規范的管理,是嚴肅的愛。
48、 給我一分愛,還你一片綠(樹下)——初二(2)班 成琳
49、 摘時花濺淚,踏時草驚心(花圃)——初三(4)班 蔣楠
50、 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高一(1)班 王欣榮
51、 請不要讓我長流淚(水龍頭)——初二(2)班 林慧娟
52、 節約就是創造——初二(2)班 柯玲
53、 保護環境,校園因我而美麗——初二(2)班 喬艷民
54、 美麗地球是我們的家,美化環境靠大家——初二(1)班 李翰林
55、 美化綠化凈化,為你為我為大家——高一(1)班 葉俊
56、 請您近距離投籃!(垃圾箱)——初二(3)班 馮俊濤
57、 我不是多米諾骨牌(自行車棚)——初三(4)班 蔣楠
58、 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
59、 我的盛開需要你的關懷,當你伸手採摘我時,美麗已不復存在
60、 垃圾箱:「請您近距離投籃!」
61、 小草嫩又矮,請您不要踩,小草微微笑,請您繞個道!
62、 多一塊綠地,就多一份快樂!
63、 保護生態,舉手之勞。
64、 讓愛心之泉永駐心間,讓文明之花綻放校園。
65、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66、 沒有一種美德比表裡如一更重要。
67、 悠悠書香情,絲絲沁我心;漫漫學海路,步步催我行
二、標語
1、樹文明新風,建和諧校園
2、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三、宣傳牌
1、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2、文明體態:微笑、握手、鞠躬、招手、禮讓、鼓掌、起立。
3、參加升國旗儀式,衣著整潔,脫帽肅立,行隊禮或注目禮,唱國歌表情嚴肅莊重,聲音準確宏亮。
4、進入校園,衣著整潔得體,行走穩健,談吐舉止文明。
5、進校第一次見老師,鞠躬問聲好;上下課,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課上,發言先舉手;課余,進入教師辦公室,喊報告或輕敲門,經允許再進入;離校與老師同學道別。
6、對待來賓,主動問候,微笑致意,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7、對待老幼病殘,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讓先,尊重幫助殘疾人。
8、參加集會守紀肅靜,大會發言先向師長或聽眾致禮,發言結束道謝,觀看演出比賽,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Ⅷ 青少年不遵守交通規則死亡案例
案例如下:
3名中學生手拉手闖紅燈過馬路瞬間被撞飛
從1月16日下午開始,一段讓人心驚肉跳的視頻在蘇州人的微信群和QQ群里流傳。視頻中,3名行人手拉手飛跑闖紅燈過馬路,跑到路中間被一輛快速駛來的私家車撞飛。
17日,蘇州園區公安微警務發布權威消息,證實被撞的3人皆為園區某中學學生,經醫院檢查3人目前無生命危險,現2人已出院,1人留院觀察。
2017年1月17日,蘇州園區公安微警務發布關於星海街蘇綉路口交通事故的情況通報稱,2017年1月15日14時30分許,園區星海街蘇綉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機動車綠燈通過路口時與人行橫道線上3名行人相撞,3名行人不同程度受傷。
接110報警後,交警立即趕到現場處置,並配合120將傷者送醫救治。據了解,被撞3名行人均為園區某中學學生,經醫院檢查三人目前無生命危險,現兩人已出院,一人留院觀察。經現場測試,機動車駕駛人酒精測試結果正常。
目前,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正在進行中。
(8)法治微報擴展閱讀:
讓法治精神滋養青少年成長
「管它紅燈綠燈」的「中國式過馬路」讓人們在調侃之餘,又不得不深思:從小就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但為何仍要違反交通規則?法律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中國式過馬路」歸根溯源還是在於人們規則意識的淡薄和法治信仰的缺失。青少年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法治精神的種子如果不能從小在他們的心靈生根發芽,並滋養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那麼依法治國將成為一句空話。
堅持育人導向,推動從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轉變
從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轉變,首先要求回歸育人本真,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目標,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從一般普法向系統教育轉變。長期以來,囿於青少年法治教育缺乏系統設計,實踐中常常淪為階段性、走過場的普法活動。
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就是要在青少年時代對每一位社會成員開展系統的教育,發揮學校教育持續性、漸進性、專業性的優勢,引導青少年樹立規則意識、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從注重法律知識傳授向注重法治精神培育轉變。
法治教育本質上是法治信仰的通識教育、養成教育,在法律知識普及的基礎上,更要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
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僅明白法律「是什麼」,而且理解法律「為什麼」,並能用所學指導生活中「怎麼辦」。
