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

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

發布時間: 2021-12-02 09:14:02

A. 古羅馬有什麼法學成就

德國著名的法學家耶林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亡,宗教隨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羅馬帝國不僅在當時成就了並遠播了古代社會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體系——羅馬法,而且,整個中世紀西歐法學智識的發端與發展就是一部羅馬法的詮釋與發展史。在古代羅馬遺留給後世的諸多遺產中,羅馬法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其影響逾千年而不衰。

以歷史的長時段鍛造羅馬法。正如羅馬城不是一天造起來的一樣,羅馬法也不是一夜之間驟成的。從公元前451年至前450年間的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的問世,到公元530年至533年完成的《國法大全》中的《優士丁尼法典》、《學說匯纂》和《法學階梯》為止,羅馬法歷經了一千餘年的發展。它從最初一種狹小和簡陋的農村共同體的法,發展成一種強大的城邦國家的法,進而發展成一種帝國的法。羅馬法的發展與完善,有賴於多項因素,撇開政治的、經濟的這些宏大的背景性的動因不論,僅就法本身來看,在一千餘年的時間跨度中,羅馬法從粗陋質朴走向精細縝密,有賴於法學家窮經皓首地著書立說,親力親為地解答、撰約、協助訴訟,條分縷析地對每一項法律規則的討論與爭鳴;有賴於裁判官通過擬制訴訟和擴用訴訟的方式,在司法實踐中擬制某種法定要素,或參照已有的法定訴訟形式,對社會中新衍生出的而立法又來不及規定專門的司法救濟手段的情況和關系,以具體、靈活、變通的做法提供司法保護,以至於裁判官法成為市民法的活的聲音;還有賴於普通社會民眾的參與與推進。可以說,羅馬法諸項法律規則的形成,發端於當事人對糾紛的提起,確定於裁判官的裁決與處理,抽象化、理論化於法學家的著述。由羅馬法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法律規則、法律制度、法律理念乃至法學傳統的形成,必須假以時日,不可能百十年間一蹴而就。在一千多年的時光流轉中,那些對日常生活的持之以恆的關注,那些對因社會變遷而引發的新問題、新挑戰的不斷的回應,那些對司法實踐的一再的審慎的反思,最終沉澱為了一種規則體系、一種邏輯體系和一種意義體系。不誇張地說,羅馬法系積千年人類生活經驗和理性智慧鍛造而成的。

以追求藝術的精細與完美之心雕琢羅馬法。古代羅馬法並不單純是法條文本、皇帝敕令或法學家的解答與著述的集合物,超乎文本和法典之上的是法的精神與法的理念,從中我們可以明白無誤地發現,羅馬人不是僅僅把法律作為經時務世的技術工具,而是將法律作為體現了一定價值觀念的藝術來對待的。公元1世紀初期的法學家P?J?塞爾蘇斯定義道:「法(ius)是善良和公正的藝術」。優士丁尼的《學說匯纂》中注稱:善良指合乎道德,公正即合乎正義。由此又引申出,「法」當是符合正義的。烏爾比安指出:法律是關於神和人的學問——是關於公正和不公正的科學;法的箴言不是別的,就是誠實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這些是古代社會對法和法學最精練的概括與說明。由此,有學者斷言:「羅馬法是歐洲文化史上最偉大的精神力量之一」(薩拜因)。

