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學院車浩
❶ 關於難度:法碩考研是考研里難度最低的嗎
法律抄和會計一樣是一個靠經驗吃飯的職業,你的就業時間越長,你就越值錢。所以,名校畢業,加之一定的工作年限,前途無量。
具體而言,公檢法需要法律人,律所需要,企業需要,法律無處不在,現在國家推崇法治,所以法律在將來大有作為。尤其是目前中國各個行業都在大變,機會非常之多,變化了就需要重新定製規則,重新定製規則就需要法律人來。法律的價值之一就是秩序。
那麼法碩就業好不好,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你就讀的學校的平台,個人的努力程度。
建議大家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的好學校,經濟發達決定了就業崗位質量好、數量多,而好學校決定了你處於當地最高的平台上,這些好的工作由你先挑選。
事在人為,你應該去爭取你能爭取到的最高的平台,做好這兩點,法碩的就業就不會讓你失望。
❷ 甲的一生 據說是北大神一樣的考題。 誰有
2011級北大法學院刑法分論期中考試題目及答案要點
考試對象:2011級本科生
考察范圍:刑法分則前三章
考試時間:三小時
出題人:車浩
附註:第四段:「事後不久」至「也不幸福」部分為草稿版內容,刪去後即為考試正式版
(一)案例:一生何求
某市交警甲大婚臨近,提拔在即,將於2000年6月8日隨領導出國考察,出國手續均已辦好,只待歸來即與女友成婚。臨行前一天(6月7日)中午甲赴朋友婚宴,因開車,席間拒不喝酒,惹來同席的張三不滿,遂趁其不備而在其飲料中摻入大量白酒,甲喝後方才察覺,但因心情好便未與張三計較。甲回家路上,已發覺酒勁上涌,頭有些發昏,但未在意,繼續前行,結果在拐彎路口處颳倒行人A。雖未造成A傷害,但甲亦驚出一身冷汗。趕緊將車停在路邊,取出酒精測試儀一測發現,血液中酒精含量已達85mg/100ml,於是買來幾瓶礦泉水猛喝,並用路邊衛生間的冷水沖頭,再測含量降至70mg/100ml時又重新駕車上路。但是酒勁仍存,在下一個十字路口處未能踩住剎車,闖了紅燈,將行人B撞成重傷,奄奄一息。甲大驚失色,趕緊將B抱上車開往醫院,但是在醫院門口,甲又擔心暴露身份將來被追究責任,遂將B放置在醫院門口希望被他人發現送去救治,自己旋即離開。一小時後,B被醫護人員送往急救,但未能救活(從B當時的情況來看,即使沒有耽擱救助時間也未必能救活)。
甲離開醫院後,心神恍惚,結果又與前車追尾,造成前車司機C生命垂危,甲在送C去醫院的路上,越想越郁悶,覺得今天遇見的都是索債人,一怒之下,調轉車頭,開往一僻靜處,將C丟擲車外即離開(後C因未得到救治而身亡)。甲開車回到自己小區地下的停車場,想起這一天發生的各種變故,悲從中來,覺得自己人生已毀,趴在方向盤上大哭一場後睡去。清晨醒來,甲心情悲涼,既然造化弄人,自己也要改頭換面,重新做人。甲帶上護照和全部積蓄,准備隨團出國趁機出逃。臨走前甲決定徹底地釋放自己的情緒,遂加足油門,在地下停車場里橫沖直撞,當場撞翻了3輛轎車,某私家車主D剛從車里出來,也被甲撞翻在地(事後檢查為重度腦震盪)。甲全然不顧,高速揚長而去。
甲隨單位領導到乙國丙市後,旋即逃離,整容易名,在丙市蟄居下來做各種生意。轉眼5年過去,甲在丙市形成氣候,期間採用向丙市警察局長行賄等手段,逐漸成為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但是由於思念未婚妻E,故始終未婚,又怕給E帶來麻煩,因此也始終未與之聯系。2005年,甲終於難捱思念,遂派人回中國打聽故舊情況。卻得知未婚妻E早已與張三有交往,在2000年甲出國三個月後即與張三結婚,如今已為人母。甲由愛生恨,產生了報復之意,決定設計殺害E一家。甲令手下查明張三的生活習慣和上下班時間,得知張三煙不離手,且每天6點到家,E在下午4點之後,則一般會陪孩子F睡覺等張三回來。2005年6月8日,甲在乙國令手下王五在張三下班前一個小時,趁E熟睡之際,潛入E家中,釋放煤氣並封好門窗後離開。至6點左右,E和孩子F因煤氣中毒陷入深度昏迷狀態。此時,張三叼著煙打開房門,火星引爆煤氣,導致E、張三與孩子F全部身亡。與此同時,爆炸亦波及E的鄰居G家,造成G的重傷。
