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的意義

道德經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12-02 00:02:07

㈠ 《道德經》的社會意義

探討《道德經》實用價值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度的學者專家們雖然各自對《道德經》有著不同的認知,但都認為只有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經》,涵攝了宇宙、自然、社會、人生各方面,闡釋了萬物之源、治國之術、為政之道、為人之本、立世之則,通篇貫穿著「道法自然」、「大道和諧」和樸素的辯證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無窮魅力。
下午的分主題論壇分別論述了《道德經》與和諧文化、與生態環保、與現代管理、與養生保健之間的淵源。
來自安徽大學的何光輝說,當前,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實用功利主義的過度膨脹,人們往往強調工具、手段的合理性,看重的是物質利益的滿足,長遠利益受到忽視。因而,和諧文化的建設出現了不和諧因素。「人文精神」的失落也催生了普遍的「人文困惑」。「看病難、看病貴、教育亂收費、住房價格過高」都屬於「人文困惑」。
何光輝的說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均認為《道德經》可以很好的緩解此類問題。《道德經》向人們力陳過分追求「聲色貨利」所帶來的危害,此有違社會「自然、無為、樸素」的和諧發展規律,並指出,唯有「知足」,方可長久;唯有「寡慾」,方能無咎。
反對以人為中心
http://news.ifeng.com/special/tao/genzong/200704/0424_1023_108231.shtml

㈡ 道德經的意義是什麼

古代思想家、先泰時代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它所反映的認識論極具豐富的社會經驗。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我尤為喜歡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觀、社會觀和人生觀,它教我認識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難用語言來表述,它並非人們平常所說的道。「玄而又玄,眾妙之門。」「道」玄妙、深奧、高遠,空虛無形,但的確存在於廣漠的空間,它發揮的作用無窮無盡,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大道似水。」「一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江海能成為百川河流所匯聚的地方,是由於它處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涌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們看到「道」的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棄涓流;它與世無爭,淡泊功利;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充塞於浩茫天地之間,可謂「大音若希」,「大象無形」,令人敬畏。

《道德經》勸人向善,導人守信。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這是說善待別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向善;信任別人就得到誠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老子是講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們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會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還勸人拒絕世俗之喧囂,守護淡泊之美好。《道德經》中反復出現「朴」字,如「見素抱朴」、「復歸於朴」、「返樸歸真」、「敦兮其若朴」。「朴」字的概念為純真、素樸、自然。「嬰兒」一詞甚至也是「朴」之概念的解說。如:「復歸於嬰兒。」「一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一個純厚朴實、鎮定持心、內心世界豐富的人,應該以嬰孩般單純、無邪心境空明,寧靜,質朴,少私寡慾,不為功名利祿所困擾,不被寵幸、聲色所誘惑,超凡脫俗,不為物累,過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

《道德經》十二章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是以聖人為目,故去彼取此。」繽紛的色彩令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聖人但求填飽肚子而絕不追求聲色之娛,提出人應該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時下現代文明長足發展,但許多人心態扭曲,道德觀、價值觀嚴重傾斜。老子的教誨無異於一劑靈丹妙葯,有利於醫治人心浮躁、動盪不安,仍具現實教育意義。漫長的時間流逝了,而(道德經)橫跨歷史時空流傳至今,它教誨我們改變「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養心,謹慎,嚴肅,善事融和,曠達,灑脫,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張成業)
(資料來源:《老人報》)

㈢ 《道德經》對我們平常人的生活工作有什麼意義

象科學醫學者樣為人類科學出滅頂性災難,在科學不出可行性方法解決時,不得已用中醫葯學解決,等病情被中醫葯學控制後,再用科學葯就表現出科學葯的救人之功,就有吹科學醫學牛皮條件,也為事後全盤否認合格醫學的科學條件。這就是美國獸與中國公知道德經的意義。現實是不用科學葯的單中醫葯治療效果絕對優於狗屁不是中西醫結合。

㈣ 道德經人活著的意義

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有的人說是為了名,有的為了利,而有的人說不為名不為利,那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在《道德經》中曾這樣寫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也就是說水對於世間萬物都有功之臣,但是卻不爭不鬥,向低處流去,所以水性與道相同。那麼人如果不爭不鬥,像水一樣是否能夠得道呢?

