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

發布時間: 2021-12-21 14:04:27

『壹』 人的基本道德標準是什麼

1:有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2:人生有目標;3:做事有原則;4:有點悲憫之心;5:尊重他人、誠實、負責。

『貳』 做人要什麼基本道德

「五倫十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道德究竟為何物?什麼是道?什麼是德?
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舉例來說,我們人的身體,從母親生下來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時,各個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夠彼此協調運動。人在世間如能隨順自然的規則就是行道,這是多麼科學、多麼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譬如我們眼睛是一個局部,眼能見,見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見、耳之德能聽、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嘗,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也有其道。如果我們了解人道的內容,在人與人相處時,就自然能和諧有序,從而減輕現今人們所承受的來自人際關系緊張、人事沖突頻繁的精神壓力。如果我們掌握了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之道,怎麼會遭受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威脅?即便是君子愛財,也要取之有道。這種種人類生存之道就在傳統文化里。

現在我們通過人道倫常揭開傳統文化的一角:

古人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為五倫:夫婦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朋友關系。

相應的,人類道德倫常是: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誠友信。在這種情況下,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秩序井然,人們生活工作心情順暢,有安全感。

相反,人類若失去道德倫常,則表現為:家庭矛盾加劇,離婚率攀升;父母「孝養」孩子,自身卻老無所養的顛倒人倫,人喪失了做人的基礎;兄弟關系淡漠,甚而反目為仇;工作場上,上級欺壓下屬、下屬反叛上級或單位;人與人相互欺詐,沒有人情和信義。在這種情況下,從家至社會人際關系反常、緊張,社會缺乏信用和規則,沖突加劇,人們精神壓力大,內心痛苦,缺乏安全感。
道不是制度學說,而是自然的關系法則。道德也沒有古今、中外的界限。人行道,心有所得則生智慧,身有所得則健康長壽。道法自然,所以道德本身絕不是人為的框架,而是隨順自然的產物。
由此可見,能夠實踐「五倫十義」的人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叄』 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線是什麼

所謂道德底線,就是道德的最起碼的基本規范,即對行為主體的最低道德要求。對回社會成答員而言,社會道德底線是:誠實,厚道,有良心,...那時,社會將是什麼樣子呢?我想,社會也不會大亂的,人們會在生活中找到新的平衡點的。正象前面的例子,在以前,要是談到放開來讓人跳...

『肆』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麼·

兩個方面,
第一,內在方面,無所愧疚
把內心培養成善良,完滿,富足,不憂不懼,從容不專迫,屬無所愧疚。
當一個人在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禁得起推敲時,這是一個人的內在道德。

第二,外在方面,匹夫有責
我們在奮斗自己理想的同時,也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美好建設出一份力,能達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但這種境界不是以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個人利益為前提而實現的。應該是一個人在保障自己基本利益的基礎上,盡量為社會做多的貢獻,這就是外在道德。

有了這兩點道德底線,我們既能對得起自己,又能對得起天下。

『伍』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准。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標准。
誠實是立身之基,守信是興業之本。如果誠信不立,再高度發達的國家社會也會出問題。

『陸』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柒』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中的根本指的是什麼

意思是指做人的最底線!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的話,那根本不會有人認同這樣的人,便會被獨立

