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聖賢

道德經聖賢

發布時間: 2021-02-23 17:13:16

道德經:什麼是聖人,什麼是天道

「天道無私」-------出自法家《申子》曰:「天道無私,是以恆正;天常正,是以清明。」

「天道無版情」——權——後來人撰,不過《太上老君清靜經》中記載老子說過:「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段中提及「大道無情」

「天道無情,天道無親,天道無私。洪荒初開,天道得傳........」出自子非木的小說《極品洪荒》,非老子所言!

⑵ 《道德經》中的聖人是什麼樣子

道德經文中,聖人出現32次如下:
第一:聖人(心)清凈無為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第二:聖人愛護眾生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聖人】皆孩之。
第三:聖人有德但謙卑而不爭
【聖人】亦不傷人。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是以【聖人】披褐而懷玉。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慧不割(抱一就是不割,道之用為器就是割,能用來控制萬物,不用則任其生滅是為智慧)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第四:聖人無我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五:聖人無妄語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五:聖人即傳法也護法。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度可度者,不可度者即棄之如用過的芻狗)
第六:聖人來到人間為積累功德。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輜重即功德,輜重是行軍的保證,功德是升天的本錢)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功德就是糧食,積累功德就是提高靈魂能量)
第七:聖人好施捨而願受一切苦,忍一切辱!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⑶ 中國古代四大聖賢是哪四大

一、孫子 、老子、 鬼穀子、孔子為四大聖賢。因為宗教信仰不同,也有認為老子、孔子、孟子、王陽明;也有認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和孟子、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也有認為是老子、孔子、孟子、莊子。
二、簡介(節選):
1、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3、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人,華夏族,相傳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清溪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葯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 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⑷ 道德經裡面的「聖人」是什麼東東

確切地說,老子口中的聖人,乃是指得道的君王。

⑸ 《論語》中的聖人和《道德經》聖人的聯系與區別

《道德經》聖人
沒有特指,憨山大師《莊子內篇注》一書中寫的很明版白,老子只是以道自樂:原文「權至人、神人、聖人,只是一個聖人,不必作三樣看.此說能逍遙之聖人也.以聖人忘形絕待,超然生死,而出於萬化之上,廣大自在,以道自樂,不為物累,故獨得逍遙,非世之小知之人可知也.」

⑹ 道德經裡面的聖人是指

沒有特指,抄憨山大師《莊子內篇注》一書中寫的很明白,老子只是以道自樂:原文「至人、神人、聖人,只是一個聖人,不必作三樣看。此說能逍遙之聖人也。以聖人忘形絕待,超然生死,而出於萬化之上,廣大自在,以道自樂,不為物累,故獨得逍遙,非世之小知之人可知也。」

⑺ 國學:《道德經》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原文: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翻譯:
「聖人」不私自保留什麼,他盡全力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盡可能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法則,是利物而不害物;「聖人」的准則,是幫助別人而不和別人爭奪。
其實字面的解釋太多了,而且字面意思也是最基礎的入門,不值得推廣。
天道之中萬物各有自己的軌跡,比方說獸奔於林,鳥翔於天,魚潛於水,又好比宇宙之中行星都有自己運行的軌跡,如果運行到別人軌跡上就相撞了,在自己軌跡上就利而不害。我們也應該學習天地萬物,在自己的安心於在自己的軌跡上運行,這是為,不到別人的軌跡上去,這是不爭。

⑻ 老子的,道 德 天 地 人,仁 義 禮 君子 聖人,各是什麼,除了這些還有什麼

老子 道德經 全文
老子道德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如疵乎?

愛國治民,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

渙兮其若凌釋;

敦兮其若朴;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澹兮其若海;

泊兮若無止。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

⑼ "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幾篇 是什麼意思

第一來句句話出自道德自經第37章。第2句話出自道德經的第7章。第1句話的意思是聖人他所謂的無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能夠做到所有的事情他都能夠用一種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所謂的無為就是去掉人心之後。並不是用人心去作為,而是用道心用道心的話就是無為,然後用道心去作為就叫做無為而無所不為。所謂的人心就是有慾望,而道心是沒有慾望,當你的心不再為自己的詩意服務的時候,那麼他看事情就會非常的廣大,非常的全面應對,這就是無私,沒有自己的私慾,但是往往做出來的事情卻能夠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正因為聖人無私,所以他能夠成其私。所以最終聖人在修心的過程中,他去掉了人心的詩意人心的這些所有貪念傲慢,偏見等等,所以他是無為的,因為道心是光明,是不會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去做任何事情,但他做出來的事情卻又能夠符合天下大眾以及自己的利益。所以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所以他無私而能成其私。

⑽ 《道德經》中的神秘「聖人」是誰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個聖人,是指可以說已經可以觸動世界本源,無喜怒哀樂,超越了一切,雖然還是人,但已經脫離了人的范疇,生命也已經不再是一種制約。

熱點內容
四川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院 發布:2024-05-06 19:59:00 瀏覽:52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三章第一節 發布:2024-05-06 16:25:15 瀏覽:231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劃分為 發布:2024-05-06 15:43:17 瀏覽:820
復旦法律碩士宿舍 發布:2024-05-06 14:11:53 瀏覽:176
湖南劉程法官 發布:2024-05-06 12:22:08 瀏覽:92
會計基礎經濟法和會計實務哪個容易 發布:2024-05-06 12:21:38 瀏覽:3
法治在線寬城515殺人案 發布:2024-05-06 11:05:53 瀏覽:376
注會通過會計和經濟法可以免考初級么 發布:2024-05-06 10:08:07 瀏覽:833
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ppt 發布:2024-05-06 09:13:17 瀏覽:251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