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法治課
⑴ 有法治這一個課程嗎
有,但不叫法制,叫品德與社會
⑵ 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有何區別
1、法制教育是一種錯誤的用法,正確的是應該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加內強民主容與法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治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首先從穩定局勢看,需要深入普法,進行法治教育。當前,我們全國各地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是穩定的,社會治安也是基本穩定的,這是主流,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2、法治和法制的區別:法制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治則相對於人治;法制內涵是指法律及相關制度,法治內涵則相對於人治的治國理論、原則和方法。法治的實施必須建立在法制上。與法治相比,法制側重在法律的使用上。
⑶ 法治進課堂活動有何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六五」
普法規劃以及和龍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六
個五年規劃。
我校依據依法治校方略,
切實加強學校普法工作,
搞好我校法制宣
傳教育活動,扎實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結合我校實際,特製定以下實施方
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
發展觀,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
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的方針,
全
面實施我校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決議,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
和諧社會」為主題,大力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教育全校師生自覺學法律、
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憲法和法律意識,權利與義務、責
任相一致意識;全面提高學校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
辦學的水平。
二、目標任務
我校
「法律進校園」
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是結合課堂教學大力開展憲法的學
習宣傳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使法治理念深入師生心中;
二是大力開展以
「學
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
生依法維權,
自覺履行義務,
切實保障師生的切身利益;
三是把法制宣傳教育與
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
推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提升師生的法律素質;
四是進一
步完善法制教育網路,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有效宣傳教育機制。
三、活動對象和要求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是:全體教職工、學生。
1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都要學習憲法和基本法律知識,明確法
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努力做到知法、守法、護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學
校要從實際出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青少年學生法律知識讀本》
、
《教育政策法規》
、
《教師權益手冊》
、
《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等作為法制宣傳教育
基本教材。
2
、學校行政人員要帶頭學法用法,深入學習十八大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
建設的重要理論,
重點了解和掌握
《憲法》
、
《教育法》
、
《教師法》
、
《義務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護法》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
、
《國防教
育法》
、
《禁毒禁賭條例》
,
以及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工作條例、
規程和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在學法、用法和守法、護法中發揮表率作
用。
3
、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和其他相關法律,掌握基本法
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依法管理學校。要重點掌握《教育法》
、
《教師法》
、
《學
校學生管理規定》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交通安全法》
、
《食品衛生法》等法
律法規,嚴格依法從教,自覺遵紀守法,成為學生的榜樣。
4
、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把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培養社會
主義法治觀念與法律素質,
作為我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形成科學、
系
統的學校法制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學生法律素質的評價標准,
全面提高學校法制
教育的水平。
5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既要加強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實踐,發
揮好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
又要加強品德教育,
注重道德實踐,
發揮好道
德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引導功能。
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與品德教育、
依法治
校與道德實踐並重的長效機制,
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貫徹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實
踐之中。
6
、結合我校學生特點,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社會實踐及舉辦法制講
座、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搞好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
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成為愛國守
法、明禮誠信的合格人才。
7
、政教處、後勤、保衛等部門著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實營造法治校園
的良好氛圍。
要下大力氣抓好全體師生員工的法制教育和依法管理,
完善民主管
理制度,依法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四、主要措施
1
、成立學校普法和「法律進校園」的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劉治平(校長)
副組長:張效偉(政教處主任)
組
員:各班主任
2
、營造各類法律法規的宣傳氛圍。
(
1
)
、加大校園遵紀守法文化氛圍的建設。教室黑板報定期出法制專刊;
通過校園廣播、
播放法制宣傳片等途徑,
對全體師生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與教
育;周一國旗下的講話,結合學校的行規檢查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
律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
(
2
)
、組織學生觀看圖片展覽、電影教育片,參加實踐活動等,以實例來
教育學生。
(
3
)
、各班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
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充分認識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3
、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法制小課題研究。
(
1
)
、調查收集,走近法律。為使學生了解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利用綜
合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調查、收集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感興趣、想研究的
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
《勞動法》
《國旗、國徽法》
《交通安全法規》
《環境
保護法》等。
(
2
)
、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學生了解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可
由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
深入了解某項法律法規,
學習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
如借閱法制書籍、
收聽法制新聞等,
再將學習到的許
多法律知識匯編成項目作業、法制小報、調查報告等。
⑷ 法制課包括那些內容
⑸ 公務員下基層講法治課怎麼付講課費
你好
首先要看消息發布時間,如果是今天,那麼轉述的時候為「學校回通知全體同學,明天下午答2:30的法制課,將在學校運動場上舉行法制知識講座,要我們自帶凳子,准時參加」
如果消息發布是昨天,那麼「學校通知全體同學,今天下午2:30的法制課,將在學校運動場上舉行法制知識講座,要我們自帶凳子,准時參加」
⑹ 法制教育課五落實是什麼
法治教育「五落實」
計劃、教材、師資、課時、經費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⑺ 如何建設適應基層治理法治化要求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
基層黨建工作的新任務和新課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這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保障,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在黨的領導。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要緊的是方向正確、政治保證堅強有力,說到底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既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自覺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又要發揮好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依法治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黨的基層組織是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任務落實到基層的戰斗堡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量任務在基層,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責任主體在基層,落實黨對依法治國領導的基礎性工作也在基層。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如何,直接關繫到基層治理法治化的成效。基層組織處於系統治理末端,要求基層黨組織在黨委領導下,組織和動員社會基層各方面廣泛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的局面;基層組織處於依法治理承上啟下的節點,要求基層黨組織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管理基層事務,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基層組織處於綜合治理各種矛盾的焦點,要求基層黨組織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做好教育引導工作,強化道德約束,規范社會行為,調節利益關系,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基層組織處於源頭治理的起點,要求基層黨組織健全基層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
目前基層黨組織狀況總體是好的,但與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辦事的自覺性還不高,辦事不依法,遇事不找法,解決問題不用法,化解矛盾不靠法,習慣於行政命令,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甚至抵制或不執行,致使一些法規制度在基層束之高閣;有的辦事不公,優親厚友,徇私枉法、貪污腐敗,出現「小村大腐」、「小官大貪」等現象。一些基層黨員幹部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淡薄,有的以感情代替法律、以人治代替法治,工作方法簡單,工作作風粗暴,通不通三分鍾,再不通龍卷風,致使小問題促成大矛盾,一般矛盾發展成惡性事件。有的甚至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在群眾中造成不好的影響。一些司法執法監管部門的基層單位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的現象,有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有的吃拿卡要、收回扣、拿紅包,有的濫用職權、搞權力尋租,甚至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等。這些問題雖然是少數人的個別現象,但影響了黨和國家在群眾中的形象,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和法治的公信力。如不認真解決,基層治理法治化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責任感緊迫感,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要求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強化依法治國的理念,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
⑻ 「法制課」還是「法治課」
法治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