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勇敢性

道德勇敢性

發布時間: 2021-02-12 08:03:00

① 急求那句什麼「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麼,是什麼節目裡面的,急求!

這一切的背後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出處:

出自中內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1)道德勇敢性擴展閱讀:

《道德觀察》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每天於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鍾。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② 道德有階級性嗎

我認為道德有階復級性!道制德來源於文化實踐,階級是不同利益的集團;那麼來源於不同利益集團的文化實踐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觀。例如,中國的三綱五常是封建地主階級的道德規范,與資產階級的人人平等價值道德觀嚴重沖突。當然了,道德也有它的共性。

③ 道德的本性是

。人之初性不善不惡,之後會發展成什麼樣,要看人生存的環境。人和版動物一樣是有趨性的,趨權向於自己舒服。如果沒有給人灌輸過思想道德,那人餓的時候一定會搶別人的食物,會偷,這就沒有道德而言了。但是,如果人不缺食物,他不然不會去搶,不會去偷,如此看來就是有道德。
道德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是根據地域不同,人種不同,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但是人們的道德思想總是跟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人群,那個風俗習慣有關,可見道德不是人的本性,是後天教育和學習的。

④ 道德的本性是什麼

《孟抄子》的道德本性:《孟子》當中講述了一個有關齊宣王的故事,人們過分地關注"以羊易牛"這件事,而忽視了對直接導致此事發生的"見牛"的分析,從而也就沒有認識到"見"當中所蘊含的道德本性。在孟子看來,我一旦"見到"了某物,它就已經依賴、從屬於我,我就對它的生死存亡負有了道德責任,更不忍心去加害於它。而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不道德行為的發生,恰恰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我們對一些傷害視而不見或見不到自己所加害的對象。

社會和諧的道德本性: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弄清楚和諧的本質是什麼。本文通過分析社會和諧與道德內在聯系,揭示出社會和諧的道德本性,使道德在社會和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以被重新認識。本質上,和諧社會就是一個德性社會。這種本質的認識和分析,對於構建我國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⑤ 性與道德的問題

不會原諒他

這是道德 人品的問題

只要是正常的男人或版女人都應該有正常的反應
正常的女人無法接受權
正常的男人更無法接受
從人的心理來說

不排除非常的關系 如果是這樣一定會原諒他
因為還有比性更重要的東西 吸引雙方
回答你的問題:
無法接受 一次都會讓感情受到巨大的傷害
更不要說N次 早就分手
絕不會在要他
1.首先他不是真的愛我
2.他的人品 道德極其卑劣 不值得擁有一個垃圾
3.他太臟了
4.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還值得相信嗎
5.把自己降低到畜生的行列 誰會和畜生在一起生活

經典一句話: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⑥ 道德包括哪幾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慾望部分

行動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魯莽,遲鈍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節制和自製,不道德有放縱和冷漠,病態和變態等。

二、特殊慾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節儉,不道德有揮霍,浪費和吝嗇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嚴肅和溫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談方面的道德有風趣和誠實,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誇張和刻板等。交際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謙遜,不道德有驕傲,虛榮和虛偽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愛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戀和諂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慮方面的道德有周詳和謹慎,不道德有繁瑣,沖動和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廣博,不道德有膚淺和狹隘等。

(6)道德勇敢性擴展閱讀:

道德的起源為: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所以說道德從根本上起源於慾望和理性的統一。

進一步來講,慾望是由感覺引起的,感覺又分為快樂和痛苦。快樂來源於愛好,痛苦來源於討厭。凡熱愛一事物者,該事物就能夠給他以快樂,所以愛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樂。因此,道德與快樂並非不可兼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⑦ 以道德的勇氣為題