事後不久,甲在乙國偶遇其與E曾經的共同密友李四,從李四口中得知,當年甲出國之前,E已有孕在身,只待甲回國後再告之以給甲驚喜,誰料甲一去不返,音訊全無,E肚腹日隆,為掩人耳目,不得已接受張三求婚,後產下F,實為甲之骨肉。而E多年來心中對甲思念不已,與張三生活得也不幸福。甲得知真相後,如五雷轟頂,追悔莫及,痛苦之餘,心灰意冷,覺得人生再無意義,將剛成立的集團公司的注冊資金8000多萬全部抽出,大部分捐給慈善機構,另餘3000多萬攜帶回國。回中國後,甲出家為僧,隱居在某寺。轉眼5年過去,甲已成為該寺方丈。2010年6月8日,因寺廟所在省份發生百年難遇大地震,多所民居學校坍塌。甲遂將3000多萬元全部捐出,興辦10所小學。因捐資額巨大且身份特殊,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甚至懷疑,警方經調查,發現了甲的真實身份,又發現在甲任寺廟方丈期間,曾收受小和尚H(富二代)贈送的書畫價值共計5萬元,為該小和尚引薦去其他大寺修行或佛學研究院深造。問甲的刑事責任。
(二)答案要點
1.甲醉酒駕駛颳倒A的行為
(1) 構成要件:危險駕駛罪
(2) 理論考點:本罪為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所規定,該案發生於2000年,涉及從舊兼從輕原則。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很好。絕大多數同學都回答到了構成危險駕駛罪。但有個別同學遺漏了這個點,還有極少數同學將這個行為與後面撞傷B行為放在一起分析,認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可能是因為這是第一個點,同學們普遍分析得都很詳細,甚至有不少同學還專門分析了其為什麼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浪費了大量時間。在引用法條分析危險駕駛罪時,有不少同學將「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也如實照抄下來,說明其對法條的內容不熟。
2. 甲駕車撞倒B後逃逸的行為
(1) 構成要件:交通肇事罪(及其司法解釋)
(2) 理論考點:第一,將被害人放置在醫院門口後離開,是否構成「逃逸」。涉及對救助義務以及「逃避法律追究」的解釋;第二,被害人即使及時救治也有可能死亡的情況下,能夠將死亡結果歸責給甲。涉及結果避免可能性、罪疑惟輕以及風險升高理論。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很好。大多數同學都是按照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是否屬於「逃逸」——是否屬於「逃逸致人死亡」的思路來分析的,說明大家對交通肇事罪掌握得比較好。在分析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時候,絕大多數同學看到了被害人重傷的實害結果,但只有少數同學注意到司法解釋第二條關於酒後駕車致一人重傷即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規定。至於交通肇事罪逃逸要以逃逸前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這一司法解釋規定,幾乎沒有學生提及。在分析是否構成逃逸之時,大家論證都比較到位。有很多同學將學界對逃逸不同理解予以了羅列,特別強調了車老師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還有不少同學(應屬那些在教學網上比較活躍的同學)看到了老師在教學網上的觀點,直接用「逃逸型交通肇事罪」理論進行分析。在分析死亡結果能否歸結於甲的逃逸時,幾乎所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同學都給出了否定性的結論,絕大多數同學是從因果關系不成立的角度進行分析,有極個別同學提到「罪疑從無」、「有利於被告人」等刑事法理念。此外,有少部分同學混淆了「逃逸」與「逃逸致人死亡」,認為「被害人死亡結果不能歸結於逃逸,因而不屬於逃逸」。
3. 甲撞傷C後將其帶離事故現場予以遺棄的行為
(1) 構成要件:交通肇事罪(及其司法解釋)及故意殺人罪
(2) 理論考點:將被害人帶離現場後遺棄,因存在由前危險行為產生的保證人地位而構成不作為殺人。涉及保證人地位及作為義務的來源;考察司法解釋第6條。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較好。有很多同學認為構成故意殺人罪,但其中只有極少數是直接援引司法解釋第六條而大部分是從不作為角度進行論證的,說明同學們對司法解釋尚不熟練。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將「帶離現場予以遺棄的行為」認定為「逃逸」,從而認為行為人屬於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此外,還有不少同學認為構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的想像競合犯或數罪並罰。