羅馬法的實踐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面,體現在流傳甚廣的諸多法律格言中。這些法律格言涉及各個方面。在法的一般理論方面的格言有:法不是針對個別人的,而是為所有人普遍創設的;法律應當能被所有人理解;通曉法律不在於了解它的文字表述,而在於掌握它的精神和實質;違反法律原則的規定不應得到因循;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法則產生於事實;對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諒的;任何人不得通過損害他人的方式為自己獲利;行使自己的權利以不損害他人權利為限等。在刑法方面的格言有:刑罰應當成為對人的改造;法律考慮激憤者,激憤者卻不考慮法律(指刑法一般對在激憤狀態中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減輕處罰);疑罪從無;任何人均無義務指控自己有罪等。在私法方面的格言有:公法不得被私人簡約變通;契約起源於意願,隨後變為必須遵守的義務;和解協議相當於已決案;不得要求任何人履行不可能的給付;不得推定任何人遺棄自己的財產物;不情願者之間締結不了婚姻等。在程序方面的格言有:訴訟只不過是通過審判獲取應得之物的權利;沒有原告就沒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動審判;審判員不得審理與己有關的案件;法官只知法,事實須證明;舉證的義務由主張者而不是否認者承擔;一目瞭然之事無須證明;單一證據不能證明,與其他證據相結合可以證明;判決應當與請求相對應;一事不再理等。我們還很難發現其他哪個民族有如此豐富的法律格言。而且,這些格言不是類似於我國古代宋、明、清時期的律學讀本或訟師秘本中的僅僅是方便記誦的法律歌謠,而是對法律規則高度濃縮化後的藝術錘煉的結晶。今天,透過這些格言,我們仍能夠領略到規則背後的信念。今天,也仍有法學家堅持這樣的見解:「在任何時代中,法的確定性都是通過如下方面得到保證:一是法律藝術,它居於統治地位;二是法學,它的任務局限於形成法的技術因素……;三是立法,它相對於法學只能居於次位,其任務是構成法的政治因素。」(�德�霍爾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

以信仰鞏固和弘揚羅馬法。在古代羅馬,指稱「法」的有兩個詞: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與習俗,它本身即含有潛在的完善性,是所有人定法Lex的正當性源泉。而lex則專指由世俗權力機構制定、認可的人定法或曰制定法。Lex的含義比ius要狹窄,Lex的中心意義是命令。西塞羅把Lex稱為「有關命令和禁止的正確理性」。五大法學家之一的莫德斯丁則說,法律(Lex)的效力在於命令、禁止、允許和懲罰。制定法(Lex)要盡可能地遵循、符合自然的固有的法與習俗(ius)。羅馬法的這一觀念我們簡言之謂「自然法觀念」。

自然法觀念為羅馬法的被信仰奠定了道德基礎。對於這一觀念,西塞羅有過美妙的闡述:

「真正的法律是與自然相一致的正確理性;它適用於所有人且不變而永恆,……對於真正的法律,其神聖性不可能被貶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廢止;我們不能通過元老院抑或公民大會的命令來驅逐它,我們無須訴諸任何人來確定和解釋它;若是真正的法,……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恆而不可改變,約束所有時代的所有民族;……對永恆的法的違反即是對人自己以及人的本性的違背,因此,誰若違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對他的行為作出的其他相應懲罰,也將受到最嚴厲的處罰。」

在此基礎上,西塞羅陳述了法律至上原則:

「環顧我們國家中的其他部分,你會發現一切都依照規則和法律的規定而運轉。」

「在一個以法律為根基的國度,棄法律於不顧的行徑將會是更大的恥辱。因為法律是維系個人在共同體中的利益的紐帶,是我們得享自由的基礎,是正義的源頭……沒有法律的國家猶如缺失頭腦的人體……執政官司掌法律之執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釋。總而言之,我們遵守法律,是因為法律賦予我們自由。」

如果說西塞羅的觀念多少還帶有某種永恆的神聖的色彩的話,那麼羅馬法中實踐性的自然法及信仰法律的例子亦俯拾可得:例如《十二表法》自從頒行後,千年間幾乎未經任何改動,也從未被宣布廢止過,它一直居於准神聖的地位;又如,羅馬最早的一些法學家,把解釋法律當作對社會公共生活的貢獻,他們公開和無償地提供法律咨詢,同時在此過程中完善自己,努力追求法律智慧與道德正義感相統一的高尚的倫理形象。直至烏爾比安時代,法學家仍把法律職業看作是獻身於人類的善好生活的神職人員的工作。