道德的勇氣


要建立新人觀,第一必須要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Courage)。道德的勇氣是和通常所謂勇(Bravery),有區別的。通常所謂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最高的表現。
「匹夫之勇」與「好勇鬥狠」的勇,哪能相提並論?
什麼是道德的勇氣?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
第一、沖動不屬於道德的勇氣。沖動的行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時的,不是持久的。 他不曾經過周密的考慮,審慎的計劃,所以不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它的表現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與堅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堅毅愈差。細察社會運動的現象,歷歷不爽。
第二、虛矯也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虛矯的人,決不能成大事。所謂「舉趾高,心不固矣」。我們所要的不是這一套,我們所要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對事非經實在考慮以後,決不輕易接受;而一經接受,就要咬緊牙根,以全力干到底。
他所有的勇氣,都是經內心鍛煉過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舉一例來說明:
我有一次在美國費勒得菲亞(Philadelphia)城,看一出英國文學家君格瓦特爾(JohnDinkwater)的歷史名劇,叫做《林肯》(「AbrahamLincoln」),當林肯被共和黨推為候選大總統的時候,該黨代表團來見他,並且說明因為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共和黨的候選人是一定當選的。他聽到這個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應。等代表團走了以後,他又一聲不響的凝視壁上掛的一幅美國地圖,看了許久,他嚴肅地獨自跪在地圖前面祈禱。我看完以後,非常感動,回到寄住的人家來,半夜不能睡覺。心裡想假如一般中國人聽到自己當選為大總統的消息,豈不要眉飛色舞,立刻去請客開跳舞會嗎?中國名劇《牡丹亭》中,寫一位教書先生陳最良科舉中了,口裡念到「先師孔夫子,猶未見周王,老夫陳最良,得見聖天子,豈偶然哉!豈偶然哉!」於是高興得滿地打滾。但是林肯知道可以當選為大總統的時候,就感覺到國家重大的責任落在他雙肩上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樂的事。凝視國家的地圖,繼之以跪下來祈禱,這是何等相反的寫照!