4. 甲在地下停車場橫沖直撞毀財傷人的行為
(1) 構成要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 理論考點:危險方法與公共安全的認定;本罪與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區分。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很好。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中有少數同學討論了「重度腦震盪」是否屬於重傷從而決定適用114條還是115條第1款。有個別同學認為開車不能一次性撞翻三輛轎車,不符合「一次行為之實施具有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財產或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危險」,據此否認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少數同學將「地下停車場」解釋成「道路」,從而認為甲的這一行為認定為追逐競駛型危險駕駛罪。也有少數同學認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對三輛轎車)和故意傷害罪(對D),數罪並罰。還有同學認為構成破壞交通工具罪。
5. 甲出國考察後逃離的行為
(1) 構成要件:叛逃罪
(2) 理論考點:交警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出國考察是否屬於「履行公務」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很好。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構成叛逃罪。其中,有部分同學分析其應該沒有掌握國家秘密,所以應不屬於「情節嚴重」。有極個別同學認為甲不屬於「履行公務期間」,還有個別同學認為構成投敵叛變罪。
6. 甲向乙國丙市的警察局長行賄的行為
(1) 構成要件:對外國公職人員行賄罪
(2) 理論考點:第一,乙國丙市的警察局長屬於第164條第1款中的「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還是第164條第2款中的「外國公職人員」?第二,對外國公職人員行賄罪所要求的「不正當商業利益」,是否應該根據本罪所處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之下,而解釋為僅限於與我國商業秩序相關的利益?對他國(甚至敵國)公職人員行賄但與我國商業秩序無關的,是否屬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第三,涉及刑法第7條,關於本國公民在國外犯罪的管轄原則。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較好。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構成對外國公職人員行賄罪,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構成行賄罪。此外,還有同學認為,行賄罪保護的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而丙市警察局長並不是我國國家工作人員,沒有侵犯相應法益,因而不構成行賄罪。有個別同學認為,丙市警察局長不是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因而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7. 甲在乙國令手下王五在E房間內釋放煤氣致使E、F昏迷的行為
(1) 構成要件:殺人罪與爆炸罪
