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與英國近代經濟發展

立法與英國近代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23 22:39:13

⑴ 英國經濟法發展史,是什麼

在英國,經濟法在國際和國內領域中的發展是不同的。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際上,經濟法的概念對於英國法學家來說,它的含義是明確的。英國法學家所考慮的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和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如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4個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歐洲經濟與互助委員會(COMECON)、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和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他還要考慮的是最惠國待遇條款及其例外,優惠關稅的安排、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商務條約、進口數量限制和反傾銷稅。
國際經濟法可以界定為國際公法的一部分,調整國際商事關系。同樣與國際商事關系有關的國際貿易法不足在國際公法方面調整此項關系,而是在私法方面,如國際貨物買賣、陸上、海上和航空運輸、保險和國際銀行業務等方面,實現對國際商事關系的調整。
國內經濟法的概念
在國內,多數英國法學家否認英國存在著經濟法的概念。在這方面的立場不同於德國,因為德國完全承認對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分。可是,缺乏對經濟法的科學闡述並不意味著英國不存在此類法規,而只說明對這一概念沒有從實務和學術的角度進行闡述。
如果一定要對經濟法作出解釋,英國法學家們認為,經濟法是由國家對工商和金融事務進行干預的法規構成。從對商業所持的基本立場看,他們應該看到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區別。商法的基礎是合同上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除了對公共政策所作的最終保留外,當事人可以任意就他們之間的事務作出安排。經濟法的基本哲理是經濟的統制經濟論,即家長式統治的國家可以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當事人的自治意思。因此,經濟法應位於商法與行政法之間。它與商法分享對經濟事務的調整,與行政法分擔政府管理的職能。
從這一觀點出發,經濟法在英國還是佔有相當地位的。當然,由於國家計劃在其一貫的模式中堅持它的作用,經濟法發展的領域所反映的是向計劃性和指導性的自由市場經濟過度。經濟法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學術界對它的無條件認可並非遙遙無期。
怎樣劃分英國經濟法呢?這個題目可包括下列有關的法律中:
1 財政法規,
2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
3 物價與所得方面的法規,
4 保護消費者的法規。

1 有關財政法規方面的經濟法包括建立在以下各項法規基礎上的法律體系:
(1)1947年外匯管製法。該法及其實施細則確立了財政部對外匯的管制,旨在實施對貨幣領域的保護。
(2)1946年借貸(管理與擔保)法及其實施條例。該法授予財政部對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進行調控的權力。「本法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投資進行調控,優先保證對國傢具有重要利益的資本發展項目;同時,通過資本流動的法規,延緩從經濟高漲走向衰退的過渡。」
財政部對投資進行調控,並通過股票發行委員會行使分配發行股票的優先權。但該委員會的活動自1958年7月1日以來,在很大程度上被擱置起來。
(3)1958年頒布防止欺詐(投資)法及有關法律文件。此項重要法令頒布的目的在於保護私人投資者免遭肆無忌憚的財政上的掠奪。該法規定了證券交易人許可制度,對這些人及其交易實行嚴格管理。此外,該法還規定欺詐性地和不顧後果地從事證券交易者或非法散布財政消息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 有關保護英國經濟競爭方面的經濟法由壟斷、限制性貿易做法和企業兼並等方面的法規構成,包括:
(1)1948與1965年壟斷與兼並法;
(2)1956年限制貿易實施法;
(3)1964年轉售價格法。
關於競爭的經濟法規是英國經濟法中發展水平最高的一個分支。它代表了英國對托拉斯和卡特爾實施管理的法律。從實務工作者的觀點出發,它是一個積極發展著的法律部門,他啊司法與行政程序巧妙地結合到一起,這也是該法律部門的特點。但是,在實務工作者的領域中,它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除了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的公共利益的概念外,幾乎沒有形成學術上的概念。
3 物價與所得法規包括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及有關法律文件。
該法奠定了國家物價與所得委員會的法律框架,並規范該委員會的活動。該法第一部分規定了委員會的組成方式(第1條)和提交委員會審議的事項,包括:
「任何有關工薪或其他形式的所得,以及物價、費用或其他形式的財產或權利交易項下應支出的款項,或者任何形式的服務及包括公司紅利在內的任何財產形式的資本投資收益的問題。」(第2條)
委員會還負責對某些特定的物價與所得進行經常性的審查(第3條),並應就審議情況提出報告。這些報告也可以公布(第5條);委員會在審查物價與所得時,還應考慮到本法附件中體現的政府政策(第4條),該法第二部分包括了所謂的早期警告制度的法規,它授權國務大臣發布有關特殊物價與費用的命令;在打算提價的通知發出後30天,如果在30天內將提價事項提交委員會,則在委員會的報告公布後30天,才能對上述物價與費用實行提價(第7條);凡在此期間違反禁止提價的行為視為犯罪(第11條)。該法把早期警告制度擴大到適用於公司分配(第12條)、支付索賠及類似與就業有關的索賠(13)。該法第四部分調整目前的緊急狀態,規定自1966年8月12日起對物價與所得實行12個月的臨時限制(25—30條);並授予國務大臣發布限制物價與費用的增長(26、27)和支付增加的費用(28、29)的強制權。該部分的一個條款還允許僱主在一周前發出通知的情況下,不支付他在合同中已經答應了的增加費用(30)。這一規定受到普遍譴責,因為它規定了違反合同的法定許可權。但幸運的是,這個理由僅在有限期間內適用。第四部分的各項規定只有在社會發布命令後才能實施,並僅在1966年8月12日以後的12個月內有效(25(1))。
1966年物價與所得法的目的是:
「保證英國工業的活力,並使其產品價格具有競爭力;提高生產率和工作效力,這樣國民產值才能真正增加,並使工薪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所得的增長與生產的增長保持一致;從總體上保持物價的穩定。」
關於保護消費者的法規,有兩種形式。其中一部分是在私法方面出現的,從屬於商法,如1965年分期付款法中各項保護性規定,以及由布賴頓的科恩勛爵提出的一項私人議案—1966年貨物買賣法案。這一法案旨在實施關於保護消費者的莫羅尼報告中的一些建議,特別是減少利用豁免條款的建議。保護消費者法規的另一部分則冠以經濟法的標題(從本文使用的術語的意義上說)。這方面的著名法律就是1961年消費者保護法。
政府還打算提出更多的加強對消費者保護的措施,如議會時間允許,將提出食品標記法案。1887年至1926年的商品標志法、1938和1944年食品與葯物法,就是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的前驅,在這一重要的立法領域,還要推出新的法規。

