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勞動法底薪
⑴ 什麼是最低工資標准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目前我國的最低工資標准都是按地區確定的,全國沒有統一標准。根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勞動部於1993年和1994年先後頒布了《企業最低工資規定》和《勞動部關於實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的通知》,這兩個文件對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提出了具體的規定。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實行政府、工會、企業三方代表民主協商原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實行統一管理。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最低工資制度實行統一管理。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一般包括獎金和一些補助。最低工資標准每兩年或至少一年調整一次。
⑵ 勞動法賠償是按基本工資還是按底薪
基本工資。
一、基本工資與底薪的區別
基本工資是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提供勞動所應得的報酬,是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底薪則可能只是基本工資的一個基礎部分,有時可能還包含了其他津貼或補貼。因此,在計算勞動法賠償時,通常會以基本工資為基礎。
二、勞動法賠償的計算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相關法規,當勞動者因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而遭受損失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進行賠償。賠償的計算通常基於勞動者的實際損失,而實際損失往往與勞動者的基本工資緊密相關。因此,在計算賠償金額時,一般會以勞動者的基本工資作為計算依據。
三、特殊情況下的處理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勞動法賠償是按基本工資計算,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在某些行業或地區,可能存在按照底薪或其他標准計算賠償的慣例或規定。此外,如果勞動合同中有特別約定,也可能影響賠償的計算方式。因此,在具體情況下,還需要結合相關法規、行業慣例以及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來確定賠償的計算方式。
綜上所述:
勞動法賠償的計算方式通常基於勞動者的基本工資,而非底薪。基本工資作為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主要組成部分,能夠更准確地反映勞動者的實際損失。然而,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存在按照底薪或其他標准計算賠償的情況。因此,在處理勞動法賠償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相關法規、行業慣例以及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七條規定: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規定: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⑶ 勞動法底薪都是怎樣的
勞動法對於底薪的規定要求,底薪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最低工資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報國務院備案。最低工資標准指的是勞動者在正常工作時間內,用人單位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具體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的確定,是基於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和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這一標准確保了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為維護勞動者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了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這意味著所有勞動者,不論其行業、職位或工作地點,都應享有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薪酬待遇。這一制度旨在確保勞動者獲得公平、合理的報酬,防止不正當的剝削和壓榨。
總的來說,勞動法對於底薪的規定旨在保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確保他們獲得公正的薪酬。通過設定最低工資標准並進行定期調整,這一制度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水平的變化,為勞動者提供穩定、可靠的收入保障。
⑷ 工資底薪怎麼算
工資底薪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1、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2、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3、月計薪天數=(365 天104 天)/12 月-21.75 天;
4、節假口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300%;
5、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資的計算基數/21.75*200%。
底薪指每月除去獎金或績效外拿到的最基本的工資。
底薪和基本工資的主要具體為,底薪不包括加班、保險和津貼。
底薪即勞動法規定的當地最低保障工資基數。即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企業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底薪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企業通過貼補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等。
基本工資是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額的基本組成部分。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的工資標准支付,較之工資額的其他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具體來說,在企業中,基本工資是根據員工所在職位、能力、價值核定的薪資,這是員工工作穩定性的基礎,是員工安全感的保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⑸ 國家底薪規定多少
底薪,只是證明你能力的一個簡單標識,不過是一個基礎生活的保障,如下為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17全國底薪工資標准,歡迎閱讀!
最低工資標准不包括哪些
最低工資不包括加班加點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勞動者保險、福利待遇和企業通過貼補伙食、住房等支付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性收入等。
勞動者還依法享受法定休假日、帶薪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生育(產)假、節育手術假等國家規定的假期,用人單位也不能把「包吃包住」費用計入最低工資標准。
值得注意的是,勞動者追討加班工資的訴求時效為解除勞動關系後1年內;超過這一時間,則不受法律保護。
勞動者福利待遇包括哪些
在目前階段,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包括:
(1)企業對職工進行培訓的費用
(2)執行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規定而發給職工的費用和用品,以及企業自身規定的工作用品(如企業為了樹立自身形象而發給職工的工作著裝)
(3)職工所得的計劃生育補貼、生活困難補助等
(4)住房制度改革發給職工的住房補貼等
(5)企業為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6)醫療衛生費
(7)喪葬撫恤救濟金
(8)其他如探親路費、冬季取暖補貼等。
上述各項待遇均不作為最低工資的組成部分。
2015年以來,全國至少已有23個地區上調了2017年最低工資標准,今年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上海、深圳兩地最低工資水平超過2000元大關。值得注意的是,東北三省的最低工資標准已經兩年多沒有上調。
23地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貴州、江西近日宣布將於10月1日起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其中,貴州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為1600元/月,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17元/小時;江西一類區域月最低工資標准上調為153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15.3元/小時。
此外,浙江宣布將於11月1日起上調最低工資標准,其中,月最低工資標准調整為1860元、1660元、1530元、1380元四檔,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時工資標准調整為17元、15.2元、13.8元、12.5元四檔。
隨著上述三個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2017年以來,全國已有湖南、海南、西藏、廣西、天津、深圳、山東、陝西、北京、上海、廣東、甘肅、山西、四川、內蒙古、雲南、福建、河南、新疆、湖北、貴州、江西、浙江等23個地區先後宣布提高最低工資標准。
調整之後,深圳、上海兩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分別為2030元、2020元,最低工資標准超過2000元大關。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最高的依然是北京,達到18.7元。
上調地區數量已超去年
觀察可見,雖然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卻有所增加,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去年全年。人社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1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准。
除了上述調整的地區,安徽、江蘇等地均已表示下半年將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如今,2017年還剩下3個多月的時間,預計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還會增加。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地區反而增加,表明各地更加註重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收入是民生之源,上調最低工資標准有利於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進內需和消費。
東北三省已兩年多未調
根據《最低工資規定》,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准每兩年至少要調整一次。記者注意到,黑龍江、遼寧、吉林的最低工資標准均已兩年多未調整。
根據人社部數據顯示,黑龍江目前執行的仍然是2012年12月1日調整的最低工資標准,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准為1160元。遼寧、吉林上一次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均在2013年7月1日,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准分別為1300元、13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