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甲骨文語法學

甲骨文語法學

發布時間: 2021-12-31 23:19:23

『壹』 甲骨文是什麼

湖南甲骨文是一個培訓機構。
IT行業培訓。軟體開發;教學設備的研究開發;教育咨詢服務;教育管理;企業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服務;文化藝術咨詢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計算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培訓活動的組織等。

『貳』 甲骨文解釋

[jiǎ gǔ wén]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甲骨文,是中華道統的文字之一。
最早被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村民們找到,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古代的遺物,只當做包治百病的葯材「龍骨」使用,把許多刻著甲骨文的龜甲獸骨磨成粉末,浪費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文物,後來,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餘年來,當地通過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154600塊。此外,在河南、陝西其他地區也有甲骨文出現,年代從商晚期(約前1300年)延續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具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

『叄』 求~急用~甲骨文的心得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甲骨文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辭的甲骨,這些字都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大量的甲骨文及銘文既記載了當時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氣象、占卜方面的情況,又標志著文字接近成熟。圖為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介紹 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河南安陽殷墟,迄今為止發掘出存世的大約有15.4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陸收藏的有97600多片,台灣收藏的有30200多片,香港有89片,因戰爭和商業因素流散到海外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前蘇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12個國家有26700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國時曾有組織地在殷墟盜掘,因此收藏最多,有12000多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學者專門研究甲骨文,發表專著有2000多篇。 甲骨文大約有4500個單字,已解讀的有三分之一左右。根據研究,甲骨文中已經使用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漢字造字法。在字義的使用上可以明顯看出假借方法。形聲字佔25%左右。今天,形聲字佔90%左右。 甲骨文和是漢字成熟的標志,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樣屬於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的一種表意文字的前身。它的書寫材料一般為龜骨、牛肩胛骨,也可以刻在牆壁,木器,石器等處,有刀刻的,也有朱書、墨書的。中國古代長期存在,春秋後期漢字脫離甲骨形態,逐漸不被認知,但是一般會被當做「龍骨」賣給葯材商做葯材之用。直到1899年(清光緒25年),在一個偶然機會里由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被考證為商周遺物。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學家王懿榮認識並高價購藏。此後十年間先後搜購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羅振玉及美國人方法斂,英國人庫壽齡、金璋,日本人林泰輔,加拿大人明義士等,共得甲骨數萬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有計劃地迸行殷墟發掘,先後發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約二萬五千片。以後殷墟仍不斷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甲骨四千餘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鄭州商代中期遺址中還檢到有字甲骨兩片;自1954年始,又先後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陝西豐鎬、周原遺址、岐山鳳雛出土西周時期有字甲骨約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次被發現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萬片以上,分別藏於中國大陸、台灣省和港澳地區,以及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蘇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家,南朝鮮也有收藏。 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甲骨文一般先刻豎畫,後刻橫畫,先刻兆序、兆辭、吉辭、用辭,後刻卜問之事,故又稱為卜辭。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應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而多數卜辭常省略占辭或驗辭。甲骨文中,有的在刻畫上塗砂或墨,有的用毛筆寫在甲骨上,也有些是先寫後刻的。

採納哦

『肆』 需要下載一篇cnki論文《甲骨文對貞卜辭的語用研究》

你好,請認准正確答案下載附件,文獻已上傳,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caj文獻請使用知網專用caj閱讀器查看,還望及時採納答案!

作者:劉春娟.

文題:甲骨文對貞卜辭的語用研究

學校:西南大學, 2010.

【摘要】: 語用是從動態的角度對說話者和語言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它是語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現代語用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對甲骨文對貞卜辭中的一些語用現象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對研究甲骨文語法有著重要的意義。甲骨卜辭的語用涉及范圍很廣,但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緒論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和研究現狀、本文的研究內容以及本文的語料選擇和方法;第一章討論了對貞的界定和對貞卜辭命辭的性質,介紹了對貞卜辭命辭的構成及對貞的位置;第二章分析對貞卜辭的信息結構,並對信息結構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定指信息和不定指信息、有指信息和無指信息等幾個基本概念進行舉例性的描寫;第三章考察分析甲骨文對貞卜辭的焦點及其表現手段,討論對貞卜辭的語義預設、語用預設及其功能;第四章研究對貞卜辭語用平面的移位現象並分析其語用意義。