⑵ 列舉英國在近代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

英國政體為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英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
折疊憲法
英國憲法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年、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折疊司法
英國法官一律採用任命制。大法官、法官上院議員、上訴法院法官由首相推薦,英王任命。英國沒有司法部,大法官擁有對司法人員的任免權。法官必須是「法律協會」的出庭律師,並有一定年限的司法實踐。法官一經任命,非經本人同意,一般不能被免職。最高法院法官則為終身職。地方法院法官72歲以後才可以退休。法官待遇優厚。
折疊政黨
英國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截至2014年8月,英國主要政黨有: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折疊政要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Eliz英國abeth ll)。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
首相戴維·卡梅倫。1966年10月生於倫敦,是威廉四世國王後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遠親,已婚,現有一子二女。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戴維·卡梅倫出任首相。曾於2007年12月以保守黨領袖身份訪華。2010年11月作為首相首次訪華。
2015年03月12日,英國正式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⑶ 簡述法英兩國地方政府在近現代的發展

一、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概述英國是典型的單一制分權國家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干涉地方政府的具體事務而是通過各事務部進行領導地方政府擁有較大的「地方自主權」。中央政府是全國各級地方政府的最高領導機構必須對議會負責各級地方政府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中央政府通過專門的職能部門對地方政府實施監督、控制和指導雖然中央政府在全國各地都派有行政官員和總督代表中央政府對當地實施監督和控制但各地政府一般都直接與中央各部保持聯系從而保持著較大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在英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進行監督和控制主要採取四種方式立法控制、司法控制、行政控制以及財政控制。在實際的中央與地方關系中中央和地方都擁有一定的可以相互抗衡的資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相互獨立的互不控制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討價還價、交易和協商的關系。與地方分權型的英國不同法國是單一制國家中較為典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和控制主要採取了四種方式政治監督、行政監督、財政監督和技術監督。在高度的中央集權制下中央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把地方政府的組織體制、任務和職權明確規定下來在地方政府都有中央政府的代表對地方政府進行監督和控制。法國雖然也有地方民選自治機構但權力十分有限地方行政權掌握在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員手中中央通過省長及中央各部駐地方的行政機構幾乎包攬了地方一切行政事務嚴格控制地方自治相關的活動。雖然在年通過了《權力下放法案》嘗試向地方政府分權將某些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行使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改變了法國中央集權型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權力的所有還是在中央。二、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共性與差異英法兩國同是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但是兩國在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表現形式上不盡相同英國是單一制的分權型國家法國是單一制的集權式國家因此兩國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繫上既有共性又存有差異。一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共性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形成與調整都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法律是兩國規范和協調中央和地收稿日期作者簡介程宇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級碩士研究生。羅鈞成都行政學院副教授。英法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比較分析■程宇羅鈞中山大學廣東廣州成都行政學院四川成都摘要文章通過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比較從中發現英法兩國的差異其差異存在於地方政府的自治程度、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發展路徑、控制手段、發展趨勢以及權力的分配方式等方面。關鍵詞中央與地方政府法國英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方關系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原則中央和地方明確劃分事權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還努力通過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手段來協調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和矛盾使中央和地方關系能在法律基礎上保持相對穩定防止隨意性。英國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的確定和變革完全通過法律的手段和程序進行在此過程中國會起著重要的作用。法國年憲法第條規定「地方自治的實施必須遵循法律之規定」。凡是有關地方自治原則的地方層級地方自治團體的組織以及許可權等事項均屬法律范疇的事務地方財政問題、人事問題以及中央與各級地方間事務的許可權劃分問題都要通過法律來進行規定。英法兩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是單向的制約和監督關系。在中央與地方關系中中央政府佔主導地位中央政府不同程度地運用其政治和經濟的特殊優勢影響地方政府。兩國都是通過稅收、預算撥款和審計等方式的運用有效地實現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地方政府法規的產生、官員的任命必須經過中央的批准才能合法化地方政府官員的履職要接受中央的監督。