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道德價值觀
1. 美國人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就在前不久的幾天,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一點咨詢、優酷、網易、網路等網站,責令網站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用戶賬號管理,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健康向上主流輿論環境……
動作上也是很快,依法關停了「中國第一狗仔卓偉」「長春國貿」「娛樂圈揭秘」等違規賬號。
然後我們注意到,被萬千人追捧的自媒體大咖「咪蒙」在6月6日推送了一條《嫖娼簡史》的文章,因涉及低俗和色情信息被刪除,這之前的很多相關文章點擊進去也是被刪除,咪蒙被禁言(有的說是7天,有的說是30天)。
反正6月6號禁言,還是雙擊666的。
1.
其實之前我們也有關注咪蒙的公眾號,我們不是追捧她的文章,而是學習她的營運思路。
實話實說,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特別懂得如何引爆朋友圈,如何點燃80、90青年人內心那種躁動不安,但是真正看完之後,文章都是套路,真誠的東西太少,真正能夠留給讀者的東西不多,看時一時爽。
誠如她所說的,現在人們關注最多的就是:性、金錢和暴力。
文章所謂的立場和三觀真是沒眼看,我懂了什麼叫不符合核心價值觀。
為了吸引眼球和爆款、言語粗俗、立意扭曲、迎合大眾狂歡G點,喪失最起碼的底線和原則。
我們來看看她之前的一些毒雞湯:
咪蒙粉絲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故意營造男女性別的對立)
我為什麼支持實習生休學?(迎合現在大學生躁動的心,殊不知她自己就是碩士生)
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天吶,自己為了小孩上學還在公眾號找粉絲幫忙,自己有臉說這個?)
自媒體和紙媒有著明顯的區別,自媒體是一個群體的集結點,就像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同類項才能合並。關注某一個公眾號、微博的人,都是因為性格中有相類似的特質。
咪蒙的粉絲群體絕大多數是8090群體,這樣的年輕人,遇到正能量的輸出,便會向善而行,遇到負能量的輸出,便會沾染戾氣。
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文字能夠教化人向善向上,也能讓人萬劫不復,這就是現實。
人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才會和你追求的幸福越來越近。
2.
咪蒙的故事都是不是針對某個具體人設,而是一個群體,然後在「我的閨蜜」「我閨蜜的朋友」等等一些列故事的包裝下,然後在每一次轉發中引爆一個群體,每個人都覺得這裡面說的不就是我身邊的某某某和某某嗎,讓讀者好像就是其中的聖人,不沾染任何塵埃,而周圍的人都是LOW逼,都是蠢貨。
然後讀者就會不自覺的被咪蒙調教的如夢如幻,文章看完後,那種如癮君子虛幻散開後,感覺並沒有0.5毛錢的用處,生活該是怎樣就是怎樣,你還能真正的像她說的那樣去生活,那是真正的愚蠢。
咪蒙在公號中所展現出來的自己並不是她真正的自我,看起來她就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和讀者掏心掏肺,把自己的人生經歷講的天花亂墜,這一切看起來她都是真實的,沒有一點點裝逼的成分在裡面,營造出這種真實,更加吸引了讀者覺得這就是真正的人生
殊不知,這就是在一種精心偽裝下為了「不裝」的「裝」。
你所看到的只是她設計好了需要展示給你的東西,之所以肆無忌憚、張牙舞爪那都是為了變現粉絲的智商,你不就是想看這種麻醉大腦的東西,不就是希望藉此來發泄自己對現狀的不滿嗎,咪蒙她都滿足你。
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般的鑒別能力,所以,咪蒙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每個人都應該把智商裝在腦袋裡面,而不是放在眼睛上,要明白你現在活著的人生才是真實的沒有改變過的東西。
3.
