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畫面
㈠ 道德日記有沒有什麼新穎的素材
1.1620年,一些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北美新大陸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
活下來的人們生活十分艱難,他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為了生存,整個夏天他們都在祈禱上帝保佑並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因為他們深知秋天的收獲決定了他們的生死存亡。
後來,莊稼終於獲得了豐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永遠紀念。這就是美國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美利堅一個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2、曾有一個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風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樹葉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許久,才筋疲力盡爬上岸來。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責罵船家的無能讓他丟失隨身攜帶的一切,也不是詛咒惡風險浪差點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灘上遙拜師傅:「謝謝師傅!」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麼不謝謝菩薩?」 佛陀說:「原來我並不喜歡游泳的,都是師父每次強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學會的。不是師父,我命今日休矣!」遇了難,不是責備任何一個人,而是心存感激,人生達到了如此的超然境界,遇事如此的豁然通達,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你痛苦和憤恨的呢?
成語故事: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銜環結草;陸績懷橘遺親、諸葛亮鞠躬盡瘁。
3、 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溫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後會久久地看著你,它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它的感激。
你看到一隻鳥受傷了,將它從貓嘴裡奪下來,用葯水治療它的傷口,給它食物,然後將它放飛林中。它飛到樹梢上也會回頭來看你。它同樣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銘記你的救助。
低智能動物尚且會感激別人的救助,人類難道不也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嗎?
狗和鳥會長久地凝視你離開表達感激之情,可是這一刻很快就會過去;他們可能很快忘卻你。但有了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來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彌散在天地見,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溫暖,有了親切。因而我們應當培養人與人之間的這份情感。
4、義大利有個女探險家獨自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當她走出沙漠之後,她面對沙漠跪下來,靜默良久。有記者問為什麼時,他極為真誠的說說:「我不認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謝塔克拉瑪干允許我通過。」
的確,人類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賜予的。對於這個世界,人類不可能有徵服它的能力。相反,人類需要的是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人類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5、 在一次學術報告會結束後,一女記者登上講壇,在表達了景仰之情後,尤顯突兀和尖銳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使你永遠地固定在了輪椅上,你不覺得命運讓你失去了很多東西了嗎?」全場一片寂靜。霍金微笑依舊,用手指敲擊幾下鍵盤,在屏幕上出現了那麼一句話:「我有我始終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全場掌聲不息。生命是一種奇跡,擁有生命是一種福澤.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很多人、很多事,其咎蓋源於不會、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我要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付出、學會感恩。我要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和無私的愛;感恩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洞察世界的火眼金睛;感恩同學給了我真摯的友誼和支持;感恩祖國給了我一個繁榮富強的大家庭;感恩……
㈡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該畫什麼
畫面內容:制止在公眾場所亂寫亂畫
㈢ 道德日記(500字),急!!!!!
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道德是什麼呢?是文明?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責任?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彙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描繪著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裡,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前幾年的雲南旱災,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著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媽媽。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在電視里,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捨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發,因缺水而乾裂的嘴唇。我想,她的嗓子也一定干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為媽媽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媽媽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雲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里守護著全村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為那裡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努力下,那裡終於挺過來了。 還有春秋時期魯國人閔損,他的故事更讓我體會到了道德的力量。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我為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麼清澈,那麼純凈,卻可以讓人們心裡甜甜的,暖暖的。道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新亮麗,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當我們隨著爸爸媽媽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我們享受著那裡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湧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而幸福。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成長,就會在哪裡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我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我們的世界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㈣ 關於社會道德的小品劇本
時間:八月底的一天上午
地點:某鄉戶籍辦公室
人物:老張,農民,50多歲。(張)
老劉,某鄉鎮主管戶籍的幹部,50多歲。(劉)
王書記,某鄉黨委書記,50歲。(王)
場景:老劉辦公室。右側擺放劉的辦公桌、辦公椅,中間擺放茶幾、沙發,上有茶具等。
張:(頭戴草帽,挑著一擔蘋果,上)太陽曬的汗直流,又是喜來又是愁;喜的嘴都合不住,愁的讓人皺眉頭。兒子考上大學了,高興呀!愁啥?哎,別提了。給兒子轉戶口這事,我往鄉政府都跑了六七次了,何況這戶籍專干老劉,還是我初中同學。
來一次,人家不是說沒上班,就是說沒時間。象上個星期一我去鄉政府,人家老劉說我來的不是時候,說是星期天加了一天班,星期一休息,給我辦理戶口就是違反政府制度。
哎,再過五六天孩子就要上學去了,你看著著急不著急?(有幾分焦急,又有幾分生氣)今天來,不管咋樣,也得給孩子爸戶口轉了。(走)到了。(敲門)老劉,老劉。(無人應答)哎,咋沒人呀?(自語)看看王書記在不在。(走向舞台一邊,敲門)王書記,王書記!(無人應答)也不在。(放下擔子,張望)
劉:(從一側上場)
張:老劉!?