『捌』 做人的基本道德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一個人如果不知感恩或不會感恩,那他就不是一個真誠的人。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說,報恩之心,比什麼都高尚。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趙匡胤曾是後周柴世宗手下一名戰將,在一次戰斗中,坐騎中箭而死。他自己也跌落馬下,敵將乘機圍攏過來。這時,趙匡胤的一名騎兵,將戰馬讓給他,以使他與敵人繼續廝殺。戰斗結束後,趙匡胤怎麼也找不到那名騎兵。後來,陳橋兵變,他黃袍加身。他還惦記著當年捨身救他一命的騎兵。幾經周折,當趙匡胤見到那名騎兵後,感慨地說,若不是當年你把戰馬讓給我,我哪裡還有今日!他的感恩之心,溢於言表。類似於此種故事,史書有眾多記載。筆者以為,感恩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感恩是做人之美德。感恩是維系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紐帶之一。一個國家,如果人人都知道感恩,都學會感恩,文明程度一定會很高。所以,感恩不是小事,而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應常懷感恩之心。 但是,如今,並不是人人都懷感恩之心的。例如,個別人有了成績,獲得了榮譽,不知是黨和國家的培養,而是以成績和榮譽為資本,向組織上討價還價;個別人從學校畢業了,工作了,成家了,不知父母為他付出的辛勞,而是冷眼相待,視年邁的父母為累贅;個別人做官了,工作上有成績了,不知妻子的辛苦,而是捨去「糟糠」,做當代陳世美,包二奶、三奶,道德敗壞到了極點;個別人學術成就顯著,得了獎,成了專家,不知老師之辛勞,而是不尊師長,把老師貶得一無是處,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全拋之腦後;個別人有困難了,束手無策了,朋友幫他渡過了難關,不知朋友待他的真誠,而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甚至誣蔑朋友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不知感恩的人雖人數不多,但危害極大,不但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而且影響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在全社會經常性地開展感恩教育,幫助不知感恩的人轉變態度,使他們經常捫心自問:「我有感恩之心嗎?」現在,有人質疑感恩教育,反感這種提法。其實,感恩教育是對的。只不過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引導小學生去看母親分娩過程的錄像就是了。 寫到這里,筆者還有幾點需要提及的。不知感恩的人,絕不要培養他當幹部,一旦他當了官,他想的、圖的只是個人利益。不知感恩的人,絕不要與他成家,一旦他有權有勢了,他就會舍你而去。不知感恩的人,不要與他為友,一旦他慾望達到了,他就會把你忘到九霄雲外,你有求於他,他決不會幫你……不知感恩的人,心是冰冷的。「烏鴉尚能反哺,羊羔尚能跪乳」,人有冰冷之心,還不如這兩個小動物。社會需要善良的心,社會需要火熱的心,社會需要誠摯的心。人有冰冷之心,怎能和社會相融?又怎能和人友好相處呢?趙匡胤,一個封建皇帝都知道感恩、報恩,難道1000多年以後的人,連他都不如嗎?但願化冰冷為火熱,盼更多的人知道感恩、想著感恩、學會感恩,讓感恩之風吹遍大地。

『玖』 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質

不管您在哪裡,誠信待人是做人的第一準則,一個人如果失了信,就算他再怎麼強大,都是徒勞無功,一個人的成功得不到別人的肯定就不叫成功。
2
/10
切忌浮誇
浮誇是自己不誠信的第一表現,往往有很多人都願意誇下海口或者平時老是吹牛,往往這樣的人,很容易被別人排擠,人活一世,因為自己不切實際,會有幾個知心的人願意同你真心做結交。
3
/10
切忌忘形
得意忘形這種通常是驕傲自大的表現,當自己有某成就某了不起的事跡,通常都愛與他人自誇,第一兩次也許人家能受得了你,經常這樣自誇,相信你的朋友都會離你而去,而且往往老是重提的,說明自己覺得很驕傲,更多的是一種炫耀,然而這樣的人,你自己想想呢?你還會喜歡嗎?
4
/10
切勿爭強好勝
生活中不是學習,爭強好勝是沒有好處的,往往過份的出風頭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與麻煩,特別是做為上下級時,不要隨便的出風頭,以免死得快,容易得罪人,凡事做好自己的事,擺正心態,是金子會發亮的,如果不發亮,只能說自己沒這個命。

熱點內容
婁底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10 13:17:45 瀏覽:426
遼寧省大連市勞動法 發布:2025-05-10 13:11:56 瀏覽:626
2020年婚姻法登記 發布:2025-05-10 12:53:05 瀏覽:46
道德賴以 發布:2025-05-10 12:51:40 瀏覽:516
新民事訴訟法修改內容 發布:2025-05-10 12:46:23 瀏覽:434
司法所接收 發布:2025-05-10 12:39:45 瀏覽:378
3x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5-10 12:32:51 瀏覽:985
如何規避道德風險 發布:2025-05-10 12:31:17 瀏覽:597
怎樣完善立法 發布:2025-05-10 12:29:31 瀏覽:255
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5-10 12:24:04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