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義
⑴ 開展普法教育對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何現實意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可塑性很強,從小培養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的培養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我們相信通過這次宣傳展活動一定會使我區各中小學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為依法治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⑵ 國家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更好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權利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並特別強調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2、有利於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成長狀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3、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一個孩子出了問題,受影響的不僅是孩子本身,還包括孩子的家庭乃至這個家庭的親戚朋友,孩子違法犯罪,更是直接影響家庭、社會的和諧穩定。
(2)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義擴展閱讀
修訂背景:
1、未成年人保護法從1991年頒布到現在已跨過十五個年頭,這是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十五年,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很大變化的十五年。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十分必要。
2、未成年人保護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通過修改法律來解決。比如城市流動兒童增多,農村留守兒童大量存在,要求法律給以關照;數以百萬計的孩子沉迷網路不能自拔,要求法律作出回應。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的背景、過程及重要意義
⑶ 為什麼我國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事關祖國未來和民族振興,是涉及千家萬戶的大事,也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
2、有利於更好貫徹落實黨和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方針政策,有利於回應社會關切,有利於更好滿足實踐需求。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3)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義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保護法大修:
2019年2月15日從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獲悉,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今年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大修,將為解決新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今年將重點推進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修改說明經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後,預計將提請2019年10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初次審議。
「這次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是大修改,條文增加一倍,校園欺凌等問題在其中都有反映。」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社會事務室副主任劉新華說,同時還將研究修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同步進行。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今年將抓緊形成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和修改說明,爭取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同步具備提請審議條件,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順利有效審議相關法案做好基礎准備。
同時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修改內容的協調配合,解決原有法律中存在的交叉重復、空白盲點等問題,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⑷ 依法保障公民權利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公民權利受到保護的意義(原因)有:
1.保護公民受教育的權利,有法棵保護自身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害,對未成年的生命健康進行特殊保護.
3.保護公民個人人格尊嚴不受侵害,保護公民個人隱私
4.保護公民的財產,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不受侵害.
5.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持社會治安穩定.
⑸ 未成年保護法的意義就是保護未成年人加害不給予公平待遇嗎
你好,未成年保護法的意義不是保護未成年人加害不給予公平待遇,而是為了盡量保護未成年人……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法治社會,我想在未來的時候,應該會把最惡劣的犯罪行為的最低年限下降到12歲。
⑹ 說說未成年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意義
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身心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也不足,而用於生活環境復雜,存在不少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和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面對危險時往往處於被動的地位而受到侵害的他們,必須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6)未成年人法治保障的意義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依法進行自我保護:
1、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①未成年人應自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覺抵制社會不良影響,自覺與社會各方面的保護相配合,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②面對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作為未成年人,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注意培養自己對真與假,是與非,美與丑的分析和辨別能力;其次要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積極參加種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自覺把自己置於正面教育的氛圍中,不進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不亂交朋友。
2、依法進行自我保護。
①在面臨險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冷靜、沉著、機智,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方法,以保護生命為第一原則。
②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面對不法侵害,忍讓和報復這兩個極端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可以直接與侵權者進行交涉,也可以向有關管理部門控告,還可以訴諸法律,也就是打官司。
③未成年人在進行自我保護的時候,不得以自我保護為借口,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權利和自由。
⑺ 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體現了法治的哪一要求
第五個要求。
⑻ 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目的以及意義是什麼
結合今年的未成年案件,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以及安全,國家才會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
了解國家法律都知道,除了各種耳熟能詳的法律外,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律就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而近段日子的計劃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就讓我們意識到國家對於未成年的重視,不再是以前的“大概”。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重新修改,暗示了社會對未成年人的重視,讓大家都更了解法律。
⑼ 如何加強未成年人法制 保障
通過系列活動,形成關於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的調研報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專家建議稿;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五年規劃(2013—2017年)建議稿;《兒童福利法(條例)》專家建議稿等成果。特別是對目前中國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的狀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層面進行盡可能全面、客觀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向中央提出可行的對策建議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的建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