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網的核心

依法治網的核心

發布時間: 2021-11-28 02:15:02

法治的核心是

現代法治的核來心即在於良自法善治。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志,現代法治的核心即在於良法善治。正是現代法治為國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價值,提供善治的治理體系。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權的根本保障書,是依法制權之法,是公民的生活規范,依法治國無疑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政建設是檢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基本標尺。
國家治理現代化本質上是國家治理法治化。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國家治理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環節。因為現代法治的核心即在於良法善治。正是現代法治為國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價值,提供善治的治理體系。必須提高治理能力,其關鍵就是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㈡ 實施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一,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 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2017年10月18日,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㈢ 法治的核心是什麼

「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法治與人治這兩種治理社會的理念曾經在古希臘同時並存。柏拉圖曾經熱烈主張的「賢人政治」實際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人治優於法治。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是哲學家,則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稱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終究不如賢人政治好。亞里士多德在批評柏拉圖的人治論的基礎上建立起法治論。他明確指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應當說,西方社會的法治傳統發軔於亞里士多德的法治論。不過,在亞里士多德所處的奴隸社會里的法治和現代西方社會的法治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更遑論在法律面前與奴隸主平等了。根據英國法學家戴雪對於法治的經典定義,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廣泛裁量權在內的任何專制權力的至高無上的權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服從在一般法院里實施的國家一般法律;第三,權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憲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實際判決上。」顯然,這樣的法治只能是啟蒙運動以來逐漸形成的。

在法律產生之前,當然也就沒有法制,更不會有法治,調節、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治社會。只有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國家出現之後,法律才產生。但是,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與法治相結合,也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制與人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二位的,政府權威(在封建社會就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為人治理念服務的。在那裡,調節國家行為的主要是政府權威,調節民間行為的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當法制與法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種超越所有權威,包括政府權威、道德權威在內的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個人的行為准則。在那裡,政府權威源於法律權威,服從法律權威,道德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在法治社會里,法律權威源於大多數社會成員對法律的「合法性」的認同。所謂合法性,是指人們對法律或規則或制度的一種態度,是對有關規則的產生或有關規則制定者及其權威的判斷。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所說的那樣,「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義上的義務遵守法律時,人們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會不僅是法治意識與法律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往往也是與民主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㈣ 全面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

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專法律規定,通過屬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依法治國,是實行法治。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辦事,依法治理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㈤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5)依法治網的核心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

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

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㈥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㈦ 為什麼加快網路監管立法是全面落實依法治網的核心

首先,網路立法就是要破除網路成為「法外之地」的錯誤思想。中央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強調,「網路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路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虛擬與現實的辯證關系成為我國網路現代化立法思路的重要指導思想。網路空間就是連接虛擬與現實的紐帶,猶如一把雙刃劍,用的好就會把網路變成「阿里巴巴的寶庫」,用的不好就會變成「潘多拉魔盒」,反過來傷害到全體網民合法權益、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
所以,網路立法的基礎就是提升互聯網的工具性和效率性,破除互聯網的虛擬性和無序性。多年以來,網民最為頭疼的當屬電信詐騙和網路虛假宣傳,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事後責任溯源機制,犯罪分子「躲在暗處」,利用網路虛擬性來逃避法律責任。網路實名制就是將虛擬與現實結合起來的重要手段。近年以來,從國家網信辦出台的「微信十條」、「賬號十條」、「APP新政」到「直播新規」,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都將網路實名製作為依法治網的重要基礎。據悉,我國電信實名制已經基本落實,下一步就是強化網路平台的全面真實信息認證核實工作,這就為我國「十三五」網路法治化開局開了好頭。
其次,網路立法是以保障網民合法權益作為最重要的核心。互聯網時代的網民權益保護主要分為三大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網路安全。互聯網+、社交平台、大數據和移動支付等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用戶金融信息和隱私數據變的更加危險。沒有網路安全的技術發展就是與虎謀皮,缺乏完全保障的互聯網就會變成用戶權益受害的集散地。依法確保網路安全就是依法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這也是國家網信部門近年來集中立法的重要原因。特別是《網路安全法》更是將用戶安全保障放到了最高位置,從網站信息保障義務到信息泄露緊急預案,從用戶信息的自我控制權到國家監管職責都做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規定。
第二個層次是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網路消費時代的到來,讓網路消費和網路交易成為公眾的生活必備品,相應的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也就需要提升到更高的層面。為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法中,將網路交易消費形式、網路購物的無理由退貨、網站主體責任等都做出了進一步明確。2016年交通運輸部出台的網約車新政中,也將消費者安全放到了最高的保障位置。同時,我國《電子商務保護法》(草案)也已經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部旨在規范電子商務的法律,必將在未來對網路消費權益和平台消費責任認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層次是用戶知情權保護。實踐中,包括虛假網路廣告、標題黨、網路謠言、商業詆毀等大量非法信息集中涌現,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侵害用戶知情權的情況時有發生。從網路虛假廣告到網路刷信刷單,從聳人聽聞的標題黨到擾亂社會的網路謠言,這些都是嚴重侵擾用戶知情權的違法行為。針對這些違法違規亂象,以我國網信部門為代表的政府執法和立法部門,相繼出台了「互聯網廣告新規」、「網路搜索新規」等一系列保障用戶知情權的新舉措。與此同時,也相繼開展了整治虛假廣告和標題黨、打擊網路謠言、治理網路直播等專項行動,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最後,網路立法是促進我國互聯網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大量「獨角獸」公司集中涌現,市場規模和產業覆蓋不斷擴大。但是,最近幾年互聯網企業的無序競爭,與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惡意競爭多有發生。互聯網經濟也是法治經濟,脫離了法治就會變成無序競爭之地。近年來針對互聯網市場的競爭秩序,我國工信部、工商總局、網信辦等各個部門都相繼出台了保障市場競爭秩序的法律法規。目前,《中國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正在修法之中,其中的動因之一也是為更好地保證互聯網產業的競爭秩序。
總之,網路立法就是讓互聯網市場和企業做到有法可依,以秩序代替叢林法則,重申誠信規則和依法競爭,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犧牲網路安全與用戶權益作為競爭的砝碼。

㈧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麼

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依法治國雖然只有四個字,卻是版一種權治國思想體系、一種治國原則體系和一種治國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這一整套的龐大體系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就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

熱點內容
接法院傳票 發布:2025-05-25 04:10:30 瀏覽:892
動遷的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25 04:08:07 瀏覽:464
學校監護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5-25 04:02:34 瀏覽:462
美國民事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5-25 03:59:31 瀏覽:941
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5 03:49:31 瀏覽:241
對合同法49條的理解 發布:2025-05-25 03:45:18 瀏覽:292
見死不救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3:28:13 瀏覽:369
刑事訴訟法重審程序 發布:2025-05-25 03:12:27 瀏覽:470
法律咨詢步驟 發布:2025-05-25 03:06:15 瀏覽:284
刑事訴訟法3條 發布:2025-05-25 03:03:58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