英法兩國地方政府的權力來源相同。英法兩國在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劃分上中央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地方政府的權力或自治權源自中央政府或受制於中央政府地方政權機構的組成、職權、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由中央通過法律規定地方政府的各種權力也可以由中央政府變更和終止。法國憲法規定法國是一個「單一制」的地方分權的國家地方政府所行使的權力是中央政府所讓與的權力即地方權力是中央讓與或委託的。二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差異由於歷史傳統、文化背景、政治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兩國中央和地方關系各有特色。在自治程度上存有差異。總體上來看英國地方的自治程度要比法國高英國具有「地方自治之家」的稱號。英國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的是地方自治地方政府往往能夠對地方性的事務起主導型的作用盡管現代英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但「自治」的傳統仍然發生著重要的作用。而法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以中央集權而聞名法國傳統上是中央集權的國家盡管地方自治程度有所擴大年法國通過了《權力下放法案》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仍是很嚴密的。中央與地方關系在發展路徑上存有差異。在英國議會主權原則存在於地方自治的傳統之中英國的議會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它有權授予、取消或改變地方政府的權力政府主要是通過法令、私法令、部門命令和規章、臨時命令、特別命令等授權立法形式來取得或擴大自己的職權地方在法律上是獨立的擁有法定的權力因此英國走的是通過立法調節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的道路。而在法國議會的作用較之行政的作用來說要弱得多法國是典型的行政主導制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是行政權唱主角中央政府正是通過地方行政主導制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的因此法國走的是通過行政調節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的道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在控制手段上存有差異。英國中央政府主要採取財政手段實現對地方政府的控制中央政府有權降低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監督其財政支出監督地方政府的財政實施情況。而法國是典型的行政主導制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更多地是依賴行政手段特別是人事控制的手段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不僅代表著地方政府而且還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的代表地方政府首長具有中央官員和地方官員的雙重身份。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在發展趨勢上存有差異。分權程度較高的英國不斷集權以前集權程度較高的法國不斷分權年通過了《權力下放法案》使法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系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兩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權力分配方式上存有差異。英國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主要通過議會按法律規定劃分中央政府雖然能夠變更地方政府的各種職權但必須通過議會並徵得議會同意才能實現即必須通過立法的手段。而法國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劃分主要是由中央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實現憲法和法律不對地方的權力作具體規定。三、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差異形成的原因分析英法兩國中央與地方關系存在著這樣的差異這在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英國是一個島國隔著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英國很難受到來自周邊國家的威脅可以在一個相對和平與穩定的環境當中謀求自己的發展從而也決定了英國可以採取適合自己本國情況的政治模式———地方擁有較高自治權的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來謀求自身的發展。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西、東南三面瀕臨大西洋和地中海另外三面與比利時、盧森堡、邦聯德國、瑞士、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相鄰。有三面要與鄰國接壤邊境具有高度的可滲透性這就需要全國的高度統一強大的中央集權才能維持來自外敵的威脅。並且法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國內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要克服地方分散主義和離心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的統一採用中央集權制是必要的。

⑷ 西方各國不同時期經濟立法的重點有何不同

二戰以來,隨著西方國家對經濟活動干預的加強,諸多的涉外經濟管制立法,如反托拉斯法、進出口管製法、銀行、證券以及外匯管理法等,應運而生。各國在運用這些立法調整涉外經濟關系時,不但針對發生在本國域內的行為,而且把它們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到本國域外,各國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勢必導致與其他國家立法和政策相抵觸,從而形成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沖突問題。①該問題的出現及發展,嚴重地影響了國際經濟交往的正常進行,從而引起各國學者的普遍重視。1984年國際商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名為「國內法域外適用委員會」的機構,對這一問題加以專門調查和研究。現在,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域外適用沖突問題已成為當代國際經濟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各國涉外經濟管制立法屬「公法」范疇,按照傳統的法律適用理論,「公法」僅具有域內效力,只適用於發生在本國域內的行為,在國際法上就是所謂的「屬地管轄原則」。然而,在實踐中,如果各國一味固守涉外經濟管制立法的「屬地管轄原則.
各國的國內立法