法律被信仰,在古代羅馬不僅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實踐。

B. 民法書籍推薦

一、民法史與概述

1、謝懷栻:《外國民商法精要(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2、[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上),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3、[美]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7 年版

4、[德]羅爾夫·克尼佩爾:《法律與歷史——論德國民法典的形成與變遷》,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德]霍爾斯特·海因里希·雅科布斯:《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德]維亞克爾:《近代私法史》,上海三聯書店 2006 年版

7、[美]弗里德曼:《美國法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年版

8、[美]弗里德曼:《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9、[美]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普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二、民法總則

(一)教科書

1、王利明:《民法總則》,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版

2、[德]哈里·韋斯特曼等:《德國民法基本概念(第16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德] 漢斯·布洛克斯:《德國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4、[日]山本敬三:《民法講義Ⅰ·總則》(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二)體系書

5、[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6、[德]卡爾·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7、朱慶育:《民法總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李永軍:《民法總則》,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三)專著

9、董安生:《民事法律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10、邵建東:《德國民法總則編典型判例 17 則評析》,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11、[德]維爾納·弗盧梅:《法律行為論》,法律出版社 2013 年版

12、芮沐:《民法法律行為理論之全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四)注釋書

13、石宏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人格權法與個人信息保護法

1、[日]五十嵐清:《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王澤鑒:《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3、王利明:《人格權法研究(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2 年版

4、謝遠揚:《個人信息的私法保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四、物權法

(一)教科書

1、王利明、尹飛、程嘯:《中國物權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2、崔建遠:《物權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3、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日]我妻榮:《新訂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5、[德]曼弗雷德·沃爾夫:《物權法(第 18 版)》,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二)體系書

6、[德]鮑爾、施蒂爾納:《德國物權法》(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7、王利明:《物權法研究(第四版)》(上、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8、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中、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 版

9、崔建遠:《物權:規范與學說》(上、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三)專著

10、王軼:《物權變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11、田士永:《物權行為理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程嘯:《不動產登記法研究(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即將出版)

13、尹飛:《物權法·用益物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4、崔建遠:《土地上的權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5、高聖平:《擔保法論》,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程嘯:《擔保物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四)注釋書

1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五)工具書

18、程嘯編著:《物權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五、債法總則

(一)教科書

1、張廣興:《債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2、王洪亮:《債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3、[德]羅歇爾德斯:《德國債法總論(第 7 版)》,中國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二)體系書

4、黃立:《民法債編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 年版

5、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 年版

5、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下),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6、[日]我妻榮:《新訂債權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六、合同法

(一)教科書

1、崔建遠:《合同法(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2、王利明:《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3、謝懷栻等:《合同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體系書

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三版)》(第 1、2、3、4 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依次出版

6、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7、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中卷)》(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8、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9、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上、中、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三)釋義書

10、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四)工具書

11、程嘯編著:《合同法一本通(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7 年版

七、侵權與損害賠償法

(一)教科書

1、程嘯:《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年版

2、[德]福克斯:《德國侵權法》,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德]埃爾溫·多伊奇等:《德國侵權法(第 5 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年版

(二)體系書

4、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5 年版

5、王利明、周友軍、高聖平:《中國侵權責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王澤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三)專著

7、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立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澳]彼得·凱恩:《阿蒂亞論事故、賠償及法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9、[美]彼得·凱恩:《侵權法解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10、邱聰智:《從侵權行為規則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

11、[德]克里斯蒂安·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四)釋義書

1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年版

(五)工具書

13、程嘯編著:《侵權責任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 2018 年版

八、民法方法論

(一)入門階段

1、[德]魯道夫·馮·耶林:《為權利而斗爭》,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2、[德]迪特爾·梅迪庫斯:《請求權基礎》,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3、[日]北川善太郎:《日本民法體系》,科學出版社 1995 年版

(二)初級階段

4、[德]齊佩利烏斯:《法學方法論》,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5、[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學》,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梁慧星:《民法學解釋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版