顯然並不能,對於人來說,未得道之前,我們砍柴,了悟了之後,我們還是砍柴,只是知道得多了,了解多得多了,看清楚 的事情也多了,最後只剩下一份無欲無求的內心。

而這樣的人生顯然並不是大多數想要的。在余華的小說《活著》當中,我們看到了福貴在身邊的親人、朋友都一個個都死之後,他剩下了什麼?或許最後的福貴他悟了,但也沒悟。悟了說的是他看透了生死,沒悟則是指他最後與牛在耕地時,還不停地喊著已經去世的親人的名字,這是他放不下的。

而我們與福貴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因為不一樣的人生才活得精彩。人是具有劣根性的,而也正是人的劣根性造就了世上少有的聖人。如果人人最終都了悟了,那麼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或者說大家一起找個茶館,品味人生?

在老子不爭不鬥的世界觀中,並不是指真的放下,而要取之有道,要有舍才有得。當我們的眼中只有名利的時候,會失去身邊所擁有的,這是道的所在,也是道公平的所在。

正如很多人問你想要健康還是財富或是幸福,可是真正能夠三樣都得到的人少之又少,因為人是貪婪的,有一就想有二,但如果適可而止,那麼幸福就是健康、健康就是財富。

而活著的意義不在於我們應該怎樣怎樣,而是過好每一天,當然,這里並不是說「何不食肉糜。」而是在明知困難的條件,也不要沮喪,而是需要我們以同樣美好的心情過好每一天。

試想整日愁眉與整日笑容,在不能快速改變當前條件的前提下,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

㈤ 學習道德經的意義

1. 學習《道德經》的好處

1)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關鍵,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據《參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介紹,《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外被譯成文字種類最多的一本書籍),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1994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參觀福建泉洲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時指出:「要多宣傳老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要把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整理好、宣傳好。」學習《道德經》,不但可以使我們對道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有一個基本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打下基礎,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道德經》是善人的哲學,學習《道德經》可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作為一本專門提倡和指導人們修道修德,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目的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可以說是善人的哲學。它以大部分內容勸告人們要慈善儉朴、謙虛處下、忍讓不爭、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教導人們要誠實守信、和藹可親、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先人後己、舍己為人;鼓勵人們無為守靜、順其自然、清心寡慾、修道修德;告誡人們不要發動戰爭、不要干預自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積極地面對人生……《道德經》處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正確理解、真正領會,並用其來檢討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言行、增強我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那麼必將使我們的思想更為純潔、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貢獻。

3)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學習《道德經》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道德經》盡管只有短短數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宇宙起源、天體運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治國用兵、內政外交、為人處世、禍福進退、名利得失、勝敗智謀、自然規律、學習工作、仁義禮儀、修道養生等眾多方面。哲學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學,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國安邦,軍事家可以用它指揮戰爭,企業家可以用它指導經營管理,科學家可以從中尋求新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可以從中吸取精神養料……《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進而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現實力量。

㈥ 讀道德經有什麼好處

讀道德經的好處:

1、修身養性:當人遇到煩惱事,或者有什麼委屈想不通的時候,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下《道德經》,老子的智慧言語會讓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葯。

2、全身放鬆,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緊張,這里不疼那裡疼,難受得很。靜下來背誦《道德經》一段時間後,身體放鬆了,該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紅光滿面,人越活越仙見。

3、增強記憶力:搞學習的學生(其他人也是這樣),有時候記憶力不夠用,數學公式背不得,外語單詞記不清。這樣的人如果堅持背誦《道德經》,思想一靜下來,大腦清醒了,記憶力就增強。

4、提高待人接物能力: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事很繁雜,天天要與人接觸,要人家做事,別人不聽話,就與別人爭吵不休,搞得自己心亂如麻,理不出頭緒。如果靜下來背誦《道德經》,心裡就明白了遇事要處下、不爭、順其自然。

5、鍛煉大腦:在反復讀《道德經》的過程中,有一天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著要背裡面的好句子,我就是這樣。年輕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經》是很好的腦力運動,對提高記憶、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處。

(6)道德經的意義擴展閱讀: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

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㈦ 老子道德經的意義

你好,我來回答:
道可道,非常道。
註:上道為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可道為言說,乃雲生天生地生萬物的道因無形無相,如果可用言語
說出來,即不是自然不變的真道。

名可名,非常名。
註:道本無形無相故不可名,如果可以名相者,即不是自然不變的名。

無名天地之始。
註:沒有名的那個東西,是在未有天地之前就有了,所以沒有名的那個就在天地之前l。

有名萬物之母。
註:無極由無名而有名而入太極,故強名曰道,道而後德此乃有名,此即造化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註:所以人要自然無欲清靜,方能體合自然無為的妙道。

常有欲以觀其徼。
註:有欲者動也,動者要出於自然之和,方能合乎真德之竅。

此兩者。
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第一個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此第二個兩,故常
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第三個兩。

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註:那三個兩所包含之真義,名稱雖然不同其實都是同樣的玄妙。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註:無朕兆無端倪謂之玄,雲玄之至極至於不可言不可想,那個是
生生化化之原始門。

回答完畢,謝謝你的支持!

