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拐賣立法
『壹』 代表建議拐賣兒童買賣雙方均要入刑,具體如何實施
當然是要進行立法呀,那些買賣兒童的人應該同罪論處吧,這樣就可以杜絕這種現象了。
『貳』 對於人販子拐賣兒童和婦女,想給國家立法部提意見怎麼提,望大家指點
雖然你發帖發錯地方了,但我還是要支持一下。做人為了錢犯法可以,但不能太畜生,現在人販一般都是判幾年的,這幾年太輕了沒用。個人屬於喜歡私下解決的,但不適合在這說,不然說我宣傳暴力。
『叄』 是否應該立法對拐賣兒童的罪犯施以極刑以震懾犯罪分子
那樣只會對兒童不利
『肆』 最近天天看見拐賣兒童的新聞,國家法律太輕了,對於這種人就該專門立法
你說得太好了
『伍』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是什麼時候立法的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
、
兒童罪
我國刑法第241條早有規定,但是
刑法修正案九
的草案已擬對此條做出修改,目前二審草案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中。
『陸』 拐賣兒童婦女的行為,為什麼國家不立法重判犯罪分子
拐賣兒童婦女的行為,國家已經立法重判犯罪分子。涉嫌罪名是拐賣婦女、兒童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拐賣婦女、兒童集團的首要分子;
(二)拐賣婦女、兒童三人以上的;
(三)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
(四)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
(五)以出賣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
(六)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
(七)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八)將婦女、兒童賣往境外的。
拐賣婦女、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之一。
『柒』 法律為什麼不能規定「人販子一律判死刑」
一部好的法律是根據不同的犯罪行為有對應的處罰,輕罪輕罰,重罪重罰,這樣才能顯示出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如果刑罰不是階梯式的遞進的,而採取一刀切的方式,那會讓很多罪犯一旦走上犯罪道路就沒有了回頭路! 如果法律規定人販子只要抓到一律處以死刑,那麼孩子存活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人販子在拐賣兒童的過程中,一旦發現事情有可能敗露就會毫不猶豫的為了掩藏行蹤、掩蓋證據等目的而殺害孩子,因為此時,暴露就意味著落網,落網就意味著死刑! 不規定死刑這樣設計的原理就是,盡量鼓勵人販子保存人的最後一絲善念,如果人販子在販賣過程中善待被拐賣婦女、兒童,則按基本型處罰。
也正是基於此,拐賣婦女兒童罪的量刑時分為三檔,基本型是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加重情節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最後一檔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這樣設計的原理就是,盡量鼓勵人販子保存人的最後一絲善念,如果人販子在販賣過程中善待被拐賣婦女、兒童,則按基本型處罰。
如果人販子在販賣過程中姦淫被拐賣的婦女的;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則加重處罰。
具體按第二檔還是第三檔取決於犯罪程度的嚴重性。基本上人販子如果在販賣過程中發生了致人死亡的結果一般就會升檔至最高刑。
結語
法律的立法技術是一項很高深的學問,最科學的量刑是既能最大化的打擊犯罪又能最大化的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如何做到兩者兼顧需要對大數據進行採集後,再不斷的進行修正和調整。
『捌』 為什麼中國對拐賣小孩立法不嚴厲 維基
2014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根據現行刑法第241條,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但未阻礙婦女返回原居住地,也未虐待被買兒童,不阻礙對其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草案第13條對此條文作了修改,規定前述情形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但一律作出犯罪評價。 也就是說現在的刑法對於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買方已經入刑。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強行與其發生性關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非法剝奪、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傷害、侮辱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並有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犯罪行為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又出賣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你的主張太過於偏激,在拐賣兒童犯罪中,除了對賣方進行打擊以外,已經將買方入刑的情形下,不能說立法不嚴的
『玖』 屬拐賣兒童罪的有哪些情形
您好:
一、拐賣兒童罪
拐賣兒童罪,是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
其中的拐賣兒童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兒童的行為之一。只要實施了前述一種行為,即以拐賣兒童罪論處。根據《刑法》的規定,犯拐賣兒童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二、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拐騙兒童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拐騙的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二)客觀要件
1、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採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
2、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後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後,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總之,使用各種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徵。
3、所謂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是指使兒童脫離與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共同生活的處所。脫離監護人,則是指使兒童脫離依法對其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負責監督和保護的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與朋友。
(三)主體要件
拐騙兒童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拐騙兒童罪。另:單位不能構成拐騙兒童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拐騙兒童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為了將拐騙的兒童收養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為了供其使喚、奴役;也有的是因為非常喜歡兒童而實施拐騙的。從實踐看,拐騙兒童的大多是一些沒有子女的人,想把拐來的兒童收養為自已的子女。這樣的人主觀上並不是想殘害兒童,但是,他們這種極端損人利己的行為,使受騙兒童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兒童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也給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威脅。因此,對於拐騙兒童的犯罪行為,不論其動機、目的如何,都不應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以應得的懲罰。
三、2017最新規定
2015年6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草案二審稿修改收買被拐兒童可免追刑責情形的規定,改為滿足一定條件可從輕處罰。這意味著今後收買被拐兒童的行為擬一律被追刑責。
現行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初審稿將對上述行為的處罰修改為「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就修正案草案修改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時表示,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和地方提出,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和收買被拐賣的兒童情況有所不同,在刑事政策的掌握和處罰上應有所區別,對後一種情況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應當慎重。
2016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明確規定,對嬰幼兒採取欺騙、利誘等手段使其脫離監護人或者看護人的,視為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偷盜嬰幼兒」。
該司法解釋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2017拐賣兒童新刑法規定有哪些呢?通過閱讀上文,我們發現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國家立法將偷盜嬰兒和欺騙兒童脫離監護的行為一起列入了拐賣兒童的范疇,這無疑有利於保護兒童的權利。同時,增大對人販的處罰強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拐賣兒童現象的發生,保護兒童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