劉:你咋又來了?!這兩天特別忙,回去吧。
張:老劉呀,這不···(邊說邊挑起擔子)
劉:(看見老張的擔子,立即轉變態度)你回去吧,老同學。有啥事打個電話,我去你家就行了。不用麻煩你來回跑。來來來,進來吧。
張:你忙你還去我家?
劉:老張呀,你這就見外了。你說咱倆是啥關系?我再忙那也不能誤了你的事呀。
張:老劉,我這心裡著急呀。
劉:坐,坐!不用著急。你今天一來我就知道啥事。
張:知道那就···
劉:唉,老同學,你別!說讓我猜一猜。(倒茶)是給你孩子轉戶口的事?
張:你咋不用猜就說對了?
劉:老同學,你真是貴人多忘事呀。為給孩子轉戶口,你都來了好幾次啦。你忘了?(邊說邊取煙)
張:(忙掏煙)我能忘了嗎?加上今天,八次半。
劉:不管你忘沒忘,我是一直記著這事呀。來,抽煙!
張:我這兒有。抽我的。(二人相互推辭)
劉:說的啥呀?來我這兒了,還能抽你的?
張:好好好,抽你的。(劉給張點煙)
劉:老張呀,為孩子轉戶口這事,你沒少跑。我作為老同學,作為咱鄉里的戶籍專干,我代表鄉政府,深感歉意。
張:老劉呀,你別說了,今兒個把手續給辦了吧。
劉:老同學,不用多說,今天說啥我也得給你辦了。
張:那就······(遞過通知書)
劉:(接住)老張,在辦之前,我首先要給你說清楚前幾次為啥給你沒辦的問題。
張:別說了。
劉:不,不不不!我一定要給你解釋,咱們老同學之間,不能因為這事產生誤會!
張:我沒誤會。
劉:不!你沒誤會,我有誤會呀。
張:你有啥誤會呀?
劉:(起身給張沏茶)前幾次,不是老同學不給你辦,關鍵是咱鄉政府的事太多了。今天這個兄弟鄉來參觀,明天那個兄弟鄉來學習,還要迎接縣里的幾項檢查。
張:咱們鄉在你的領導下確實發展的越來越不象樣。
劉:(越說越激動)咋能是在我的領導下?你老同學我雖說是個小小的戶籍專干,
張:你那職務也不小,權力挺大的。
劉:咱有啥權力呀?
張:管理戶籍的權力呀。你說這全鄉老小,報戶口,轉戶口,行與不行還不是你說了算嗎?
劉:我知道老同學你有誤會。咱雖說是個小小的戶籍專干,但鄉長器重咱呀,士為知己者死呀,老同學的為人你不知道嗎?
張:知道。你挺精的。
劉:對,咱不能給全鄉人民丟臉呀。你說是不是?
張:是。
劉:來,喝茶!(給張倒茶)
張:這樣吧,老劉。我還有事,你就給···(又遞過錄取通知書)
劉:(接過通知書,欲辦又至)記的你第一次來,正好,縣里來檢查計劃生育。
張:老劉你咋還管計劃生育呢?兼任婦聯主任呀?
劉:啥婦聯主任?婦聯主任回家生二胎去了,我替替她。
張:你和婦聯主任關系不錯呀。
劉:同事之間相互幫個忙嘛。再說你第二次來的時候,正好縣里來檢查農業生產,我得陪著去吃飯。去我家吃飯。再說第三次······
張:老同學呀,別說了。我知道你前幾次都忙。
劉:是呀,忙呀。第三次······
張:你越解釋我越著急啊。求求你了,老同學。快給我辦了吧。
劉:別別,別這樣。好說,馬上就辦。關上門,誰來了也不開。(關門,坐到辦公桌前)
王:(上場,敲門)
劉:誰呀?!忙著呢!
王:老劉。
劉:哎呀,王書記。(欲開門)
張:(驚喜)王書記?(馬上開門)王書記!
