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護理立法的基本原則

護理立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時間: 2021-12-17 17:50:02

① 護理倫理學基本原則有哪些

護理倫理學的具體原則是基本原則的體現,主要有

一、自主原則

二、不傷害原則

三、公正原則

四、行善原則

立法的基本原則有

立法基本原則可分,有社會經濟政治原則、專門法律原則、立法方法原則等三方面。中版國社會主義立法權總的基本原則是:(1)社會經濟政治原則(2)專門法律原則(3)立法方法原則。在堅持上述總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中國各方面的具體立法還堅持各自具體的原則。

(2)護理立法的基本原則擴展閱讀

以高質量立法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實現高質量地方立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立法工作必須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則和不斷取得新成績的基本經驗。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有關加強黨領導立法工作的文件要求,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到立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堅持重大立法問題和重要法規報請省委決定,建立健全常委會黨組討論協調立法工作重大事項制度。

二、實現高質量地方立法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現良法善治,關鍵在於圍繞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實際需要開展立法。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認真做好有關重點領域立法,出台了一大批人民群眾關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規,為推進浙江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③ 試述立法的基本原則

所謂立法的基本原則,又稱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是在整個立法活動中貫穿始終的、立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守,受其指導的總體准則。立法的基本原則是國家立法指導思想在實際立法活動中的具體化和體現,是對國家立法意圖、目的、目標的總體的系統的概括。一般來說,立法的基本原則凝集著一定社會共同體及其成員的權利、利益的期待和追求,體現著一個國家社會發展、建設和鞏固的需要和要求,反映著一定社會所追求的法律精神、法律價值、法律理想和法律目的,濃縮了一定社會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現實。因此,立法指導思想必須與人們的利益、權利的要求和實際相協調,必須與一個社會、國家的現實相適應,必須與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規律相符合。
立法基本原則是法律的靈魂,立法活動的指南針和支柱。立法基本原則實質上是立法所遵循和追求的目的、價值、理念、精神,它構成了法律的靈魂之所在,形成了立法工作的指南和基礎。「原則表達了詳細的法律規則和具體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因為,人們把原則看作使這些基本目的始終如一、緊密一致、深入人心,從而使其完全理性化的東西。因此,法律原則正是規則與價值的交匯點。」(麥考密克語) 確立立法的基本原則,就是使立法者明確自己要遵循哪些標准來制定法律,要制定什麼樣的法律,這些法律的目的、目標何在,結構、功能、作用是怎樣的。確立了這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性的東西,就為將要進行具體的立法活動確立了方向,規范了目標、目的,使之循著這個基本的方向和前提來進行規范化的活動,從而使立法活動的形式和結果不致偏離立法者所希望的目標和結果,達到預期的立法目的。立法活動中的每一具體步驟、具體工作都要受基本原則的指導和制約。顯然,一國立法活動科學與否,成功與否,與一國所確立的立法基本原則大有關系。
立法的原則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可分為立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成為立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質。這些條件和性質主要為:⑴嚴密的科學性;⑵系統的整體性;⑶結構的規范性;⑷高度的概括性;⑸較強的穩定性;⑹一定的操作性;等等。這些特徵使立法基本原則既有別於立法指導思想,又區別於立法的具體原則,成為立法及其各個環節的基石。
《立法法》在總則部分明確規定了立法的一些基本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四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五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④ 立法的基本原則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1.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2.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3.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⑤ 護士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三個方面

1以患者為中心原則
根據患者數量及患者病情輕重合理安排護士人力,充分滿足患者的需求。
2彈性排班原則
掌握工作規律,根據工作忙閑排班,增加護理高峰時段的護理人力。如病區護理工作量較大的時段、突發狀況或緊急搶救患者時增加護理人力。手術部/室、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可排二線班。二線班人員接到呼叫後15分鍾內到崗,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和護理。
3人性化原則
在保證護理工作質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護士對排班的個體要求,但必須完成醫院規定的工作時數。為減少交接班環節和減輕護士晚夜班壓力,可採取連續排班模式

⑥ 護理立法的意義

護理立法的意義:
(1)使護理管理法制化,保障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法的實施,使護理管理法制化,從而保證了護理工作的穩定性及連續性,防止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安全及護理質量的提高。
(2)促進護理教育及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法集中最先進的法律思想及護理觀念,為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護理活動的開展制定了法制化的規范及標准,使護理工作中有時難以分辨的正確與錯誤,合法與非法等,在法律的規范下得到統一。促進了護理專業向現代化、專業化、科學化、標准化的方向發展。
(3)促進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和接受培訓。護理法規定的護士資格、注冊、執業范圍等,是不可變更的,以法律的手段促進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從而促進護理專業的整體發展。
(4)明確了護士的基本權益,使護士的執業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通過護理立法,護理人員的地位、作用和職責范圍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使護理人員在從事正常護理工作的權利、履行自己的法定職責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增強了護理人員對護理專業崇高的使命感和安全感。
(5)有利於維護病人及所有服務對象的正當權益。對於不合格或違反護理准則的行為,病人可根據護理法追究護理人員的法律責任,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病人及所有服務對象的合法權利。

⑦ 立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

2000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最終通過的,在總則中明確規定的中國立法基本原則有四項:一是憲法原則,二是法治原則,三是民主原則,四是科學原則.

⑧ 護理倫理的四大基本原則

我也選的D 但是答案是C = =可是書上明明就有自主原則~

熱點內容
刑法畢業論文選題 發布:2025-05-15 08:08:58 瀏覽:155
刑事訴訟法28條迴避辦案人 發布:2025-05-15 07:50:00 瀏覽:242
百度輸入法官方下截 發布:2025-05-15 07:49:53 瀏覽:516
勞動法沒寫帶薪休假 發布:2025-05-15 07:48:18 瀏覽:421
公司破產重組法律實務 發布:2025-05-15 07:35:06 瀏覽:788
新肺炎有辦法治沒 發布:2025-05-15 07:29:27 瀏覽:10
法院法官最怕什麼 發布:2025-05-15 07:29:24 瀏覽:922
婚姻法19條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07:29:21 瀏覽:759
眾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5 07:29:16 瀏覽:597
南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5 07:25:45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