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道德是怎麼產生
⑴ 道德是如何產生的
道德是老子在道抄德經中的闡述,道襲德一詞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
實踐或活動起源於慾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對錯,而不引起任何活動,慾望正好相反,它能夠引起活動,卻不能分辨對錯。慾望能夠服從理性,也能夠反對理性。服從理性的慾望導致良好的選擇,反對理性的慾望導致較差的選擇,而道德正在於這種良好的選擇。
(1)人類的道德是怎麼產生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對道德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⑵ 道德是怎麼產生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⑶ 人類為什麼產生道德和道德感
人的人格,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最原始的自己,有慾望,
自我,是現實中的自己,雖然有本我的慾望,但是我愛錢我就不能去搶錢,它克制著本我。
超我。是升華的自己,就是樓主所說的,道德自我。是素質和品格、
請注意這里說的是三個層次而不是三個人格。
這三個層次,由中間的自我,在其他兩者中尋找平衡。如果人的慾望太深,自我無法控制,就會由本我操控,往往就會觸碰社會的底線。
而人之所以有道德,就是由於自我在長時間的生活經驗中得到了升華,被超我所佔據了。犯罪的人就是超我的層次太薄弱了。
而環境影響著每個人的人格養成。
⑷ 人類的道德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4)人類的道德是怎麼產生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⑸ 人類道德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人類道德產生的
根本原因是
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⑹ 「道德」是如何產生的
這個是在氏族社會產生的,其標準是:是否符合大眾的利益。人們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協調彼此的關系,便產生了調節行為的准則。
⑺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什麼過程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內史過程與容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德向前發展的。
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於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是人類道德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道德發展史上的一種嶄新類型的道德,是對人類道德傳統的批判繼承,並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實踐的發展而與時俱進
⑻ 人類為何會產生道德是生存需要嗎
縱觀人類道德文明演繹的歷史長河,人類對於道德的研究可謂橫穿古今,縱貫東西.雖然差異、分歧一直是引起人類各種紛爭和殺戮的基本源頭,但人類在道德的需要和需要的道德方面卻總能表現出驚人的一致,這種共同的需要促使人類最終把道德的探究作為他們共同的主題.於是,一批批傑出的道德文明探索者和詮釋者開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涌現出來,逐漸架構起道德文明的基本框架並引領人類道德文明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人類為什麼需要道德以及人類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道德就自然成為道德研究的基本問題.
1.「道」字在傳統的古書解釋中,大約有三種意義.1),「道」的本義:道,就是指人世間所行走的道路.如《說文》曰:「道者,徑路也」.2),「道」的引申義:道是指抽象的規律、法則.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說:「兵者,詭道也」.3),「道」的拓展義:道是形而上的意思.如《易.系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2.「德」字在傳統的古書解釋中只有本義和引申義兩種意思.1),「德」的本義為「得」.如《說文》曰:「外得於人,內德於己也」.「得即德也」.2),從「德」的結構與字型看,德包含了從古直字,從心之意.因此,『德」便引申為「品德」,「道德品質」,所以朱熹說:「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者也」.因此,「道」與「德」的詞源含義都明確指向為——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但是,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並非都是道德.道德與其他應該如何的行為規范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道德是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規范,它和法一樣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卻又不同於法的肉體強制和行政強制,只是一種輿論強制.
人類產生之初,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人的生產和生存能力非常低下,在強大的自然界面前,人是一種非常弱小的動物,靠單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生存.於是,人類被迫結成一個個群體,以集體之力共同對抗自然之力.社會、人際關系由此產生.但是,人類最初不得已而建立的的這種社會關系卻相當紊亂,集體之力難於有序發揮,社會活動也不能正常進行.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人類在不斷的思考和實踐中逐漸意識到,問題的解決只能依賴於一種嶄新的手段——管理.在各種社會活動的管理中,最先形成的是具有政治性質的權力管理.雖然,政治具有其他管理形式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但它並不是全面而廣泛的管理,只是一種外在的管理形式,靠它並不能解決人們所有行為的規范問題.於是,不同於政治的另外一種行為規范也隨之產生,人們稱之為德治.從此以後,政治與德治也就自然成為人類管理社會活動最有效的兩大手段.
所以說,道德和政治一樣,是以社會更好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以追求個人的利益和幸福最大化為目標的行為規范.換言之,道德是人類通過限制自身利益換得社會利益的保障並最終實現自身利益和幸福的特殊行為規范.即,個人、社會的需要是道德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當利益發生沖突時,我們需要「最大利益凈余額」的道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需要.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范,在同一條件下一般不會發生沖突,但在不同的條件下總會有沖突的發生.如:道德要求人應該誠實,但在小偷面前你必須得放棄誠實而選擇撒謊.所以說,當同一行為在不同的條件下相沖突時,我們只能訴諸於「最大利益凈余額」的原則.即,行為的利害相減後其餘額如果是利,就是正價值,就是我們應該要選擇的行為.反之,就是負價值,就是我們應該要放棄的行為.正如象棋比賽中,當車與帥同處險境時,人們通常都會選擇「舍車保帥」的招數.
(二)當利益相一致時,我們需要「不損害一人地增進每個人利益」的道德
孟子曰:「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不損害一人地增進每個人利益」是道德的終極目標.當利益一致時,道德終極目標自然就具備了完全實現的可能.但是,其目標得以實現是以不能損害任何一個人的利益為前提.在這樣的原則要求下,只要你損害了任何一個人的利益,即使你保全了多數人的利益,都是不應該、不道德的.由此可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為本」的提法是否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終極的道德目標?我們現存的道德規范距離終極的道德目標還有多遠?如何才能構建起有效塑造全體社會成員高尚品德的道德規范?如何才能攻克各種道德規范總是流於形式而收效甚微的難題?所有的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投身於道德文明的建設,共同迎接文明道德的明天!
⑼ 道德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有以下四個基本原因:
1 社會關系的形成。
2 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
3 生產實踐產生內了需要。
4 社會出現分工容。
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並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道德是社會物質社會條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各種社會道德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社會道德。
⑽ 人類最初的道德是如何建立的
人類最初的道德是由人類自身的廉恥心產生的。一些思想先驅觀念一致,統一共識摒棄掉不好的觀念,思想及做法,慢慢演變為對自身及他人的制約,形成了道德。
道德的起源就是人們想要維護自己或者群體的利益,讓自己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規范。是人類在不知不覺中受他人或者環境影響而自覺或不自覺遵守的規則!
1、受環境影響道德不是天生的,是在每個人從小成長的環境中養成的,身邊人的每個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道德的形成。
2、受到宣傳教育在青少年時期,正是養成三觀以及道德形成的時期,家人老師正確的引導關於道德的形成。
3、受到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在一個人成長之後,三觀也漸漸建立,但三觀和道德也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當社會輿論導向一方時,久而久之,道德會隨之改變。
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是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爭取其生存環境,在處理他們的相互關系中,鮮血和生命的付出所產生的經驗與教訓。它是人們必須自覺遵守的倫理道德。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倫理道德也具有永恆性和變化性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