王:呦,老張?你怎麼來了?(握住老張的手)
張:兒子考上大學了,我來給轉一下戶口。
劉:你們認識呀?
王:能不認識嗎?
劉:老張,你咋不早說呀?
張:沒事我說那些幹啥?(對王)王書記,你還好吧?
王:好。孩子考上大學了?
張:(高興的點頭)
王:孩子爭氣呀。
張:嗨,總算熬到頭了。
王:哎?這不快開學了嗎?你咋才給孩子轉戶口呀?
張:我前面······
劉:老張你喝茶!
王:今年蘋果長的咋樣?
張:今年這蘋果,長的好呀!(高興地)那一畝多早熟的,都出口了!
王:那我就放心了。
張:王書記,說起這果園,多虧了你呀。多虧你給我介紹了劉技術員。要不是你······
王:說那些幹啥呀?前一段時間,我去陝西的楊陵開了一個會,明年又有幾個新品種。
張:哎呀!(十分高興)
王:(對劉)辦好了沒有?
劉:好了,好了。(老張急忙去取)
王:我看看。(伸手接過)
張:你看這不到一支煙的功夫就辦好了。
王:老劉呀,你蓋的這是啥章呀?!
劉:咋了?
王:你咋把計劃生育章給蓋上了?!
劉:不可能吧,我看看。(急忙接過)
王:看清了沒有?計劃生育章咋能在你這兒?
劉:那是誰···,那個···
王:(氣憤)這工作咋乾的?!幹不了別幹了!
張:(背語)婦聯主任的印章都跑他這兒了。
劉:王書記,別生氣,我重新辦,重新辦。
王:你這是幹啥嗎?!
張:別生氣了,王書記。
王:(走到劉的旁邊)仔細點兒。(對老張)老張,你先在這兒,我有點事。(對劉)下午上班後,你和婦聯主任到我辦公室去一下。(下場)
張:喂,王書記。我等一會去找你。
劉:哎,我們王書記,快退了,脾氣大。你別生氣。
張:我生啥氣呀?
劉:剛才咱倆說到哪兒了?
張:你別說了,小心再把財務章蓋上了。
劉:老張你真會開玩笑,咱能有那麼多印章嗎?好了,好了。
張:(欲取)
劉:別著急,我檢查一下。(檢查)沒問題。
張:麻煩老同學了。(握住劉的手,十分高興)
劉:說啥呢?咱倆誰跟誰呀?是老同學不?
張:是是。
劉:關系深不?
張:(點頭)
劉:我給你說,老張。咱倆是哥們!記住,哥們!有事盡管說!
張:那我走了。
劉:不坐會兒了?
張:不坐了。還忙著呢。(挑起蘋果)
劉:(納悶)老張,你這是······
張:這兩箱蘋果,是我送給王書記的。要不是王書記,我那果園早就完。我過意不去呀。
劉:那你這就走了?
張:老同學,吃蘋果到我果園去。去七八次都行!(下場)
劉:(呆了一會兒)王八蛋!!
——完——
㈤ 道德主題攝影活動心得應該怎麼寫
道德主題攝影活動心得的寫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這次活動中,對你的拍攝技巧有什麼啟發;第二方面是在這次活動中,你在道德方面受到了什麼啟發。心得的意思就是啟發,所以寫心得的時候只要把你所受的啟發以真實的筆觸寫出來就好。
最後,總結這次道德主題攝影活動給你今後生活指明了方向,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共創和諧美好家園。能夠從小事做起,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都會得到一次升華。還要表達你對這次活動的感謝,並且表示以後也要多多參加。
㈥ 漫畫題關鍵字是生活水平和道德標准
畫面是一個身體被分割為兩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體肥壯、西裝筆挺,趾高氣揚回地打著答手機,遠遠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寫著「生活水平」四個字;在後面,是正在大步艱難地追趕的下半身,破破爛爛的褲子上寫著「道德標准」四個字。寓意:漫畫揭示了在當今社會,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養不能同步提高的現象。(或收入高了,生活富了,但其道德標准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
㈦ 請問 誰知道哪些記者只為了拍到有價值的新聞畫面而喪失職業道德的事例
新聞媒體是大眾公器,它之所以成為現代民主社會中一種不容抹煞的存在,是因為民眾的利益、歷史的進步,都需要它忠誠不貳的服務。
消息和言論是媒體上最有價值、最不可或缺的新聞產品。僅僅從理論層面來考量,媒體上的消息應該是一種不帶偏見的客觀報道;而言論,則是反映具有各種偏見或利益集團的人,對新聞事件和公眾關心的問題的評說。對言論,限於篇幅,本文不準備展開論述;今天只來說消息。事實上,一個記者,不論多麼正派、怎樣敬業,他用電腦鍵盤或攝像機鏡頭記錄下來的消息,也是很難做到絕對客觀的,記者的主觀色彩,總會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滲透其中,只不過高明的記者,能夠把這種滲透做得不動聲色、不露痕??罷了。
