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權法的立法完整
『壹』 人身權具有哪些法律特徵
(1)人身權是一種與特定民事主體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專屬性的民事權利。通常情況下,人身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讓與他人,即不得買賣﹑轉移﹑贈與或繼承。
(2)人身權是一種沒有直接財產內容,不直接體現為一定的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因此人身權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觀念對其作出評價。但這並不意味著人身權與財產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人身權與財產權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往往是財產關系發生的依據並為權利人帶來財產利益。
(3)人身權是一種具有絕對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權利。
人身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都是義務人,都負有不妨害權利主體人身權的義務。民事主體在自己的人身權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可依法自行保護或請求有關機關予以保護。
人身權是一種支配權,其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自主行使該權利,而無須他人的協助。如自然人對自己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利可直接進行支配,並且在支配這些權利時不需要特定的義務人予以協助。
人身權作為一個法學概念,既可指人身權利,又可指人身權法律制度。就其人身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作為人身權法律關系,它是指民法因調整人身關系而在當事人之間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人身關系在民法上的體現。而作為人身權法律制度,它規定有關人身權問題,調整人身權法律關系,為人身權關系的產生、實現和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和行為標准。
『貳』 法律為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做出了怎樣的規定
人身權通常分為人格權與身價權兩大類。人格權是以權利人的人格利益為客體的權利,身份權是特定民事主體而以主體身價上的利益為客體的權利。下面就由律師365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一下人身權利具體包括哪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人身權
按照民事權利是指民事主體為實現某種利益而依法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論,人身權的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就是指在人身權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根據法律規定,依據自己匠願意,為實現自己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
通過某種行為而實現自己的人格利益或身份或身份利益,就行使人身權利。學者認為,人身權利包括三層意思:
1、權利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利益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2、權利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要求義務人不為一定行為;
3、權利人有權在自己的人身權利遭到侵害或義務不履行義務時,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
二、人身權利包括哪些
人身權利的行使,應當受權利人意志的支配。但是,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利益,維護社會安定,協調個人權利與社會利益的沖突、個人權利之間的沖突,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友善關系,權利主體行使人身權,應當受天某些適當限制。例如,為社會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為合法使用,權利人不得主張肖像權。
公民享有健康權,可以通過診治而使疾病痊癒,也可以放棄治療而使健康惡化,但因其患有性病時,從公共利益考慮,則可以違背不治療的意願而對其進行強制治療。
對於生命權,法律與禁止其自由放棄,因而原則上自殺是違法的,行使人身權利的適當限制還表現在適當忍受來自他人的輕微的防害,以維護社會的和諧。不超過容忍界限的妨害,不構成侵害人身權利,不得主張侵權損害賠償。例如,在公共汽車上被他人踩腳、擠撞,不得主張其身體權受到侵害;在旅店中住宿,不得以同室旅客的鼾聲而使其健康權受到侵害而提出侵權的主張。
『叄』 關於人身權(法律上)的權威著作(中國的)
王、楊都有相關著作。
我的網路答案無法修復了,直接給你發信吧。採納我的吧!!呵呵!不枉我辛苦給你找出來的資料啊!!
