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教育道德經

教育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12-21 22:23:13

『壹』 老子的教育名言有那些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道德經》)

『貳』 教育名言出處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19、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叄』 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道德經的教育智慧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

『肆』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無為」思想。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

《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教育道德經擴展閱讀:

一、無為而治的適用范圍

1、治理國家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

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

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企業管理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於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高層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為,而在小事上則有所不為,就必須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才能達到「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領域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

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並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二、世界影響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其影響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伍』 道德經對中國下一代的教育到底有多大意義

首先要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和道德經。並且要尊重道德經。
我個人觀點:在內物慾橫流,容人心浮躁的時候。道德經的無為以無不為等等思想其實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我的有些朋友說《道德經》是教人學做傻瓜的一部書。
其實如果帶著有色眼鏡或者自己的「個人角度」來看,任何的經典都有可能成為糟粕。
然而有些人就是喜歡在雞蛋里挑骨頭。就像有些學生不去好好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專門把心思用在老師的毛病上。結果什麼都學不到。
《道德經》有這么一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有多少人喜歡去做「上士」,又有多少心甘情願做「下士」呢?可是「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那麼老子是在贊揚一種「上」還是「下」呢?

『陸』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符合客觀規律。
其實這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思想。

『柒』 由中華教育研會發明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由中華教育研會發明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一本書大約幾十塊
可以自己買哦
網路目前上傳不了

『捌』 老子 關於 教育的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好像沒幾句,誒~)

『玖』 老子《道德經》里反映教育思想的句子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熱點內容
遼寧省大連市勞動法 發布:2025-05-10 13:11:56 瀏覽:626
2020年婚姻法登記 發布:2025-05-10 12:53:05 瀏覽:46
道德賴以 發布:2025-05-10 12:51:40 瀏覽:516
新民事訴訟法修改內容 發布:2025-05-10 12:46:23 瀏覽:434
司法所接收 發布:2025-05-10 12:39:45 瀏覽:378
3x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5-10 12:32:51 瀏覽:985
如何規避道德風險 發布:2025-05-10 12:31:17 瀏覽:597
怎樣完善立法 發布:2025-05-10 12:29:31 瀏覽:255
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5-10 12:24:04 瀏覽:621
銀行貸款連帶責任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10 12:01:27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