我們不應、也無法把在消息中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的記者的主觀色彩徹底摒除;而且,恰恰是這種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的主觀色彩,記者的社會良心和是非判斷才得以顯現,從而給讀者以感染和啟迪。不過,千萬不要把我的上述言說理解為對「消息應該是一種不帶偏見的客觀報道」這一命題的否定,只不過我更願意把這種「不帶偏見」和「客觀」,理解為對新聞事實的百分之百尊重。
對新聞事實的絕對尊重,是記者職業道德的底線。前些天,南京一家報紙發表的某外國男子身穿印有「對中國人的十條告誡」內容的T恤,引起當地一些市民憤怒的消息被廣泛關注,一時論者四起,見仁見智,這無疑是好現象。但遺憾的是,在七嘴八舌的議論聲中,卻沒有一個人指出,這條消息存在??不尊重新聞事實的嚴重問題。從該條消息配發的新聞照片上可以清楚看到,十條告誡的第一條是「不要盯看外國人」,但在消息中,這一條卻被篡改為「不許盯看外國人」。平面媒體的記者是通過駕馭文字來履行職責的,難道他會不明白「不要」和「不許」在含義上的相去甚遠:一個僅僅是表達一種希望,另一個則是發布一種強制。用發布強制的「不許」來替代表述希望的「不要」,其目的在於強調那個外國男子的無理,進而烘托出一些市民憤怒的合理,這不是作假又是什麼?並且,報紙竟然把反映了真實內容的照片和不尊重新聞事實的消息同時發表,這表現出他們弄虛作假時的有恃無恐;而社會,也果然對此熟視無睹。這說明,豈止新聞道德,連社會公德,我們也有亟須檢點之處。
還有更為惡劣的事例。前不久,奧地利人施拉格在巴黎世乒賽上奪冠,於是,「施拉格奪金有媳婦支招男乒新霸主是中國姑爺」、「施拉格妻子曾服役中青隊男單敗在『海外兵團』手下」之類的消息便紛紛在媒體出現。有一位老兄還活靈活現地寫道:「記者忽然發現,施拉格身邊有一位亞裔血統的女孩,一打聽,方知這位女孩姓田名元,家住遼寧沈陽,是專業乒乓球運動員,在留洋奧地利時與施拉格相識,現已登記結婚。」「記者再一次向施拉格表示祝賀,他拉過這位女孩對記者說:『我取得金牌有她的一半功勞,沒有她就沒有我的現在。』」你看,施拉格其人,連說話都頗具中國特色,懂得「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但孰料沒過幾天,當事雙方即發表聲明指前述新聞為造假,特別是田女士還說,世乒賽期間,她一直在克羅埃西亞,不曾去過巴黎。了解到這一切,再來看前面引述的那段文字,炮製它的記者老兄不是在大睜兩眼說瞎話嗎?
假新聞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並非中國獨有,也是前不久,美國的《紐約時報》即曝出記者造假的爛事。但即使是在號稱自由的美國社會,也要有人對這樣的丑聞承擔責任,報社負責人遂引咎辭職。而在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地呢?前述假新聞的出現已經有些日子了,卻不見有人出面給讀者一個說法,怎麼想,這好像也多少有點兒不大合適。
㈧ 道德主題攝影活動心得
道德主題攝影活動心得的寫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這次活動中,對你的拍攝技巧有什麼啟發;第二方面是在這次活動中,你在道德方面受到了什麼啟發。心得的意思就是啟發,所以寫心得的時候只要把你所受的啟發以真實的筆觸寫出來就好。
最後,總結這次道德主題攝影活動給你今後生活指明了方向,我們應該互幫互助,共創和諧美好家園。能夠從小事做起,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都會得到一次升華。還要表達你對這次活動的感謝,並且表示以後也要多多參加。
㈨ 道德漫畫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FD%C8%CB%C2%FE%BB%AD
http://tieba..com/f?kz=642710015
這個你看一下,關於尊老專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