《烏合之眾》一書中有個觀點:任何時代的領袖,包括意見領袖,都是特別偏激的。所有人處在一個群體中,那麼他的個體思維將不復存在,他只會跟隨著群體的指引。
每一個自媒體當他形成一個意見領袖,他就能夠引導著他粉絲群體的思維,而一個只是尋求引爆眼球而謀取個人利益的意見領袖,那是多麼的可怕。
所以,咪蒙有個《你有沒有想過,你會平庸到死》,以一種意見領袖的人設居高臨下的告訴你,你就應該來參加她所辦的新媒體創作大賽,現金50萬(注意這里就是多次提到的「金錢誘惑」),簽約出書,出IP劇等等。
吃瓜群眾看到這個,感覺自己還真是,我好像是可以活得更牛逼些,然後就暢想著未來飄飄然起來。
咪蒙是為了真正發掘這個時代真正的寫手,真正能夠引導正能量的寫手么,真正培育那些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寫手么,按照她的一貫作風,誰指導呢。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自媒體可以通過內容創作獲得自己的收入。
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零成本的分發內容,讓是個人都認為通過那些黃段子就能來做自媒體,糟粕的東西污染著祖國的花骨朵。
所以,現在這個自媒體泛濫的時代,能夠真正保持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傳遞一種溫暖的溫度,為社會培育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
2. 美國的文化價值觀是什麼
多元文化(包括民族包容,宗教包容,人種包容,文化包容等)
公民自由(包括個人價值的實現,個人自由,多黨競選等)
限制公權力
美式價值觀的核心差不多就是這些,其它的,像愛國主義、人權、民主等,算是普世價值觀,大部分現代國家都有。
--------------
順便說一句,一個國家宣傳的價值觀,不等於這個國家真能做到,我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
美國也有愛國主義教育。民主寫在24字核心價值觀里,人權寫在我國憲法里。愛國主義不是我國獨有的,民主、人權也不是美國獨有的,這些不要搞混了。
3. 美國價值觀是什麼
美國史坦福大學國際咨詢研究所的社會學家阿諾德·米歇爾,通過大量的資料,將當代美國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歸納為九種,即:1.苟活者型;2.維持者型;3.附屬者型;4.競爭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經驗者型;8.社會意識型;9.整合型。以上九種生活方式若按群體類型劃分,則可分成四大類:需要驅動型(1.2);外向型(3.4.5.);內向型(6.7.8.);內外向聯合型(9)。
下面,簡略描述美國人的這九種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國有600萬苟活者,他們帶有極端貧困的特點,傾向於絕望、壓抑、退縮、懷疑。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不滿,並反對保守主義。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國人中,他們認為環境變化得最快。
二、維持者型:美國有1,100萬維持者,這些人具有憤怒、懷疑和反叛的傾向,被認為是不考慮事情後果而好鬥的人們。他們不象苟活者那樣已經喪失了希望,仍力圖在經濟上取得進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為貧困所迫,經常參與地下經濟活動,如走私販毒。
三、附屬者型:這是各種生活方式類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約有6,000萬人。美國的附屬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階層,是傳統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經驗的和家庭導向的、愛國的——最古老樣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群體。他們的主要驅動力是適應,而不是表現。
四、競爭者型:這些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競爭力和浮誇作風,他們努力工作,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比附屬者有著更多的慾望和要求。大約有1300萬美國人屬於此類,這是一個由已經充滿自我信心的附屬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體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群體。
五、成就者型: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在外向群體中處於登峰造極的地位。他們建立起這個「系統」,而且現在依然掌握著該系統的航向,這是一個已經建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具有天賦,努力工作,自我依賴,事業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較堅定地傾向於保守主義,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反對急劇的變革。
六、自我型:這是美國最年輕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群體(該類型人平均年齡21歲)。這些年輕的美國人(600)是在洶涌澎湃的變動中由外向型群體轉化而來的。他們發展成為具有內部導向、參與、發現、並創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標的自我型的人。願貢獻、有進取心、嚴肅、好出風頭、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這種青年的鮮明特徵。
七、經驗者型:從總體上說,他們比自我型群體中的人年齡要大,因而離開撫育他們長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體更遠。他們通過個人對問題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過享樂主義和實驗,來尋求直接的生動體驗。其數目約1,100萬。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從事高報酬的技術和專業工作,但是與成就者型不同,他們講究政治上的自由,對組織的領導者缺乏信心。
八、社會意識型:約有1,500萬人,他們關心社會問題,社會趨勢和社會事件。他們是成功的、有影響的同時是成熟的——內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綜合體,雖然這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群體,但他們卻有共同的信念,認為人類與自然和其他生物應該、而且能夠和諧共存,生活的非物質方面要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
九、整合型:並不是很多人都會對生活獲得一個真正整合的信念——這個類型大概只有300萬美國人。他們具有外向的決斷性和內向的滲透性兩種雙重特性。
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會意識型群體的雙重特質:他們是創造者、煽動者、觀察者和創作者;他們開放、自信、喜歡自我表現而且經常進行目標性預測。
以上劃分的九種生活方式群體,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種說明「我們是誰」?