(三)高級階段

7、王利明:《法律解釋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年版

8、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9、[德]卡爾·恩吉施:《法律思維導論(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014 年版

10、[德]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2005 年版

九、法經濟學著作

1、[德]漢斯-貝恩德·舍費爾等:《民法的經濟分析》(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美]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第 6 版)》,格致出版社 2012 年版

3、[美]斯蒂文·沙維爾:《法律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 年版

4、[美]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第七版》,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版

5、[美]卡拉布雷西:《事故的成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6、[美]蘭德斯、波斯納:《侵權法的經濟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

十、民法思維與案例分析

1、王澤鑒:《民法思維》,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2、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侵權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4、國家法官學院、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法律適用方法:合同法案例分析》,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年版

C. 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主要區別

特點 內容
概說 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洲一些國家或者為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或者為統一國家的法律,法典編纂運動隨之興起。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一個典型。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
《法國民法典》 《法國民法典》是在拿破崙親自領導下完成的,他對於純粹的法律論爭極少參與,而是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生活的現實而不是法律的技術上。他堅持法典的風格對於即使如他那樣的非法律家也應當透明易懂。 《法國民法典》的體系參考的《法學階梯》的體例,但把訴訟法分離出去,開創了實體法和程序法分別立法的先河。該法典共2283條,分為三編:第一編人,第二編財產及對於所有權的各種變更,第三編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1804年生效。《法國民法典》確認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地位,貫徹了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原則。
《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從1873年開始起草,經過了23年,到1896年頒布,1900年1月1日施行。早在17世紀末期德國各邦就開始編纂法典,在法典編纂過程中民法理論水平逐步提高,至19世紀後半期最終形成了潘德克頓法學派。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民法典的另一個典型。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時,各邦早已有了各自的法律或法典,制定民法典主要是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並通過民法典統一各邦的法制,以加強帝國在政治上的統一。德國統治者不要求迅速完成民法典的制定,而要求起草者盡量細致地進行工作。
《德國民法典》是為法律家制定的,結構嚴謹,概念精確,邏輯清晰,被法制史學者稱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的集成,對20世紀一些國家的民法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德國民法典》對契約自由原則作出了一些限制,規定了一些一般條款,如「誠實信用」、「善良風俗」,法官可以根據一般條款處理法律上沒有具體規定的問題。但是,《德國民法典》沒有體現時代特色,文字艱深晦澀是其缺陷。 《德國民法典》的編纂深受羅馬法《學說匯纂》的影響。編纂技術比《法國民法典》有顯著提高。從學理上來看,《德國民法典》是潘德克頓法學的產物,該法典共2385條,分為五編:第一編總則,第二編債務關系法,第三編物權法,第四編親屬法,第五編繼承法。
【備注】潘德克頓:
法學上所說的潘德克頓,大體有3中不同的含義。
其一,是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的所以部分,即《學說匯纂》,是當時著名法學家的言論集,可以作為有效的法律淵源,但是本身不是立法的產物。一般將其稱為潘德克頓。
第二,是14世紀以後,德國法學界在繼受羅馬法後在改造「學說匯纂」的基礎上形成的德國普通法,約形成於16世紀,以當時《當代法典匯編》為達標。它在未統一的德國發揮著普通法的作用,一直到《德國民法典》頒布才逐漸式微。稱之為「潘德克頓體系」。
第三,十九世紀中期以後,在德國制定統一的民法典已經是大勢所趨,圍繞民法典的制定,出現了潘德克頓法學派(強調羅馬法是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淵源)。後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羅馬法的《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為德國民法典所最終採用。
「備注」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2637551.htm
關於「歷史法學派」,詳細內容參閱:「歷史法學派概念」
本框架內資料來源「高教紅皮書」(P4—P5)

D. 什麼叫做債權行為

債權是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於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於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司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

