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教養
1. 如何提高道德品質修養
如何加強個人品德與修養
第一,人生價值正位。
現在大家都關心自己的人身價值怎麼樣實現,那麼人生價值到底在哪裡呢?人身價值的正位就是應該在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結合上。我們既不否定每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社會價值,所以正確的正位,就是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善於把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善於通過社會價值的實現體現自我價值。
第二,維系道德良心。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我們就很有必要從「四個心」入手,從培養「四個心」入手,這「四個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羞恥心。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提到某某人挺有良心的,或者某某人挺沒有良心的,良心被狗咬了。什麼是良心呢?良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羞恥心、同情心這四心的結晶。良心對一個人的道德素質養成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三,優良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行為習慣怎麼養成的呢?從許多經驗來看就是要不斷實踐,你要做善事你要不斷做,你不亂扔垃圾你不斷實踐,把認識落實到行為,行為沉澱為習慣,習慣升華為信念。我們在養成道德素質時要注意養成一些優良的行為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主宰人生。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威廉斯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
相關閱讀:
古人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那麼如何才能修身養性,提高道德修養呢?
1、反身內省,靠自己的努力達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賴別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與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講信用的地方?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溫習過?強調高度自覺,嚴於律己,這是修養道德最普遍的辦法。
2、存心養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惻隱之心,善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擁有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誘惑而喪失。
3、主敬。時時刻刻收斂身心,無論有事沒事,都慎重小心修養的功夫。
4、重學。「三人行,必有我師」,重視道德知識學習。
5、力行。儒家重視學習,更重視力行。「學而不行,不異於不學」。
2. 道德修養的提高方式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在西方,從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開始,就十分強調道德上的自我教育。他認為「與心作斗爭是很難的」,並說「教養是有教養人的第一個太陽」。德謨克利特進一步提出一個人能在與自己思想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即意味著他在道德上的進步。亞里士多德更是把教育和修養看作是人們能否具有美德的重要條件。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家們則把道德修養理解為在上帝面前對自己的罪行所作的懺悔。文藝復興運動後,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禁慾主義,強調個性解放時,雖然也注意道德教育,但一般都忽視道德上的自我修養。
馬克思主義的道德修養論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對於純潔人們的道德意識、培養人們的道德品質、形成人們的道德行為,進而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義。共產主義道德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要使其原則和規范轉化為人們的內心感情和信念,並付諸實踐。道德修養是促使這種轉化的最重要的道德活動。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與舊倫理學在道德修養上的重大區別之一,是特別強調道德修養和人們的道德實踐活動相聯系,反對閉門思過和「居敬窮理」等脫離現實的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它指出,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斗爭中,人們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得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只有在與他人、社會的許多利害關系中才能表現出來,而且只有在處理這些利害關系的實際活動中,才能不斷地得到改善,達到修養的目的。同時,道德修養還必須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不斷反復的過程,從而不斷地把道德原則、規范轉化為人們的感情、意志和信念,並且認真貫徹到行動中去。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從中獲得新的認識,並再貫徹到行動中去,如此循環往復,不斷提高。道德修養過程,同時又是與不同道德觀作斗爭的過程。對無產階級來說,道德修養的過程,就是無產階級道德觀同一切非無產階級道德觀的斗爭過程,只有用共產主義的道德原則、規范作標准,不斷同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進行斗爭,才能達到不斷提高自己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目的。在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十分重視道德品質的修養。1939年 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作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一長篇講話,對提高共產黨員和其他先進分子的政治、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周恩來曾手訂《我的修養要則》,共7條,作為政治、思想、道德修養的座右銘。這7條是:①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②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③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④要與自己的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斗爭;⑤適當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⑥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⑦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3. 如何提高個人道德修養
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專養方法和培養屬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論述。他認為,修身養性,培養浩然之氣,並非深奧玄妙之事,而是要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內心德行修煉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不切實際的高談闊論。中職生正處在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和練就技能本領的大好時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從點滴小事做起,通過長期積累,才能逐步培養,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因此,在道德修養中,要從我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他人沒有做到而原諒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為社會存在不正之風。還有許多不道德的現象出現而放縱自己、原諒自己,甚至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相反,更應該高標准、嚴要求,朝著高尚的職業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這樣,才能自覺形成一種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信念和品質。
4. 提高道德修養的方法有哪些
1、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生活情趣,是一個人內在的情感和心理需要的表現,是人們對待日常生活的基本態度和行為模式,是政治信念、思想格調、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
2、注重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婚姻是人生之路的一道坎,處理得好,一生美滿幸福,處理不好,輕則敗壞自身形象,葬送美好前程,重則坐牢殺頭。因此,大家在選擇戀愛對象時,要端正自己的婚戀態度,具體做到「三不」,即不以貌取人、不以財取人、不以地位取人。
3、注重修煉良好的人品道德。
要做到境界要高,只有境界高了,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才能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感,才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在幹事創業中實現人生價值;眼界要廣。
5. 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一、多讀好書
孔子孟子等這些古代名人的文字一定要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嚴格要求自己
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定要把心理那桿秤擺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學會尊師重道
一定要對長輩及師長的諄諄教誨,銘記於心,人就是一個璞玉,需要用心雕琢,才可光芒萬丈
四、以名人為榜樣
向名人看齊,以名人為榜樣,嚴於律己,提升自我,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
五、不要人雲亦雲
建立自己的一個評判標准,不要人雲亦雲,要明白你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己能辨明是非
六、凡事以德為先
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並時時考慮以德為先,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人的根本所在
加強道德素養,還是需要從自身上下狠功夫,嚴於律己,處處為他人著想,尊老愛幼,這就是德的重要體現
6. 怎樣提高道德修養
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孟版子.在道德修養方法和權培養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論述。他認為,修身養性,培養浩然之氣,並非深奧玄妙之事,而是要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內心德行修煉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不切實際的高談闊論。正處在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和練就技能本領的大好時期的人,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從點滴小事做起,通過長期積累,才能逐步培養,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因此,在道德修養中,要從我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他人沒有做到而原諒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為社會存在不正之風。還有許多不道德的現象出現而放縱自己、原諒自己,甚至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相反,更應該高標准、嚴要求,朝著高尚的職業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這樣,才能自覺形成一種道德習慣,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信念和品質。
7. 怎麼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修養是個人魅力的基礎,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長處均來源與此.
