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起草工作方案
1. 立法指引制度,是指法規的起草、審核和審議單位,須就法規草案條文內容的立法依據、事實、理由等進行詳細
成分殘缺,缺賓語的中心語,在句末補上「的制度」
2. 哪些部門起草法律
1、全國人大是中國的最高立法機關,起草單位當前卻有很多。
2、政府各部內門在實際工作中都可容以起草與本部門相關的法律法規
3、近十幾年來,中國的立法成效顯著,但需要進一步保證人民的參與,保證立法的中立態度,也就是說,凡是能夠不交給部委起草的法律,都應該交給人大,或者一個與本部門的利益沒有關系的部門機構去起草。否則的話,立法不容易擺脫部門利益的干擾,甚至還有部門利益之爭。
3. 國務院起草方案體現了什麼
體現了國務院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行政機關。
體現了民主集中制原則。
4. 怎樣才能做好公文起草工作
。。一戒照抄照轉。現在有些地方貫徹上級的文件,不是從本地、本部門實際出發,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轉。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上級的文件是面對一定范圍講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般是從普遍意義角度考慮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況不可能都照顧到,有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也不可能講得很具體。這就要求下級機關和單位必須根據上級文件規定的原則、精神,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提出具體的貫徹意見。正如一位領導同志所指出的,每個層次都不單純是個執行問題,都具有主動和被動這兩重性,即對中央的指示必須堅決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又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問題的機動性,在被動中求主動。否則,對上級的文件照抄照轉、「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絕對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戒師出無名。提出一個觀點或提出一項政策,應當「師出有名」,有根有據。這種根據主要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及上級機關的指示。不言而喻,貫徹中央部署,「根據」主要出自中央文件。按照實際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論根據、文件根據。即把提出的意見放在當時所處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慮,使所提出的意見既符合實際,又符合當時政治大格局的要求。再一點就是對同一個問題,中央過去有指示,近期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文件時應把新指示作為部署工作的依據。黨委是管全局的,工作涉及面大,所制發的文件涉及面也相應的大。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強對上級各類文件、領導同志講話和各方面知識的學習,以掌握更多的根據和尺度。根據掌握得多、尺度把握得准,起草文件才能得心應手。
。。三戒無的放矢。公文為解決問題而制發,必須講求針對性。否則,不會有任何實際作用。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把「無的放矢,不看對象」列為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並在這一部分中巧妙地運用了一個典故,說「『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通呢?」公文起草也要克服這個毛病,注意其針對性。很難想像,一篇毫無針對性的公文,能夠打動人、影響人,推動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公文「份量」的標志。要增強公文的份量,做到有的放矢,起草之前,就應當首先搞好調查研究。問題調查清楚了,勁才知道往哪裡使,講問題、提對策才有針對性;政策、措施經過比較、論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行得通,有可操作性。
。。四戒朝令夕改。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政策也是這樣,它也要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但政策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定的連續性,而且這種穩定性和連續性直接關系全局的穩定、事業的發展。正如我們平時常講的:政策穩則人心穩,人心穩則全局穩,全局穩則事業興。因此,起草公文時一定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要做到這一點,有必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檢查:一是檢查一下文件的基本精神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令以及上級機關的決議、命令、指示有無抵觸。若有抵觸,應堅決改過來。二是檢查一下同本機關已經發布的有關規定是否矛盾。對有矛盾的地方要認真進行分析,如果是對原有政策的補充、完善,表述一定要清楚,不可讓人產生政策要變的誤解;如果認為以前的規定確有必要修改或廢止的,要提請有關方面進行研究、論證。
。。五戒用語失准。用語必須准確,這是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衡量公文用語是否准確,主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確,判斷、推理對不對。因此,在抽象概括某一事物時,首先要將事實搞清楚,然後再進行判斷、推理,切實做到准確反映客觀實際。比如,評價的話,要恰如其分,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分析問題原因的話,要客觀、實在,確實號准脈,點出問題的主要症結;講「兩者關系」的話,要分清主次,同時防止片面性。另外,工作要細致,避免因粗枝大葉出現「硬傷」。比如,對所引用的話,要注意看出處和是否權威;同一個問題總結部分和部署部分都講的話,要注意前後一致;對有疑問的話,要主動與有關方面溝通、請教,切實將問題搞清楚;對一些重要情況和數據,要注意核實,務求准確。
。。六戒篇幅過長。篇幅過長是目前許多地方和部門文件的一個通病。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麼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現在雖然不是戰爭年代,但各級的工作都很忙、壓力都很大。本來各類文件、簡報就很多,如果再讓大家看篇幅過長的文件,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很有必要提倡寫短文。要壓縮篇幅,很重要的要有「精品」意識。文件拿出初稿後,要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把可有可無的字、詞、句刪去,把令人生厭的繁言簡化,把毫無實際意義的大話、套話、廢話抹掉,努力做到既把好政治關,又把好文字關。