E. 被法制史學者稱譽為19世紀「德國法律科學的集成」的法典是什麼

1900年德國民法典

F. 哪裡能下載法學理論這類法律書籍

《古代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593.html
《法哲學原理》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5.html
《法學基礎理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6.html
經濟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7.html
《經濟法規匯編》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8.html
《法學總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19.html
《拿破崙法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33.html
《什麼是所有權》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61.html
《法哲學原理》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681.html
《論出版自由》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12.html
《論實證精神》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3.html
《保守主義》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4.html
《勞動組織》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6.html
《社會契約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67.html
《刑事法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4.html
行政法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5.html
《論法的精神》(上)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6.html
《美國刑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7.html
《美國專利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8.html
《美國憲法概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79.html
《美國與國際人權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780.html
《馬克思恩格斯政治學說研究》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3.html
《人民政協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5.html
《新集體主義:鄉村社會的再組織》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16.html
《程序民主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1820.html
《德國債法總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0.html
《國際經濟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1.html
《美國沖突法導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2.html
《美國國際民事訴訟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043.html
《商事法學 經濟法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0.html
《刑事偵查學》(第二版)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1.html
刑事偵查學課件 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3.html
《法學基礎理論和憲法學》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5.html
《最佳辯護》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6.html
《自由的魂魄所在:美國憲法與政府體制》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7.html
《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與審查要點》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8.html
重點法條釋義—物權法 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49.html
《中青年法學文庫:法律是什麼》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75.html
《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79.html
《刑法各論案例分析》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282.html
《網路法律導論》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336.html
《十九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405.html
《我的辯詞與夢想》http://www.jlshare.com/read.php?tid-6403.html

G. 急!急!論述德國法律科學《德國民法典》的影響

(一), - 4卷,總則;

(二),5 - 11卷,審判;

(三),12 - 19卷,物;

(四),20 - 27卷,買賣、利息、婚姻、監護、保佐等;

(五),28 - 36卷,遺囑、遺贈、信託;

(六),37 - 44卷,繼承、贈與、所有權、佔有的取得、訴訟等;

(七),45 - 50卷,行政法、刑法、刑事訴訟法。

後來,「潘德克頓學派」在建立其私法體系時,對「學說匯纂」的結構加以改進,把包括刑法、刑訴法和行政法在內的公法排除在外,把(三)和(四)兩個部分的次序加以顛倒,形成五個部分。

我們看到,「學說匯纂」經過這番整理,其結構和順序就和《德國民法典》的編排基本一樣了,這反映了兩者之間學術上的淵源關系。《德國民法典》稱之為「現代學說匯纂」,其言不虛也。

《德國民法典》還吸收了德國工業革命實踐的新經驗。十九世紀中期,德意志各邦訂立「關稅同盟」,形成統一大市場。以後,德國的工業革命發動,經濟開始「起飛」。半個多世紀後,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德國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強國。德國市場化工業革命豐富的實踐經驗,被吸收到《德國民法典》中,使它成為一部更加現代化的民法典,思想和學術水平大大超過了《法國民法典》。要知道,《法國民法典》公布時,法國基本還是一個農業社會,那時候,連「法人」的概念還沒有呢。

當然,民法學術精進和《德國民法典》的頒布,同時為德國工業革命提供了嚴謹周詳的產權規范,也使德國的「經濟起飛」,不僅比英、法等國更加成功,而且進行得更為井然有序。比如,德國的工業革命雖然也是私有制和市場化的,但卻沒有發生英國和法國像狄更斯的《雙城記》和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多夫》等小說里描述的那種腐敗和混亂的社會情景。

《德國民法典》對歐洲和世界民事立法的深刻影響

《德國民法典》凝結了「歷史學派」的學術成就,是「羅馬法復興運動」的又一傑出成就。它打破了《法國民法典》近一個世紀的壟斷地位,世界近代以來的民法立法,又增加了一個新的輝煌典範。此後,《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並列,成為「大陸法系」的兩大支系,這種地位維持至今仍未改變。