(2) 理論考點:第一,盡管按照犯罪計劃,釋放毒氣是為了之後的爆炸,但是,該行為本身就存在致人死亡的可能性,而且就此而言,甲和王五也都應當知道行為的危險性。事實上,E及其孩子F也陷入深度昏迷,瀕臨死亡但在此一階段尚未出現死亡結果;第二,釋放煤氣的行為應屬於爆炸罪的預備;當然,對此可能會出現數罪並罰或者按照牽連犯從一重處罰的答案。第三,甲與王五的共同犯罪。第四,(草稿版中的情節,後正式版刪去)甲誤以為F是E與張三的孩子而殺之,誰知竟是自己的骨肉,此種錯誤在刑法上是否重要?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較差。有個別同學認為認為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沒有同學注意到釋放煤氣使得E和其孩子昏迷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8. 張三引爆煤氣致使本人及E、F、G死亡的行為
(1) 構成要件:爆炸罪
(2) 理論考點:利用他人無認識的行為構成爆炸罪的間接正犯。張三在這里成為被利用的犯罪工具;甲與王五的共同犯罪;(草稿版中的情節,後正式版刪去)甲誤以為F是E與張三的孩子而殺之,誰知竟是自己的骨肉,此種錯誤在刑法上是否重要?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較好。大部分同學回答到了爆炸罪。也有少數同學認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還有部分同學認為針對E一家構成故意殺人罪,對G構成爆炸罪,數罪並罰。相當一部分同學注意到甲與其手下王五構成共同犯罪,並認為甲是主犯。只有極個別同學注意到利用張三叼著煙的習慣構成間接正犯。
9. 甲將公司注冊資金8000多萬抽出的行為
(1) 構成要件:抽逃出資罪
(2) 理論考點:抽逃出資罪屬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甲在乙國抽逃該國公司的注冊資金,是否侵犯到該罪的類法益?若認為構成本罪,則又涉及刑法第7條,關於本國公民在國外犯罪的管轄原則。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較好。多數同學注意到甲抽逃出罪的行為,但除了部分認為構成抽逃出資罪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抽逃出資罪規定在刑法分則第三章,其保護的法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在乙國抽逃出資的行為並不會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甚至還有益於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而不宜認為構成抽逃出資罪。繼而,也有同學認為,甲是否構成抽逃出資罪要看公司的注冊地在哪裡,如果在中國就構成,如果不在中國就不構成。有不少同學在書寫罪名時寫成「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10.甲收受小和尚H贈送的書畫的行為
(1) 構成要件: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2) 理論考點:第一,寺廟是國家機關還是「其他單位」?相應地,寺廟方丈屬於國家工作人員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第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屬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出家人已跳出三界外,寺廟應該不在五行中,那麼,寺廟方丈收受財物的行為,是否會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第三,本罪要求收受賄賂與謀取利益之間存在對價性的因果關系,但是,題目文字表述是「為該小和尚引薦去其他大寺修行或佛學研究院深造」,而非「為此引薦該小和尚去其他大寺修行或佛學研究院深造」。因此,題目本身並未提供信息說,甲是由於或為了收受賄賂而引薦小和尚修行。對此,值得期待的分析是,一方面,受賄類犯罪的動機終究是貪戀財物和利益,由此才褻瀆了職務的廉潔性。因而無法證明因果性的對價關系時,即使行為人為對方謀取利益,也不能認定為受賄罪。另一方面,縱觀甲的一生,其經歷跌宕後看破紅塵,將8000多萬元捐出,是否還會由於貪戀5萬元的利益而引薦他人?5萬元的財物,在出家人尤其是像甲這樣的出家人眼中,能否按照世俗的數額標准去衡量其經濟價值?對於甲而言,小和尚贈送其價值5萬元的書畫與贈送其自己手抄的《金剛經》,是否有差別?