的方法。它以人們的需要、抱負、內驅力和期望的差異來解釋:為什麼某些人支持某些觀點;為什麼某些人是強大的統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弱小的服從者;為什麼某些人有著數學的天賦而其他一些人則具有藝術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種生活方式群體中,你會思考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簡朴的志願是一個人對於社會的理想圖景,那麼他將過著簡朴的生活。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運用各種生活方式塑造未來是十分有效的。
4. 美國核心價值觀6個字是什麼
不是6個字,是6條。
1、今世我做主。美國人不相信天命。認為,事在人為,沒有不可能的事。認準的事,無論花多大的代價,也要把它做成。美國人最瞧不起不思進取、對前途失去信心或哀嘆「命該如此」的人。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2、求變。在美國人看來,變化是同成長、發展、改進、進步聯系在一起的。變,意味著條件的改善。今天,美國人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一是因為美國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二是因為美國人堅信,任何一個美國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責任、都應盡力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美國人不喜歡按部就班的、一成不變的或者連續穩定的、祖輩遺留下來的傳統的價值理念。
3、惜時如金。時間,對美國人來說,是最最重要的。在外國人看來,美國人似乎更在乎能否按計劃准時完成工作,而不願意把時間花費在內部的人和人關系協調上。工作計劃一旦制定,美國人就會去不折不扣地落實。在美國,遲到,哪怕只遲到10分鍾,也是十分不禮貌的。如果迫不得已要遲到,應該提前電話告知。在美國的詞語里,與時間有關的字或片語有:on(准時)、kept(趕上)、filled(安排滿的)、saved(節約)、used(用掉的)、spent(花掉的)、 wasted(浪費掉的)、lost(失去的)、gained(贏得的)、planned(計劃的)、given(給定的)、made the most of(充分利用) 、kill(虛度)等。
4、公平公正。人人生而平等,意味著生活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成功的機會。只不過,如何將理想變為現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國人即使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對美國人這種不問職位和社會地位信奉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感到不可思議。一個外國人特別是在本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美國之前,一定要有「在美國是個普通人」的心理准備。
5、張揚個性。張揚個性的價值觀起源於西方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到了21世紀的美國,這種價值觀被發展到極至。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美國人處處表現出與眾不同。他們會加入很多組織。但在一個組織中,他們也會顯示出與其它成員哪怕是一點點的差別、一點點的獨特、一點點的特別。美國人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絕對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到選舉美國總統時,他們會要麼投民主黨的票,要麼投共和黨的票。
6、自由競爭。在美國,學校和家庭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競爭意識教育,鼓勵孩子在課堂上踴躍回答問題。美國人相信,競爭能產生挑戰和壓力,只有競爭,才有最好。自由競爭促進了美國企業和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樣,也是由於自由競爭,才有了美國體育、教育和藝術的快速進步。
5. 美國人的價值觀是什麼
美國史坦福大學國際咨詢研究所的社會學家阿諾德·米歇爾,通過大量的資料,將當代美國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歸納為九種,即:1.苟活者型;2.維持者型;3.附屬者型;4.競爭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經驗者型;8.社會意識型;9.整合型。以上九種生活方式若按群體類型劃分,則可分成四大類:需要驅動型(1.2);外向型(3.4.5.);內向型(6.7.8.);內外向聯合型(9)。
下面,簡略描述美國人的這九種生活方式。
一、苟活者型:美國有600萬苟活者,他們帶有極端貧困的特點,傾向於絕望、壓抑、退縮、懷疑。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不滿,並反對保守主義。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國人中,他們認為環境變化得最快。
二、維持者型:美國有1,100萬維持者,這些人具有憤怒、懷疑和反叛的傾向,被認為是不考慮事情後果而好鬥的人們。他們不象苟活者那樣已經喪失了希望,仍力圖在經濟上取得進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為貧困所迫,經常參與地下經濟活動,如走私販毒。
三、附屬者型:這是各種生活方式類型中最大的部分,大約有6,000萬人。美國的附屬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階層,是傳統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經驗的和家庭導向的、愛國的——最古老樣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群體。他們的主要驅動力是適應,而不是表現。
四、競爭者型:這些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競爭力和浮誇作風,他們努力工作,並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比附屬者有著更多的慾望和要求。大約有1300萬美國人屬於此類,這是一個由已經充滿自我信心的附屬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體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群體。