㈧ 道德經的真正含義

無為而無不為:出自《道德經》四十三章 科學與哲學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為道: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日損:一天比一天減少。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道德功,開發潛在的智慧,自我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意識完全符合客觀規律。自我意識完全符合了客觀規律,自我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 「為學」能夠直接地給人類帶來顯而易見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現代教育的內容就屬於「為學」的范疇。而老子的「為道」即道學則是現代教育還沒有真正涉及到的內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廈,又是通向智慧大廈的道路。「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從這一點來說,道學就是哲學,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傳統哲學的課題是建立在單純地對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礎上的,而不像道學是建立在默修實踐基礎上的,這是傳統哲學的最大弊端。也正是這一弊端,導致了哲學至今處於困境之中。我們知道,「道」首先是一種境界,而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進入的客觀存在的忘我的、無形的心靈的境界。要想進入這一境界,只對概念作深入細致的邏輯分析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但是要達到哲學的目的,獲得大智大慧,非得進入這一境界不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在現象世界中摸索,是不會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學只有統一到老子的道學上來,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哲學。關於智慧,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說的神其實就是人的心靈。我們注意到,在《道德經》中,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屬於自我,是顯意識、個體意識。智,知於表面現象,形成於後天。用自我之智看問題,只能是以物觀物。以物觀物則流於主觀片面;慧屬於心靈,是潛意識、集體意識。慧,明於道,形成於先天,但需要後天之智去開啟、凝聚。用心靈之慧看問題,則以道觀物。以道觀物則客觀全面。未體道之人,靈受制於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於現象,慧明於大道,只有魂與靈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說,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並非完人,那麼,道學就是指導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過渡的學問。超越自我,解放心靈,開發潛意識,使認識的主體由自我變為心靈,這就是道學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為大自然的真正強者。關於哲學的方法,傳統哲學的方法是懷疑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學的方法是「損」。損就是破除自我主觀意識,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破我執」。損是揚棄,揚棄那些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意識,使主觀反映客觀。「損之又損」,就是否定之否定。損的過程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端正意識、肯定真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因為,德是否正確,是依靠身體的健康狀況來檢驗的,如果在練功實踐過程中,身體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於出現自殺、殺人等現象,這就證明已經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損」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不過這里的認識是對自我的認識,實踐也是自我的默修實踐。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同時又是認識的客體,只有首先認識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認識世界。認識的正確與否,又必須通過默修實踐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狀況去檢驗。正確的認識對練功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否則,就會給身體帶來災難。「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直至坐入道境,獲得真正的解脫。一切學問必須一定於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學問。科學能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解決現實的諸多實際問題。哲學則必須首先給我們帶來身心健康。倘若一個哲學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頭痛感冒、大病小災的不斷,那麼,智慧也就無從說起。

㈨ 老子道德經意義是什麼

老子著書是出於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老子不是單純的版繼承我國古代大道的傳統,權而是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吸取當時最高科學成就,把它升華為一種嶄新的系統而完善的「道學」——大道科學。這是老子的偉大創造性貢獻,是中華民族以於至全人類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和完善。《道德經》是我國第一部大道科學聖典,也是我國第一部網路全書。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㈩ 《道德經》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德經這本書,只有遇上對的人,志同道合,道生一,二生三,三生萬物,得一而生

熱點內容
購房法律法規哪些書 發布:2025-05-22 13:58:09 瀏覽:682
最新交通安全法規大全 發布:2025-05-22 13:53:08 瀏覽:279
法院佟 發布:2025-05-22 13:51:24 瀏覽:35
常德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5-22 13:51:22 瀏覽:99
法院整改報告 發布:2025-05-22 13:48:05 瀏覽:572
地方法規的規范性 發布:2025-05-22 13:36:40 瀏覽:290
公安分局法律顧問述職 發布:2025-05-22 13:36:34 瀏覽:714
簡訊或微信記錄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35:06 瀏覽:526
中國勞動法最新版文件編號 發布:2025-05-22 13:10:29 瀏覽:423
簽勞動合同員工只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2 13:10:28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