『伍』 甲骨文的語法包含哪些

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聲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漢字,仍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備後代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從語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與後代語法基本一致。
文字學家認為,一種文字從發現到成熟至少要經過2000年的發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經出現一批形聲字,表明它是較成熟的文字。按此類推,最早的漢字應出現在夏或更早的時代。甲骨文的發現及研究,為中國文明史已逾5000年這一事實,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載體。中國的甲骨文和古埃及紙草文字、巴比倫泥版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號稱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種文字的發展都中斷了。惟有甲骨文發展下來。在已發現的的近5000個甲骨文單字中,能夠釋讀的約1500字;餘下的3000多字多屬地名、人名、族名,可知其意,但不可讀其音;其中也有不少字因後世不再沿用,給正確考釋、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有專家認為,由於甲骨文屬卜人應用文字范圍,並不等於社會的用字量,所以商代實際存在的字可能還要更多。

『陸』 甲骨文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鑽木取火標志著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歲月,那麼文字的出現就意味著人類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發現,正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甲骨文不僅僅是一個文明的符號、文化的標志,它還印證了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把有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漢字體系,歷經數千年的演變而承續至今,書寫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 目前,安陽殷墟共出土甲骨15萬片,單字約4500個,其中約有1500個單字已被釋讀。3000多年以來,甲骨文雖然經過了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不同書寫形式的變化,但是以形、音、義為特徵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保留至今,成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塊字,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柒』 語文語法怎麼學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基本上常見的就這幾種了,盡力了,不知能否幫上你~
語文語法有許多,一言難盡,給你提供個網站吧http://www.ht88.com/

我們的漢語主要就是靠語序來表達邏輯關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句子成分 主語 謂語 賓語 狀語 補語 等等

吳松!?曾經教過我《現代漢語》,建議樓主看附件!

語法知識
[知識概述]

一、語法知識概述

(一)詞類

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是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和嘆詞是虛詞。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的實詞。如:"黃瓜、白菜、拖拉機、計算機"。

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用名詞",如"雲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量、品德、友誼、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後""中""東""西""南""北""前面""後邊""東邊""南面""中間"等。

動詞: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有的動詞表示一般的動作,?quot;來、去、說、走、跑、學習、起飛、審查、認識"等。有的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動詞表示能夠、願意這些意思,叫做"能願動詞",它們是"能、要、應、肯、敢、得(dei)、能夠、應該、應當、願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願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願意學習、應該說明、可能發展"。還有一些動詞表示趨向,叫做"趨向動詞",如"來、去、上、下、進、出、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過來、過去、起?quot;,它們往往用在一般動詞後面表示趨向,如"跳起來、走下去、抬上來、跑過去"。"是""有"也是動詞,跟動詞的用法一樣。

形容詞:形容詞表示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膽小、丑惡"。

數詞:數詞是表示事物數目的詞。如"一、二、兩、三、七、十、百、千、萬、億、半"。

量詞: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漢語的量詞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 。名量詞表示事物的數量,又可以分為單位量詞和度量量詞。單位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如"個、張、、只、支、本、台、架、輛、顆、株、頭、間、把、扇、?quot;等;度量量詞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兩、噸、升、斗、加侖、伏特、歐姆、立方米"。動量詞表示動作的數量,用在動詞前後表示動作的單位,如"次、下、回、趟、場"。

副詞:副詞總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做狀語,如 "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刻、曾經、居然、重新、不斷"等。副詞通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如"就來、馬上走、十分好、重新開始",只有"很""極"可以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做補語,如"高興得很、喜歡極了"。

介詞:介詞總是同其他的片語合在一起,構成介詞短語,做定語、狀語和補語。如"把、從、向、朝、為、為了、往、於、比、被、在、對、以、通過、隨著、作為"。

連詞:連詞可以連接詞、短語、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關聯詞語可以看成是連詞,如"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助詞:附加在詞、短語、句子上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結構助詞,它們是"的、地、得、所、似的";一類是動態助詞,它們是"著、了、過";一類是語氣助詞,如"啊、嗎、呢、吧、吶、呀、了、么、哇"。

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詞叫做嘆詞。?quot;喂、喲、嗨、哼、哦、哎呀"。嘆詞總是獨立成句。

擬聲詞:這是模擬聲音的詞。如"嗚、汪汪、轟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語

詞和詞按照一定的規則可以組成短語,短語是詞和詞構成的比詞大、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漢語里有許多種短語,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種。

聯合短語:由地位平等的片語成的短語叫做聯合短語。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調查、研究""接受並且審理""雄偉、壯麗""又白又胖"。