在德國當年編纂的包括憲法、刑法等五部法典中,《德國民法典》是最好的一部。它的編纂和實施,不僅對德國有很大的意義,在國外也引起廣泛的興趣,受到各國法學界的重視,對世界法律進步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並且為近代歐洲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立法所效仿,比如:

瑞士1912年實施的《民法典》,體例上獨具特色,開頭是一個簡短序言,然後是「人格法」、「親屬法」、「繼承法」和「物權法」,「債權法」另由「債務法典」規定。它是在總結法德兩國民法典編纂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部民法典,吸取了法國民法典的實用精神,文字通俗,法規具體;但從內容和編纂風格來看,它受德國民法典的影響較大。

奧地利《民法典》早在1811年就己頒布,但為了吸收德國民法典的某些思想,又於1914— 1946進行了修訂。

1933年的波蘭《債務法》,1946年的希臘《民法典》,1926年的土耳其《民法典》,1924—1935年的泰國《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這些國家的民法立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德國民法典》的影響。

應當指出,《德國民法典》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主要是在法律的理論和學術方面,在實際採用方面則比《法國民法典》要少,這是因為《民法典》的頒布,法國比德國早近一百年,先到為君,許多國家己經習慣了,也是由於《德國民法典》結構嚴謹、概念抽象,學習和掌握起來難度比較大。

我們還發現,以上受《德國民法典》影響的國家,並不是德國的殖民地。如果說,當年《法國民法典》的傳播,有時在有些國家,是由拿破崙的武力強加的。那麼,由於德國是個後起的殖民帝國,一次大戰後,不多的殖民地又全部丟掉了,因而沒有拿破崙用武力傳播《民法典》影響的條件。所以,《德國民法典》在世界上的影響,主要是由於它在法律方面精湛的理論和學術。一種人類文明智慧傑出成果的傳播,沒有伴隨著血與火的戰爭與征服,是令人欣慰的,這使《德國民法典》在世界的傳播,成為一種令人感到溫馨的文化現象。

從哲學的角度看,《德國民法典》作為「歷史法學派」傑出的學術成就,之所以能夠對世界不同民族產生廣泛影響並被許多國家的民事立法所效仿,說明「歷史法學派」的學術思想要旨反映的,不是薩維尼說的德國的「民族精神」,而是黑格爾講的「世界精神」。

當然在那個時代,同薩維尼一樣,黑格爾說話寫文章也不是無所顧忌的;實際上,黑格爾的所謂「世界精神」,其實指的就是「自由」。而「自由」,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法的理念」。

H. 德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法典有哪些

公元843年, 法蘭克王國分裂,東部法蘭克逐漸演變為德意志王國。公元919年, 薩克森公爵一世創立了德意志封建王朝,開始了封建德國的歷史。自公元11世紀至12世紀以後,德國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封建領地,到13世紀,境內形成全面封建割據狀態。與這種分裂割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相適應,德國在1871年統一前,始終以其法律的分散性和法律淵源的多樣性為主要特徵。中世紀德國法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