第四,與上述所說的因果性對價關系相關的,是受賄類犯罪中應存在具體的請託事項。甲引薦小和尚去其他大寺修行或佛學研究院深造,是否屬於小和尚提出的具體的請託事項?題目未給出信息。進一步地,即使該小和尚提出請求,該請求是被認定為具體的請託事項還是交往中的關照?(畢竟,無論在哪,願意學習和深造都是值得鼓勵的)
(3) 考察難度:★★★★☆(這里需要答題者縱觀全題和甲的一生,考慮具體罪名的體系性位置,顧及人性以及出家人與世俗標准之別,要求較高,難度最大)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一般。多數人認為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但是,有相當部分同學一方面認為甲受賄的行為屬於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的行為,但由於該罪保護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收受小和尚賄賂並安排其深造的行為並不會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所以應當否認構成此罪。有少數同學認為,寺院屬於國家機關,所以對甲的受賄行為應以受賄罪論處。甚至,有同學分析,甲收受書畫後應該是用於寺院裝幀,所以應構成單位受賄罪。也有極個別同學分析道,考慮到甲之前將三千萬元全部捐出,很難認為其會為了區區價值5萬元的書畫而受賄,除非其因將三千萬全部捐出導致生活過於拮據。此外,也有極個別同學認為小和尚贈送書畫屬於感情投資,引薦深造不屬於請託事項,因而不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11.管轄、訴訟時效以及其他
(1) 構成要件:多個構成要件涉及到管轄,所有構成要件都涉及到訴訟時效問題,個別構成要件涉及立功成立與否(捐款給慈善機構和辦學)和刑事責任年齡(交警身份以及將結婚)問題
(2) 理論考點:刑法第6、7、17、68、87、88、89、條
(3) 考察難度:★☆☆☆☆
(4) 答題情況:(本部分內容由鄒兵建、李波、陳濤三位助教整理撰寫)得分一般。只有較少同學注意到管轄問題,關注到時效問題的同學就更少。很多同學花了很多時間計算數罪並罰的法定刑,大多數主張構成死刑(有的主張立即執行,有的認為應緩期執行)。還有同學認為甲將三千萬元捐出的行為屬於立功,也有同學表達了相反的見解。有同學通過甲即將結婚及其交警的身份來推測甲應屬於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
請採納,謝謝!
❸ 北大 網教 法學 期末考試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這幾天,一道北大法學院大二本科生《刑法分論》的期末試題在網上被瘋轉。這篇被取名為《愛的東南西北》的案例有近4000字,講述同窗四載的周小東、吳小南、鄭小西和王小北大學畢業後因感情、生意、仕途而相互糾結並犯罪的故事,還出現「南巡講話」、「倒爺」、「炒樓」、「地溝油」等字眼。這群大二本科生去年《刑法分論》的期中試題也是道案例分析,被取名為《愛的春夏秋冬》。
有人說:期末試題像小說、像電視劇,也有人評價:很狗血、瞎胡鬧。其實,不少編劇恰是法學出身。美劇《波士頓法律》的編劇大衛·凱利、國產劇《金牌律師》的總編劇段祺華、美國電影《豪門孽債》的編劇艾倫·德肖維茨都是法學出身。
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的編劇韓丁說「法律的規定,是對生活的抽象,是極簡主義。但具體的案情卻是復雜的。而解題的過程是對具象的抽象化過程,正是對法學專業思維和專業技能的最好檢驗。
對這道4千字考題,出題老師車浩說:「在你作為刑辯律師為一個被告人辯護時,當你作為死刑復核法官決定一個犯罪人的生死時,如果還能依稀想起當年考試中出現過的悲劇人物,由此讓你在辯護時多一點耐心,在核准死刑時多一點斟酌,那麼考試就是有意義的。」
❹ 車浩的個人經歷
2007-2008年在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任教,2008-2010年在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10年9月起起在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曾赴德國弗萊堡大學與台灣東吳大學訪問交流。曾任《北大法律評論》、《北大研究生學志》和《中國法律評論》編輯,現兼任《刑事法判解》執行主編及《台灣法學》大陸地區策劃主編。
❺ 朋友圈瘋傳北大車浩的法學課試題,各位老師怎麼看
車浩老師是人才,難得的能將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而且能傳達給學生。大愛車老師。
❻ 在好的大學里學法學是一種什麼感覺
西政引以為豪的辯論文化。有門課程是雙師同堂,我們當時一個高院的法官和一個老師授課,也不算授課啦,老師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激烈對抗。在中國見到西方法學院的辯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