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必須以什麼為依據

立法必須以什麼為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2-12 08:49:59

立法的基本要求

立法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那麼,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是怎麼樣的呢?現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立法原則的基本要求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二、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嗎
立法法屬於憲法性法律。
憲法性法律有三個特點: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同於憲法慣例;它規定的內容是國家根本問題,但不是根本問題的全部,只是某一個或某一方面的根本問題;最後,它的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其制定程序與憲法以外的其它法律相同,沒有特別要求。
三、什麼是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㈡ 啥叫立法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規定:「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因此我國的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任何法律、行政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國家立法的依據是:中國憲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盡管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釋等問題作了原則規定。但由於憲法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不夠具體、不夠明確,導致有些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抵觸或者法規、規章之間相互矛盾、沖突;有些法規、規章的質量不高,存在著起草和制定過程中片面強化、擴大部門的權力,為本部門、本系統帶來不應當有的審批權、發證權、收費權、處罰權;有的還超越職權,擅自解釋法律、法規,或者各搞各的規章。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也嚴重地影響了正確執法。為了提高立法質量,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制定一部《立法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制定做出統一的規定是非常必要的。

㈢ 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 A.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 B.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 C.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你的問題應該少了一項,原題應該為
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
A.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
B.立法必須以憲法為依據
C.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與及時立、改、廢相結合
D.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為標准,立足全局,統籌兼顧
答案為:ABCD

㈣ 立法必須以什麼為依據{要詳解}

但是很多參考書上給的答案是 C 憲法

《立法法》第三條檢定: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釋義】本條是關於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的規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依法治國,歸根結底就是依照憲法治國。維護法治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是立法的一條最重要的原則。
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基礎。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法的規范必須遵循的。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完整、准確的規定。黨的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憲法序言明確規定:「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的上述規定,集中表述了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也是憲法的基本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代表和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都要堅持基本路線,立法工作也必須堅持這條基本路線,這是立法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維護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立法工作要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憲法序言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最基本的結論,是億萬人民在長期斗爭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立法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特別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是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黨把自己的主張,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成法律而成為國家意志。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又領導人民遵守和執行憲法和法律。在立法工作中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必須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立法工作與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緊密地結合起來。立法法規范和健全了國家立法制度,是黨的領導、人民民主、法制建設有機結合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各個領域的變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要求立法工作適應改革的需要,以立法促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立法工作要善於總結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新鮮經驗,把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需要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法律體系。要不斷完善有關市場主體、市場行為、社會保障和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法律規范,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促進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事業全面發展的法律規范,完善促進國家政權機構轉變職能、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的法律規范。把立法工作和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緊密結合起來,就能夠有力地促進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更好地體現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作用,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釋義】本條是關於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的規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依法治國,歸根結底就是依照憲法治國。維護法治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是立法的一條最重要的原則。
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基礎。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是一切法的規范必須遵循的。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對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完整、准確的規定。黨的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憲法序言明確規定:「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的上述規定,集中表述了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也是憲法的基本原則中最核心的部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代表和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都要堅持基本路線,立法工作也必須堅持這條基本路線,這是立法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維護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立法工作要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憲法序言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最基本的結論,是億萬人民在長期斗爭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立法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特別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是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黨把自己的主張,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成法律而成為國家意志。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又領導人民遵守和執行憲法和法律。在立法工作中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必須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立法工作與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緊密地結合起來。立法法規范和健全了國家立法制度,是黨的領導、人民民主、法制建設有機結合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涉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各個領域的變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要求立法工作適應改革的需要,以立法促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立法工作要善於總結改革開放中形成的新鮮經驗,把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做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需要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法律體系。要不斷完善有關市場主體、市場行為、社會保障和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法律規范,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促進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事業全面發展的法律規范,完善促進國家政權機構轉變職能、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的法律規范。把立法工作和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決策緊密結合起來,就能夠有力地促進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更好地體現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作用,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㈤ 為什麼立法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樓主對立法的基本條件理解不清。簡單來說,立法的前提是社會某項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專,需要社會規則進屬行規范,所以立法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簡而言之,就是先要有客觀事實,後有立法。法不能脫離客觀事實而孤立存在。

-----(感謝您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被您採納,謝謝)

㈥ 依法立法的最高原則以什麼為依據,維護什麼的權威

依法立法最高的是一國家大法國家憲法為原則 以後法制的權威

㈦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遵循的原則有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

㈧ 立法原則是什麼,立法需要什麼依據

立法的原則是維護社會秩序,有法可依,立法從實踐出發

㈨ 立法的原則

2000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最終通過的<<立法法>>,在總則中明確規定的中國立法基本版原則有權四項:一是憲法原則,二是法治原則,三是民主原則,四是科學原則。

法律的生效和失效條件這個要解釋的話就長了,簡單的說全國性法律是需要全國人大和人大常委會通過,地方性法規需地方人大通過並報全國人大備案等等

逆溯型這個不知道是什麼!!!

熱點內容
201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7-02 21:25:21 瀏覽:338
勞動法關於值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7-02 21:22:15 瀏覽:498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畢業 發布:2025-07-02 21:15:28 瀏覽:711
人民法院評估拍賣 發布:2025-07-02 21:05:43 瀏覽:585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