從預防犯罪的消極守法向崇法護法的積極守法轉變。法制教育模式下,更加強調守法義務,對教育目標設定和教學環節設計,以預防犯罪及保障青少年合法權益為主。
Ⅸ 如何有效提升統計法治宣傳效果
如何有效提升統計法治宣傳效果
統計法治宣傳是提高統計工作成效、提升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保障。新常態下,面對統計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統計法治宣傳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四川省德陽市統計局為例,介紹該局在統計法治宣傳工作中的先進做法,談談如何有效提升統計法治宣傳效果。
領導重視 上下齊心 提供保障
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多次就統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明確指出加強統計法治建設、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事關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特別是2017年4月12日,國務院第168次常務會議通過《統計法實施條例》,決定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統計法治環境的巨大變化,要求統計法治宣傳應該有新的舉措。德陽市統計局黨組深刻認識到加強統計法治宣傳的重要性,召開全體職工大會,專題謀劃統計法治宣傳工作。局領導對全年的普法宣傳作了布置安排。決定建立統計宣傳中心,配備3名專職工作人員,與法規科聯合負責全市統計法治宣傳工作組織、管理,承擔全局中心工作宣傳、新聞發布會等專題宣傳的方案制定、組織實施工作,負責主流媒體宣傳平台的搭建、溝通和新聞發布等工作。在日常統計工作中,局黨組堅持做到憲法法律至上,帶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帶頭依法行政,全面推進依法統計工作。涉及統計法治宣傳工作,在人員、設備、資金、車輛上,均全力予以保障。
圍繞主題 夯實基礎 深化改革
強力推進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全省的部署安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關於深化統計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德陽的統計法治建設作出安排部署。明確將德陽市統計執法支隊更名為德陽市統計執法監督局,級別為正科級,單獨設置,增加科級領導職數和行政編制,用於開展專職統計執法監督。6縣(市、區)統計局成立獨立的統計執法監督機構,級別為副科級,新增行政編制。
全面完善統計法治相關制度。按照法治政府建設要求,建立了法律顧問制度,聘請了常年法律顧問;制定了《行政應訴工作規定》,成立了行政應訴委員會;調整了行政復議委員會,保證依法行權,行權規范;調整補充推進依法治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原來的6人擴充至12人。涉及統計法治工作的重大部署、重點任務,均通過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集體研究決定。至2017年9月,領導小組已經召開了3次專題會議,在民主基礎上,廣泛聽取意見,依法對統計法治工作的重大事項和立案查處案件作出了會議決定。
深入開展統計法治調查研究。每一季度,局領導組織相關科室負責人,深入縣(市、區)統計部門、經濟部門和報表單位開展專題調研,了解依法統計情況,宣傳統計法律法規,查找統計法治宣傳存在的問題,記錄其對統計法治宣傳的需求。與此同時,加強橫向的學習借鑒,吸取先進地區經驗。
創新思維 多管齊下 做好宣傳
統計工作涉及社會各個層面,決定了統計法治宣傳對象十分廣泛。只有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採取不同的宣傳方法,讓統計法治宣傳因人而異,形式多樣,親民近民,通俗易懂,才能達到統計法治宣傳目的,取得宣傳實效。
通過舉辦法治講座、開辦「統計課堂」、開展各類培訓進行宣傳。6月,德陽局舉辦「依法行政與行政訴訟」法治專題講座。另外,將《統計法實施條例》的學習,納入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對領導幹部的培訓與測試內容。工業、能源、投資、房地產等統計專業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均將《統計法實施條例》的學習作為首要內容,提前講、重點講、全面講。
通過聯動機制宣傳。發揮統計資源優勢,強化對主流媒體服務的主動性、針對性,優化服務,與四川日報、德陽日報等6個協作單位開展宣傳合作,構建了全面協作、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統計法治宣傳平台。堅持半年及年度舉辦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每季度舉辦新聞通氣會,不定期組織召開媒體座談會,跟蹤經濟運行熱點,以新聞專訪、專家解讀、記者提問等多種發布解讀方式,結合文字、圖案、視頻、動漫等多樣表現手法,增強效果,提升水平。
通過集中時間段,多層次、多角度宣傳。一般情況,每年統計法治宣傳活動集中在「12·4」「12·8」兩個時間節點。今年,結合《統計法實施條例》的頒布、國家統計局與省統計局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安排以及德陽法治政府建設的需要,局黨組打破常規,在給予充足經費保障的前提下,7月到9月,在德陽主流媒體和各類社交媒體開展集中的統計法治宣傳活動。還在德陽統計微博、統計內外網開辟欄目進行宣傳。與此同時,還針對年輕人群,利用時下流行的微信、QQ群、釘釘等「微平台」方式進行宣傳,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營造貫徹執行《統計法實施條例》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