五、成就者型: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在外向群體中處於登峰造極的地位。他們建立起這個「系統」,而且現在依然掌握著該系統的航向,這是一個已經建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具有天賦,努力工作,自我依賴,事業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較堅定地傾向於保守主義,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反對急劇的變革。
六、自我型:這是美國最年輕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群體(該類型人平均年齡21歲)。這些年輕的美國人(600)是在洶涌澎湃的變動中由外向型群體轉化而來的。他們發展成為具有內部導向、參與、發現、並創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標的自我型的人。願貢獻、有進取心、嚴肅、好出風頭、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這種青年的鮮明特徵。
七、經驗者型:從總體上說,他們比自我型群體中的人年齡要大,因而離開撫育他們長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體更遠。他們通過個人對問題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過享樂主義和實驗,來尋求直接的生動體驗。其數目約1,100萬。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從事高報酬的技術和專業工作,但是與成就者型不同,他們講究政治上的自由,對組織的領導者缺乏信心。
八、社會意識型:約有1,500萬人,他們關心社會問題,社會趨勢和社會事件。他們是成功的、有影響的同時是成熟的——內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綜合體,雖然這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群體,但他們卻有共同的信念,認為人類與自然和其他生物應該、而且能夠和諧共存,生活的非物質方面要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
九、整合型:並不是很多人都會對生活獲得一個真正整合的信念——這個類型大概只有300萬美國人。他們具有外向的決斷性和內向的滲透性兩種雙重特性。
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會意識型群體的雙重特質:他們是創造者、煽動者、觀察者和創作者;他們開放、自信、喜歡自我表現而且經常進行目標性預測。
以上劃分的九種生活方式群體,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種說明「我們是誰」?
的方法。它以人們的需要、抱負、內驅力和期望的差異來解釋:為什麼某些人支持某些觀點;為什麼某些人是強大的統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弱小的服從者;為什麼某些人有著數學的天賦而其他一些人則具有藝術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種生活方式群體中,你會思考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簡朴的志願是一個人對於社會的理想圖景,那麼他將過著簡朴的生活。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運用各種生活方式塑造未來是十分有效的
6. 美國六大價值觀
例外主義,實用主義,與生俱來,與眾不同,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樂觀主義)
7. 美國普世價值觀是什麼
普世價值,顧名思義,就是普遍適用的價值觀。它超越民族、種族、國界和信仰,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價值觀,是衡量是非善惡的最低尺度,或者說是人類道德的共同底線。具體的說,普世價值觀由三個基本要件組成:公平、正義、自由。
美國宣傳的價值觀根本不是什麼「普世價值觀」。美國的學者常常說,美國大學實行的通識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理性判斷能力,等等,給人的感覺是西方那套價值觀是最客觀、最公正的,是全世界都適合的「普世價值」。其實,美國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西方高校所宣揚的價值觀,其實質就是資本主義自由、民主、人權、博愛等價值觀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反映。這種價值觀,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貫穿於美國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局限性和面臨的困境表現得更加明顯。西方有識之士認為,金融危機背後的價值根源就是個人主義。所以,不要為西方價值觀光鮮的外表所迷惑,要揭露其實質,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和批駁。
8. 什麼是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在當今中國,西方價值觀念主要是指來自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思潮,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宣揚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公民社會、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政治思潮及其宣揚的西方政治價值觀,而並不包括那些正確的西方社會科學知識。
(8)美國道德價值觀擴展閱讀:
核心價值觀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1、它是判斷善惡的標准;
2、核心價值觀是這個群體對事業和目標的認同,尤其是認同企業的追求和願景;
3、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對目標的追求;
4、形成一種共同的境界。
9. 美國和西方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觀是什麼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建議你讀讀《美國獨立宣言》,很經典地詮釋了這些價值觀。
10. 什麼是美國價值觀什麼是中國價值觀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能解釋:
中國老太太攢了一輩子錢,到老了買了一套房子,沒享受幾年去世了。
美國老太太貸款買了一套房子,享受了一輩子,到老了也還清貸款了。
這就是美國和中國不同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