偏正短語:偏正短語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詞,前面總是有修飾語。如"大城市、小村莊、優異的成績、電子計算?quot;(這是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慢走、努力工作、仔細地分析、特別大、最優秀"(這是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

補充短語:這是補充成分在後面的短語,如"坐下、掉下去、拿起來、算得准、說得妙、放在這里"。

動賓短語:這是動詞後面帶著賓語的短語。如"買菜、寫小說、看電視、走親戚、跑材料、修理汽車、收購葯材"。

主謂短語:被陳述對象在前,陳述者在後構成的短語,叫做"主謂短語",好像一個句子,但是沒有句子的語氣,因而沒有句子的獨立性。如"電燈亮、電話通、學校開學、山河壯麗、春雨綿綿、河水奔騰、祖國富強"。

介詞短語:介詞在前,其他詞語(主要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在後組成的短語。?quot;在中國、對他們、往新疆、從今年、關於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這種方式、為廣大群眾、比個人的利益 "。

的字短語:用"的"在最後組成的短語,相當於一個名詞。如"教書的、開車的、走路的、先進的、手裡拿把花的、頭上打著蝴蝶結的"。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後。 (1) 大夥úú 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úú 並不出眾。(《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úú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úú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úú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 "大夥""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並不出眾"" 是他的背?quot;"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úú鋪著厚厚的稻草。(《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úú,早在十九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後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紀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在人們叫它 故宮。(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 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lt;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盪< 在田野里 >。(《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 像一片碧綠的大海 >,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 忘記早晚 >,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過分 >。( 《背影》)

(11)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 好幾回>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弧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2)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挖薺菜》)

(3)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4)李四光[這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過一次[這樣]舒暢和快樂的談話。( 《地質之光》)

(5)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草坪旁用卵石鋪成的小徑] 走到"北海"跟前。(蕭乾《棗核》)

圓括弧里的是定語,方括弧里的是狀語。

(四)復句

請注意各種復句的關聯詞語。

(1)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春》)

(2)叫號叫到他的時候,他不要馬,也不要牛。(《分馬》)

(3)我下了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小屋的門口。(《小橘燈》)

(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quot;不,沒……沒用了。"(《七根火柴》)

上面的句子,(1)(2)是並列復句,(3)(4)是連續復句。連續復句常常沒有關聯詞語。

(5)現在的書,不光花色品種繁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6)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中國的石拱橋》)

(7)又像是等著貓赦免了它,或是忽然來了個救星。(《小麻雀》)

(8)人還沒有看見,已經先聽到歌聲了;或者人已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吳伯蕭《歌聲》)

上面的復句,(5)(6)是遞進復句,(7)(8)是選擇復句。

(9)老初和老孫頭都勸她要一頭,可是她說啥也不要。(《分馬》)

(10)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1000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談骨氣》)

(11)要讓它呆在那兒,會咬死蜜蜂的。(《荔枝蜜》)

(12)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大自然的語言)

上面的復句,(9)(10)是轉折復句,(11)(12)是假設復句。

(13)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14)只要佔領了這個沃野,他們就可以強渡黃河,進入汾河或黃河河谷。(翦伯贊《內蒙訪古》)

(15)競賽結束的時候,無論紡得多的還是紡得少的,得獎的還是沒得獎的,大家都感到勝利的快樂。(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16)不管認識不認識,見誰都打招呼。(吳伯蕭《歌聲》)

(13)~(16)這四句,都是條件復句。條件復句的關聯詞語比較多,要特別注意。

(17)因為因為它們離地球非常遠,因而看去彷彿是小點點了。(鄭文光《火刑》)

(18)既然有了血痕,當然不覺要擴大。(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這兩句是因果復句。

多重復句就是由各種復句組成的。上面這些復句的類型掌握得好,劃分多重復句就不成問題了。下面僅僅舉幾個例子。

(19) 可是它的左翅也許是被養著它的或是別個孩子給扯壞了,/(因果)所以它愛人,//(轉折)又不完全信任人。(《小麻雀》)

(20) 盡管三環路、機場路、京順路三路在這里交會,/ (轉折)它卻沒有偏重往立體發展,//(並列)而是向寬廣鋪開,///(並列)路向八方放射,///(並列)橋向八方伸展,///(並列)氣勢宏大。(《北京立交橋》)

(21)如果把一萬種每本十五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假設)它的總重量大約有五噸,/ (並列)而縮微以後的膠片只有十五公斤。(《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22)他如果罵,/(假設)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遞進)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 (《社戲》)

二、漢語語法和外語語法

現在大家都在學習外語,一般都是學習英語。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的區別相當大,學習漢語語法的時候,千萬不要用英語語法來套漢語語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都是事物,當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說,漢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人家英語也有。你會說"學生們熱愛偉大的祖國",人家就會說"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話裡面三種詞都出現了。漢語里頭有主語、謂語、賓語這些玩意兒,英語里頭也有。上面那句話,"學生們"是主語,英語的主語是pupils;漢語的謂語是"熱愛",英語的謂語也是love;漢語的賓語是"祖國",英語的賓語也是motheland;漢語的定語是"偉大",英語的定語也是great。你看,都一樣,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難道不可以嗎?