(一)14世紀以前日耳曼法佔統治地位時期
1.這一時期, 德國主要沿用由法蘭克時代的日耳曼法演變而來的地方習慣法(邦法)。13世紀時,開始編纂習慣法法典,較為著名的有:
(1)《薩克森法典》
(2)《士瓦本法典》
2.14世紀前後,隨著城市的興起,開始出現城市法,它們都比較詳細地規定了有關商品貨幣關系的法規。
(二)15世紀以後全盤繼受羅馬法時期
德國法對羅馬法的繼受早在13世紀即已開始。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興起、 羅馬法的復興和注釋法學派的影響,這種繼受日漸廣泛。1495年帝國法院正式確認羅馬法為德國民法的有效淵源,各邦法院也加以正式援引,從而導致德國法對羅馬法的全盤繼受。
15世紀末葉,涌現了許多羅馬法學家,他們特別偏重對查士丁尼《學說匯纂》的注釋與研究,並且注重創造出了一些抽象的法的概念,因而被稱為「概念法學」或「潘德克頓法學」學派,他們根據《學說匯纂》 擬定法律的編纂體系,這對後來的德國立法有很大影響。
但是,德國對羅馬法的繼受並未完全排斥固有的日耳曼法。1532年德意志帝國中央議會以帝國名義頒布了《加洛林納法典》,這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典,共179條。它無次序地列舉了犯罪和對犯罪行為的各種懲罰,以刑罰異常殘酷為特色。它被作為範本予以推行,被多數邦國長期援用,在德國封建法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它反映了德國封建後期刑法的特點。
(三)18世紀末開始的法典編纂時期
許多邦進行了法典的編纂,巴伐利亞於1751年率先編纂了刑法典,之後,又制定了訴訟法典和民法典,其他各邦紛紛仿效。其中最有影響的是1794年的《普魯士邦法》,又稱《普魯士民法典》,它以大量篇幅確認和鞏固農奴制度、貴族特權、教會干預世俗法律事務的特權等,同時又宣布所有權是人的最重要和絕對的財產權,是全部法典的基礎。在1900年被《德國民法典》取代之前,它一直施行於普魯士。

I. 求一篇外國法制史中有關德國法的五百字講稿

《德國民法典》
德國統一以前,各邦都有自己的法律,民法尤為紛繁雜亂。1874年,聯邦議會成立了11人組成的法典編纂委員會,歷經13年完成民法典的第一個草案。這個草案受到多方批評。在這種情況下,1890年聯邦議會又成立了新的法典編纂委員會,經過了5年時間制定出第二個草案。帝國國會對草案作了若干修改,於1896年7月1日通過,於1900年1月1日起正式旅行。
《德國民法典》是19世紀末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國資產階級和榮克貴族相妥協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特徵和特點:
(1) 法典適應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在貫徹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方面有 所變化。首先,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財產不受限制的原則。其次,法典肯定了資本主義「契約自由」原則,並直接保護資產階級和榮克貴族對僱傭勞動的剝削。最後,法典在民事責任方面,也確定了「過失責任」原則。
(2) 法典規定了法人制度。《德國民法典》在人法編中單獨規定了法人制度,承認法人為民事權利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這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規定法人制度的民法法典。
(3) 法典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主要表現在:第一,以大量篇幅對榮克貴族的土地所以權以及基於土地私有而產生的其他權利,如地上權、地役權等加以特別保護。第二,在親屬方面保留有中世紀家長制殘余。
(4) 法典在立法技術上,邏輯體系嚴密、概念科學、用語精確。
《德國民法典》是資產階級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頒布對統一德國法製作用巨大,並成為德國民法發展的基礎。
德國民法典是德國在統一後編纂的五部法典中最成功的一部,它以獨特的風格登上世界私法編纂的舞台,打破了法國典的產生,使大陸法系劃分為法國支系。對20世紀大陸法系而言,德國法也繼承了羅馬法,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較多固有的日耳曼法因素。《德國民法典》是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的最有影響的民法典之一,它體系完整、用語精確,既體現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民法的基本原則,又反映了壟斷時代民法的某些特徵。

熱點內容
協警考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8:33:55 瀏覽:894
河南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22 08:29:10 瀏覽:134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目錄 發布:2025-05-22 08:27:43 瀏覽:980
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 發布:2025-05-22 08:26:43 瀏覽:354
夜色鎮執法官厲害 發布:2025-05-22 08:21:45 瀏覽:301
合同法沒有支付對價 發布:2025-05-22 08:18:44 瀏覽:263
民法本質是什麼 發布:2025-05-22 08:17:33 瀏覽:963
昆明五華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22 08:11:34 瀏覽:884
2020江西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5-22 08:11:18 瀏覽:730
行政法概論單選題 發布:2025-05-22 08:11:14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