王利明:《人格權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王利明、楊立新、姚輝編著:《人格權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王利明、楊立新主編:《人格權與新聞侵權》,中國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肆』 人身權的法律特徵
一、人身權是一種與特定民事主體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專屬性的民事權利
通常情況下,人身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讓與他人,即不得買賣﹑轉移﹑贈與或繼承。
二、人身權是一種沒有直接財產內容,不直接體現為一定的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
因此人身權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觀念對其作出評價。但這並不意味著人身權與財產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人身權與財產權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往往是財產關系發生的依據並為權利人帶來財產利益。
三、人身權是一種具有絕對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權利
人身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權利主體之外的任何人都是義務人,都負有不妨害權利主體人身權的義務。民事主體在自己的人身權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時,可依法自行保護或請求有關機關予以保護。
人身權是一種支配權,其權利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自主行使該權利,而無須他人的協助。如自然人對自己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等人格權利可直接進行支配,並且在支配這些權利時不需要特定的義務人予以協助。
『伍』 人身權保護的法律條文
可以查看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可以在網路搜一下。
『陸』 人身權的法律意義
一、人身權為民事主體的自然生存和社會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據
人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換言之,人的生存分為自然生存和社會生存兩方面,人身權制度既包含有保護人自然生存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內容,也包含有保護人社會生存的名譽權、信用權等內容。在民法意義上,民事主體之所以成為完整的民事主體,是因為具備了各種人身權。法律對人身權的保護「確保我們能夠充分享受自我」。失去人身權保護的各種利益,民事主體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
每個人都被當作了人看待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巨大成果。人本身被看做了目的,而不再是客體和手段。這一進步促進了民法人身權制度的發展,而民法人身權制度為這種進步提供了保障,並且仍在不斷促進這種進步。
法律規定人身權制度,一方面為人身權提供具體的保護,防止他人對權利人的侵犯;另一方面也著力於提倡對人身權的尊重、對人本身的尊重,這種尊重既有源於他人的,更有源於權利人自身的。
二、人身權為人類社會正常有序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人自身的發展離不開人類社會正常有序的發展。社會由不同的人組成,人身權為人們彼此相處劃清了邊界。自由止於權利。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賴於個人自由的發展,但是,每個人的自由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這一界限就是他人的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同時,於任何權利一樣,人身權也不是絕對的、不受限制的。這種限制至少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來源於社會資源稀缺性的限制。社會由人組成,而人身權正是只有在社會關系中才具有意義;同時,每個人都希望盡量多地實現自己的權利,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權利加以適當拘束。比如,每個人都希望有更多的自由,正因如此,每個人都需要有所收斂。在這個意義上,自由作為一種社會資源,本身是稀缺的。第二,來源於道德倫理和公共政策的限制。道德倫理和公共政策有時直接反映在民法的具體規定中,有時則以道德倫理和公共政策的本來面目出現。比如,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享有身體權,但是不能在公共場所完全裸露自己的身體。又如,自然人作為民事主體享有婚姻自主權,但是,不到一定年齡這種權利不能行使。各國關於結婚年齡的限制,一方面來源於人自身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正是基於各國社會道德倫理和公共政策的考慮,因此各國關於結婚年齡的規定存在差異。再比如,自然人決定自己的姓名、法人決定自己的名稱時,也會受到一定限制。第三,來源於人自身的限制。比如,人的身體會老化,人的生命會結束,權利主體對身體權、生命權的行使會受到影響。比如,自然人出生時其就享有姓名權,但是在行使自己的姓名權、決定自己的姓名時,必須等到一定年齡。再比如,婚姻自主權需要民事主體達到一定能夠年齡才能行使,這種限制既有公共政策的限制,更主要還是人自身生理機能的限制。
『柒』 人身權在法律上的體現
人身權包括的內容非常多,比如健康權,而法人具有擬制的人格,但卻並不具有實際的肢體,內臟之類的,因此,法人具有法律認可的人格,享有人身權,但又並不能享有生命權,健康權之類的,只能有名譽權,榮譽權之類的。
『捌』 法律對於人身權的規定有哪些
人身權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財產權。
人身權與財產權共同構成了民法中的兩大類基本民事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
人身權是我國公民和法人的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體現和反映。人身權是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一般不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主要需以非財產的方式予以救濟。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玖』 民法總則人身權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人身權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
人格權是指民事主體基於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回、以人格利益為客答體、為維護其獨立人格所必需的權利。人格權又包括具體人格權和一般人格權。
具體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信用權。
身份權主要有包括:配偶權、親權、親屬權(監護權)、榮譽權、知識產權中的身份權(著作權、發明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九條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第一款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第一百一十二條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拾』 人身權法的介紹
《人身權法》是200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