碰到兩種語言一致的地方,當然湊合。為什麼不說是"可以"而說"湊合"呢?因為嚴格說來,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語、謂語等等,同漢語的主語、謂語等等都不完全一樣。就拿前邊提到過的he works來說吧,人家的主語he同謂語works在人稱、數方面必須一致,漢語有這些名堂嗎?沒有。漢語的主語同英語的主語不是一碼事,漢語的謂語跟英語的謂語也很不相同,所以嚴格說來,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種語言的語法知識去分析另一種語言的語法結構的。說"湊合",是因為大體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這種語言的語法去說明那種語言的語法,也只能說是湊合著用吧。 而碰到兩種語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決不能用這種語言的語法去套那種語言的語法,連湊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時在課堂里學習,英語語法講得多,漢語語法講得少,同學們對英語語法知識更為熟悉,對漢語語法知識反倒生疏。一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問題,就很容易用英語語法知識去分析漢語的句子。比如英語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個少先隊員的紅領巾),人家的a是冠詞,漢語里有冠詞嗎?沒有,誰要是把漢語的"一個"說成是冠詞,豈不讓人笑掉大牙?英語里沒有量詞,誰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一條消息)的piece說成是量詞,老外們也決不會認帳,那個a就說明它們是名詞。這說明,用這種語言的語法知識去分析另一種語言的語法,是要碰釘子的。所以學習漢語語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語語法的區別。

第一,在詞類方面不一樣。

漢語的名詞里頭有方位詞,如"里、內、外、上、下、前、後、左、右、中"等,其中的幾個在英語里溶入了介詞,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詞,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見到了漢語的方位詞,就不能說它們是介詞或形容詞。

漢語的許多動詞後面能夠加?quot;著、了、過",於是有的同學便認為"著"是現在時,"了、過"表示過去時,這就是照套的結果。漢語的"著、了、過"可不是表示"時態"的,因為用了"著、了、過",既可以表示現在、過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將來的事情。"他昨天吃著飯還看書呢",如果說這?quot;著"是"過去時","他明天看著電影還會想到我的",如果說這個"著"又是"將來時",那漢語里還有什麼時態呢?"他明天吃了飯到我家來""他後天吃過飯到我家來",這"了、過"是"過去時"嗎?顯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詞也跟咱們的不一樣。political study(政治學習)、American films(美國電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國、棕色"在人家那裡是形容詞,咱們可不能把漢語的"政治、美�⒆厴?quot;當作形容詞看待,它們在漢語里都是名詞。一些同學老是把"中國人民"的"中國",把"經濟形勢"的"經濟"當作形容詞,就是這么造成的。

漢語里的許多形容詞可以做狀語,如"勤奮學習""認真工作""嚴厲批評"的"勤奮、認真、嚴厲"都是做狀語的形容詞。英語的形容詞絕對同狀語無緣。例如hard study(勤奮學習)、work seriouly(認真工作)、criticise severely(嚴厲批評),人家的"hard、seriouly、severely"都是副詞,咱們就不能跟著人家把"勤奮、認真、嚴厲"說成副詞了。

詞類方面還有許多差別,這里只能舉一些例子。

第二,在句子成分方面不一樣

漢語里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六大句子成分。英語里缺個補語。漢語用補語表示的意思,英語把它放到狀語里去了。英語裡面有個表語,漢語把它放到賓語里頭去了。所以,兩種語言的句子成分都是六個。我們見到"他在這兒逗留了三個小時"(he stayed here three hours),就不能把"三個小時"當作狀語了,因為它在漢語里是補語。見到了"他是學生"(he is a pupil)就不能說"學生"是表語,而應當說它是賓語。

