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道德教育內容
1. 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從小養成了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理,不僅社會觀念淡薄,是非觀念差,連起碼的家庭觀念也極淡薄。
而小學生又是一個特殊年齡群體,如沒有感性的材料,只是片面地說教,小學生無法接受或接受困難,那麼就需要教師挖掘教育素材,使思想品德教育生動形象,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1、使小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培養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從小開始經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小學生從小不罵人,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別人講話少插話,不打斷別人說話;要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等。
2、培養小學生勤勞,艱苦樸素的品質
小學生勤勞儉朴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通過勞動,增強孩子參與意識和勞動觀念,培養小學生愛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和節省,儉朴的好品質。做到不浪費水、電、食品,不與別人攀比衣著,不同別人比玩具,女孩子不化妝、不戴手飾等。
3、培養小學生大方,好客,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的品格
目前,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獨居獨食多。培養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要求他們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通過多種活動讓小學生友好相處。培養生活的節律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
4、培養小學生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的一種心理品質。這種品質要與人的自信心和自覺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要鼓勵小學生敢於在集體面前說話,表演,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育小學生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小學生天生愛動,在動中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但無控制的動,過分的動,會影響到班級的組織紀律和他們的注意力。故家長、老師在多種活動中應正確引導他們並培養其自控力,使其成為既活潑開朗,又善於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2.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
小學生德育教育復有:
1、民族制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愛和平、勤勞勇敢、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3. 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方面
一、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6)自覺紀律教育;
(7)民主與法制觀念教育;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二 、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
(3)小學生道德教育內容擴展閱讀:
德育工作模式
1、主體性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認知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學生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德育應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尤其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等「主體道德素質」的社會主體。
2、活動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側重道德行為鍛煉的德育模式。理論假設是,道德就是現實的人的活動,個體的自主活動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情感德育模式
這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德育模式。該模式認為,關心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結構,且具有豐富的層次性。「學會關心」的教育價值在於引導學生從原始的、自發的「關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覺的「關心」感情,形成出自責任的「關心」品質,進而為整個德性的發展奠基。
4. 小學生德育教育內容有哪些
小學生德育教育有:
1、民族精神教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養和發揚團結、愛和平、勤勞勇敢、不斷自我完善的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與革命傳統和創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政治基礎知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知識初等教育。職業理想教育立足於定位和奉獻社會。
3、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和家庭美德。以誠信和專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際禮儀和專業禮儀的教育和培訓。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保護環境的教育。
4、遵紀守法教育:法律基礎知識教育、職業學科和崗位標准化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和幫助等基本知識。中等職業學校除應具備上述一系列教育內容外,還應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開展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教育。
5. 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內容要求
一、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1、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關心時事、政治熱情高漲。2、學生基礎道德水準持續提升,良好的道德風尚逐漸形成。近年來因為全社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學校深入展開小公民道德建設等活動,學生講文明、講禮貌,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扶貧助困蔚然成風。絕大部分學生遵紀守法,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意識持續增強,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逐漸養成。3、學生人生價值取向總體呈積極向上趨勢。小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集體觀、人際觀、*道德觀等方面價值取向正逐步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絕大部分學生能准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體會到奉獻的樂趣,體驗到生命的價值。4、學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強,尊重他人,珍愛友情,樂於合作。近年來因為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絕大部分學生能理解自我,接納自我,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自我評價越來越客觀。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善於與人交流,樂於與人合作,愛交知心朋友,堅持在和諧中發展,在發展中提升素質。雖然,學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開始膨脹,對社會、國家、他人缺乏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可能是受獨生子女多的影響,也或是市場經濟下個人意識的回歸,青少年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開始膨脹。對小學生來說,對國家、社會作出多大的貢獻算是理想,但助人為樂、勞動光榮、勤儉節約等不變的主題,卻在小學生思想中越益淡薄
、小學生思想道德存有的主要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2020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廣告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改革。考生每年兩次報考機會。考試時間:「3月」與 查看詳情 >
1、片面追求成績,思想道德觀點淡化,辨別是非的水平不強。在學校教育中,重智輕德的失衡狀況一直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在實際工作中,德育讓位的現象還時常存有,學校智育的力度雖然是增強了,卻是以德育的削弱為代價,未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可能有所提升,卻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滯後甚至下降為代價。 在家庭教育中,大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未成年子女的學習成績期望過高,平時不允許參加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不許看電視、看小說,法紀教育,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都被視為無足輕重。 2、學生思想道德理解與行為表現存有偏差,思想教育缺乏實效性。德育的作用必須通過學生自主實踐才能有效地實現。長期以來,在德育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是一種以灌輸形式實行道德教育的理性教育觀,其特點就是教師的絕對中心,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青少年實際,脫離青少年主體,忽視道德教育與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的和諧統一,忽視了德育過程中青少年之間、青少年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因而學校思想道德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部分小學生心理失調情緒波動,弱勢家庭學生,自卑心理嚴重,失去自信。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變革,未成年人面臨著日益增長的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心理壓力,他們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如在學校,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枯燥無味,會引起學生厭煩情緒;在家庭家長期望過高,有的學生始終得不到成功的體驗,學習失去自信;部分弱勢家庭的學生生活辛苦,總感到別人看不起自己,內心世界十分孤寂,自卑心理自然滋長。
6. 德育包括哪些內容
德育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3、集體主義教育:長期以來,人們憑直覺認為,私的概念是具體的,個人主義的定義容易理解,即是私利,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對此講得也比較透徹。而公的概念則被泛化,對於集體主義,則被視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這是由集體主義的屬性決定的。
4、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人道主義和文明行為這些道德是人類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類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礎,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條件和標志。
6、自覺紀律教育:指的是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國家和集體紀律的意義,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和品質的教育,其履行《學生守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使他們懂得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懂得與自己生活直接有關的法律,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是使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並以其為指導,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6)小學生道德教育內容擴展閱讀:
現行德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是:
1、生活化。遵循不同階段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
2、綜合化。每一學段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多重價值,整合多種學科內容。《品德與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
3、生本性。課程內容主張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4、開放性。面向學生逐步擴展的整個生活世界,從封閉的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學生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
7. 小學生德育教育都有哪些內容啊
1、熱愛祖國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尊敬國旗、國徽,認識祖國版圖,會唱國歌;初步了解家鄉的物產、名勝古跡、著名人物,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建立了新中國,現在正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學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
3、熱愛人民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我國勞動人民在舊社會受剝削、受壓迫,新社會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共同建設我們的國家。
4、熱愛集體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要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培養集體意識和為集體服務的能力;服從集體決定、遵守紀律、努力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珍惜集體榮譽,為集體爭光;在集體中團結、謙讓、互助、合作,關心他人,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習做集體的小主人。
5、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祖國建設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幸福生活靠勞動創造;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珍惜勞動成果;學習老一輩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初步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
6、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育學生知道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初步懂得建設祖國、保衛祖國離不開文化科學知識,從小把自己的學習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想聯系起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7、教育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他人,對人熱情有禮貌,說話文明,會用禮貌用語,不打架,不罵人;初步掌握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禮節;遵守學校紀律和公共秩序;講究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整潔;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
8、民主與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育學生懂得在集體中要平等待人,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集體;在少先隊組織里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行使少先隊員的權力,學習過民主生活。
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教育學生要誠實、正直、謙虛、寬厚、有同情心、活潑、開朗、勇敢、堅強、有毅力、不怕困難、不任性、惜時守信、認真負責、自尊自愛、積極進取。
10、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正確看待周圍常見的事物;初步學習全面地發展地看待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