道德的勇氣是要經過長期鍛煉才會養成的。但是要養成道德的勇氣,必定要有兩個先決條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體魄的雄健。就第一個條件說,一個人有無作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說看人能否擔當國家大事,就是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先認定他天性是敦厚還是涼薄,才可以判斷他能不能共患難。凡對自己的親屬都刻薄寡恩的人,是決不會對於朋友篤厚忠誠的。自然這樣的人,也決不會對於國家特別維護,特別愛戴的。所以古來許多大政治家用人的標准,是寧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鄉間的農夫,看來雖似愚笨,卻很淳樸誠懇,到患難的時候講朋友。只有那戴尖頂小帽,口齒伶俐,舉動漂亮的人,雖然一時討人歡喜,卻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別無可靠之處。就第二個條件說,則體力與膽量關系,實在密切極了。二者之間,系數極大。體力好的人不一定膽子大;體力差的人卻常常易於膽子小。一遇危難,倉皇失措,往往是體力虛弱,不能支持的結果。《左傳》形容鄭國的小駟上陣,是「張脈奮興,陰血周作,進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戰事弄糟了,用他們駕戰車上陣的國王,也就誤在這些馬的身上。馬猶如此,人豈不然。我相信膽子是可以練得大的,但是體魄是膽子的基本。擔當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嗎?
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談到如何修養道德的勇氣。修養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煉。《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對於修養工作最好的說明。從這種修養鍛煉之中,才可以養成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黃河決於側而神不驚」的從容態度。修養到了這個地步,道德的勇氣才可以說是完成。但是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從事於這種修養?
(一)知識的陶熔
真正道德的勇氣,是從知識里而產生出來的,因為經過知識的磨練而產生的道德的勇氣,才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專恃直覺的。固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這還是指本性的、直覺的方面而言。在現代人事復雜的社會里,一定要經過知識的陶熔,才能真正辨別是非,才能樹立「知識的深信」(Intellectualconviction)。知識的深信,是一切勇氣的來源。唯有經過嚴格知識的訓練的人,才能發為有系統、有計劃、有遠見的行動。他不是不知道打算盤,只是他把算盤看透了!
(二)生活的素養
僅有知識的陶熔還不夠,必須更有生活的素養。西洋哲學家把簡單的生活和高超的思想 (「Plainlivingandhighthinking」)聯在一起說,實在很有道理。沒有簡單的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上有些壞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甘心要壞的,乃是他的生活享受的標准,一時降不下來,以致心有所蔽,而行有所虧。那佔有欲(Possessiveinstinct)的作祟,更是一個重大原因。明末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有兩個大臣相約殉國。兩個人說好了,一個正要辭別回家,這位主人送客出門,客還沒有走,就問自己的傭人豬餵了沒有。那位客人聽了,就長嘆一聲,斷定他這位朋友不會殉國。他的理由是世間豈有豬都捨不得,而肯自己殉國之理?後來果然如此。中國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官死去,閻王審問他的時候說:「你太貪了,來生罰你變狗。」他求閻王道:「求閻王罰我變母狗,不要變公狗。」閻王說:「你這人真沒有出息,罰你變狗你還要變母狗,這是什麼道理?」他說:「我是讀過《禮記》的。《禮記》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所以我要變母狗。」原來他把原文的「毋苟」二字讀「母狗」,以為既可得財,又可免難。這雖是一個笑話,卻是對於「心有所蔽」而不能抑制佔有欲者一個最好形容。須知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心無所蔽,然後在最後關頭,方可發揮他的偉大。這種偉大,就是得之於平日生活修養之中的。
(三)意志的鍛煉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ofSenses),是屬於聲色香味的生
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ofwill)。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只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他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操行,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所以悠悠之口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念,而他能以最大的決心,去貫徹他的主張。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他不但「不挾長,不挾貴」,而在這個年頭,更能不挾群眾,而且也不為群眾所挾。他是堅強的,不是脆弱的。所以他的遭境愈困難,而他的精神愈奮發,意志愈堅強,體力愈充盈,生活愈緊張。凡是脆弱的人,最後都是要失敗的。辛亥革命的時候,《民立報》的一位編輯徐血兒,以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做了《七血篇》,慷慨激昂,風動一時。等到二次革命失敗,他便以為天下事不可為了,終日花天酒地,吐血而死、成為真正的「血兒」。這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修養的結果。至於曾國藩一生卻是一個堅強意志的表現。他辛辛苦苦,接連幹了幾十年,雖然最初因軍事敗衄,要自殺兩次,但是他後來知道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唯有以堅強的意志去征服困難,才有辦法,所以決不灰心,繼續幹下去,等到他做到了「忍」的功夫,他才有成就。
(四)臨危的訓練
一個偉大的領袖和他的偉大的人格,只有到臨危的時候,才容易表現出來。世界上哪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是經過多少的危險困難,不為所屈,而後能夠產生的?俗語說:「老和尚成佛,要千修百煉。」修煉的時候,是很苦的。時而水火,時而刀兵,時而美女,一件一件的來逼迫他、引誘他。要他不為所屈,不為所動,而後可以成佛。這種傳說,很可以形容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張睢陽臨刑前說:「南八,男兒死耳,不為不義屈。」這種臨危的精神,是不因為他死而毀滅的。黃黎洲先生在他的《補歷代史表序》上有一段文章說:「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雲:『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素是以不死。後修元史,不聞素有一詞之贊。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眾矣,顧獨藉一萬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這段沉痛的文字,豈僅指危素而言,也同時是為錢謙益輩而發。要知不能臨危不變的人,必定是怯者,是懦夫。只有強者才不怕危險,不但不怕危險,而且愛危險,因為在危險當中,才能完成他人格充分的發揮。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可以積極表現道德的勇氣的。十年以前,我和蔣先生閑談。我說,我們何必多提倡亡國成仁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諸位呢?蔣先生沉默了一會,他說:「文天祥不可以成敗論,其百折不回,從容就義的精神,真是偉大!」我想文天祥的人格、行為,及其留下的教訓,現在很有重新認識的必要。他最初不見用於亂世;等到大局不可收拾的時候,才帶新兵二萬入衛。元朝伯顏函相兵薄臨安,宋朝又逼他做使臣去「講解」。他以抗爭不屈而被拘留。他的隨從義士杜滸等設計使他逃出。准備在真州起兩淮之兵,又遭心懷疑貳的驕兵悍將所扼,幾乎性命不保,逃至揚州,旋逃通州,路遇伏兵,飢餓得不能走了;杜滸等募兩個樵夫,把他裝在挑土的竹籃中抬出。航海到溫州起兵,轉到汀州、漳州,經廣東梅州而進兵規復江西。漢奸吳浚來說降他,他把吳浚殺了。江西的會昌、雩都、興國、撫州、吉安和廬陵的東固鎮,都有他的戰績。他的聲勢,一度振於贛北和鄂南。兵敗了,妻子都失陷了,他又重新逃回到汀州,再在閩粵之間起兵,又由海豐、南嶺打出來,在五坡嶺被執,自殺不死,路過廬陵家鄉絕食不死;解到燕京,元人起初待以上賓之禮說降他,以丞相的地位引誘他,他總是不屈,要求元朝殺他。若是不殺他,他逃出來,還是要起兵的。元朝也為這個理由,把他殺了。他在獄中除了作《正氣歌》之外,還集杜詩二百首,這是何等的鎮靜!何等的從容!他就刑時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幾句話,不特留下千秋萬世的光芒,也是他一生修養成功的「道德的勇氣」的充分表現。他本來生活是很豪華的,經國難舉兵以後,一變其生活的故態。他的行為,有兩件特別可注意的事。第一是他常是打敗仗而決不灰心。當然他是文人,兵又是烏合之眾的義兵,打敗仗是意想得到的。但是常打勝仗,間有失敗而不灰心,還容易;常打敗仗而還不灰心,實在更困難。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第二是他常逃,他逃了好幾次;但是他逃了不是去偷生苟活。他逃了還是去舉兵抗戰的。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表現什麼一種勇氣?做事只要是對的,成敗有什麼關系?「若夫成功則天也」,是他最後引以自慰的一句話。文天祥出來太晚了!文天祥太少了!若是當時人人都能如此,元朝豈能亡宋?所以文天祥不但是志士仁人,而且是民族對外抗戰的模範人物!
必須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才能做建國開基的事業!進一步說,若是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一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⑧ 道德的特點有哪些