漢語的主語和英語的主語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英語里有用句首引導詞there和用it做主語的句子,漢語里可沒有。如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牆上有一幅畫)、it is rainning(下著雨呢)。這當然不會導致我們按英語語法去分析漢語。成問題的是,漢語里的某些主語,在英語里是賓語或者定語。如"這幾件新衣服他想要",按漢語語法來分析,"這幾件衣服"是主語,可是在英語里只能說成he wants some new dresses,"some new dresses"非做賓語不可.,除非用被動式。

兩種語言的賓語也不一樣。在漢語里,有"一匹馬騎兩個人""一張床睡兩個人""一間屋子住兩個人""一鍋飯吃十個人"這一類的句子,"人"是賓語。到了英語里,"人"非做主語不可。碰到這種情況,就不能跟著人家說"人"是主語了。當然,這幾句可以說成"兩個人騎一匹馬""兩個人睡一張床""兩個人住一間屋子""十個人吃一鍋飯",這就跟英語相像了。漢語的一部分主語和賓語可以圍著謂語轉圈。更有意思的是"老頭曬太陽"和"太陽曬老頭"意思差不多,"冰雪覆蓋著大地"和"大地覆蓋著冰雪"意思幾乎一樣,誰在動詞前頭誰就是主語,誰在動詞後頭誰就是賓語。英語里很難有這樣的用法,除非是用被動式。漢語的某些主語和某些賓語可以倒過來,倒過去,十分靈活,我們就不要跟著英語語法把放在漢語動詞前頭的受動者當作漢語的賓語了,而應當把它們當作主語;也不能跟著英語語法把放在漢語動詞後面的主動者當作主語,而應當看成賓語。漢語的主語、賓語是由位置決定的。 其他的句子成分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漢語里有把字句,如"他把書包拿走了","把書包"要分析為狀語。英語里根本就沒有把字句,英語的"書包"(schoolbag)在這句話的譯文當中只能做賓語。英語的定語、狀語等可以用從句表示,漢語沒有地道的從句。例如we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Nanjing was liberated(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南京解放的那一天),在漢語里,"南京解放"是主謂短語做定語,英語用的是定語從句when Nanjing was liberated,因此,見到了主謂短語做定語,就不要說那是定語從句。

第三,句式方面不一樣

英語里當然有一些非主謂句,如Plane!(飛機!)Wonderful!(妙極了!)但是這樣的句子極少。漢語裡面的非主謂句要多得多。除了一個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火!""好!""滾!")之外,漢語里有大量由各種短語構成的非主謂句,如"好球!""我的帽子呢?""我的老天爺呀!""這個王老師!""你這個小鬼!""瞧你!""下雨了。""刮風了。""他奶奶的!"見到這樣的句子,我們管它們叫非主謂句,不要因為人家把"下雨了"說成it is rainning,就說漢語省略了主語,也不要因為人家把"我的帽子呢?"說成where is my cap?就說漢語省略了謂語和賓語。

漢語里有一種主謂謂語句,非常特殊,英語里沒有這樣的句式。?quot;他臉色蒼白""這個人鼻樑很高""這艘軍艦,艦身長110米""這里的樹,楊樹居多""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謂語都是主謂短語。因為翻譯成英語,肯定會翻譯成"他的臉色蒼白""這個人的鼻樑很高""這艘軍艦的艦身長110米",於是就有人認為"他臉色蒼白"的主語是"臉色"而不是"他",認為"這個人鼻樑很高"的主語是"鼻樑",也不是"這個人",認為"這艘軍艦,艦身長110米"的主語是"艦身"而不是"這艘軍艦"。這樣的分析都是不符合漢語的特點的。這幾句可以在中間加個"的"翻譯成英語,那麼"這里的樹,楊樹居多""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quot;中間能夠加"的"嗎?"這里的樹的楊樹居多""這樣的人血饅頭的什麼癆病都包好!"就不成話了。可見"他臉色蒼白"這樣的主謂謂語句是漢語里頭的一種句子,跟"他的臉色蒼白"這種主謂句不一樣,可千萬不要先翻譯成英語,然後根據英語來給漢語的句子劃分句子成分。

前面說過,漢語里的復句,沒有地道的從句,有一點像?quot;從句"倒是有的。如"那兒有一個人,他手裡拿著一本書",翻譯成英語是there is a man,who is taking a book in his hand,於是有人便認為"那兒有一個人,他手裡拿著一本書"是主從復句,里頭的"他手裡拿著一本書"是定語從句。這樣的分析也是不符合漢語語法的。在漢語里,"那兒有一個人,他手裡拿著一本書"是並列復句。