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形式主要有兩種:統一制和分流制。

1.統一制

統一制是指東道國主要採取內外一視同仁的做法,調整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既適用於國內經濟關系,又適用於涉外經濟關系。發達國家大多採取統一制,但普通法系國家和大陸法系國家各具特點。

(1)普通法系國家

在普通法系國家,傳統上調整國內外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主要是判例法,近代以來,一些調整國內外經濟關系的成文法也逐漸發展起來。

英國:1893年《貨物銷售法》是西方國家最早的貨物買賣法之一。該法是在整理編纂英國法院數百年來判例的基礎上制訂,於1894、2、20經英國議會通過施行,歷經多次修訂,現行的是1979年修訂本(還有最新的修訂)。此外,英國還頒布了《公司法》、《海上保險法》、《匯票法》、《支票法》等。

在美國,調整貨物買賣關系主要是《統一商法典》(該法典是在美國1896年《統一票據法》、1906年《統一買賣法》、1933年《統一信託收據法》等七個成文單行法規的基礎上,由美國統一州法全國委員會和美國法學會共同擬定,1958年由委員會會議通過。)此外,反托拉斯法、反傾銷法也是美國重要的涉外經濟法。

(2)大陸法系國家

在大陸法系國家,商法典一般成為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

法國商法典頒布於1807年,共608條,由於經歷了漫長歲月,已由許多新法規加以補充和修正。這些新法規大多獨立於商法典。因此,目前的商法典實際上已成為商事法律規范的通則。

德國商法典制訂於1897年,1900年1月1日生效。它規定了商人身份、商業行為、海事行為和營利性的私人公司等內容。商法典施行以來,已進行大量修訂並形成許多商事特別法規。

2.分流制

所謂分流制,是指東道國採取內外有別的做法,分別制訂不同的法律來調整國內經濟關系和涉外經濟關系。採取這種方式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其原因主要是出於維護本國經濟利益的需要或者基於經濟體制的不同,不能在經濟領域給予外國人國民待遇。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分流制,主要是經濟法,而不是民商法領域的分流。

發展中國家專門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通常也輔之以本國的民商法律。

我國的情況:

從1979年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我國十分重視涉外經濟立法工作。為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我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頒布的涉外經濟法律、法規已超過500多個。

在外國投資領域:79年7月1日頒布,7月9日生效的《合資法》(1990年4月4日;2001年3月15日修訂);83年9月20日發布《合資法實施條例》, ( 86年1月15日; 87年12月21日國務院修訂; 2001年7月22日國務院發布修改決定。)88年4月13日通過《合作法》,(2000年10月31日通過修改決定修正);95年8月7日國務院批准,9月4日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合作法實施細則》; 86年4月12日通過《外資企業法》,(2000年10月31日通過修改決定修正);90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12月12日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2001年4月12日國務院發布修改決定修訂)--取消了當地成分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出口實績要求,進一步擴大了外商投資企業的自主權);94年8月11日勞動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發布《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條例》;82年《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93年《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條例》。

在對外貿易領域:94年5月1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04年4月6日修訂《對外貿易法》;97年《反傾銷和反補貼條例》:《反傾銷條例》在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328號令公布,2002年1月1日起實施。《反補貼條例》於2001年11月26日國務院329號令公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97年條例廢止。

在涉外稅收領域:91年4 月9日《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1991年6月30日頒布其《實施細則》。

在涉外運輸方面:有1992年《海商法》。

此外,《民法通則》、《公司法》、《合同法》(1999年3月15日通過,10月1日施行;1985年3月21日通過,7月1日施行的《涉外經濟合同法》、《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等也適用於涉外經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中國涉外經濟法制。

熱點內容
道德層面 發布:2024-05-03 13:49:19 瀏覽:226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
刑事訴訟法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百度文庫 發布:2024-05-03 11:33:06 瀏覽:143
南岸區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4-05-03 11:14:36 瀏覽:63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予續簽 發布:2024-05-03 04:53:47 瀏覽:188
工勤人員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4-05-03 01:02:13 瀏覽:493
醫療損害鑒定司法鑒定 發布:2024-05-03 01:01:57 瀏覽:656
2015民法李建偉 發布:2024-05-02 23:52:47 瀏覽:592
民事訴訟法第187條和179條內容 發布:2024-05-02 23:49:30 瀏覽:843
商法得分高 發布:2024-05-02 23:33:53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