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
假如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需要靠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的話,那麼個人修養的提高則要靠自己.
良好的修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位與價值,一個有很高個人修養的人,才具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當今,市場經濟把每個人都推向市場,利益驅動越來越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雖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中依然顯得非常重要.一個人面對挫折的樂觀程度,情緒控制能力,認識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自身修養的重要內容.它對加深溝通交流,提高人格魅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或許還有人不懂得什麼是修養,修養是文化,智慧,善良和知識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種內在力量.講究情操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我國古代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
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必須從塑造自身的形象開始.
為什麼有些人在說話,舉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問候,甚至是接聽電話時都會給人一種很美妙的感覺,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這裡面關繫到一個人的修養問題.從內心深處,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欣賞這樣的美.這種美,並不一定外表長的很好看;並不一定擁有一塊名牌手錶,或者一副很好的嗓子.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終歸是不行的.但是,有很高修養的人最容易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個人的魅力所在之處.
一個要想加深自己的修養,首先要從"改"做起,從"受"做起,從自我要求做起.那麼究竟要怎麼"改",怎麼"受"呢?
1,應該改言,改性,改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基本的就是語言,如果我們說話沒有藝術,或是說話不得當,就很難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習氣很重,惡性不改,壞心不改,心裏面的邪見,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難在道德,修養上有所提高.所以應該學會不斷的改進,要改言,改性,改心,這樣才能得到不斷地進步.
2,應該受教,受苦,受氣: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為何能不斷的進步,而有的人則不進反退呢?問題就是他不能"受".和學習讀書是同樣的道理,有的人容易進步,因為他樂於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為他納不進去.我們在加深修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受教,受教就是把東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後把它消化成為自己的思想.
我們不僅僅要受教,並且還要受氣.如果一個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贊美,是不能永遠和完全給自己增加力量的,還應該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指導,乃至傷害.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受苦,受氣,才會得以進步.
3,應該思考,思想,思慮:不管什麼事情都必須三思而後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
4,應該敢說,敢做,敢當:有些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意見的時候不敢在大眾面前發表,只會在私底下議論紛紛;遇事也不敢當,不敢做.不敢擔當就不會負責,不會負責就無法獲取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修養也不會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們就要學會敢說,敢做,敢當.
因此,我們想要加深修養,就應該要:
1.要改言,改性,改心.
2.要受教,受苦,受氣.
3.要思考,思想,思慮.
4.要敢說,敢做.敢當.
一個人的魅力體現在修養上,而修養通常來自細節.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魅力.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學會識大體,拘小節,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以營造和諧環境,從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8. 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要做一名真誠善良的人,提高道德修養是很重要的,做到這一點,這個人才有發展,才能受人愛戴。
9. 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自身素質取決取成長環境,取決於教育環境和受教育程度。一時的主動進取,不會有素質上的顯著提高,這是一個日積月累、厚積薄發的過程。多讀點書,少看點電視,這沒有錯;少說一己之言,多聽眾家之長,這也沒有錯;琴棋書畫,陶冶情操,同樣沒有錯。總之,自身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表面現象。懷一顆善良心,多行善良之舉,這是根本。
每個人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需要做一些什麼樣的努力呢?從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從目前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現狀來看,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就需要從以下這三個方面來做出努力。
第一,人生價值正位。
現在大家都關心自己的人身價值怎麼樣實現,那麼人生價值到底在哪裡呢?人身價值的正位就是應該在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結合上。我們既不否定每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社會價值,所以正確的正位,就是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善於把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善於通過社會價值的實現體現自我價值。
第二,維系道德良心。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我們就很有必要從「四個心」入手,從培養「四個心」入手,這「四個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羞恥心。我們日常生活常常提到某某人挺有良心的,或者某某人挺沒有良心的,良心被狗咬了。什麼是良心呢?良心就是仁愛心、責任心、羞恥心、同情心這四心的結晶。良心對一個人的道德素質養成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三,優良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行為習慣怎麼養成的呢?從許多經驗來看就是要不斷實踐,你要做善事你要不斷做,你不亂扔垃圾你不斷實踐,把認識落實到行為,行為沉澱為習慣,習慣升華為信念。我們在養成道德素質時要注意養成一些優良的行為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主宰人生。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威廉斯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人生。」
相關閱讀:
古人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為本」。
那麼如何才能修身養性,提高道德修養呢?
1、反身內省,靠自己的努力達到道德的完善,不依賴別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三件事,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與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講信用的地方?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溫習過?強調高度自覺,嚴於律己,這是修養道德最普遍的辦法。
2、存心養性。人的本性中固有惻隱之心,善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要保存,保持擁有這一切好的善端,不被外物誘惑而喪失。
3、主敬。時時刻刻收斂身心,無論有事沒事,都慎重小心修養的功夫。
4、重學。「三人行,必有我師」,重視道德知識學習。
5、力行。儒家重視學習,更重視力行。「學而不行,不異於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