上面只是舉例性的談到了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的區別,其實兩種語言的語法,區別多得很。一句話,就是不能用人家的語法來套咱們的語法,漢語語法有它自己的的特點。

[題解]

一、下列各句加點的部分與"學校對我們的意見很重視"中加點的部分結構相同的一句是(1993年高考題)

A 老師對學生的表揚非常及時。

B 大家對他的關心使他很受感動。

C 他對我們的意見很不少。

D 我對你的長處了解得很清楚。 D

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擋處最恰當的關聯詞語是(1991年高考題)

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只能是兩個文明同時建設、互相促進的結果。 兩手都硬起來, 能兩個文明一起上,單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時的效果, 最終兩個文明建設都上不去。

A 只有 才 雖然 但

B 只要 就 即使 反而

C 因為 所以 盡管 可

D 既然 就 也 而A

三、"她是……教練"中的"教練"前有如下六個修飾成分,下列四項中排列妥貼的是(1990年高考題)

(1)優秀的 (2)有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 (3)國家對里(的)

(4)籃球(教練) (5)女 (6)一位(教練)

A (1)(2)(6)(3)(4)(5)

B (3)(6)(2)(1)(4)(5)

C (1)(2)(3)(6)(5)(4)

D (2)(1)(3)(6)(4)(5)B

四、將下列四句話填在下面的橫線上,順序

1、雙音節合成詞的結構
1) 並列
美麗、碧綠、天地 等
開關、黑白、是非 等
2)偏正(修飾與被修飾)
定語+中心語(名詞):黑板、粉筆、高樓、布鞋 等
狀語+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快跑、幻想、前進、飛快 等
3) 動賓(動詞+名詞或代詞)
講課、說話、跑步、買菜、出席 等
4) 後補(動詞+補語)
闡明、打倒、擴大、丟失、扔掉、充滿 等
5) 主謂
月亮、月食、月蝕、天空、夏至、秋分 等
2、不同角度分析詞語
例:美麗 1)感情色彩:褒義詞
2)詞性:形容詞
3)詞的構成:雙音節合成詞
4)結構:並列
(二)短語
1、 並列短語(詞與詞之間是並列關系,中間常用頓號或「和、及、又、與、並」等連詞)
刀光劍影、海闊天空、工農商學

『捌』 甲骨文的發現有何重大意義

甲骨文發現的意義包括:

一、文字記載歷史前推千年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成系統文字,多為殷商王室的占卜記錄,載有豐富的社會生活信息。

甲骨文的發現改寫了世界文明史的記錄,把中國信史提早了1000多年,並由此引起對商都殷墟的發掘,促成了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使得20世紀中國的學術軌跡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二、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寶貴資料

中國的文字萌芽較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發現了各種刻劃符號,成為中國文字的雛形,經過二三千年的孕育、發展,到了商代,中國的文字達到基本成熟階段。

甲骨文具有文字的形、音、義三要素,符合六書造字的功能,是研究漢字原初構形與漢語言語法最早形態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體構形和文辭體式,與當今的漢字及現代漢語語法結構一脈相承,對中國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8)甲骨文語法學擴展閱讀

甲骨文的文字特點

一、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稱「契文」、或「殷契」等。

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一共三個基本要素。

三、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四、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五、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玖』 學甲骨文主要是研究什麼的學的人多不多如果想考甲骨文研究生需要考漢語言文學哪個方向的研究生

研究先秦時期的文化。
這在目前可以算是一門絕學了,如果能夠學好將來必定大有可為。
考這方面的研究生應該是漢語言文學的文字學方向吧。你可以找具體的大學官網進去詳細了解。

『拾』 甲骨文跟學習JAVA編程語言有關系嗎

SUN公司 已經被甲骨文 公司收購 有無關系 你應該懂了 哈哈

熱點內容
淘寶網店出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6 02:03:54 瀏覽:20
最新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6 02:01:55 瀏覽:251
磨練道德 發布:2025-05-06 01:51:14 瀏覽:676
張家口法律咨詢免費 發布:2025-05-06 01:49:55 瀏覽:674
民事訴訟法公告期限 發布:2025-05-06 01:49:06 瀏覽:313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自考教材 發布:2025-05-06 01:48:58 瀏覽:540
物流分揀中心操作大廳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6 01:48:57 瀏覽:308
刑法的歷程 發布:2025-05-06 01:47:37 瀏覽:485
法學日本留學 發布:2025-05-06 01:44:48 瀏覽:585
手機定位勞動法 發布:2025-05-06 01:44:48 瀏覽:368