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比道德重要論據
Ⅰ 法律比道德重要的例子,道德比法律重要的例子有哪些
道德比法律重要的例子:
安定應該以法為主以德為輔。雖然說法律與道德對社會的安定對國家的治理都起著相當重要的重用,但是我們必須得主次分明,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社會的實踐角度出發。
我們不可否認道德對社會的安定是有多麼的重要,沒有道德的確不行。但是從我國的基本國情考慮,法律對社會的安定還是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法律的明文規定,法律的制裁才是最有效的,畢竟每個人都不是可以用道德就來治理的。即使以法治國,但是我們還是不可以忽視道德的作用。
我們應該在以法治國的同時以德治國,應該以法為主以德為輔,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維護社會的安定。
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的例子:
一、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的。道德往往並不立即對本人有利,如見義勇為,如隨地吐痰。特別是在一個人與人都不熟習的環境里,道德之柔性更是明顯。法律是剛性的,在嚴格執法的情況下,無論什麼人,無論是在你家鄉還是在北京上海乃至美國,只要違法必然被懲處。因此,絕大多數人在法律面前都會謹小慎微的,都會遵守。因為他知道,否則有牢獄之災。
二、犯罪的人之所以犯罪,並不是他缺乏道德。犯罪和道德並不屬於同一個范疇。如果沒有法律,缺少道德的人,會發展得更壞。
三、一個所謂缺乏道德的社會,只要有法律存在,就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存在下去。從古至今,從沒有隻有道德而沒有法律的社會。即使原始社會,也存在原始習慣,法學界稱之為:習慣法。
四、說法律比道德重要,並不是說沒有道德的社會會長治久安。並不是說,我們的社會可以不需要道德。良好道德的存在,將有助於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道德,有道德才產生法律,但並不表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因為道德沒有約束性,並不能約束人們做不該做的事。因此我們需要法律來維持社會治安。很多蓄意犯罪的人們沒有道德。倘若我們沒有法律,就無法制裁他們,而妥善完整的法律,可以給人民帶來壓力,減少犯罪。如果沒有法律,只依靠道德,社會將會如何亂?眾所周知,中國人從古代就自稱文明人而稱外族為野蠻人。但現在我們常常看見有人破壞公共場所的東西,只能責怪其不道德。追根溯源,是因為沒有相應法律的制裁。所以一個社會的安定一個國家的安穩,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Ⅱ 辯論賽(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法律有強制約束力,由國家強制機關保證實施。
Ⅲ 辯論賽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的實例
法律是復最低的道德,也即製法律是保障道德底線的最後防線,從這一點來說可以找出很多法律比道德重要的事例,簡單舉以下幾個例子:
一、關於人治和法治。我們知道,單純靠道德約束是不可能形成一個民風淳樸的社會,而是必須要法律的制約,讓人心存畏懼,同時光靠道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妥協性,標准也是因人而異很難把握,而法律的標准相對比較穩定和確定。
二、道德是不具備強制力的,對於某些人來說,特別是某些紈絝子弟,所謂的道德對他們基本無任何約束力,妄談道德的話,其實猶如期待人人都成為君子,這也是違背辯證法的,所以對於這些頑固分子,是必須靠法律制裁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可以為道德所感化。
三、道德地位較高,是基於社會共同性產生的,但社會總需要一條底線,比如真善美的最低標准,比如做人的最低標准等等,這些從道德上基本無法體現,容易讓生活價值觀出現混亂,這就需要有一條絕對的紅線讓人無法逾越,那就是法律。
初步思路,可以繼續探討~
Ⅳ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的論據
道德比法來律更重要:1、道自德可以調整的范圍比法律要大很多,很多問題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因為法律的剛性所致。
2、一項法律法規的出台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但是一項法律要得到實施,就要包括一套可行性計劃在內的很多方面的配合。就例如證人出庭作證的問題,如果僅僅是依靠法律的制定就可以解決的話,證人出庭作證的問題在好幾十年前就已經通過制定法律解決了。但是,現在新的刑訴已經出台,證人有作證的義務,在實制操作中,卻是很多證人不敢出庭作證,依賴證人出庭作證解決的案件寥寥無幾。本質就在於人的道德感不重,怕報復。
3、如果人的道德感到達一定的程度,其實不再需要法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