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道德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12 09:48:13

① 大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修養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② 大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修養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今年的 思修 要書上的答案.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什麼

一本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於2006年出版後,為了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回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答,課題組分別於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對教材進行了修訂。2013年5月至7月,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體現上次修訂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果,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新進展,中宣部、教育部組織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再次對教材進行了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對教材修訂稿進行了審議指導。另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題;名詞解釋:勸導力、社會人、道德理想、人生態度、幻想。

看書。在上面答了,你一轉頭又忘記了。看書會加深印象。再說也不一定考這幾個啊。

⑤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

我思修書上的解釋: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適用上一律平等2.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3.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修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
4.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在現實的基礎上迎接挑戰。

⑥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道德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復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制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
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有一定差距。
對人群來說,終極的道德應該是沒有的,因為道德不具備法律的能力。有的話就只能是在人們的道德水平與法律結合而成為最終形態——法律。那也就不是純粹的道德了。或者是個人的堅定的道德品質,也許勉強可看作最好的陣地。

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1.法2.法系3.法的淵源

法:馬克思定義為——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內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容(或人民)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證和發展統治階級(或人民)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法系:具有共同法律傳統的若干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總稱。
法的淵源:法產生的原因或途徑。

⑨ 華師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業,名詞解釋什麼是民族精神

民族抄精神是反映在長期的歷史進程和積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系、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名詞解釋 健康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回方面的內容答: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女兒告父親保障性 發布:2025-07-02 21:35:55 瀏覽:613
收據白條有法律效力摁手印行 發布:2025-07-02 21:33:08 瀏覽:967
職業高中罰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2 21:33:04 瀏覽:713
2016年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7-02 21:25:21 瀏覽:338
勞動法關於值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7-02 21:22:15 瀏覽:498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畢業 發布:2025-07-02 21:15:28 瀏覽:711
人民法院評估拍賣 發布:2025-07-02 21:05:43 瀏覽:585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