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修法律和道德

思修法律和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12 06:39:27

1. 思修 從道德 法律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這是一個德治、法制的問題,中國的道德約束力量是很強大的,尤其是明朝理學內盛行以後容。我們凡事都強調以德為先就是這個道理。傳統有要繼承的就有要摒棄的,尤其是在現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的沖突在所難免,現在要做的就是探求德治和法治的最大公約數,以法為先,維護法律的權威性,以德為輔,依法治國也要突出中國特色。我是這么想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2. 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關系指的什麼是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本書

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專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屬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非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3. 思修作業: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法律和道德是既彼此聯系又有著區別的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法律和道德的聯系:版(1)法律和道德同屬權於社會規范的范疇,是一種文化形態。都意在調整也實際上能調整人們的行為。(2)從法律的淵源來看,法律最早來源於民族風俗、社會習慣和宗教教條這些道德要求,可以說法律的很大部分來源於道德的演化和升華二、法律和道德的區別:(1)法律既強調權利也強調義務,道德只強調義務,很少強調權利(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規范,是一種他律的規范;而道德是人們內心自發的、靠內心良知約束的社會規范,是一種自律的規范。

4.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4)思修法律和道德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5. 大學思修:請問道德,法律,和誠信三者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是上升到國家意志的道德
誠信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法律是道德和誠信的保障

6. 中南大學思修考試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怎麼寫啊

法律和道德是既抄彼此聯襲系又有著區別的辯證統一的關系。
一、法律和道德的聯系:(1)法律和道德同屬於社會規范的范疇,是一種文化形態。都意在調整也實際上能調整人們的行為。(2)從法律的淵源來看,法律最早來源於民族風俗、社會習慣和宗教教條這些道德要求,可以說法律的很大部分來源於道德的演化和升華
二、法律和道德的區別:(1)法律既強調權利也強調義務,道德只強調義務,很少強調權利(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規范,是一種他律的規范;而道德是人們內心自發的、靠內心良知約束的社會規范,是一種自律的規范。

7. 通過學思修了解道德與法律的相互關系

道德與法律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社回會規范答。道德與法律雖然在調節領域、調節方式、調節目標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為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務於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為社會主義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礎和價值目標;社會主義法律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8.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的作用和關系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法律包含了最低層次的道德准則版。

2、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遠超過權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對某些事情也無法約束,還是要靠道德約束,但法律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3、道德約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約束是滯後的。也就是說只要當一個人已經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而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可以使人不去作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8)思修法律和道德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的主要任務:

1、積極推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

2、貫徹落實「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

3、教育和引導高職生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認識自身、認識環境、認識時代特徵;

4、對高職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

5、提高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評價能力,培養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6、引導和幫助高職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成才觀,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信念;

7、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9.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復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制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熱點內容
201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7-02 21:25:21 瀏覽:338
勞動法關於值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7-02 21:22:15 瀏覽:498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畢業 發布:2025-07-02 21:15:28 瀏覽:711
人民法院評估拍賣 發布:2025-07-02 21:05:43 瀏覽:585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