1、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

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動既然是一種活動,當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為了追求某種幸福。

人類的靈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個部分,即營養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和慾望的部分,心靈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與實踐和活動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目的就在於追求人類靈魂中感覺和慾望部分的幸福。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後天性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8)道德勇敢性擴展閱讀

相較於西方文化自古希臘以來把道德視為一個獨立分離的單元(哲學中的倫理學),中國古代並沒有特別把道德領域(Moral)跟非道德領域(Amoral,異於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開來(中文道與德兩字經常並用,對真善美三者亦無明顯區隔)。

兩者之間界線模糊又經常融為一體(儒家理想的天下觀即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為一例,大體上是受到陰陽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響)。

希伯來、伊斯蘭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屬於宗教,例如耶和華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學),並不是獨立的單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灣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屬於傳統習俗,亦非獨立單元。

⑨ 道德與品德的區別

道德來與品德的區別有:源

1、定義不一樣:

(1)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2)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

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

2、功能不一樣:

(1)道德的功能則分為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和導向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2)品德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3、特徵不一樣: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歷史繼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徵則是他總是揚善抑惡的,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熱點內容
201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7-02 21:25:21 瀏覽:338
勞動法關於值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7-02 21:22:15 瀏覽:498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畢業 發布:2025-07-02 21:15:28 瀏覽:711
人民法院評估拍賣 發布:2025-07-02 21:05:43 瀏覽:585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