。。七戒無物無序。與此相對的是有物有序。有物有序是古人寫文章所遵循的兩條基本要求。「有物」就是要有內容,「有序」就是要有條理。現在一些公文這兩方面都有缺陷。比如,有些文稿只提出問題,對如何解決問題,只講了些原則話。有些文稿則內容繁蕪,在一個段落層次里講幾個意思,令人讀後印象模糊,不知所雲。這兩方面的毛病都應當予以糾正。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曾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我們應當學習這種精神,盡力把文件寫得實一些,「干貨」多一些。這樣才能收到既便於抓工作、又便於抓落實的效果。同時,要講求公文內容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實際工作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寫得好的公文,雖然篇幅比較長,但卻引人閱讀,使人不厭其長;有的寫得不夠好的公文,雖然篇幅不長,卻使人看起來感到費力。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內容是否條理,語言是否流暢。由此可知,公文內容「有序」才有可讀性。
。。上述「七戒」,歸結起來是個學風、文風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在於端正思想作風。在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機制健全、決策者指導思想正確的情況下,起草者有無好的文風至關重要。正如古人講的,「文如其人」,有文風端正的人,才有文風良好的文。
5. 工作方案怎麼制定
一是多協調。制定方案的有很大的主動權,一般要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
你可以選擇想幹事、能做事、做得好的人加入,你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擬定時間節點,細化操作指標,提具體要求。
你提出方案,領導幾乎都會答應,畢竟干好了工作,說明局長領導有方。所以你提出的名單,領導幾乎不會反對。優秀的領導還會問題:還有其他困難嗎?
二是要培訓。各個部門負責一塊,可能對這項工作不熟悉,或者不清楚此次的重點和關鍵,所以要給予強調。
三是給模板。需要收集材料,最好給出一個模板,做成填空題、選擇題或者簡答題,否則後期加工很費勁,或者收集了一大堆資料,一個也用不上。
其實你梳理、總結的時候,需要的主要是工作成效(數據、亮點)、問題和對策,其他的你用不上。
6. 在起草管理辦法前應做好什麼准備工作.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制度(辦法)的形成和制定過程,一般有以下四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提出。由有關部門和人員根據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度制定要求。經上級有關部門和人員同意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提出制度草案。
第二步:討論和審查。制度草案提出後,要廣泛徵求相關各方的看法和意見,集思廣益,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改正其中不切合實際之處,彌補疏漏,調整與其他制度矛盾、重復之處,使制度草案進一步完善化。修改後的制度草案、要報請上級管理部門審批。
第三步:試行。制度草案經上級管理部門審批後,可以試行。試行的目的是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使之成熟化、合理化。對於新制定的制度規范,試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第四步:正式執行。制度經過一段時間試行、完善後,即可穩定下來,形成正式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制度文本,按照確定的范圍和時間正式執行。與此同時,要向相關方面說明情況,報送上級管理機關備案。
制度(辦法)的形成和制定過程,一般有以下四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提出。由有關部門和人員根據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度制定要求。經上級有關部門和人員同意後,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提出制度草案。
第二步:討論和審查。制度草案提出後,要廣泛徵求相關各方的看法和意見,集思廣益,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改正其中不切合實際之處,彌補疏漏,調整與其他制度矛盾、重復之處,使制度草案進一步完善化。修改後的制度草案、要報請上級管理部門審批。
第三步:試行。制度草案經上級管理部門審批後,可以試行。試行的目的是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使之成熟化、合理化。對於新制定的制度規范,試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
第四步:正式執行。制度經過一段時間試行、完善後,即可穩定下來,形成正式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制度文本,按照確定的范圍和時間正式執行。與此同時,要向相關方面說明情況,報送上級管理機關備案。
7.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由哪個部門組織起草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起草。
立法法第六十七條規定行版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權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
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7)立法起草工作方案擴展閱讀:
立法法第六十八條規定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立法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立法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8. 加強什麼隊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
加強人大對立法抄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徵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人數,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對重要條款可以單獨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